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信德
经典作家重评、名著重读、文学史重构是当前文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经典作家重评、名著重读又是文学史重构不可缺少的基石。而这种经典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又都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只有在不断扩展空间的积极探讨中才能不断推进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本书尝试以关注人类生存前景为出发点的生态批评为研究方法,重审经典文学作品,使文学研究走向了广阔的生态学视野,突破了以往历史范式或文本内部范式的研究,为文学研究者、爱好者、高校文学专业尤其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欣赏视角。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是西方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外的浪漫主义诗歌研究有Romantic Ecology:Wordsworth and The Environmental T radition(Bate,Jonathan:1991),The Green Stud-ies Reader:From Romanticism to Ecocriticism(Coupe,Laurence:2000),A Pre f ace to Wordsworth(Purkis,John:2005)等;国内王佐良先生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变》,北京大学教授丁宏为《理念与悲曲》,刘意青教授《华兹华斯诗学》以及邹纯芝老师的《想象力世界》等都从不同方面关注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但针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思想体系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目前尚未见到,浙江财经学院鲁春芳老师的这部专著便弥补了学界关注的这一缺失。鲁春芳老师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首先观察了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到英国浪漫主义的自然关怀,进而阐述了自然关怀在西方诗学思想各发展时期的不同特征,然后集中关注英国浪漫主义诗学思想的自然关注,肯定了英国浪漫主义诗学中自然形象的崇高地位。在此基础上,作者以现代环境自然观为理论指导,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产生的深层原因、浪漫主义诗歌的本质内涵以及其对后来英美文学史上思想大家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客观、全面、系统的研究和重新认识,颇有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书认为法国大革命只是从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浪漫主义诗歌,与带来严重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的英国工业社会相比它只是欧洲工业社会发展因果链上的一个环节。面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混乱状态,目睹工业革命和科技理性的汹涌浪潮,英国浪漫主义者敏锐地意识到世界精神的根基性缺失和意义本源的匮乏,因而必须要为人类生存寻找新的意义和价值基础。神性自然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征,强调自然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倡导和谐自然、生态整体以及人对自然的责任,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浪漫主义诗人热爱自然的深层动机在于热爱人类自身,他们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实际上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浪漫主义诗歌与体现当代生态伦理价值的“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走向了融合。浪漫主义诗人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简单层面上的浪漫情怀,更不是狭隘的个人主义情感,而是与普遍情感相一致的情感,是一种对自然与纯真无限崇敬、对自由与和谐强烈向往的革命情怀。他们期望通过自然的诗歌主题和自然的诗歌语言呈现自然生态系统的美与和谐,唤起人们内心对这种美与和谐的共鸣,警醒他们沉睡的、被压抑的审美意识和普遍情感,挖掘出埋藏在功利与污浊背后的人类美好天性。因此,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由观念和生命意识里蕴涵着诗人们对人的处境及命运与前途的理性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深层伦理标准的思考。我们在对于外国文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中,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历史表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真学习这部分作品应该是所有外国文学工作者的必要课程。
以生态视角重新阐释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思想内涵,强调人与自然同属于大地生态共同体中的一员,人通过重新认识自然、回归人性的本真,由此把文学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注扩展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关注,可以说为现代文明重压下的人性危机提供了良好的道德标准。本书认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虽然并不曾提出过生态伦理的系统思想,但他们的确较早地意识到了自然的价值,提出了自然在时空上的漫长性与广博性,显示出超越时代的伟大生态智慧。本书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作者对本课题领域和中外文献资料、国内外研究动态的把握全面而深入。全书内容充实,材料详实,有新的视角和见地。
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于对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春芳老师是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员,数年前从中原来到浙江财经学院任教,热心学术研究,积极参加学会活动,虚心向老师和同仁请教,去年获得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对她印象颇深。虽然她不曾拥有博士、硕士学位,但是她拥有孜孜不倦、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能够多年坚持研读资料、不断学习。这本即将出版的研究成果正是她多年来坚持不懈学习和钻研的结果,也算是对她几年汗水和心血的回报吧。作为她的长辈学者,我由衷地为她高兴,并希望她能够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博采众长,在浪漫主义诗歌研究上有更多、更新的成果。
是为序。
2009年6月2日于杭州朝晖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