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
李金华运用1952~2005年的社会总产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行业从业人数资料,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进行了测度和描述。(1)中国农业产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农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但其下降的速率远低于产值比重下降的速率;以1956年为拐点,农业产值的比重开始低于工业产值的比重,农业退出了主导产业的地位,从1957年起工业开始成为中国的主导产业。以商业、运输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一直以一种平稳的速率发展,但增长的速率没有产生足以改变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力;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在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中一直占有绝大的比重,中国的第三产业始终未能成为主导产业。(2)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产业门类越来越全,产业结构越来越复杂,在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各产业产值结构的波动较大,而从业人员的结构的波动较小。(3)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显示,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定律在中国只是部分地、阶段性地得到了验证;现代中国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4)推动中国产业演变的重要动因是产业政策,但产业政策并未发挥足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力,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是一种低水平的产业结构,还处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化的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仍将是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198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化
王业强等对我国制造业1980年以来的地理集中变化进行了统计描述。(1)时间变化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91年,制造业地理集中度没有明显变化。在这一时期,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还占据主导地位,各地区条块分割比较严重,因此,市场因素对制造业地理集中的推动作用不明显。第二阶段,1992~1996年,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上升比较明显。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资金和人才的流动性大大提高,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制造业地理集中的程度。第三阶段,1997年以后,制造业地理集中度以一种平稳的趋势逐步提高。1996年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国内市场需求下降,同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出口市场受到很大影响,制造业产品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制造业地理集中表现出稳定的发展趋势。(2)空间变化趋势。从制造业地理集中在四大板块之间的变动趋势看,中国制造业在1980~2003年间,明显表现出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而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制造业所占份额逐年下降。从变化幅度来看,东部地区增幅较大,而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下降幅度很小,几乎持平。这说明,中国制造业的集中是一种增量的集中而非存量的转移。在东部地区内部,制造业在珠三角地区集中的增长幅度较大,其次是长三角地区,而环渤海地区的增长幅度不明显。但从中国制造业总量比重来看,长三角地区占据了25%以上的比重,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环渤海地区,但珠三角地区经过高速增长,2003年制造业比重达到18.7%,已逐渐赶上环渤海地区的制造业总量份额。
李小平、卢现祥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1985~1997年,整个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8.48%,其中轻工业年均增加值增长率为9.45%,高于重工业的5.02%;制造业劳动和资本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9%和10.62%;同时,轻工业的增加值、劳动和资本占制造业增加值、劳动和资本总量份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54%、0.08%和1.36%,而重工业对应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20%、-0.04%和-0.58%。这说明在这个时期,整个制造业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更多向轻工业投入;并且轻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7.6%也高于重工业的6.29%。这个时期从各分行业的情况来看,劳动密集型轻工业行业的增加值份额增大的最多,而一些属于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行业增加值份额减少最多。资本份额增长率最大的6个行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行业,分别是烟草加工、服装纤维、石油加工、医药制造、饮料制造和文教体育;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最快的行业分别为其他制造、食品制造、电子通讯、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和金属制品6个行业,它们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11%;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最小的5个行业分别为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化学纤维、黑色金属和橡胶制品,其中,石油加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负值(-8.47%)。
1998~2003年,制造业的结构则发生了新的变化。整个轻工业的增加值份额、资本份额减少,而重工业的增加值份额、资本份额增加,轻工业的劳动份额增加而重工业的劳动份额减少。从各分行业的情况来看,增加值份额增长最快的6个行业分别为电子通讯、仪表仪器、交通运输、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电气机械,它们都属于技术和资本较为密集的重工业。劳动份额增长最多的行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行业。这一时期,由于劳动更多投向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行业,而重工业行业的资本和增加值份额增加,因此,重工业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23.62%)也高于轻工业(15.45%)。
(三)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情况
陈勇、李小平分析了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变化情况。1985~2003年间,中国工业部门的年均技术进步率为2.3%。有两个时段技术进步迅速。一是1990~1993年,年均技术进步率为9.7%;二是1999~2003年,年均技术进步率为13.7%。在1985~2003年间,虽然年均技术进步率为2.3%,期内以不变价计算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则为12%,表明技术进步并没有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增加的主要因素。在行业表现上,国有或垄断程度高的行业技术变化排名居前,而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技术变化的排名居后;同时,有一定技术门槛和竞争程度的行业技术效率表现突出,国有或垄断程度高的行业在技术效率方面的表现令人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