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6400000029

第29章 对德复仇与“奇怪的战争”——第三共和国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在普法战争的烈火中诞生的,也是在第二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普法战争后,法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是,在国内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上,尽可能地与其他国家改善关系,争取更多的盟友,以对抗德国,重塑法国的国际地位。

一、利用欧洲均势格局,企图广结盟友建立反德阵线19世纪,法国遭遇两次大的失败,第一次1814年的失败归因于欧洲反法联合,第二次1870年的失败归因于一个敌人德国。法国不甘心把《法兰克福和约》看作是最后的裁决,不论是激进共和派、保守共和派,还是保皇派,都把复仇的目标指向德国。他们认为,要想推翻《法兰克福和约》的裁决,必须与其他大国结盟,建立反德统一阵线,才能在下一次法德战争中取得胜利。1871年7月,法国外交部长茹尔·法夫尔指出,“法国在恢复自己的地位之后仍将是那些希望以均势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国家的自然盟国”。因此,法国的长期战略目标就是寻求盟国。但当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同这个遭到削弱的国家结盟。因此,法国必须首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力争德国占领军早日撤出,二是重建法国军队。这是法国抗衡德国、重振国威的必要条件。法国毕竟是一个富有的国家,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法国人的爱国情绪,1883年法国人认购公债超过了国家指标,法国提前付清战争赔款,是年9月德军撤出法国。同时,法国采取措施重建军队和国防力量,实施义务兵役制,发行国家公债筹款,建立要塞系统,建立国防学院培养军事人才,增加军队编制员额,更新军事装备等。

为打破孤立状态,法国积极开展寻求同盟的外交活动。在法国可能的同盟者中,隔岸观火的英国首先被排除在外。对老谋深算的英国来说,法国的失败和德国的崛起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有助于形成新的欧洲均势,而英国则可从这种新的格局中获利。再加上两国不断争夺海外殖民地,英国只能是法国的对手,而不可能是法国的盟友。奥匈帝国在1866年普奥战争后惊魂未定,加上国内民族矛盾重重,自然不敢与德国对抗。奥匈帝国曾公开向法国政府表示:你们打输了不过是丢掉一两个省份,而我们失败后则可能丢掉整个国家。所以法国寻求奥匈帝国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法国同意大利的关系因拿破仑三世粗暴干涉意大利内政而遭到严重损害。1882年,意大利公开与德、奥组成三国同盟,长期与法国对立。因此,法国很自然地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于俄国。而事实上,俄国也是当时唯一可能接近法国的欧洲大国。德国势力的急剧增长给未来德俄关系埋下了“严重不和的种子”,俄国在阻止德国进一步扩张方面表现出比其他欧洲列国更大的决心,所以,法俄两国有了相互接近的共同战略利益。1894年,法俄两国正式签订了针对德、意、奥的永久性秘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最终形成。从法律意义上说,法俄同盟不仅是两国在发生对德战争情况下采取共同行动的一项保证,而且具有极为深远的政治影响。它改变了欧洲的外交格局,使法国得以与一个欧洲大国建立合作关系,真正摆脱了孤立处境,加强了在欧洲的地位,宣告了俾斯麦20年来苦心经营的外交体系彻底崩溃。欧洲从此形成了以德奥意为一方、以俄法为另一方的两大军事集团。

与此同时,法国力图缓和与英国的矛盾。随着英、德在南非争夺日趋剧烈,德皇想把亲俄反英行为扩大成一个吸收法国参加的反英“大陆同盟”,逐步缓和德法在欧陆的对立。德国向法国做出了在殖民方面共同行动的建议,法国对此不仅不予回答,反而通知了伦敦。在法绍达危机时,法国做出了让步,以对抗主要敌人德国。法国还努力争取三国同盟中最不稳定的伙伴意大利。1896年和1898年,双方成功地就在突尼斯的意大利人地位以及商业交往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到19世纪末,法国不仅成功地摆脱了孤立处境,而且缓和了除德国外与欧洲列强的矛盾。

与此同时,法国为避免与列强在欧洲大陆发生对抗,加紧在列强的薄弱环节亚非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从1871年至1900年的30年间,法国殖民地增加350万平方英里和2600万人口,远远超过其欧陆对手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海外殖民帝国。法国从这些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和资源,恢复了其综合国力,增加了其逐鹿欧洲的资本,作为一个大国再度积极活跃于国际舞台。

二、极力促成法俄英协约国,加紧进行对德复仇的战争准备随着国力的恢复,法国改变了对德忍耐与和解的政策,开始实行对德复仇的外交政策。为此,法国采取三项战略措施:一是加强法俄联盟,二是削弱德奥意三国同盟,三是缓和法英矛盾。

法国对189l~1893年间逐步形成的法俄联盟并不满意,因为联盟是防御性的,不能适应法国对德复仇的战略需要,而且俄国与法国结盟的同时还与德国保持友好关系。因此,法国对德复仇战略的第一步就是加强法俄联盟。1899年8月,法俄共同修改了1891年签订的政治协定和1893年签订的军事协定,扩大了协定的时限和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维护普遍和平”,而且适用于“维护欧洲力量的均衡”,暗示法国将维护俄国在巴尔干的既得利益,俄国支持法国在阿尔萨斯一洛林问题上的立场。1901年2月,法俄两国又达成一项秘密议定书,规定两国军队缩短动员时间、战时相互支援等条款。法俄两国元首频繁互访,进一步密切和加强了两国的战略协作关系。

法国对德复仇战略的第二步是削弱德奥意三国同盟。法国采取的策略是改善法意关系,把三国同盟中最不稳定的伙伴意大利拉拢过来。1896年,法国做出让步,两国就居住在突尼斯的意大利人的地位问题达成协议;1898年,两国经过谈判签署了一项商业协定;1899年,法意举行谈判,商讨瓜分地中海南岸势力范围;1900年,双方达成秘密协议:法国承认的黎波里是意大利的势力范围,意大利表示法国可以在摩洛哥自由行动;1901年,意大利派军舰对法国土伦港进行友好访问;1902年,法意达成秘密协定,一旦法德发生战争,意大利保持中立;接着,两国元首实现互访。至此,法国部分实现了瓦解了三国同盟的目的,为对德复仇战略铺平了道路。

对德复仇战略的第三步是缓和法英矛盾。历史上法英多次交战,有交恶的传统,民众心理也受此影响。19世纪下半叶以后,法英在殖民地、海外市场等问题上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要改善两国关系似乎并不容易。为了实现对德复仇战略目标,法国开始采取忍让态度,利用英德之间在争夺殖民地和外贸竞争中的矛盾,极力拉拢英国。而英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愿意与法国结盟,共同打击德国。从此,两国开始由世仇转变为盟友。1904年,法英两国经过多次秘密谈判,达成“诚意协约”。双方在瓜分非洲殖民地问题上采取妥协谅解的态度,法国表示今后不妨碍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则以保证不妨碍法国在摩洛哥的行动作为交换;同时协约还就纽芬兰、西非殖民地、暹罗、马达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等问题达成谅解。法英协约虽只涉及殖民地问题,并未提及战时相互支援问题,但完全消除了两国冲突的根源,达成了共同对付德国的目的,实际上使英国成为法国的盟国。1907年,英国与俄国签署协定,最终形成了以法、英、俄为主的协约国集团,开始了与德奥意同盟国的对抗,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火种。

法国在完成上述三大战略步骤之后,还不具备与德国正面交战的实力,遂采取间接战略,与德国争夺殖民地,打击德国的海外势力。1905年,法国向摩洛哥苏丹提出所谓的改革计划,要求在法国监督下创办警察,开设铁路和矿山,以加强对摩洛哥的全面控制。当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已察觉法国与英、俄、意的接近对德国构成威胁,对法国的强硬外交颇为不满,决定利用摩洛哥问题对法国进行反击,遂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谈话,决心保卫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在德国的压力下,法国同意召开国际会议来讨论和解决摩洛哥问题。1906年,11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摩洛哥的代表出席会议,签订了《关于摩洛哥国家地位的条约》,法国在英国和多数与会国家的支持下获得了控制警察和海关的权利。德国原本想借此机会向法英俄协约国发难,结果却促进了法英等国的团结,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就此结束了。1911年,法国利用摩洛哥非斯地区的起义,以平息骚乱、保护法国侨民为借口,派军队占领了非斯城。德国则派军舰驶入大西洋沿岸的阿加迪尔港,以武力相威胁,两国处于战争的边缘。法国又一次采取忍让政策,与德国进行谈判并签订了法德协定。法国以法属刚果的一部分领土,换取了德国承认法国对摩洛哥的保护权。两次摩洛哥危机进一步加深了法德两国的矛盾,对两国民族主义浪潮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使战争的危险进一步加大了。

在国内激进民族主义者的巨大压力下,法国开始推行对德复仇的强硬外交政策,一面加强协约国联盟,一面为准备战争制造舆论,进行大规模的扩军备战。首先,改革兵役制度。1913年,几乎与德国审议新的军队法案、准备扩军同时,法国开始实行三年兵役制,服役年龄从21~45岁放宽到20~48岁,从而使法国常备军人数在很短时间内增加了50%,从55万人猛增到88万人。其次,大幅增加军费。法国军费预算从原来的9亿法郎猛增到15亿法郎,占国家全部预算的38%。大量增设兵工厂,高速发展军火生产。三年内步枪增加2倍多,火炮增加了1/3,作战飞机已达137架。其三,制定对德作战计划。法国从1875年开始就制定了对德作战计划,之后不断修改完善。1914年4月,法国制定了第17号作战计划。至此,法国已完成了对德作战的全部准备工作。法德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三、实施对德复仇战争,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发生萨拉热窝刺杀奥皇继承人弗兰茨一斐迪南大公事件之后,同盟国与协约国矛盾激化,一场欧洲大战已不可避免,法国迅速投入到这场对德复仇的战争中。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恢复自己的大国地位,法国在战前和战争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和战略手段。

首先,力求占据道德高地,将发动战争的罪责推给德奥同盟国。战前,法国和英国早就决定要跟德国打仗,但又不想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想把挑起战争的罪责推到德国身上。因此,法英等国一面加紧进行战争准备,一面向德国传递一些虚假信息,如法军从边境地区后撤10公里以防发生冲突,英国将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俄国尚未做好战争准备等迷惑德国人的信息,导致德国和奥匈产生战略判断上的失误,奥匈首先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德国首先入侵中立国比利时并宣布对法作战。一场史无前例的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其二,倾全国之力投入战争。法国政府及时发布了战争总动员令,开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应对已经到来的战争。在国内政治上,法国政府利用和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打击反战势力,联合各党派和政治团体,包括资产阶级各政党、改良主义的社会党、总工会等,在“保卫祖国”、“保卫法兰西”的口号下联合全社会的各种力量,促成了“神圣联合”战争内阁的建立,从而保证了战争经济的转轨和军事行动的展开。在国内经济上,法国政府对战时国民经济进行直接干预,实行必要的管制、监督和控制,把国民经济完全纳入了战争轨道。从1915年起,实行“经济区域”制,把全国分为20个经济区域,从组织上促进了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大力发展军工生产,扩建和新建军工企业,对战争有直接影响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化学、制药等部门给予特殊的政策照顾,在分配军事订货、调配劳动力、进口原材料和重要机器设备等方面保证军工部门的生产需要。政府增加税收,仅1915年全国税收就达到41亿多法郎;发行短期公债、国防公债、国库券等名目繁多的债券,到1915年底认购款高达133亿法郎,1916年10月第二期国防公债认购款高达100亿法郎。战争经济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军工生产的发展,克服了战争初期军火供应危机,保证了军队武器装备和后勤供给,有力地支持了长期消耗战的需要。

其三,不断巩固和扩大军事联盟。战争开始后,法国继续巩固与俄国和英国的联盟,加强盟国之间的联合军事行动和军事合作与相互支援。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中立国转变成为新的盟友。而争取意大利参战,成为战争双方外交斗争的重点。意大利原本是德奥同盟成员之一,但由于同盟内部矛盾,战争爆发时意大利宣布中立。意大利企图从奥地利割占部分领土,在两大集团之间进行秘密交易,待价而沽,哪一方提供的条件对自己有利就转向哪一方,或哪一方将要取胜就转向哪一方。因此,法国和英国极力拉拢意大利。1915年4月26日,法英与意大利在伦敦签订了秘密条约,承诺战后意大利将获得特兰提诺、的里雅斯特和其他一些有意大利人居住的奥地利领土,有权管辖阿尔巴尼亚和统治150万南斯拉夫人和德国人,扩大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等,而意大利承诺一个月后参加协约国对德奥作战。5月23日,意大利履行承诺宣布对奥匈作战。意大利的参战,开辟了一条新的对德奥战线,分散了德国的兵力,削弱了同盟国的地位。1915年12月,法国和英国力劝俄国同意罗马尼亚的要求,与罗签订、了秘密条约,罗遂对德奥宣战。接着,法国扶植希腊内部亲协约国力量并直接干涉其内政。1916年1月,希腊、葡萄牙等国对德奥同盟国宣战。当战争陷人僵持时,法国和英国最希望拉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法英向美国大量借债用于购买军火和战略物资,使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大肆渲染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利益的威胁,同时利用美国人担心德国称霸欧洲后侵占美洲殖民地的心理,最终于1917年迫使美国对德宣战。美国参战后极大地改变了战场力量对比,使战争胜负的天平摆向了协约国。法国争取扩大对德军事联盟的外交活动,对于削弱德奥同盟的势力、加强西线和东线的联军作战,以及协约国最后取得战争胜利,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其四,坚持持久消耗战,争取战场主动权。战争初期,法英联军在西线战场接连失败,法军损失惨重,伤亡达30多万人,1/10的军官阵亡;德军乘胜追击,直逼巴黎城下。法军顽强抵抗,重新组织和调集兵力,用火车和汽车向前线运送军队,甚至在巴黎征用了1000多辆出租汽车将2个团的兵力迅速运到战场,终于在马恩河地区阻止住德军的进攻。在马恩河战役中,法德双方投入兵力达200万人,火炮6600多门。法英联军经过艰苦战斗,反败为胜,使德国速决战的战略计划宣告破产。之后,在西线从北海海岸、法比边境向东南一直到法、德、瑞士边境的约700多公里的战线上,战争进入僵持状态,交战双方均转人防御,开始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消耗战。法军建立了坚固的防御体系,既能打退德军的进攻,又能保证联军转入进攻。法军打到哪里就在哪里挖堑壕、筑掩体,构建防御阵地体系。在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法军始终采用这种阵地攻防战略和战法,直到战争后期。这是因为法英联军的战斗力确实不如德军,加之新式速射武器的大量使用导致战场伤亡剧增,但协约国的总体实力强于德奥同盟,在长期的消耗战中可拖垮德国,打破德军速决战企图,消耗德国国力,待德国战争潜力消耗殆尽、美军增援部队赶到并加入交战之后,即可对德军发起决定性的进攻,一举将其消灭,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1918年11月,法军统帅福煦元帅接受德军投降,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实现了全线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战争中经受住严酷考验,雪洗了1870年的耻辱,再次成为欧洲的强国。

四、维护凡尔赛体系,力保欧陆第一大国的地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凡尔赛和会上,法英等国支持美国主导建立了国际联盟,法国成为美英法意日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陆权国家。在法国的力主下,《凡尔赛和约》对德国采取了最严厉的制裁和限制:废除义务兵役制,军队员额不得超过10万人,解散德军总参谋部,禁止拥有潜艇、空军和飞机,装甲舰、巡洋舰和驱逐舰不得超过40艘,战争赔款为350亿金马克,割让部分领土和放弃海外殖民地等。《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制裁比当年《法兰克福和约》对法国的制裁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为德国激讲民族主义及后来的法西斯主义埋下了复仇的火种。列宁曾经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卜的……”凡尔赛国际体系的建立,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根本矛盾,而且在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产生了新的矛盾。20世纪20~30年代,法国极力维护凡尔赛体系给它带来的利益,力保其欧陆大国的地位。

(一)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

法国虽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争期间,法国阵亡军人达131.5万人,伤残280万人。66%的纺织、峨60%的煤炭工业、55%的冶金工业遭到破坏,22.2万个工厂、公共建筑设施和住宅遭到毁坏,325.9万公顷土地变为废墟,6000公里铁路、5.2万公里公路遭到毁坏,煤炭产量由战前的4084.4万吨下降蓟2625.9万吨,钢产量由468.7万吨下降到180万吨,粮食产量由1.74亿公担下降到1.06亿公担。据法国财政部估计,法国经济损失总额高达1340亿金法郎,法国宗主国总资产由1914年初的3020亿金法郎减少到1918年底的2270亿金法郎,即国家经济总量缩减了25%。战争期间军费开支估计高达1900亿金法郎,而战前只有50亿金法郎;1919年,法国所欠永久性债务或期限债务高达980亿法郎,浮动债务430亿法郎,仅利息负担就达60亿法郎;欠外债10O多亿美元,由债权国沦为债务国。加之在1920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法国在战后初期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26年,为解决经济危机和财政困难,法国组成“国民联合”内阁,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和财政改革措施:一是增开新税,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到1927年,国家税收增加了90亿法郎。二是清理国库,发行公债。三是委托法兰西银行收买外汇和黄金,缓解国内货币的周转。四是精简行政机构,裁员节支,减少财政赤字。由于上述措施的贯彻落实,法国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实现略有盈余,内外债务迅速减少,法郎信用有所提高。1929年,法国政府提出了发展经济的“繁荣政策”,制定了拟拨款50亿法郎的国民装备五年计划,目的是用全新的装备促进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电讯等领域的现代化。与此同时,法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重建被破坏地区,直接投资1000亿法郎用于恢复和修建约8000个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铁路公路和水上运输业得到恢复,土地得到整治,矿井重新开采。到20世纪20年代末,法国基本上完成了重建任务,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家综合实力有所增强。然而,法国没有逃过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厄运,从1931年开始国内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

(二)缓和法德关系,创造稳定的国际环境

法国为了摆脱财政困难和振兴经济,需要一个平静稳定的国际环境。“贫穷的法国,经受不住新的战争冒险”。为了避免卷入国际冲突,确保边境安全,法国一面倚靠英国,一面缓和法德关系,力求实现与德国重新和解。表示“法国愿同德国一起共同维护和平事业”,“我们不要步枪、机枪和大炮!我们要和解,要仲裁,要和平!”经过长期外交接触与谈判,1925年10月,法国与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签订了《洛迦诺公约》,解决了法比边界相互保证的问题。1926年1月,应德国的强烈要求,法国撤出德国领土科隆;2月,法国同意德国加入国联的要求;9月,法国又作出重大让步,准备撤出莱茵第二占领区,归还萨尔地区,撤销对德军事管制;1928年8月,签订了《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提出非战主张;1929年5月,同意“杨格计划”,将德国的战争赔款降到370亿金马克,在37年内分别支付;8月,在国联海牙会议上,同意提前从莱茵兰地区撤军;9月在日内瓦国联全体大会上,提出成立欧洲联邦的建议等。1932年,法国又着力改善与苏联的关系,11月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法德关系的缓和,实际上消除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界限,加之法苏关系的改善,为创造稳定的欧洲安全环境提供了可能。

(三)企图建立集体安全,遏阻德国法西斯扩整军备30年代初期,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欧洲局势日趋动荡,法德矛盾逐步凸显。1933年,德国希特勒政府上台后,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军备战,对外采取种种手段,竭力从《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早在1932年,德国政府就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正式提出“军备平等”的要求。希特勒在公开场合上打着裁军的幌子,以受欺负的弱者姿态提出军备平等的要求,暗地里却无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备的限制,加紧扩整军备。面对这种形势,法国对德国的意图抱有戒心,极力维护凡尔赛体系,继续奉行对德强硬的外交政策,在国际裁军会议等场合对德国军备平等要求持严厉态度,始终坚持把裁军和德国军备平等问题同法国的安全保障联系起来,不愿对德做出重大让步,意欲通过国联来抑制德国的扩军要求。1933年10月,德国放手扩整军备,先后退出裁军会议和国联。对此,法国反应十分强烈。1934年2月,路易·巴尔都担任法国外交部长。他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坚持“大联盟”外交方针:(1)对德国的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2)坚决维护国联,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3)加强法国前欧陆同盟体系;(4)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公约和互助条约构成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1934年4月,巴尔都照会英国政府,提议共同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英国当时的外交政策处于从“扶德抑法”到“扶法抑德”的转变之中,故对此反应冷淡。意大利在地中海、多瑙河流域和非洲等地区都与法国有利益冲突,在维护还是修改凡尔赛体系问题上与法国的立场截然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外长巴尔都从法国的现实利益需要出发,看到强大的苏联是东欧唯一能够威慑德国的力量,认为应该恢复法国的传统外交,重新和苏联结盟。为此,巴尔都向苏联提出了东欧集体安全方案,即东方公约计划。计划由两个相互联系的互助协定组成,一个是由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参加的东欧互助保证公约,另一个是以苏联参加洛迦诺公约和法国参加东欧互助保证公约为条件的法苏互助条约。然而,不幸的是,纳粹德国感到了该公约计划的威胁,遂雇佣杀手暗杀巴尔都。1934年10月,巴尔都在马赛遇刺身亡,使拟议中的东方公约成为泡影。之后,法国政府对东欧集体安全构想不感兴趣,却把法国安全的希望寄托于与英、意合作和与德国的重新和解。不愿与苏联结成政治、军事同盟,是法国在谋求对德安全战略上一个关键性错误。苏联作为一个欧洲大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法国如果与苏联建立牢固的政治、军事同盟,将使德国东西两面受困,法国安全体系的威慑力将得到根本性的提高。然而,自苏维埃俄国诞生后,法国右翼政权长期对它采取敌视政策。巴尔都的死,不仅意味着“东方公约”失去了一位主要倡导者,而且标志着法国抗衡德国、称雄欧陆的外交时代的终结。

(四)追随英国实行绥靖政策,促使法西斯德国敢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法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政局动荡不稳,外部又受到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威胁,其在欧洲的地位日益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对德政策上必须作出一种战略选择:是采取抵抗战略,还是采取绥靖政策?然而,法国统治集团中主张以姑息让步来保持法国既有地位、避免战争爆发的政治派别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英国为了维持其在欧洲和世界的地位,决定以牺牲局部利益来满足法西斯侵略者的要求,以求得暂时的和平。英国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而法国则追随英国实行绥靖政策。

一是容忍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法德之间的莱茵边界问题,目近代以来一直被法国人视为同自己的国家安全密切相连。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饱受战争创伤的法国人更是将其视为法国作为战胜国所取得的重要利益。法国为了维持欧洲现状和自己的欧洲大国地位向设计了一系列欧洲国家间双边或多边的政治同盟关系,其重要着眼点就是促使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中关于莱茵边界的规定。1935年,纳粹德国公开在报刊上要求收回根据《凡尔赛和约》让出的全部“德国地区”;1935年3月,德国公然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宣布建立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3月,德军悍然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完成了毁约扩军的一个又一个实际步骤。然而,法国的反应仅仅是抗议、谴责和向国联控诉,这意味着实际上法国已向希特勒的冒险挑战屈服。其实,当时德军刚刚开始扩充军备,人数和装备都不,如法军,法国不用英国援助,只靠自己的军队就能把德军赶出莱茵区。当时进入莱茵区的德军奉有密令,一旦法军采取敌对行动就立即撤回。希特勒后来自己也说,“进军莱茵区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区,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资利用的那一点点军事力量,即使是用来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法国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的软弱大大削弱了它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加速了其同盟体系的分崩离析,同时也大大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野心。

二是参与导演“慕尼黑阴谋”,容忍甚至协助法西斯德国侵占苏台德地区。1938年3月,法西斯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之后,又开始实施侵占苏台德地区的计划。苏台德地区是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日耳曼人居住区。德国扶植苏台德日耳曼人党进行分裂活动,并于5月和9月引发两次苏台德危机,导致德捷关系紧张,甚至发布总动员令,征召兵员,并向边境地区调集军队,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两国早在1924年和1935年签订有同盟条约,规定在受到第三国侵略时应互相援助。在此关键时刻,法国本应履行条约义务,支持捷克斯洛伐克抵抗法西斯德国的侵略。然而,法国为避免本国卷入战争,背信弃义,不顾国际道义,跟随英国实行对德绥靖政策。9月28日,法、英、德、意四国首脑举行慕尼黑会议,背着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签署了臭名昭著的有关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之后,法国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了这一协定。然而,德国并未罢手,1939年3月,借支持斯洛伐克独立之机,占领了首都布拉格,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参与导演了《慕尼黑协定》,实际上等于亲手拆毁了它自己煞费苦心在中东欧地区建立起来的集体安全体系,使法国失去了能牵制德国的捷克军队,也失去了东欧国家对法国的信任,增强了这些国家同法国的离心倾向甚至抛弃法国的决心。与此同时,《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野心,加速了欧洲战争的来临,敲响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走向灭亡的丧钟。

三是继续容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行径。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德国又侵占了波希米亚、摩拉维亚、立陶宛、西班牙等国。3月下旬,法英正式结盟。同时,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法英改变对苏态度,开始举行法英苏三国谈判,其目的并非建立三国同盟,联苏抗德,而是企图借此迫使德国让步,或将祸水东引。三国谈判无果而终,8月,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法英错过了与苏联结盟共同对抗法西斯德国的一次机会。8月下旬,法西斯德国已进入全国总动员状态,随时准备进攻波兰。法国政府已意识到战争即将来临,遂于8月22日开始执行防御计划,至25日已征集大量后备兵员,陆军扩至190万人。但就在此时,法国主战派与主和派争执不下,法国政府仍然踌躇不决,仍对和平抱有幻想。26日,法国政府致函希特勒,希望“和平解决全世界人民荣誉和尊严中国际危机”,“我深信没有一位有心人会理解:一场毁灭性的战争会在德、波两国之间在没有进行最后的和平解决的尝试情况下发生”。然而,法国最不愿意发生的战争终于发生了。9月1日凌晨4时45分,法西斯德国出动160万兵力、6000门大炮、2800辆坦克和2000架飞机,突然进攻波兰。9月2日,法国对德宣战。接着,英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加拿大先后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五、进行“奇怪的战争”,最终导致共和国的灭亡慕尼黑阴谋达成了“奇怪的和平”,而法英对德宣战后的头半年所进行的却是“奇怪的战争”。德军突袭波兰后,法英并没有给波兰提供任何有效的援助,实际上是宣而不战,根本没有对德军发动真正有威胁的进攻。9月6日深夜,法军在西线发起了所谓的攻势,未遇大的抵抗;德军退至齐格菲防线,法军就此停止进攻。当时,德国的齐格菲防线尚未竣工,而法军却望而生畏,不敢接近该防线。9月30日,已向前推进的法军不但不继续向前推进,反而撤回到马奇诺防线以内。当时,法英联军在西线部署了110个师,而德军只有23个师且多是二流部队,因为德军主力都集结于波兰方向。200万法军奉命休战,停滞不前,前线静如墓地。莱茵河把法军和德军分隔于两岸,双方隔岸相望,不放一枪一弹,甚至德国士兵还观看对岸法国士兵的足球赛;马奇诺防线则更为平静,不少官兵在防御工事栽花种草,甚至放置了日光浴治疗设施。这种奇怪的战争场面,就连德军指挥官哈尔德将军也感到意外。他说,当时德军兵力单薄,根本无力阻挡法军的强大攻击,但想不到法军发动几次不大的攻势之后竟然毫无动静了。

法军发动这种“奇怪的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法国政府犹豫彷徨,在是战是和问题上仍未打定主意,仍希望同德国和平解决问题。

1939年9月19日,希特勒佯称,德国的要求是有限的,我没有对英国和法国作战的目的。10月6日,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发表演说时提出所谓的和平建议,声称要努力消除同法国关系中的一切恶意,愿意永远埋葬德法之间的宿怨。对希特勒施放的和平烟幕,法国政府却积极响应,赞成和平会谈。然而,此时法西斯德国正在加紧进行进攻法国的准备。

法国政府之所以犹豫不决,仍然是绥靖主义思想作怪,担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恐惧大规模正面作战,企图同英国一起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对德国实施经济封锁战,以为这样可以减少法国和英国本土的损失,可以减少德国军备、铁矿和石油的来源,削弱德国经济支撑战争的能力,使德国发生内乱,导致希特勒垮台。但事与愿违,德国可以从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等国得到战争所需的物资。

随着战争局势的不断恶化,法英两国才从和平的迷梦中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5月10日,德军攻占波兰后,调过头来在西线全面出击,先是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然后向法国发起全面进攻。5月26日,英法军队被迫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6月14日,法国巴黎陷落;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并在停战协定上签字。7月11日,法国国会通过新的宪法,存续了70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从此正式灭亡。

同类推荐
  •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成许多条目,学习这些条目有利于记忆,而且每个条目的编写都参照了有关的读本和参考书,内容上简明扼要而又完整,解决了学生在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或掌握不了要领的困难。说得确切一点,这本手册是专供考生使用的名副其实的复习资料。当然,如果要想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全貌,还需要读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只知道词条的内容是不能系统化的。两者结合起来会使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记在脑子里的东西也会更加牢固。
  • 科学决策的边界

    科学决策的边界

    转型期中国的决策者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诸如社会调节阀失控、利益诉求多元、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舆论渠道增加、决策主体公信力下降,等等。这些挑战给科学决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科学决策的边界》以有限理性理论为基础,剖析了决策主体、决策过程在转型期的新变化,阐述了制度和结构、目标和注意力、组织心理和文化、信息、时间压力、外部环境几大因素造成的决策边界。通过理论关怀决策实践,向转型期中国决策者建言。
  • 中国国力报告(2013-2014)

    中国国力报告(2013-2014)

    本书设有宏观大势、国家治理、区域发展、产业经济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透过“克强指数”看中国经济、从白皮书看中国司法改革的未来改革路线图、中国区域经济体发展报告等。
  • 创新与发展

    创新与发展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七一”讲话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福建省社科联于2011年4月至12月组织了以“管理创新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活动。本届学术年会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交流和宣传。
  • 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曾经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经典性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热门推荐
  • 秋获集

    秋获集

    本书分中国春节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年节两部分,介绍了春节的形成及演变、春节的习俗、古代宫廷的春节礼仪、港澳台地区的春节活动、中国春节在海外等内容。
  • 都市之系统逆袭

    都市之系统逆袭

    被女友嫌弃而惨遭分手的他,能否凭借着突如其来的系统成功逆袭,能否站在世界的巅峰!
  • 校草之恋

    校草之恋

    尹珉艾、李艺琦和杨珂露是最好的朋友,在加普贵族学校这个充满许多帅哥的学校里,会和校草们擦出怎样的火花?她们能与校草们顺利在一起吗?
  • 我不打诳语

    我不打诳语

    科学,宗教揭示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观……一个饭缸引发末世预言……人类将何去何从?
  • 古都情缘

    古都情缘

    重生意味着什么?这么的戏剧化地从大明王朝开始……宫廷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她在重重危机中如何抉择求生?她爱他一生,他折磨她一生,多年的恩怨情伤,她是否还能找回最初的自己?是否还能像当初一般,爱着那个男人......
  • 步步为妃:公主好机智

    步步为妃:公主好机智

    她,上官倚桐,亡国公主,父亲用来和亲的工具,作为皇后却从来没有被待见过,成亲当天就被打入冷宫,甚至都没有见过自己的夫君就被人毒死在深宫内院。韩素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古代,借她的身体重生。前世商业间谍,擅长商业谋划及窃取商业机密,她醒来便发现深陷后宫,不仅受到各宫女人算计,还受制于父亲的胁迫为复国,只是这世的她一心只想自由,为了出宫必需先站稳后宫,周璇与皇上极父亲之间。在众多困难强阻之下,如何集结所需势力为其所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书里讲的事,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小事。但是,生活并不是由大事组成的。这些事,并不枯燥,认真看,每一个都非常有意思,如果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都去做了,生活的质量就变了。
  • 雨落溪边水微澜

    雨落溪边水微澜

    身为神界唯一的公主的她,竟在逃出囚笼后,被自己的亲生哥哥亲手封印在空间裂缝;身为万物邪恶与冷酷的集合体的她,因为机缘巧合,与两个背景深远的灵魂同居一体;身为神明祝福与祈愿所幻化的神,她的力量几乎天下无敌,却因为守护重要的人而几近灰飞烟灭......当同居一体的三个灵魂因为种种而反目成仇,当以前同生共死的朋友突然背叛,当迷茫的月神奏响葬歌之夜——总有一个人,会在这世界惊起滔天波澜!
  • tfboys爱上你

    tfboys爱上你

    tfboys和三位首富千金从小是好朋友,因为特殊原因他们分开了,后来在一起机缘巧合下遇到,一起来观看我的作品吧!
  • 时空历练之三国

    时空历练之三国

    被师傅扔到时空历练没有啥可拍的,但是为毛线要求结婚啊啊啊~结婚就结婚吧,可是师傅你为啥子咧让我在三国啊~·嫁给谁呢?诸葛亮?孙策?还是……某女手持青峰剑一指,相公你听谁的话!某男答道:天下忠义,孝仁…。某女似笑非笑的抱手盯着某男:说重点。某男狗腿谄媚:当然是夫人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