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通过移动设备,采用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通常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是手机、掌上电脑、个人商务助理(PDA)和笔记本电脑。本节涉及的移动支付,指的是在交易活动中用手机作为支付手段。
简单的移动支付是将支付款项直接计入移动电话账单中,这样的支付通常是在支付费用比较低的情况下;目前比较完善的移动支付业务是将手机与信用卡号码绑定,每次交易实质上是通过手机代替信用卡来支付费用。
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具有随时随地以及方便、快捷、安全等诸多特点,消费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理财或交易,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移动支付的应用领域包括充值、缴费、小商品购买、银证业务、商场购物和网上服务等。
7.3.1 移动支付概述
1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根据交易结算的即时性来划分,移动支付业务分为非现场支付和现场支付两类。
(1)非现场支付非现场支付是指通过远程数据传输实现的支付,通常基于终端浏览器或者SMS/MMS等移动网络系统,采用操作订单进行处理。
(2)现场支付现场支付是指在现场的近距离交易支付行为,通常使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比如蓝牙、红外线、射频识别等在商场广泛应用的支付技术。现场支付包括接触性支付和非接触性支付。
以上两者的区别是:一般大额支付通常采用现场支付方式,对支付的安全级别要求较高,必要时要通过可靠的金融机构进行交易鉴权;小额支付通常采用非现场支付,一般通过移动网络本身的SIM卡进行交易鉴权。
2移动支付业务的产业链成员
移动支付业务的产业链由标准制定者、用户、商家、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移动设备制造商等多个环节组成。其中,标准制定者是指国家独立机构、国际组织和政府,它们负责标准的制定和统一。
(1)用户用户即移动支付者。支付者必须首先注册成为某个移动支付网络的手机支付业务用户,获得经支付网络认可的数字证书,将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与商家或支付网关相连,就可以利用手机完成方便快捷的在线支付。用户的需求是推进移动支付系统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2)商家参与移动支付的商家在商场和零售店安装了移动支付系统,能为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对商家来说,参与移动支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支付的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服务和管理成本,提高支付的效率,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
(3)移动运营商移动运营商的主要任务是搭建移动支付平台,为移动支付提供安全的通信渠道。移动运营商是连接用户、金融机构和服务提供商的重要桥梁,在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移动运营商能提供语音、SMS、WAP等多种通信手段,并能为不同级别的支付业务提供不同等级的安全服务。
(4)金融机构移动支付系统中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为移动支付平台建立一套完整、灵活的安全体系,从而保证用户支付过程的安全通畅。显然,与移动运营商相比,金融机构不仅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还拥有用户资源、商家资源。
(5)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也叫做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作为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衔接环节,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具有整合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等各方资源并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能为手机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支付业务,吸引用户购买各种服务。
(6)移动设备制造商移动设备制造商在向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的同时,还推出了包括移动支付业务在内的数据业务平台和业务解决方案,这为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支付业务奠定了基础。
同时,移动设备制造商将各种拥有移动数据业务的手机不断推向市场,为移动支付业务的不断发展创造了条件。
3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
正确的商业模式才有可能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成熟和发展。一个成功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至少必须能为用户、商家、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利益共赢提供保证。
(1)按移动支付的参与方划分基于对移动支付参与方的角色和需求,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可分为四种。
移动支付的四种商业模式①简单的封闭支付模式模式A代表了最简单的封闭支付模式,被大多数移动运营商所接受。此模式下,用户直接从移动运营商或以移动运营商作为前台的商家购买交易额不大的内容服务(通常是数字内容,如铃声下载、小游戏、天气预报、小额点卡等)。移动运营商会以用户的手机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用户的手机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这种模式不需要银行参与,技术实现简便。运营商需要承担部分金融机构的责任,如果发生大额交易则不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因为其无法对正规的交易业务出具发票。
②有金融机构参与的支付模式模式B代表了有金融机构参与的支付模式。这种模式中的移动运营商可以提供非数字内容业务,且交易额可以较大。在这种模式下,移动运营商需要与银行的合作,支付通过传统的银行账号(如银行卡)而不是移动话费账单来进行,典型的应用如缴纳水、电、煤气费等。虽然这种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选择,但是移动运营商需要考虑用户的支付注册问题,并且要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关系和支付业务接口。模式B可以被认为是模式A的自然扩展,模式B的支付范围比较受限,目前主要集中于缴费业务领域。
③直接购买的支付模式模式C类似于基于PC的在线商店支付,可以称之为“直接购买”的支付方式。该模式下,用户与商家直接联系,由商家来处理和多个银行之间的支付接口。为了向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须经过多个移动运营商接入。如果采用这种模式,运营商将不能从支付中取得任何收益,就如同固定电话网的运营商在基于PC的互联网支付中扮演的角色一样。当然,随着参与的移动运营商和可能的支付选项的增加,这种模式也缺乏灵活性。
④第三方机构参与的支付模式模式D提供了一种由第三方机构参与的移动支付方式,可以称之为“中介”模式。移动支付平台提供商是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同样也可以是由移动运营商或银行独自创立,或移动运营商同银行合作创立的移动支付平台),同时也是连接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商家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移动支付平台提供商,用户可以轻松实现跨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最典型的例子是欧洲的PAYBOX,不论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移动运营商是哪家,也不论用户的个人银行账号属于哪家银行,只要在PAYBOX登记注册后,就可以在该平台上得到丰富的移动支付服务。该模式具有如下特点:各参与方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平台提供商发挥着中介的作用,将各利益群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化;用户有了多种选择;在市场推广、技术研发、资金运作能力等方面,要求平台提供商有很高的行业号召力。
(2)按移动支付的运营主体划分按照运营主体的不同,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商业模式:①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②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③以运营商和银行或卡组织合作成立公司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④以独立的第三方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
这四类模式各有优缺点。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可以说是移动支付的早期模式,类似于封闭支付模式,只局限于小额支付。目前,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大量推出,各家银行都借助于各自的网络优势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服务,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用户采用手机支付。
事实上,在移动支付业务产业价值链中,移动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拥有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只有彼此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移动支付业务运作模式,才能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实现各方共赢。因此,以运营商和银行或卡组织合作成立公司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和以独立的第三方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将是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方向。
7.3.2 国内外移动支付的发展
移动支付业务20世纪90年代初期始于美国,随后在日本和韩国出现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如移动钱包、移动信用卡的正式商用都最早出现在日本和韩国,现在它们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移动支付领域的领跑者,如NTTDoCoMo, SKTelecom等。截至2006年底,全球移动用户达到27亿。美国研究咨询公司Celent提供的一份报告称,移动银行将成为未来金融财政服务的主要通道之一,到2010年,全球使用移动银行服务的用户将占到在线银行用户的35%。移动银行具备的新功能使其超出在线银行业务,从而吸引了大量用户,比如,移动银行可支持用户进行POS支付。
1国外的移动支付
(1)日本的移动支付日本在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发展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移动钱包的应用面向6大领域——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和在线金融,主要合作伙伴包括连锁便利店AM/PM、全日空、东日本铁路公司、票务公司PIA等。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日航就提供i-modeFelica移动票务服务。
日本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首要推动者是NTTDoCoMo。早在1999年,NTTDoCoMo即推出i-mode手机互联网服务,并获得巨大成功。i-mode服务使得日本消费者逐渐转变观念,不再将手机仅仅作为一种通讯工具,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截至2005年,NTTDoCoMo为所有的3G手机都配备了红外线装置以用于手机支付,60%的用户每周会至少使用一次支付功能。
日本移动支付的经营运作模式完全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传统金融机构则扮演着辅助角色,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基于红外线的非接触式芯片技术。
(2)韩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在韩国,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已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目前,韩国每月有超过30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能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信息加密功能的手机,移动支付业务使手机变为传统支付工具的替代品。移动支付在韩国的渗透率甚至高过日本。
韩国的三大移动运营商鲜京(SKTelecom)、KTF和LG电信,均提供手机信用卡服务。移动运营商是驱动新系统发展的主要力量,但银行与信用卡公司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信用卡业务的信贷和运营。
同日本完全由移动运营商主导、传统金融机构至多扮演辅助性角色的商业模式有所不同,韩国的特色在于移动运营商同银行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移动支付的发展。在使用的技术上两国基本相同,都使用基于红外线的非接触式芯片技术。
(3)美国的移动支付美国在移动电子商务与移动支付方面,虽然发起较早,但发展不快。1999年,贝宝支付(PayPal)成立之初,本来计划开发用于手机支付的软件,但很快发现,eBay的用户更喜欢使用基于互联网的支付方式进行结算,于是放弃了移动支付,不过还是推出了“贝宝移动(PayPalMobile)”手机短信支付服务。
2007年4月,由JupiterResearch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拥有移动电话的网络消费者只有8%对利用移动浏览器查账感兴趣。2007年5月,花期银行和美洲银行都推出了各自的手机银行业务,允许用户在手机上完成很多网络银行任务。使用手机银行,用户可以实现检查自己的账户余额、支付账单或者转账等功能。这种技术有两点问题:一是手机的访问速度问题,由于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质量在一定的区域存在不同,因此速度可能有所不同。二是移动无线网络的流量费用问题,使得这项业务局限在使用无线上网的用户群中。
虽然美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与一些大银行和信用卡组织也合作推出过多种手机支付的试点项目,但与日本或韩国式的全国性大规模商业应用还相差很远。这也许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关:美国手机的普及率、市场上可以见到的手机款式和功能、增值服务的种类等,同日本和韩国相比都要落后许多。
(4)欧洲的移动支付欧洲早期的移动银行业务主要采用的是WAP方式,但是早期的WAP并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水平。很早就开始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德国的PAYBOX公司主要采用的是手机短信技术。欧洲的各大企业也开始注重近距离的非接触式支付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多家公司、大学和用户组织共同成立泛欧联盟,旨在开发开放式架构,以进一步开发和部署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技术,并推动其在手机中的应用。根据市调公司ABIResearch的预测,支持NFC的手机出货量将从2006年的5000万支成长到2009年的2亿支。法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和公交经营公司已经表示,将共同探讨用手机作为公交付费工具的操作方法。法国最主要的三家移动通信运营商都将参与这一系统的研制工作,其目标是实现用手机作为付费工具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共汽车、地铁、有轨电车及郊区列车等。当手机用户乘坐公交工具时,用手机在公交工具的数据读取器前进行扫描,相关信息即可记录到读取器上。
欧洲的移动支付目前还是主要以手机短信技术的应用为主,不过,以各大移动运营商对于近距离非接触式支付技术的重视,近距离非接触式支付技术今后会在欧洲有着不错的应用前景。
2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
(1)中国移动支付的特点
①移动用户规模大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统计显示,到2007年6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达到5.01648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8.3部,中国移动用户总数增至3.32亿户,而中国联通总用户数达1.5163亿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达到2.1亿人,宽带网民数达1.63亿人,手机网民数已有5040万人。
②手机支付份额少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交易额总规模在2007年第一季度已达到143.26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市场规模139.31亿元,占整个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的97%,相比2006年第4季度增长了16%。2007年第1季度第三方手机支付和电话支付的规模分别达到3.21亿元和0.74亿元,其中手机支付仅占整个电子支付市场2.2%的份额,互联网支付仍是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主流。
(2)中国移动支付业务特点①以SMS为主的移动支付作为手机用户,感受最深也离我们生活最近的就要属基于SMS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日常生活中的新闻、天气预报等信息的订阅,彩铃的下载等等都是采用短信的方式。
②手机支付业务创新试点湖南作为首个手机支付试点地区,手机定制用户超过130万户,成为全国最大的手机支付用户群体。湖南的手机用户只需拥有任何一家当地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通过定制POS机与手机号码建立一对一的关系之后,即可方便地通过语音拨号的方式或短信的方式使用手机支付业务。截至2007年2月,湖南省手机支付定制用户总计132万户,成功交易88万笔,交易金额8.4亿元。北京移动推出了“随身厅”服务,用户不用到营业厅,利用手机上网和手机短信就可办理缴费等各项业务。
(3)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动①中国移动早在2000年,中国移动就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开展合作,推出了基于STK方式的手机银行服务。然而,当时用户申办手机银行业务需要将原有的SIM卡换为STK卡,这成为制约手机银行发展的一道门槛。从2003年开始,中国移动通过加强产业合作,全面加快了手机钱包业务的开发和市场推广步伐。
②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也积极开展与金融部门的合作,积极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2004年12月,中国联通以中国建设银行“e路通”电子银行平台为依托,推出了基于CDMA1X网络和BREW技术的手机银行服务。目前,中国联通手机银行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转账、账务查询、汇款、外汇买卖等多项服务,支持在线手机金融交易服务,具有全国开通、全国漫游、24小时在线、全功能支持等特点,手机成为了“随身携带的银行”。
③联动优势手机钱包是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联合各大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同推出的一项全新移动电子支付、金融信息服务,此业务由北京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联动优势)提供运营支持。手机钱包通过把用户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等支付账户进行绑定,可随时随地为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用户可使用手机短信、语音、WAP、K-Java、USSD等操作方式,管理自己指定的银行卡账户或小额中间账户,并实现从账户中进行扣费。
据统计,中国手机银行的用户已经达到50万户,2007年底用户有望达到100万户。不过,通过对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的调查了解,这些业务目前主要是停留在对WAP无线上网技术的应用上。
(4)中国移动支付应用模式发展趋势①近距离非接触式技术的应用进入2007年,随着全社会对IC卡的应用需求进一步加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已得到全球业界的高度重视。研究显示,2006年中国RFID的市场规模为16.6亿元人民币。RFID市场全面启动的动力来自于RFID技术的成熟、政府对电子标签标准化的支持、电子标签芯片及相关设备的降价以及最终用户的广泛接受。随着金卡工程建设和IC卡应用的发展,RFID技术已经得到实际应用,如采用RFID技术制作的中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就是RFID技术最成功的应用范例。
②第二代手机电子钱包支付庞大的手机用户群和IC卡持卡人有较大重叠,手机固有的无线通信方式是IC卡应用的渠道之一。如果将IC卡加载在手机上,可以实现原来用卡片实现不了或者不方便实现的功能。2006年6月,诺基亚与中国移动厦门公司、易通卡公司和飞利浦合作,在厦门启动中国首个近距离通信手机支付商用试验。诺基亚应用了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通信)技术的手机3220,正在把这种简单、智能的移动生活带到我们的身边。第二代手机电子钱包可以用在超市结账、餐饮娱乐付费等方面。使用的时候,只需要把手机靠近终端POS机,立即结账,由于不需要输入密码,结账时间不到1秒。
③联动优势业务模式2003年8月,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建立了专门服务于移动支付业务的合资公司——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专业化的移动支付服务商,联动优势旨在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手机钱包”和“银信通”服务,为广大商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渠道,扩大中国的银行卡使用范围。联动优势的诞生,既推动了移动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的发展,又为其服务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更为广大商户带来了更多的支付渠道和方式,从而在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联动优势的电子支付模式如图7-12所示。
手机钱包业务用户以短信、语音、K-JAVA、WAP、USSD等形式发出操作指令,通过手机钱包服务提供商转到与手机钱包服务提供商签约的银行卡发卡银行,然后由其根据用户所发的指令进行操作,为用户提供消费支付、自助转账、自助缴费、账户查询等服务。
手机钱包业务使用的前提是机主必须是中国移动用户,该用户手机号码必须先与该用户的银行卡完成绑定。
银信通业务“银信通”是中国移动为银行业提供的行业解决方案,基于移动终端,利用中国移动的应用网关(短信、彩信等功能)、移动代理服务器等网络资源和服务能力,让银行及银行的联动优势的电子支付模式个人用户、企业用户能随时、随身、经济快捷地享受金融信息服务。中国移动为银行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电信级通信平台,通过移动代理服务器与银行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电子银行、信用卡等应用系统进行耦合。系统提供提醒/沟通/通知/催告等业务功能,有利于银行业构建新型管理系统和用户服务体系,增加产品功能并拓宽服务领域,以便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7.3.3 PAYBOX的在线支付系统2000年5月,PAYBOX在德国开始提供移动支付服务。2002年4月,PAYBOX。net在欧洲已拥有75万用户,并成功的在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典和英国运作。PAYBOX和德国银行合作,由德国银行处理它的“后台”账务,以及PAYBOX。net的资金转账操作。
PAYBOX的目标是为移动电话支付建立国际性的标准。PAYBOX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在线支付模式。
1互联网到PAYBOX(I2P)
这种类型的交易是为所有的在线购买设计的。和其他支付系统一样,消费者先在在线商店选择商品,但在结账的时候他们选择“使用PAYBOX支付”而不是其他常规付款方法(如信用卡),然后会被要求输入就包括国际接入号在内的移动电话号码。几秒钟后,消费者的移动电话会收到自动呼叫让他们确认当前交易。为了批准交易,消费者要输入他们的PAYBOXPIN码。交易指令将被存储,德国银行通过直接转账完成结算。图7-13描述了互联网到PAYBOX的支付过程。
互联网到PAYBOX的支付过程对消费者来说PAYBOX的最大优势是超过常规信用卡交易的安全程度。在互联网上传输的信息不是信用卡的号码,而是支付者的移动电话号码,只有在罪犯有权使用消费者的移动电话并知道消费者的PAYBOXPIN码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欺骗。人们相信这比在传统的商店使用信用卡还要安全,毕竟,许多人好几天才使用一次信用卡,窃取一个信用卡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引起注意的。但他们丢失移动电话时每个人都会立即注意到,因为移动电话被看做个人隐私。根据德国的在线调查,大约90%的已经选购好商品的互联网商家的访问者,最终不会购买任何东西,因为消费者担心安全问题。
2PAYBOX到PAYBOX(P2P)
这项服务可以使用户之间互相转账。支付者通过移动电话呼叫PAYBOX服务器。系统自动要求他们输入Caller-ID进行验证。支付者输入收款人的PAYBOX号码和支付金额。为了确认交易,PAYBOX会要求输入PIN码。几秒钟后,收款人会通过SMS(短信息)收到交易信息。和信用卡不同,PAYBOX到PAYBOX是对等服务。另外,用户还可以对没有PAYBOX服务的移动电话转账。哪个电话的拥有者将账户信息留给PAYBOX或成为PAYBOX用户,然后钱就会转到该用户的账户中。从2001年10月开始,对于eBay。de的许多拍卖者来说,PAYBOX到PAYBOX模式已经成为首选支付方法。PAYBOX到PAYBOX支付过程如图7-14所示。
3移动电话到PAYBOX(M2P)
移动电话到PAYBOX的支付过程如下:收款人先拨叫PAYBOX。net的交易电话号码并通过Caller-ID验证,这是通过主叫电话自动传输的;收款人再输入支付者的电话号码和支付金额;交互语音响应系统将这个信息传输到PAYBOX。net的服务器;服务器立即呼叫指定的支付者;支付者将被要求输入4位的PIN码进行确认;然后服务器向收款者确认已支付,PAYBOX到PAYBOX的支付过程完成交易过程;最后,PAYBOX。net将资金从支付者账户划到收款者账户。移动电话到PAYBOX的支付过程。
移动电话到PAYBOX的支付过程这是PAYBOX对移动商务保留的一种交易方法,因为对收款人来说这是一个有保证的实时确认。在付款者和收款者互不了解的商业交易中这点很重要。
4网络转账
PAYBOX。 net的用户也可以登录公司的网站进行转账。除了他们的移动电话号码外,他们还要输入收款者的电话号码或者银行信息(账号和机构代码)。在输入付款金额后,付款者会被呼叫确认交易。这样,不必使用在线银行现行复杂的标准交易过程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转账了。使用PAYBOX转账的过程5附加服务关心自己隐私的PAYBOX用户可以在网站上得到一个PAYBOX别名。在任何使用PAYBOX进行交易时都可以输入这个别名以替代使用者的电话号码。PAYBOX数据库会将别名和电话号码相匹配。并且,PAYBOX用户可以访问“myPAYBOX”个人网站,它包含了每个用户交易的历史数据和个人信息。和其他个人网站不同,这个网站不是通过密码访问的。相反,用户是通过移动电话被授权的:他们在网站上输入他们的电话号码,PAYBOX服务器会立即呼叫他们;在移动电话上输入他们的PIN码后,个人网页才会显示出来。利用手机配合登录网上资金账户,有效地保证了用户网上账户的安全。
本章小结
广义的网络支付指的是通过各种通讯网络完成的支付交易,主要包括银行的专用网络、互联网络和移动通讯网络。狭义的网络支付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货币支付,又称网上支付。本章首先介绍了基于互联网络的常用电子支付方式,包括电子现金和电子支票的工作原理与网上支付过程、安全协议环境下的电子支付模式;其次,介绍了SSL协议和SET协议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以及基于PKI体系的安全支付原理与工作过程;最后,介绍了基于移动通讯网络的移动支付方式,包括移动支付原理与产业链构成以及德国的PAYBOX移动支付系统的在线支付过程。
复习思考题
1.说明电子现金网上支付的原理。
2.简述电子支票的网上支付过程。
3.SSL协议如何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
4.试说明SET协议采取的安全措施。
5.解释基于PKI体系的安全支付原理与过程。
6.简述PAYBOX的几种在线支付模式和工作原理。
技能实训题
1.通过个人的网上支付经历,说明目前的支付安全手段是否到位。
2.调查并归纳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第8章 网络银行与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