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一个职场工作久了,假若看着同一批的同事中一个个升迁了,而你却原地踏步,你该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想想自己是不是有哪些过失。以下是职场中人常犯的错误,妨碍了他们的晋升,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毛病?不妨对照一下,作一番自我诊断,也许可作为前车之鉴。
性格缺损,你是人们眼里的“异己”
胜勇在出版社里里外外都是个公认的能人,几套丛书为出版社带来了双重效益,书商们也常常找人游说他,帮着做些选题策划,并付给丰厚的报酬,按常理来说,他的资历和能力早该得到提升了,可至今还是个一般的编辑。在他眼里,社里平庸之辈太多了,张三李四都成了他评说的对象,就是社长们也不放过,于是一到考核之时,同事们都说他不好共事,并表示自己不会到他所负责的部门工作,他成了“孤家寡人”,而老板们一谈论到他,也是无可奈何地说句:“可惜个性太强了!”因为他的个性,他在众人眼里成了一个处处与人过不去的“反对派”,被人认为有工作能力却不可共事的“异己”,那么谁还敢对他委以重任?
还有相似的一些坏毛病:比如爱对同事发脾气,喜欢成天抱怨,或是过于特立独行等,这就像是患上了性格缺损症,对你自己来说只是个性的问题,可在职场上,却是阻断你升职的“杀手”。怎样改变这个缺点?对同事多点宽容和尊重,工作上多点合作精神,谈论工作或是提意见时多考虑些必要的“技巧”,那么升职便是自然之事了。
被动应对,你永远是头“老黄牛”
在研究所陈冰是人们公认的好同事,年年工作量都名列前茅,可两次的晋升机会都与他失之交臂,先后提升为正副所长的人都比他迟来,工作量也比人差了一截,不用说他心里暗暗不服,连同事们也为他鸣不平。主管上司听了风声后私下对人谈了自己的看法:陈冰的工作态度是没得说的,可他却不能提出新的创见,这在面对市场经济,把研究所推上市场找课题以解决自身生存的态势下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他只能被动地等待组织上分配工作,无法主动出击,而其他的同事则有开创性,积极主动地向市场找需要,这对整个研究所走出困境自谋生路是很重要的,我们只好委屈他了。
在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像陈冰这样仅仅任劳任怨,被动地接受并完成繁重的工作,在上司眼里可能仅仅是个埋头干活的“老黄牛”,而升职则与你无缘。所以在努力做好上司交付的工作之时,还当拓展自己的视野,激发自己的创造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使上司觉得你是个不可不用的人才,那么上司在考虑晋升名单时往往会列上你的大名。
知识老化,你落伍了
在某贸易公司做了十多年财会工作的彭嫒连年获得公司优秀员工称号,是部门经理的热门人选,可最后公司高层没有任命她,而是从外头招聘了一个善于计算机操作,说得一口流利外语的“外人”。其实并不是上司对小彭有什么不满,上司早就想栽培她,多年来几次提出送她去进修,可她却以工作忙并有家庭拖累为由婉拒了上司的美意,从来不给自己“充电”,原有的知识已趋老化,难以应对新的挑战,自己的位置也只能“原地踏步”了。
这个教训对大家来说都有可借鉴之处,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出现新知识新技能,需要我们不断“充电”、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创造出效益,增加自己在职场上的砝码,让自己有更多的升职机会。
私心过重,你得不到信任
何虹在杂志社里都算得上是个拔尖人物,不久前杂志社争取了个刊号,再办一本财经类杂志,物色主编时,何虹是最热门的人了。可在开会讨论时,几位上司心存疑虑,因为大家都知道何虹私心太重,不仅频频在明里与其他同事争利,还在暗地里收取“好处”,而新创刊的杂志潜藏着巨大的商机,版面有很多可利用的地方,如果私心过重,很容易在操作过程中谋取私利。基于这点顾虑,上司最后任命另一位编辑为主编,何虹一气之下,一走了之。
的确,私心过重往往会损害集体的利益,并影响职场上人际的和谐,甚至会产生腐败行为,因此这类人很难得到上司的提拔。最好的办法是把眼光放得长远些,不要为了一点利益与同事闹得一塌糊涂,或是搅得上司不得安宁,彻底改正你的这个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