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东权益项目分析概述
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之和,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反映了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股东权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公司的自有资本。当总资产小于负债时,公司就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这时公司的股东权益便消失殆尽,如果实施破产清算,股东将一无所得;相反,股东权益金额越大,该公司的实力就越雄厚。
股东权益分析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有关资本来源、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分配能力等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因此,在进行财务报告分析时,应对股东权益的金额、增减变动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进行总量判断。资产总额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掌握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固然重要,但更要关注其净资产有多少,因为净资产表明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结果,表明企业实际的财务实力。如果一个企业绝大部分资产都来源于负债,净资产规模和比重过小,表明企业的资产大多需要用于偿债,而一旦资金周转出了问题,甚至有可能陷入破产清算的边缘。
其次,进行结构分析。即将股东权益项目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类,然后进行期末与期初的对比分析。股本和资本公积来源于企业外部(投资人)的资本投入,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二者合称“留存收益”)则来源于企业内部(经营者)的资本增值。外部股东权益的增长,只能说明投资额的加大,代表了企业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而内部股东权益的持续增长,才意味着企业经营者的资本保值、增值能力,表明企业拥有充裕的自由资金和良好的偿债能力,代表了企业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对股东权益项目进行分析时可结合企业的另一张基本会计报表——股东权益变动表进行。
二、股东权益项目分析
(一)股本
股本,是指股东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企业资本的来源及其运用受企业组织形式、相关法律的约束较多。
分析股本首先应看股本的规模。股本揭示了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股本总额越大,企业的物质基础就越雄厚,经济实力就越强。另外,考察(股本的增减变动情况。除非企业出现增资、减资等情况,股本在企业正常经营期间一般不会发生变动。股本的变动将会影响企业投资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都会产生影响。当然,企业投资者增加投入资本,会使营运资金增加,表明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充满信心。
(二)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股本溢价),以及直接计入股东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形成股本溢价的原因有溢价发行股票、投资者超额缴入资本等;直接计入股东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股东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股东投入资本或者向股东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如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股东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按应享有份额而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
1.资本公积的性质。了解资本公积与或股本、留存收益的区别有助于深刻理解资本公积的性质。资本公积与股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从来源和性质看,股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并依法进行注册的资本,它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资本公积是投资者的出资中超出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股东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它不直接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
(2)从用途看,股本的构成比例是确定所有者参与企业财务经营决策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或股利分配)的依据,同时还是企业清算时确定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的依据;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用来转增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不体现各所有者的占有比例,也不能作为所有者参与企业财务经营决策或进行利润分配(或股利分配)的依据。资本公积与留存收益的区别体现在:留存收益是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利润;资本公积的来源不是企业实现的利润,而主要来自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等。
2.资本公积项目来源的可靠性。
由于资本公积是股东权益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通常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因此应特别注意企业是否存在通过资本公积项目来改善财务状况的情况。如果该项目的数额本期增长过大,就应进一步了解资本公积的构成。因为有的企业为了小集团利益,通过虚假评估来虚增净资产(比如,通过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且对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操纵),以达到粉饰资产负债率和企业信用形象的目的。
(三)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留存收益是留存在企业的一部分净利润,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维持或扩大再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保持或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保护债权人的权益。所以,留存收益增加,将有利于资本的保全、增强企业实力、降低筹资风险、缓解财务压力。对留存收益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留存收益的变动总额、变动原因和变动趋势;分析留存收益的组成项目,评价其变动的合理性。
1.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的盈余公积。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转增资本或派发现金股利等。分析盈余公积应注意以下问题。
(1)总量判断。由于盈余公积是企业净利润形成的,主要用于满足企业维持或扩大再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其既无使用期限,亦无需支付利息。因此,企业应尽可能地多计提盈余公积,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又能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但考虑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盈余公积的提取数额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分析时,应注意盈余公积是否按规定计提及使用。
(2)结构判断。分析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结构有助于了解企业的意图。比如,任意盈余公积所占比重较大,说明企业意在加强积累,谋求长远效益。
2.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由于未分配利润相对于盈余公积而言,属于未确定用途的留存收益,所以企业在使用未分配利润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受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比较少。分析时应注意:未分配利润是一个变量,既可能是正数(未分配的利润),也可能是负数(未弥补的亏损)。可将该项目的期末与期初配比,以观察其变动的曲线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