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自有它的奇妙之处。有时,我们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到别人却那么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答案,原来竟是如此“简单”!
在科学界和发明界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类解决问题的例子,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解决问题的答案一经说出,就变得那样“显而易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改善我们的思维呢?
一个人为什么会在掌握所有必需材料的同时,又不能去利用它们呢?答案似乎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大脑像计算机一样,被分为一个存储装置和一个处理装置,尽管存储装置能够容纳浩瀚繁多的信息材料,然而处理装置却是能力有限的。一般的人只能记住并背诵出大约七个互不相连的数字。这就向我们提示出:处理装置能够一次处理的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信息大约不超过七条。由于推论任何问题都可能涉及到比这更多的要素,所以,有些要素或要素的组合很容易被忽略掉。
不仅如此,一个人还可能在开始寻求答案的时候就着眼于错误的要素。当他这样做时,就势必把这些要素安排在一个暂时的结构形式中——这样就可能阻碍了他找到更好的途径,就拿卡车的例子来说吧,你的注意力是指向它的上部的,因为那里出了问题。可是,如果你的思路也受到注意力的引导,那你就会只在上部去寻找答案了。
我们不能预先知道朝什么方向看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一个解决问题的人尝试了各种各样可能的途径,他就更容易在无意中发现问题的答案。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六条能帮助你解决问题的规则,三条是预防性的,帮助你避免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正确的思路上。另外三条是补救的措施,如果你发现自己走不通了,它们会对你有所帮助。
1.把问题的所有要素在脑子里迅速地过几遍,直到一个模式脱颖而出。这样做会帮助你得到一幅“全息”图片,避免你丢掉一些细节。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他的《思维方向规则》一书中这样写道:知道A和B的关系,然后又知道B和C以及C和D的关系,这并不能帮助我们了解A和D之间的关系——除非我回忆起其它所有条件。为了补救这一点,我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复习这些条件,保持想象力连续驰骋,直到我能如此迅速地从第一个条件转到最后一个,以至于对这一问题整个的直观了解似乎可以同时呈现在我的面前。
或者,我们可以像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兹在二百多年前所说的:“首先需要的,是把我的问题的所有方面翻来覆去地考虑,以便我的脑子对问题的各个角度和它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所了解,并且不用写下来就能够随意地进行复习和演示。”
2.暂停判断。这条规则可以避免你先人为主。让我们看一看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诺和玛丽·波特所做的实验。
一个常见物体,比如说消火栓的彩色幻灯图片,模糊不清地投映在屏幕上,要求受试者辨明是什么物体。然后,将影像分几步对准焦距。令人惊讶的发现是:如果一个人在影像十分模糊的时候错误地判断了这个物体,那么他常常在图像已经过充分地对光,另一个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识别它的时候,仍然不能正确地判断出来。这似乎表明,纠正一个不正确的假想要比建立一个正确的需要更多的证据。轻率地下结论的人往往是对新的信息不够敏感的。
3.对问题的要素重新排列组合。这一条可以帮你揭示出为你不熟悉的组合方式所掩盖的一种你先前早已熟悉的模式。例如,苏格兰的心理学家亨特发现,当他给受试者这样两个条件:“亨利比乔治矮,亨利比威利高”的时候,他们不容易指明乔治和威利之间的关系。然而,如果按照逻辑,以相同的形式这样给出条件:“乔治比亨利高,亨利又比威利高”,那么他们可以毫无困难地找到答案。
常常由于重新排列组合之后产生的微小变化,使一个棘手问题的答案突然显露出来。在柯勒对黑猩猩所做的实验中,一根香蕉悬挂在笼子外它刚好够不着的地方,它可以拿到一根棍子,但是这根棍子摆在它身后。当它看着香蕉的时候就看不到棍子。后来,当这只猩猩懒洋洋地玩弄这根棍子的时候,棍子和香蕉偶然地出现在同一视觉范围内,猩猩立刻把它们联系起来。它用棍子作为工具延长了它能够到的距离,终于拿到了这个使它垂涎欲滴的香蕉。
4.如果你钻进死胡同,试试新的途径。心理学家诺尔曼梅尔说,在寻找答案时一个人所选择的方向,取决于他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在一项实验中,梅尔博土交给受试者一个任务,让他们设法把悬在天花板上的两根不同长度的绳子末端系在一起。绳子所处的位置使受试者在握住一根绳子的时候,就无法够到另——根绳子。一些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把问题看成是手能延伸的长度不够,于是,他们的“方向”就是寻找一根棍子来延长他手能够及的范围。另一些人把问题看成是绳子长度不够,于是便想方设法将绳子加长一些,这两条路都没有走通。
某些受试者终于想到,可以设法让一根绳子到他们的面前来。他们在长绳的末端拴上一件东西,让绳子像钟摆一样摇荡,当绳子向他们荡过来的时候,他们就把绳子抓住,并把它和短绳系在一起。
梅尔从这个实验中了解到,善于思考的人如果发现此路不通,不会钻牛角尖。相反,他们会从一个方向跳到另一个方向,直到找到一个答案为止。
5.当你陷于困境时,暂停一段时间。可以肯定,这是人们对正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提出的最常见的劝告。这样做会有好处吗?可以毫不含糊地回答:“是的。”这样做似乎还要取决于运用它的时机。如果你真的被困住了——也就是说,如果你已经探究了所有可能的途径,而想不出其它的通路——这时看来是暂停的好时机,但是如果你没有经过充分全面地思考,这时候暂停下来是无济于事的。
6.跟别人讨论你的问题。在与别的什么人一同探讨你的问题时,你要集中注意考虑你也许会忽略遗漏的方面。以倾听者的姿态出现,帮你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回味反馈的机会,可以迅速地暴露出你的思考中模糊不清或者不合逻辑的地方。
这条规则的重要性,在一次医学方面的研究事件中得到了说明。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刘易斯·托马斯在一次有关木瓜蛋白酶的研究中,注意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当他把这种酶注射进兔子的血管中,这只兔子的耳朵莫名其妙地萎蔫了。通过显微镜下的切片检查,托马斯没有发现结缔组织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他本以为这地方会发生变化的。他又对软骨逆行了检查——那时候,所有的医生都认为软骨是静止性的,他也料想那里不会有什么变化——结果,也没有发现什么。在为揭开这个秘密进行了一番徒劳的探索之后,他又重新恢复了日常的工作。
几年以后,当托马斯博土向医学院的学生们讲授试验技术的时候,他决定演示一下兔子耳朵耷拉的现象。他又从头到尾地做了一遍那个标准的试验,寻找它的原因。这一次他终于发现,问题出在软骨上。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两次试验的不同结果呢?因为这一次,他是向学生边讲边做,他不能忽略任何附带的步骤。“这一次,”他说,“我不但检查了用这种酶处理过的兔子耳朵的切片,同时也检查了未经处理的兔子耳朵的切片。比较是搞清变化的惟一方式。”
重新整理思想的需要,导致托马斯博士采取了这些试验步骤,否则他很可能会忽略这些步骤的。结果,他发现了几年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的答案。
概括说起来,这些规则可以归纳为两点:首先,三思而后行;然后,如果你发现自己陷于困境,另辟蹊径。记住:你无法强迫答案跑到你的脑子里来,因此,要时刻保持头脑的开放状态,以接受新的组合,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那些不可能成功的企图上。正如梅尔博士说的:“思考,至少就其部分来说,在于克服习惯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