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会控制自我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好处?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愉快、愤怒、恐惧、悲哀都是常见的情绪体验。一个具有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的孩子,应该在3岁以前就学会有效地管理、控制自我的情绪。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很多孩子在成年以后都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情绪处理得不当,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还让他们的个人成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前一段时间发生了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家暴案”就是一起典型的因情绪控制不当而爆发的个案。
曾因独创了“疯狂英语”教学模式而路人皆知的李阳,应该也算是一位成功人士,受到很多年轻学子的追捧。可就是这位在很多人面前都风流倜傥、文质彬彬的英语达人,在家庭里,在妻子面前却经常因为情绪冲动变身成为一个酷爱动手的“暴君”。
要不是李阳的美籍妻子Kim在微博里展示了自己被丈夫磕伤的额头和抓痕累累的手臂,没人相信生得仪表堂堂、育有三个女儿的李阳还是一个家庭暴力的“施暴者”。
是李阳妻子Kim的勇敢,才让大家知道了身为精英人士的李阳,那不为人知的一面,知道了他一直是一个不太会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人。
李阳的妹妹也在后来的电话采访中透露,由于李阳的父亲从小对李阳实施的就是“处罚式”的教育,经常暴打年幼的李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李阳成年以后情绪难以自控,经常选择极端方式解决矛盾冲突的习惯。
“家暴”内幕爆出以后,李阳在舆论的压力下勉强向妻子道歉,但他也在一直强调,是妻子Kim的坏脾气和情绪失控导致了他的爆发,由此可见李阳的妻子也有可能是一位并不太擅长管理自己的情绪的女性。
在接下来的电视采访中,李阳承认自己的性格有缺陷,有时候会有暴力倾向,并且,情绪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他坦言是事业的压力、夫妻关系的紧张造成了他情绪上的不稳定及心态上的焦虑,这种心理上的负面能量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转为负面的行为能量释放出去,对妻子的暴力实际上就是李阳负面情绪的一种宣泄。
李阳坦言自己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他已经意识到经常的情绪失控给他的事业和生活都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害,严重影响了他做为一个社会公众人物的形象与声誉。
尽管李阳的忏悔来得晚了一些,可是他毕竟开始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缺陷,并试图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心态,以期得到妻子的原谅。
可是早已被李阳屡屡伤害的Kim已经绝望,她已向法院提出了离婚,并且,亲自出庭做证,一时间“李阳离婚案”闹得沸沸扬扬,使李阳多年以来营造的社会形象大大地受损,而李阳的“疯狂英语”也将面临着一场考验。
长期的情绪紧张、焦虑会引发各种身心疾病,尤其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如果不从小养成情绪管理的习惯,掌握情绪控制的方法,他会在生活中遇上很多难题,给他们顺利成长造成麻烦。
现在临床上的医生已经发现,有一些孩子的哮喘是由情绪紧张、压力过大引起的,而有些孩子的肠胃失调、消化不良则是跟焦虑、对抗的情绪有关。
如果孩子在成长最初就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那么到了青春期,他的身心冲突最严重的时期,他就会懂得如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外界的关系。
许多父母都有感觉,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时都乖巧、听话,非常服从大人的安排,而一旦进入小学的五六年级或中学,就会突然变得非常叛逆,甚至是对抗,情绪超级不稳定,处理问题特别容易走极端,让父母特别操心。
这样的孩子通常是从小就被父母忽视了情绪管理的教育,对自我的情绪控制缺乏体验或者是训练。还有一种家庭是父母本身就是特别不懂得情绪管理的人,一有了负面情绪就随意宣泄,这种成长环境直接造成孩子的情绪管理的失败。
所以,想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情绪管理,为人父母者首先要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并且,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保持稳定的情绪、养成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这样的孩子不仅身心健康,不容易生病,进入青春期,通常不会因为情绪问题而引发极端行为。
进入成年以后,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也会使他们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稳定的状态,善于待人接物,人际关系和谐,这样的品质通常会使他们拥有不错的人脉,比较可靠的社会支持,这对他们事业的成功,人生的美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学会自我控制情绪的品质,是一个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可贵的品质,是孩子一生是否顺利的保障。
(二)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情绪控制与管理?
像所有的品质养成一样,情绪管理与情绪控制的习惯养成也是有方法的,最有效的教育应该在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开始了。
对于许多父母来说,由于对孩子的宠爱,往往会使他们忽视了对孩子情绪控制的要求,这使很多孩子还在婴儿时代就学会了任性。晚上睡前一定要妈妈抱在怀里才能入睡,睡醒了一看自己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便会惊天动地地哭,这样的婴儿常常把一些新手妈妈累得苦不堪言,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照料孩子上,却发现孩子依然动不动就哭。
这实际上就要求我们的父母,不管你的孩子有多大,你都不应该一味地去满足他所有的要求,这会养成孩子任性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如果你一直以为养育孩子就是无条件地满足他所有的要求,那你最终一定会有无法满足他的那一天。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被满足已经是他的习惯,当你再也无法满足他的时候,矛盾冲突是必然的。
可怕的是这种行为习惯会让孩子面对所有的人都是这种选择,当孩子养成这种行为习惯时,做父母的就要警惕了,很有可能这种行为习惯会陪伴他终生,让他从小就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无论是在幼儿园里还是在学校里,我们看到那些任性的孩子,那些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孩子,总是比较孤立,大家对他们的接纳度很小,这常常让孩子陷入人际关系困难的境地。
相信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相处困难,处处不受欢迎。因此,想要让孩子很容易就融入集体的范围,与他周边的人群和谐相处,父母应该从小就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
1.孩子在愤怒的时候如何疏导?
有些孩子在愤怒的时候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不但不顾场合和地点地大喊大叫,还乱摔东西,把吃的食物扔在地上,撕图画书,甚至对父母或保姆乱踢乱打,情绪失控得一塌糊涂。
孩子的这种宣泄情绪的方法不但他自己很累,连父母和照顾他的人也很累,很多时候孩子一场脾气发下来,他自己累得筋疲力尽,父母也跟着疲惫不堪,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情绪宣泄习惯,如果发生在低龄的孩子身上,那就一定要及时给他矫正。
每个孩子都会生气或者愤怒,处理这种情绪的方法不同也就会导致结果不同。大喊大叫、乱摔东西的孩子可能暂时宣泄了他的怒火,但他的愤怒却严重地伤害到了他的身心,尤其是他的心灵,如果不学会正确的疏解方法,他可能会因此把错误都归结到别人身上,这种思维态势一旦形成,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严重的隐患,这会直接导致他成年以后的行为偏离。
正确的处理孩子的愤怒情绪的方法是,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搞清楚他突然不高兴的原因,切忌盲目地去哄去迁就,甚至纵容他随意宣泄。
在搞明白什么原因以后,父母也要切忌不分是非地去尽快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是非观一定要在他懂事的时候就开始建立,从小就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不可以做的。现在很多人成年以后,没有明确的是非概念,常常把错误的事情看成是正确的,以致出现了种种后果,就是因为在小的时候缺乏父母的是非观念的引导和教育。
对于处在愤怒中的孩子,父母应该首先采取手段让他暂时平静下来,远离情绪的漩涡,在这种时候父母可以紧紧地拥抱他,亲吻他,轻轻抚摸他的后背,拍打他的肩膀。因为人在愤怒的时候,肌肉都会紧张起来,这会释放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导致人的情绪更加冲动,在这种时候,拥抱、抚摸可以让孩子的肌肉放松,而且,一个人在不开心的时候总会感到很孤独,尤其是孩子,有时他那绝望的情绪实际上是来自于他的孤独感,父母一定不要把不开心的孩子扔在一边不管,让他独处,他会因此而更加情绪激动,在这种时候,父母耐心的抚爱、家人友善的陪伴,都有助于孩子尽快恢复平静。
在孩子恢复平静以后,父母一定不要以为这事儿已经过去了,不需要再处理了。孩子发脾气表面上看是孩子的情绪失控了,但其内在实际上有很多原因,平静下来的孩子看上去好多了,但他内心实际上还有好多困惑,需要父母去帮他解决。
如果是大喊大叫,乱摔东西的孩子,在他平静以后,父母一定要告诉他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被容忍的,并且,不管孩子愤怒的原因是什么,父母都应该给这样的孩子一些轻微的惩戒,譬如说要他把摔掉的东西拣回来放好,为自己的行为道歉,或保持沉默5~10分钟;譬如说让他到自己的房间,没有父母的允许不许出来,待20分钟;譬如要他承诺以后再也不会用这种方式来发泄情绪,等等,之后再对他表示原谅。
这些小小的“惩罚”手段,没有别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孩子,他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是所有的人都不能接受的,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别人接纳他的愿望,因此,这样的后果会让一些孩子感到后悔,并因此而改正。
在孩子生气和愤怒的时候,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几种用正确的方式宣泄或疏导这种不良情绪的方法。
①转移法
告诉孩子在他感到生气或者愤怒,非常想要发脾气的时候,迅速转移自己的想法,打开电视或者电脑,去看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玩玩儿自己喜欢的电脑游戏,或者到外边找小朋友一起跑跑跳跳,这种行为上的转移,很快会导致情绪上的改变,尤其是孩子,情绪变化的频率比大人要快得多。如果一下子让他脱离了他感到愤怒的情境,并且,又有愉快的事物在影响着他,那种发脾气的感觉会很快就消失了。
还有父母在看到孩子不高兴或不开心的时候,一定要马上让他换个环境,或带他到楼下公园里走走,或让他出去踢踢球儿,运动一会儿,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情绪转移,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也就转移了他的情绪点。
孩子小的时候对这种方法可能不太能熟练掌握,父母可以耐心地引导孩子,经常地去体验一下这种情绪转移法带来的感觉,体验多了,孩子有了切身体会,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他的一种情绪控制习惯了。
②表达法
学会表达也是一个疏解情绪,避免情绪激化的一种好方法。在孩子学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教会孩子说这样的话,“妞妞,现在不开心了”,“妈妈,我有点儿生气”,这些话很简单,但却是在告诉孩子一个方法,那就是当你不开心,当你感到生气,想要发火的时候,你要说出来,要用正常的方式说出来,让你身边的人知道,而不是大哭大闹地让别人知道你生气了。
当孩子学会这样说话以后,他们的不良情绪实际上就有了一个出口,他可以随时随地地用一种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把这些情绪说出来。
而当孩子把他生气的原因说出来以后,父母一定要认真地倾听,要用眼睛注视着你的孩子,他现在不开心,他需要你的关注。
这种关注包括目光的交流,安抚的动作,温柔的微笑,以及表示“同情”的身体的微微倾斜。
如果孩子学会了用表达法化解情绪,他就会把他生气的前因后果讲给你听,实际上在说的这种过程中,由此而引起的一些负面情绪已经被弱化,只要孩子肯说,父母就应该认真倾听,给孩子一个用这种方式来宣泄情绪的机会。
经常用这种方法来化解情绪,孩子的成长中可以有两个收获:一个是孩子不会为了一点儿小事就大吵大闹,他会用与别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他的情绪问题;另一个就是如果孩子从小就善于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说出来,那他的表达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的,良好的表达能完整地传达他的心理活动,经常跟别人互动的交流也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善于表达,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也很有帮助。
③体谅法
也可以叫原谅法,就是引导孩子从小就学会包容,不要因为一点儿小事不合心意就要发脾气,让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多想想别人的不容易,想想别人的付出,把体谅别人,原谅别人当成自己化解情绪的一个积极的方法。
父母一定不要以为孩子在小的时候,跟他们讲这些他们不会懂得,实际上孩子从懂事开始便明白有些事情是什么样子的,只是父母以为他们不明白。
懂得体谅别人的孩子就不会总是发脾气,他们遇事会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他们化解对别人的不满情绪。因而,也就减少了因为愤怒而情绪失控的机率。
④分享法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跟别人分享他的情绪,不管是高兴的或者是不开心的情绪都可以分享,要孩子学会允许他人到他的情绪世界来,引导孩子从小就不要封闭自己的情绪世界,或者只会跟别人分享快乐,却把烦恼自己扛。
分享是一种很好的化解和转化情绪的方法,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跟父母、家人或者朋友分享自己的情绪,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行为习惯。
懂得与他人分享情绪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外向,容易与人相处,跟他人分享情绪世界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的话,可以让他终生受益。愿意与别人分享情绪的他一般遇上问题不会走极端,他会向别人求助,以获得解脱。
2.孩子的悲伤情绪如何化解?
冬冬的外公最近刚刚去世,从小跟着外公长大的冬冬才五岁,他实在不懂为什么外公要离开他,去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外公走的那几天,他天天晚上睡觉前就会流眼泪,跟妈妈讲想外公了。
对于冬冬的悲伤,冬冬妈非常无奈,不知道该怎么说才能让冬冬明白“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外公去世的事儿让冬冬一直情绪低落,食欲也大不同从前。
实际上三岁以前的孩子是基本上不太懂得悲伤是怎么一回事的,而过了三岁,快五六岁的孩子,开始记事了,他便会知道伤心、难过是什么滋味。
这时的孩子,妈妈批评了他,他会难过;丢了心爱的玩具,他会难过;和小朋友闹别扭,他会不开心,尤其是朝夕相处的人要是离开了的话,他也会感到悲伤。
这是孩子的情感到了萌发的时期,他已经渐渐体验到了别人对他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也渐渐地开始明白爱别人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懂得爱了,所以,孩子也就开始懂得悲伤了。
所以,当孩子为失去亲人而感到悲伤时,父母应该用比平时更多的爱抚来慰藉孩子,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耐心地与孩子交流,多倾听孩子,鼓励他说出心中的困惑。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死亡的确是一件不太好理解的事情,尤其是五岁的孩子,人类大都在七八岁时才会懂得人原来总有一天要死去,会离开这个世界,而接受这个现实大多数需要到成年以后,甚至更晚。因此,接受亲人的离世对于孩子来讲的确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
可父母在这个时候不能因为无法说清楚就逃避这件事,故意不提,或者孩子提就故意岔开话题,孩子的心思常常很小,容纳不了什么东西,如果孩子总是主动地跟你提起这件事,那说明在他心里这已经是一个坎儿了,没有别人的帮助,他是迈不过去的。
父母如果觉得无法用人来给孩子讲,可以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譬如一只小狗从出生到慢慢长大,它有它的寿命,当它年纪大了,老了,病了,它就会死去,和离开我们的亲人一样,再也不会回来。
但是,它可能会留下它的孩子,就像外公去世留下了冬冬,这就是生命的传承更替,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这样一种安排,谁也无法改变。
在给孩子讲述这些道理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生命是多么的宝贵,离开我们的外公希望冬冬快乐起来,不希望冬冬总是伤心流泪,那样外公也会伤心,外公还希望冬冬能够快乐地长大,那样外公就放心了。
这些话都是需要妈妈或者爸爸温柔地讲给孩子听的,在跟孩子语言交流的同时,多进行肢体的接触,经常的抱抱亲亲孩子,并且,在他晚上入睡前,给他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或者讲点儿开心的小笑话,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尽量减少悲伤情绪的困扰。
在这种时候父母要多关注孩子,时时地观察他的情绪动向,如果孩子一直是闷闷不乐,动不动就掉眼泪,那证明他还没有从悲伤情绪中走出来。这时候父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尽快走出来,譬如安排一些小朋友来家里聚会,尽量让家里的气氛活跃一些。
如果亲人离世前是跟孩子一起居住,那就最好把孩子暂时带离这个环境,或者,把一些旧家具处理掉,让家里换个面貌,这样有助于孩子尽快重新开始。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带孩子去旅行,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里,陌生的地方,这有助于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尽快把那些悲伤的事情忘掉。由于孩子的心理能量小,他常常会记住了新的事儿,便把过去的事儿给忘掉了,旅行会给孩子带来大量的视觉冲击和不同以往的信息量,这会冲淡他对以往的记忆。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旅行回来以后,长高了,长大了,懂事了很多,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成长,而悲伤的情绪这门课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
还有的孩子会为了玩具丢了而伤心,小朋友不理他了而难过,这种时候都特别需要父母耐心地陪伴孩子,帮他找找伤心的原因到底是谁造成的,让孩子学会自己哄自己开心,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情绪控制方法。
现在很多孩子不开心了,伤心了要父母哄很久,并答应他们各种要求,他才会破涕为笑,这种方法用得时间长了是不可取的。孩子的不良情绪一定要他自己学会方法方法来化解,不能总靠父母的宠溺和迁就来解决,如果养成了这种习惯,这对他将来的成长特别不利。
在孩子伤心难过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要学会坚强,不能动不动就哭鼻子,掉眼泪的。告诉孩子出了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要冷静,不能除了哭什么也不想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眼泪。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在饭店里,在大街上,不分场合与地点,稍有不顺心张嘴就哇哇大哭,惹得周边的人纷纷侧目,一副被打扰了的样子,这样的孩子即使再乖巧、可爱,也瞬间被减了分。
而在国外的饭店、机场等这些公共场合,无论多小的孩子你都很少听到他的哭声,这就和父母对他的要求与疏导有关。国内的父母常常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满足与迁就,一旦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也不会耐心地跟孩子解释或者疏导孩子的情绪,一般都会简单、粗暴地拒绝孩子的要求,于是,受挫的孩子通常会不顾一切地大哭起来,因为通常他这样做就会达到目的。
国外的父母一般比较理性,他们有自己的底线,对孩子的要求通常是有限满足。国外的孩子从小就在这样一种教养环境中长大,他自然也有自己的底线,如果他的要求没有被父母接受,他会认为这也是理所当然。因为,在婴儿时代就懂得规则的他们,很少会为自己的要求被父母拒绝而哭泣,这也是国外的孩子无论大小,普遍都很少哭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孩子学会控制不愉快的情绪,实际上还要与他和父母以及别人相处的规则入手,在这其中父母对孩子的引导以及要求都特别重要。
3.孩子嫉妒的情绪如何控制?
春春只有6岁,刚上学前班,可最近她每天早晨一起来就会把衣柜的衣服全部拿出来,站在镜子前,左顾右盼就是拿不定主意穿哪套?
妈妈觉得春春很反常,就观察她的情绪变化,果然,春春这几天的情绪都不太好,每天一见到妈妈就开始说学前班里的小朋友,不是说这个不好,就是说那个一点儿也不漂亮,好像全班小朋友只有她最好,最漂亮似的。春春妈妈知道女儿开始对别人有嫉妒心理了,是这种嫉妒心理直接导致了春春情绪的变化,让她变得闷闷不乐,整天很不开心,甚至,老想找理由不去学前班。
于是,春春妈妈找到了我,面对这么小的孩子的嫉妒情绪,这位妈妈有些束手无策了。
我告诉春春妈妈,嫉妒情绪本来是人的本性中的一种,它来源于人的本能和天性,因为只要是自然界的生物便存在着一种竞争意识,而因为有竞争,便因此会有嫉妒这种本能,但这也仅仅说明它是一种本能而已。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的许多本能已经在越来越多地远离我们的生活,而嫉妒情绪因为常常存在于人的潜意识里,通常是在人的情绪控制里面的。
人成熟以后,有了情绪控制的能力,这种情绪是轻易不会流露出来的。因为在人类社会的规则里,嫉妒是一种比较负面的情绪,带来的是消极的能量,因而,成年人都懂得去掩饰自己的嫉妒情绪,不会把它暴露得特别明显。
而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他还不太懂得情绪控制的方法,因此,他有什么情绪都会流露出来,常言说“童言无忌”,就是这个道理。
春春才六岁就已经懂得嫉妒别的小朋友,这可能因为她是女孩,因为女性天生比较细腻、敏感,心理容量小,容易被细节所纠缠,因此,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可这大都是针对成年女性所说,像春春才是个小女孩,她的嫉妒情绪如果不及时引导、纠正,这对她的成长是非常没有好处的。
我建议春春妈妈先跟女儿好好谈谈,春春6岁了,她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应该可以把一些事情说明白了,搞明白春春的嫉妒情绪因何而来,才能找到化解她的这种情绪的方法。
原来春春的学前班小朋友中,有几个女孩是跟随父母从国外回来的,特别能打扮,还动不动就炫耀她们穿的是名牌,这让从来没有去过国外,也没穿过什么名牌的春春大为嫉妒。她每天早晨挑来挑去想打扮得漂亮一点儿,就是为了和这几个小女孩进行竞争,可竞争了一阵子,当她发现大家还是觉得那几个小女孩更漂亮一些时,春春开始情绪低落,每天见到妈妈就抱怨班里的同学不好,让她很不开心,这一切都是因为春春被嫉妒情绪控制了。
嫉妒是人的天性,这种情绪想要控制很难,但可以化解。在我跟春春的一番交流中,我发现这个6岁的小女孩那强烈的嫉妒情绪,实际上是来自于她强烈的自卑,由于父母的工作都很忙,春春从小是跟着奶奶在外地长大的,6岁了要上学前班了,才被父母接回北京。
粗心的春春父母刚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女儿对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她对学前班小朋友的情绪反应,因此,对她疏于耐心细致的引导,只是一味地强调她要把功课做好,跟小朋友们搞好关系。父母的要求让春春备感压力,同时,也对学前班的环境产生了抵触情绪,而这种抵触情绪最终是以一种看似嫉妒的情绪流露出来的。
在了解到春春的心理状况后,我建议春春的父母先从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入手,改善孩子的自卑心理,请学前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给春春过生日,尤其是那几个从国外回来的小女孩。春春父母特意安排她们和春春一起拍照录影,然后,把录影刻成光盘送给大家,在录影里春春和几个小女生一起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似乎所有的过去都忘记了。
这次生日聚会让春春的自信心恢复了不少,看着春春重新又开始活泼、开朗起来,春春妈妈告诉女儿,嫉妒是一种最没出息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最重要的是人要有自信,尤其是女孩,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有竞争是一件好事,但要勇敢地参与,而不是躲在一边闹小情绪。
对于春春的自卑心理,春春的妈妈也主动找到了春春的老师,请她在课堂上多鼓励春春站起来发言,有什么集体活动多让春春参与或者组织,春春做了什么好事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表扬春春,还让同学们集体给春春鼓掌。
在家里春春妈妈开始引导女儿独立料理自己的生活,甚至把家里的一些小事情,譬如遛狗、浇花儿等交给春春,让她全权负责。一段时间的引导和鼓励,刚开始闷闷不乐,整天不开心的春春完全变了样,以前最不喜欢去的学前班,现在每天早上她都是第一个到,帮大家把桌椅排排好,春春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图画书,大家都觉得春春越来越漂亮了。
实际上这就是自信与快乐带给春春的改变,找到了她的嫉妒情绪的来源,也就找到了帮助解决这样的情绪的方法。
在情绪方面,孩子实际上比成年人更好掌握,只要父母细心一些,孩子的各种情绪都可以很容易被发现。很多孩子的行为问题实际上都是由情绪引起的。因此,让孩子学会情绪控制,掌握控制情绪、化解情绪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孩子成年以后走上社会,情绪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他的人生质量。那些从来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任由自己的情绪上下波动,造成性格极不稳定的孩子,他的竞争力要远远你于那些擅长情绪控制,性格稳定的孩子。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跟一个人打交道,如果他的情绪变化无常,从来不顾别人的感受,想怎么宣泄就怎么宣泄,这样的人我们通常会敬而远之,不愿意跟他相处。
生活是复杂而多变的,人的情绪常常随着他不同的际遇在变化,这是正常的,关键的是你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而如果你让情绪控制了你,那接下来你就会把很多事情搞砸,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成长过程中的情绪控制的学习会使他形成良好的情绪习惯。譬如,会化解矛盾,遇事不钻牛角尖,待人接物讲道理,性格问题,处事大方而积极,这样的情绪管理水平,会使孩子的人生成长得顺利而稳健,也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像所有的品格养成一样,学会情绪控制的品格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只要做父母的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去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给孩子养成情绪控制,用合理的方法化解情绪的习惯,这样的好习惯会伴随孩子终生,为他人生的成功打下了牢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