一般来说,衡量一个人是否富有有两种标准,一是看他的存折里有多少钱,当然,如今还得加上股票国债之类;另一个标准是看他用了多少钱。这两种人常常就在我们眼前晃动。有句老话,叫做人不可貌相,其实,钱也不可貌相。
存折里有钱的人,看上去不一定有钱。这样的人肯定非常含蓄——其实“储蓄”和“含蓄”也差不多,就是绝不显山露水的意思。这样的人不仅不肯比别人多花一分钱,而且时时刻刻想着比别人少花一分钱。所以,有些人直到他的钱、他的存款成为遗产并且要到法庭上去争夺时,旁人才大大地吓了一跳。
另一种人正好相反,属于“吃光用光身体健康”一类。看上去很有钱,很阔绰,花的却是自己的辛苦钱,甚至是血汗钱。这样的人,是店家的座上客,银行的陌路人;以前被称作“脱底棺材”,现在则是超前消费,让他人满怀崇敬。
当然,大多数平头百姓都不会是这样,既不愿勒紧裤带把钱全部存人银行,也不敢踢开银行闹消费,不顾来日先享受。存折里大钱没有,小钱肯定有一些。利息并不是小钱拥有者朝思暮想的事情,本之不厚,息之焉多?只是想着放到银行里的钱,虽然可以搞搞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却始终无法和买房子买车子画上等号,连约等于也远远约不上,心理上就减了许多存钱的乐趣。
既知将来钱不够,何必今日苦存钱。虽然做不到超前消费,但是也不能自甘于消费落后。把买不起房子车子的钱,投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不知能平添多少次小酌对饮,美酒咖啡,远游近旅,起码也是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不为菜场的便宜货而折腰,不为电影的票价而吓跑,不为等不到公交车而心急火燎……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很舒心的。老百姓就应该对启己好一点,不是吗?
但是如此舒心的日子,也会有戛然而止的时候:比如要买房子了。单位给了很大的优惠,很便宜。但是再优惠,再便宜,毕竟是买房子,而不是买桌子椅子。而且买了房子,还要装修房子。意想不到的好事,需要有意想不到的承受力,还需要有意想不到的横财之类。以前有句话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看来得改为不怕一万,只怕十万八万。
拿出存折,加减乘除一番,自卑自责释然兼而有之。自卑的是,经济来源只有工资;自责的是,没有早早地听从银行的召唤;释然的是,小人物在为小钱而轧头寸,大人物也在为大钱而伤脑筋,尴尬的意义是相同的,那就是——钱到用时方恨少。所以,也就不必自卑自责。因为有用没钱,大约要比有钱没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