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2900000002

第2章 一、踏遍玉溪名山

这秀美的山

这灵动的水

这山水组合

建构了高原水乡的诗意

脱颖出山水文化的锦绣

妩媚的滇高原腹地

成为亮丽的风景

将玉溪定格为“高原水乡”,想必这个称谓对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千姿百态山水的玉溪来说,较为妥当。玉溪的山水文化,或者说水乡文化,堪称意蕴丰饶,是自然和人文两大特点孕育的结果。因此我们说,所谓“高原水乡”,应是奇山秀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是山水文化的结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许这个概念还不够周全,但只要说出了其本质特征,也许大致符合实际了。

在滇高原,从区位来论,玉溪的水乡文化或者说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与自然环境分不开的。玉溪地处云南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可以说,地形十分复杂。在西部,哀牢山脉绵延数百里,形成一道巨大屏障,属于滇西纵谷地带。哀牢山以东是云贵高原西缘,东北部有一些较大的断层陷落盆地,西南部的地表被江河切割得支离破碎,形成了一系列向南弯突的弧形山脉,使其失去了高原的本来面目。元江河谷沿哀牢山脉东侧的元江断裂带切割,其深度由山顶至江面,高差达到2000米以上,形成了高山峡谷地形。哀牢山主峰大雪锅山,海拔3100余米,是其最高点。小河底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是328米,属于最低点。全市除元江河谷外,大部分县海拔在1500米至1800米之间。这就是玉溪的区位地形状况。

玉溪三乡论第一章高原水乡论从山脉水系上论,哀牢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斜贯玉溪辖区的新平、元江两县西部。玉溪境内,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数十座。眺望诸峰,对峰竞秀,有的直插云天,有的雄险峻峭,有的层峦叠嶂,有的秀丽迷人,有的连绵起伏,构成美不胜收的奇山画卷,真可谓“相看两不厌”了。如果俯瞰玉溪境内,分属珠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河流就一览无遗,十分清晰地拱现出来了。玉溪西部的新平、元江、易门的河流和峨山县部分河流归属红河水系,集水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东部的红塔区、江川、通海、澄江、华宁的河流归属珠江水系,集水面积达5000余平方公里。红河的上游元江,自北而南流入新平县后,称为戛洒江和漠沙江,流入元江县境内称元江,流经红河州的红河县进入越南后称为红河。元江在玉溪的长度为165公里。再看看珠江水系,珠江上源的南盘江,在玉溪的长度为90公里,流经华宁县,其支流曲江则是发源于红塔区的小石桥彝族乡,南流入江川县安化乡的董炳河,后经红塔区入峨山至通海及建水县,转入华宁县后汇入南盘江。玉溪东部水资源十分丰富,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四个高原断层湖泊,堪称滇高原水利资源最为发达的地方。抚仙湖湖岸线长90余公里,湖面水位海拔1720余米,面积212平方公里,容量185亿立方米,最深处155米,平均水深87米,是云南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总蓄水量是滇池的12倍。绿水青山,点缀着风帆沙鸟,无风浩荡,令人心胸开阔。这里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充满传奇色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雅士觅留之地。杨慎曾被此景致陶醉,称其为“百里湖光小洞庭”、“天然画图胜西湖”。星云湖、杞麓湖以其秀美享誉滇中,名冠滇高原,因为在湖的周围,蕴涵着丰富的水乡文化,是高原水乡最典型的地区。在玉溪的山水之间,还有许多奇妙的流泉,名闻遐迩,比如华宁的象鼻山温泉、峨山的天子山温泉、易门的大龙泉、江川的神鱼泉和红塔区的九龙池,宛若一颗颗明珠,光彩璀璨,点缀于玉溪大地上,使玉溪变得更加美丽妖娆。可以说,玉溪高原水乡文化就是蕴涵于山水中的文化积淀,是以山水为载体的文化。

玉溪作为高原水乡文化的一个典型,内容丰富,意境深邃,其领域是十分广阔的。探论玉溪高原水乡文化,对加深人们认识玉溪,认识玉溪的山水文化,诱发珍爱桑梓的情怀是很有必要的。

玉溪的名山,多为依水而立,与水作伴。论及高原水乡,如不论及名山,是极不妥当的。在滇高原,山与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间联系十分紧密。倘若简单地割断这种联系,片面地说到一方而对另一方只字不提,或者轻描淡写,这便会走向极端,不符合客观存在。因此,我们在论述这个命题时,仍然将山作为一个重点,加以介绍和述说,更能全面地展示高原水乡全貌。

说到山,我们必须首先谈及位于通海县境内杞麓湖畔的秀山。“秀甲南滇”的秀山,是云南四大名山之一,与碧鸡山、苍山等滇中、滇西名山齐名。秀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秀丽玲珑,不奇伟,也不险峻,海拔仅为2100米,垂直高度上只有200余米,总面积也只有2平方公里。然而这么小的一座山,何以挤进云南五大名山行列呢?原来,这秀山自有它的特点,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了。这个“仙”,当然是在这个“秀”字上,是在秀山的文化底蕴上。在玉溪的名山中,距人的居住地十分近而又完好地保持了生态环境,秀山首屈一指。秀山灌木丛生,古木参天,有着良好的原始生态群落,植物种类达到200余种。如此多的植物种类组成一张绿色之网,把秀山覆盖得严严实实。穿行其间,看古树新枝相依相伴,观各色野花相映成趣,听各种鸟鸣从绿色中传下来,令人飘飘欲仙,倍加感铭秀山的妙处所在。

秀山紧临通海县城之南,县城之北便是波光澄碧的杞麓湖,使山、水、城连为一体,成为一幅秀丽的高原水乡画卷,是很有江南特色的。“孤城临水背倚山,忆在江南烟雨间。”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钱南园在《雨宿通海》中这样书写了在通海的感受,道出了其山、水、城之特点,很形象生动。据传,秀山原本极普通,是汉代田句町王毋波在这里劈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后经千百年来历代扩建修缮,使山上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渐成了名闻遐迩的游览胜地。游客慕名而来,游山看联观湖,尽情玩耍。

秀山的古建筑数量多,风格也十分独特。涌金寺、清凉台、玉皇阁、三元宫、普光寺、万寿宫等建筑群,气势宏伟,庄严灵动。尤其是楼与亭的建筑格局,更是独具匠心。秀山的楼宇,都包容于古寺建筑群中,且都是南面北。这样的布局自然有其讲究之处,既可近看庭院里花草,又可远观湖光山色,是两全其美了。千峰万壑之楼、海云楼是建于清凉台的两侧的,匾额题书都出自大家之手,写得大气磅礴。天镜楼建于斗天阁前,还鹤楼在文昌宫内。海月楼的建筑最为雅致,庭中植桂树茶花,花开时色香俱全。若是登楼远眺,但见烟霞碧波,水天一色。这样的地方,每逢中秋之夜自有游者到此赏月。秀山上的亭有8座,登瀛桥东的挹秀亭,周围尽是参天古树,绿荫如盖,的确名副其实。绿杉亭却建于竺国宫前绿荫中。红云殿的西侧,建有逋翁亭,西蜀青城人,乾隆年间任通海县知事的江宏道题书亭名。同时一巨匾悬挂于此,上书“到此飘然欲飞去”,书风流畅潇洒,龙飞凤舞。寄亭位于小月楼之西,小巧别致。三才亭建于明万历年间,位于清凉台下,不知亭上所指之三才为何方人物。慈仁寺的东北山顶立有“曼倩鸿亭”,不知这亭名是何意,不得其解。自清凉台往西行,有凤仪亭。据传说,汉武帝时“有凤来仪,百鸟朝之,遂建亭以之”。昔人曾赞美曰“凤亭花雨”,如今这亭里,立有通海地震纪事碑。妙空亭是新建的亭子,建于涌金寺内小瀛洲的荷花池中,也有些创意。当然,这些楼和亭都是依附寺院,与曲径和林木相呼应,加以点缀的。

其实,在这些建筑中,古老的建筑共有三座,一座是山麓的田句町王庙。这是后晋时大理国王段思平所建,庙中原铸有丈八金身田句町王毋波像。此庙古朴精巧,坐西朝东。通海民间盛传一时“宝花玩月”奇观,就是在这个宫内。据清《通海县志》记载:宫内有茶花一株,月夜姿妍,花瓣落地,仰而不俯,“弘治初年贡入御苑,其花不开,仍发回本观,花复开”。这株花现已不存在,但有关它的传说,却让墨客骚人仿佛随时光倒流,兴致陡增,留下很多题咏。秀山的第二座古建筑是普光寺。普光寺建于五代,到了元代,寺院建筑破损,僧人进行重修,如今又进行了扩建,其规模大了许多。这座寺因建筑形式异样,由殿、堂、亭、房、塔、池等建筑组成,且元代建筑风貌保存完好,被列为云南著名古建筑之一。第三座古建筑是涌金寺。这座寺位于螺峰绝顶,据传建于西汉,叫青山寺。到了晚唐及元代进行扩建,才改为现名,全寺院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这个寺规模大,建筑宏伟,雕梁画栋,很是气派。门前有石砌平台,在这里可以眺望波光粼粼的杞麓湖,看风光如画的通海坝子。寺中有秀山古柏阁,阁上一圈门洞开,如月而升,惟妙惟肖。这里老树奇多,宋朝的古柏和元代的香杉,虬枝苍劲,老态龙钟而又显出旺盛的生命力,粗壮的树干挺立而起,仰视苍穹,不失伟岸英姿。因此,这宋柏和元杉,与还鹤楼前的明玉兰,就被称为“秀山三绝”。

秀山处处胜景,风光无限,令人流连忘返,而最称奇的还是以楹联匾额诗词构成的文化景观。这种景观才真正算得上奇,由它承载了人文的内涵,自然算得上秀山的文化瑰宝。我们不妨信手拈来几句,以作奇文供欣赏之用。比如楹联类:秀山古柏阁上的回文联,堪称绝唱,有关它的传闻不少。此联的内容为“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描绘出在古柏阁上观风景的情景,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联。在清凉台院门上挂有一联,内容为“层台云敛双湖碧,古殿生风六月寒”,说出驻足清凉台的感受,感慨“好一个清凉世界”。还是在清凉台,一位名为李世楷的先生题书了一副长联,上联为“通海可通,凿江川,导晋宁,达滇省,兼与各处通。重岩峻岭中,商货往来,帆樯上下,洵快事哉!奢愿要须偿。吾将借祖龙鞭,施巨灵臂”;下联为“秀山本秀,建古刹,筑凉台,辟公园,独占全城秀。曲槛回栏外,水天一色,烟火万家,真画境也。会心原不远。君试读岳阳记,披豳风图”。如此将通海商贸交通情景、秀山风光尽情描绘,挥洒自如,也不失为上乘之作。邑人赵城所题对联用典贴切,对仗工稳,有秀山对联之冠美誉。此联上联为“万古此崔嵬,杜当阳沉碑汉水,殊嫌多事”;下联为“百年直瞬息,林处士放鹤孤山,颇觉可人”。从中既巧妙地流露出旧时文人的归隐之念,也表达出依恋秀山风光之情。此类楹联繁多,我们只是摘录几联,以期“管中窥豹”。诗词类有:明朝诗人杨慎等人同游秀山,在红云殿观茶花,特地写下了一首《秀山观茶花》的诗。诗云:“山茶竞开如火燃,山城淑气锁寒烟。几经南国芳华远,忽忆上林花信前。赏心避地日多阻,抱病闲门春可怜。黄须紫萼莫相恼,青镜绿樽非壮年。”红云殿里茶花早已不存,而这首茶花诗却流传至今。逋翁亭里还留有杨慎的一首七绝,以表达诗人“乐不思蜀”的情景。诗云:“海鳌江蟹四时供,水蓼山花月月红。自是人生不行乐,莼鲈何必羡江东。”张赞的《秋日燕集秀山》则描绘了秀山的秋色:“秀峰高阁倚城阿,翠竹苍松挂薜萝。春酿香浮黄菊细,秋山里入碧云多。诗成更对峰前月,笛弄遥闻江上歌。文武衣冠今盛会,高情休问夜如何。”秀山给楹联诗词提供了创作的土壤和范本,楹联诗词给秀山增添了文化积淀,张扬了秀山的文化空间。秀山也不仅是一座山,而是书法艺术的宝库。先人情怀借此以传,山林人间互为倚重,因而别有一番重量。

还值得一说的是,古建筑的庭院里摆放的树桩盆景,也为秀山增色不少。通海对于树桩盆景的制作,有着独特的工艺和审美要求。那些原本没有使用价值的枯根老桩,竟然能做出各种造型,在花盆里生长,或绽出一枝新绿,或绽放几朵花蕾,煞是惊人。这些树桩,多为桃桩、梅桩、杏桩,因此如是花期来临,各色花朵如期开放,还真有“病树”枝头春意闹的景象呢。已故的开国元勋朱德于1962年游秀山,还赋诗一首赞道:“秀山雄城后,林茂似玉壶。此地文物盛,花桩百样殊。”

秀山,一个无止境的话题,一首流畅的诗,一幅清新的图画,在玉溪高原山水文化的行列中,永远是一颗耀眼的星斗!

位于江川县境内,抚仙湖西岸的碧云山,是以奇秀著称的。但比之秀山,多有不及。不过,这山的青翠宁静,较之秀山又略胜一筹。

碧云山的奇秀,全是它所处的环境造就的。只须站于抚仙湖西岸一看,碧云山就宛如一朵天外飞来的碧云,没遮没拦地呈现于眼前了。碧云山的背景是峻峭的梁王山。梁王山峭壁突石,主峰一带林木葱茏,花木繁多,植被保存得十分好,可是随着山势往下走,树木就越来越少了。到了接近湖边的地方,由于水土流失等原因,使岩石裸露,草木已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因而碧云山之后的梁王山部分,极少有绿色的生命,显出险峻苍凉之感。碧云山之前是一片田畴,几许屋舍,无任何视角障碍物。如此一来,碧云山就成了点睛之笔、神来之峰,有了神秘的色彩。碧云山上古木参天,遮天蔽日,生态环境好。举目处绿荫层层,万般碧翠。就是从抚仙湖上袭来的清风,也带着绿色,带着温馨,妩媚弄人。这满眼绿树中,多为青香树和榕树。青香树和榕树有很强的生命力,曲曲折折的根须扎进石缝中,爬在岩石上,吮吸抚仙湖提供的水分;粗壮的树干上满是伸展的树枝,枝条上绿叶叠峰,树冠壮似华盖。林间也有一些珍贵树种,有一种树型高大、四季常青的树,叫糯米果树,时时散发出一阵阵糯米的清香。还有一种树更奇特,叫进水兰树,能够治疗牲畜眼病。治疗方法也简单,只须用树木泡水为药,将药水喷洒进牲畜眼睛,就可见到疗效。这些颇令人生发对山林的依恋和向往。

碧云山上的建筑规模虽小,但也有其特点。上山只有一条道,都用青石打制铺筑成石阶,至山顶。走这道,要转36个弯,过72道拐,登499级石阶。山中有一寺院,叫碧云寺,也称武当别院。碧云寺匾额为今人题书。武当别院则是古人所写,据说这是与湖北的武当山有关系。寺前有一块石碑上的文字这样介绍:“明永乐二年,有僧圆主者云游至此,仰视太虚呈碧霞之瑞而异之,遂建真武殿于斯。之后又有僧性空继之,修葺庄严,禅院为之振新。远近名山宝刹云游僧等,前来斋宿者颇多。”石碑上的文字还说:这寺“溯渊源及湖北均县武当山分滇南支系”。据说,碧云寺曾经盛极一时,远近闻名,最早建有玄天阁,到了清康熙年间改建为真武殿、观音殿。嘉庆十六年,本地进士题额:“武当别院”,字迹浑厚古朴,苍劲有力。至同治年间,又扩建。民国十一年,新建望海楼。碧云寺因此素负“滇南名胜之佳”之美名。可惜这些古迹在历尽沧桑之后,毁于乱世。如今寺内的建筑,皆建于1985年,且都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碧瓦朱棂,仿古构造,辉煌雄伟,不失古寺风采。

寺院之后的自然景观,也有令人称绝之处。在刀削斧劈般绝壁之上,今人居然开凿出一条栈道,让游人置身险要处,惊魂云天外。石栈道曲折迂回,石梯、石洞、暗道、天桥,处处相连,环环紧扣,端的是步步见奇。人走其上,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有惊无险。栈道旁有一洞,称碧云洞,洞内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经过了栈道,就可到达山巅,观赏无限风光,看出碧云山之真谛。山之东是万顷碧光的抚仙湖,山之西的山凹中还有一碧云水库,而四周,皆是低矮的起伏山峦,原来碧云山之名,是来自此山所处的环境。碧云寺前石碑的文字这样描述:因危岩壁立,高入云际,群山来潮,势如星拱;仙湖面临,形似碧带环绕,故得名“碧云”之称。山顶还有一石,很大,状如含苞待放的莲花,得名莲花峰。莲花峰有一传说,讲述当年开山老道披发祖师在此练功毕,坐下休息时总用手掌撑地,天长日久便把岩石抓成花瓣状,形成今日的模样。莲花峰上有一个3米深的石洞,洞中长出一株树,枝干坚韧遒劲,直刺蓝天。这株古树的树龄据说已有300岁,此洞原本是藏经洞。距莲花峰不远处,有一清泉,泉水终年不断,聚而不流,可供“万人用之”,名曰:“灵湫一塘。”碧云山,这般美丽,原本是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在滇中的山水文化中,孤山岛仍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可以说是鬼斧神工的杰作。这般评说,原因在于抚仙湖处于云岭高原中部,孤山岛又位居抚仙湖中,形成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态势。这样的景观,在云南并不多见,而由此形成的文化现象,更是为之少见。因此,孤山自古就有“迤东名胜”美誉。

坐落于抚仙湖中的孤山,地理位置极佳,距西岸900米,四面环水,面积约84亩。因其周围碧水如玉带环绕,曾得名环玉山及瀛海山。有关孤山的来历,民间自有说法:相传很久以前,世代居住于抚仙湖畔的老百姓,上山打柴,下海捕鱼,田间耕作,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还算得上安居乐业。一个妖魔一日云游到此,见这里青山环抱,碧水长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就有几分嫉妒,心生一计,企图堵塞抚仙湖的出水口,使这里变成汪洋泽国,让百姓不得安宁。有一天晚上,风高夜黑,妖魔来到抚仙湖畔,使出浑身力气在湖南岸挖了半座山,向抚仙湖出水口的方向而去。走到孤山村附近,不曾想惊动了农家的公鸡。公鸡一看不好,把湖的出水口堵住还了得,它要把这事告诉正在熟睡的主人,就决定提前报晓,扯起嗓子一阵叫唤。妖魔本是做贼心虚,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听到公鸡叫,就以为天要亮了,担心阴谋被早起的村民发现,现了原形,就惊慌失措地扔下半座山,逃去了。这个妖魔扔下的半座山,变成了抚仙湖中的孤山。传说是被神化了的东西,缺乏科学性,但作为因孤山的存在而派生出来的民间文化,自有其趣味,也自有其存在的环境,是孤山文化的组成部分,仍然应该有它的文化价值。

孤山,是玉溪风景名胜中灾难最多的一个地方。这个说法并不偏颇,也不夸张。有记载为证:孤山的开发始于宋代,当时大理国段氏在岛上种植了柏树。这株古柏如今已有千年。到了元代和明代,滇池的众多名人、学士和乡绅捐助银钱,兴建庙宇殿阁,打算把孤山建成乐园,使之逐渐形成很有规模的建筑群。那时的孤山有两座,一座为大孤山,一座为小孤山,两山之间有一座虹饮桥相连。想想这样的景致,如同精致的山水盆景,让人叹为观止。但可惜的是,明末发生了一次地震,小孤山和虹饮桥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消失于抚仙湖的波涛之中,只有大孤山仍然立于湖中,孤傲地守护着这一泓碧水。到了明代崇祯年间,岛上建筑渐成规模,不仅有气势雄伟的瀛海寺,还有大佛殿等8座殿堂,雄文阁和玉皇阁等5阁,襟海亭等3亭,以及水月庙、十咏堂等建筑。在孤山建筑群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那座铜塔了。铜塔宽5丈,高9丈,有13层,十分气派,塔内文化丰富,匾额楹联等很多。由于文化景观的建立,又附之于优美的自然风光,孤山就成了滇东、滇中胜景,被冠以“巍然形胜冠南州”美誉,吸引了无数“迁人骚客”,留下了许多墨迹。明代文学家杨慎曾陶醉孤山景色,触景生情,写下“孤山一点横烟小,何羡霞标挂赤城”的诗句。也有描绘孤山艰险的诗句“孤山独座虎难行”流传至今。可是到了明末清初,战火四起,当地士民为躲避兵祸,丢城弃家退至孤山,满以为凭着孤山跨湖的咫尺天险,足以保全平安,不想却被攻破,岛上建筑被付之一炬,铜塔被毁后用于铸钱充军饷。这是孤山历史上遭受到的最大一次浩劫,不仅逃至岛上士民纷纷丢命,且苦苦经营多年的文化景观也荡然无存。如此规模的建筑以后再也没有恢复起来,孤山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尽管清康熙十七年间,为了粉饰太平盛世,在岛上也只修了一座孤山寺,而且规模远不如当年。民国时期,滇中匪患四起,蒋世英聚众盘踞其上,制造伪票和枪支,引来省府派飞机轰炸,派兵强攻。攻下孤山后,岛上建筑又被毁坏。解放初期,当地土匪头目金绍云暴乱,率众逃至岛上,被解放军歼灭。我们追述孤山在400余年里屡建屡毁,由盛而衰的历史,就是要展现孤山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展现孤山源远流长的文化。因为,孤山文化曾一度被忽略了,成了空白。在几经修订和出版的中国风物志丛书之一的《云南风物志》中,竟也找不到孤山的词条。在那本厚达550多页专门介绍云南风物民俗的《秘境云南》的书中,也没有只言片语说到孤山,这实在是一种遗憾。倒是江川县有关部门编印的一些小册子上,详详尽尽地介绍了孤山状况,包括历史文化,才使我们得以从容地擦拭历史尘埃,目睹孤山文化这道亮丽的风景;才使得我们从容地登上孤山岛,去抚摸历史的痕迹。

踏访孤山,看着那些在原址上建盖起来的恢弘建筑和精巧的布局,才真正体会到孤山的富有。清康熙二十一年,江川县令彭贤曾在《重修孤山寺记》中写道:“孤山向为迤东胜景,辟草攀萝,遂跻其巅,始由烂柯石,探南无洞,登弄珠岩,俯鱼乐园,众山献翠,两海环碧,颇如吾楚潇湖洞庭。”彭县令记录的这些景致,皆为孤山十景,是可以找到的。如烂柯石,也称之为棋盘石,位于孤山西麓。传说古时有人进山砍柴,见一群儿童弈棋而唱,他便置斧听歌。不多时,儿童催他回去,才去拿斧,可是斧柄已烂。到了村里,谁也不认识他,才知在那里观棋听歌已有百年。这是一个由传说而得名的例子。其中隐约包含古人对时空观念的猜想。舍身崖位于孤山东南,其势险要,崖下是深不可测的湖水。据载,明永历年间,三千江川士民避兵其上,唯恐岛被攻破受到污辱,在县令周柔强的率领下,跳崖殉难。后来人们为纪念殉难的士民,取名舍身崖。鱼乐阁,位于孤山西南,此处是鱼的世界,常见鲭鱼成群游动,清晰可数。这些景点如今都进行了修整,有的还建了亭台。孤山还有四绝,叫做“晨观日出”、“午看鱼乐”、“晚眺仙湖”、“夜望明月”。这都是从自然景观而言的。如此之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真的是三步一景,五步一物,美不胜收。

曾经光秃秃的岛上,如今已是遍地绿荫,柳树成行,松柏滴翠,花木满坡。一座座建筑富丽堂皇,在蓝天与碧水间闪动耀眼的光彩。游人慕名而至,登山看水赏景,乐在其中。

旧人缪山长在《步韵》诗的第一节中曾经这样写道:“群英高会似登瀛,到得金山试一行。赤日放船逢旧雨,清风掠地喜新晴。许多峭石撑天起,无数闲花挥地迎。自是红尘飞不到,破吾孤闷适吾情。”道出游孤山的心情。孤山有客不为孤,重现了昔日风采,或者比昔日风采更甚。

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如有怀疑,请到孤山看看。到孤山游玩,得从江川隔河码头乘船行四公里水路,然后才能到达。当船停泊靠岸,迎接来访者的是一座门楼。门楼为仿古建筑,雕梁画栋,巍峨壮观,上书“天下名岛”四个大字。字写得流畅飘逸,不知是古人还是今人的大作。从门楼而入,向南而行,进入一条小道。小道两旁尽是茂盛的扶桑,树皆青绿,高过人顶,若是四五月间,扶桑花开,妙若抚仙湖的朝霞,浓妆艳抹不失真。人行其间,花为人增色,人以花作伴,一路是情,一路是诗。走过花路,又入了一条曲廊。曲廊是混凝土制品,仿古桥模样,是建于水上的。曲廊下的水极清澈,透明得鱼可见,石可数。行走于曲廊上,看水中情景,自有另一番情趣。不知不觉中,又一处景观出现,那是一块露出水面的巨石,叫弄珠岩。湖水轻袭弄珠岩,激起浪花,破碎的水滴在丽日下灼灼闪亮,如银珠坠落,煞是好看。弄珠岩的一侧,是鱼乐国,这是新置的一个景点。鱼常在此处游悠玩耍,是赏鱼的好地方。从此处上孤山顶端,仍是一条石径,陡陡的,有时过石洞,有时走石桥,让人渐入佳境。到了岛端,满眼新绿,又是一派秀丽风光了。栽下几年的菩提树、柳树,已经可以避日遮荫,野生的灌木丛扎根于岩缝中的腐植土里,长得很茁壮。望穿这片绿荫,就可以看见一座建筑巍然而立,这就是瀛海楼了。瀛海楼是全岛中的最高建筑,仿古塔建构,共三层,琉璃生辉,飞檐入云,独居孤山之南,晨沐朝晖,暮吞夕烟,实为一大观。欣然登楼,但见周围湖光潋滟,风含细浪,舟楫横渡,很有些感慨。物以稀为贵,景以独特为奇。从瀛海楼的每一扇窗户往外看,所看到的都是一幅大写意的山水画。孤山顶端较为平坦,有厚厚的土层,各种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树木中有小道,每条小道的尽头,都有一个好去处,或是碧玉山庄,或是金山清园。碧玉山庄居岛的最北端,与瀛海楼相望。这里三面临水,别墅式建筑,装修也到位,是供游人居住休息的地方。金山清园位于岛之东,几组建筑连为一体,高低层次分明。孤山周围,还有一条环山路。沿着这条路而行,是围岛而行,也是绕水而行,可看山观水,摸鱼捉蟹。如此丰富的景观,使孤山这块翡翠更加多彩。

相比之下,哀牢山少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却是风光无限。在新平县和元江县境内的哀牢山是云岭南延的余脉,是第四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地面抬高、河流下切、高差增大形成的山地地貌特征,由戛洒江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江西的哀牢山脉山高谷深,河流交错。哀牢山植物分布区系较为复杂,古老名贵植物种类较多,是中外科学家合作考察的重要基地之一。沿江多为冲积地和山丘,是发展粮食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理想之地。江东为云南高原南部边缘地区,是适宜云南松和中亚热带水果生长的好地方。

说起哀牢山之名,还有一个传说:远古时候,新平境内的哀牢山的森林中,有一只叫“哦罗表”的鸟。这只鸟心地非常善良,能歌善舞,成天在树枝上欢蹦乱跳,唱着动听的歌。住在哀牢山上的老百姓听着鸟的叫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此时,一个凶神特别嫉妒,从天上飞下来,命令“哦罗表”鸟给他唱歌。“哦罗表”就唱了,谁知凶神十分不高兴,不许它再唱以前的歌,要它唱另外的歌,说完就离去了。可是鸟还是唱以前的歌,凶神气急败坏,把鸟的嘴撕烂了,使它永远不能唱歌,让人们再也听不到它动听的歌声。这样一来,泉水枯竭,溪涧断流,干旱一年比一年严重。“哦罗表”十分伤心,它发誓到了春天养好了伤,一定唱出最动听的歌,让绿树常青,涧水长流,山坡上放牧着牛羊,田地里种满庄稼。“哦罗表”终于胜利了,人们从此看到,哀牢山的秋天是一个大果园,春天是一个大花园。人们为纪念这只鸟,就取了个谐音“哀牢”山名,以表达对鸟的怀念。这是在哀牢山彝族群众中流传的民间故事,道出了哀牢山之名的由来。

哀牢山在动植物区系上是东亚与南亚、喜马拉雅和印缅区系的会合处,飞禽走兽由此往来出入,东西南北迁徙,形成一个独特的区域。这个地方,因为人迹罕至,并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留着完整的原始面貌。各种植物在长期的适应和进化过程中,融入当地品种的大家庭,适应了当地环境气候,并逐步发展成为森林植物群落。据有关专业部门调查,这个地方的高等植物有187科、541属、971种,品种相当丰富。用材林为云南松、思茅松、云南铁杉、华山松等,经济林木有茶、竹及各类果树,药用类有刺五加、杜仲等,其中桫椤、水青树、水杉、滇山茶、红椿、楠木、似血杜鹃、紫薇、红花木莲、钟萼木等皆为国家重点保护树木。哀牢山四季分明,景物随季节而变化,异常美丽。春季,万木吐新叶,山花烂漫,空气中流动着浓浓的馨香。夏季,繁茂的枝叶交织成厚厚的绿色华盖,苔藓布满林间,置身其中,宛如远离尘世,走入童话世界。秋天,处处五彩斑斓,好像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各种成熟的野果挂于枝头,十分好看。冬天,雪花飞舞,整个山上白雪皑皑,冰清玉洁,好一派北国风光。四季的哀牢山,变换着四季的模样。

由于哀牢山是云南省东西季风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的分界线,森林植被属国内热带南部山地垂直地带类型,新平县境内森林类型较多。其中,中山湿性温带绿阔叶的原始森林为主要森林类型,举世罕见,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被誉为镶嵌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一颗“绿宝石”。这类森林群落中的植物种类繁多,仅乔木就有75种。群落结构特点是这样的,乔木层以常绿树种为主,发育尚好,并处于原始状态;灌木、草本植物不发达;而附生苔藓则特别繁盛,故有“苔藓林”之称。据有关部门的勘察表明,在大雪锅山附近海拔2800米处有一处倒卯叶石栎苔藓林,其树高29米,胸径40厘米,平均每公顷储材积1000立方米。这是目前所发现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发育最好的群落类型。海拔2900米以上地带,由于长年强风、低温和土壤失落影响而形成山顶常绿阔叶矮曲林,为常绿阔叶常见的矮林,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除此之外,还有小果拷和云南铁杉为优势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山地阔叶林,向山地针叶林过渡的湿性针阔混合林。因此,哀牢山区原生森林植被,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变化、繁殖生物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哀牢山不仅是植物王国,动物种类也十分丰富。由于其绵延数百里,横贯云南中部,跨越热带和亚热带,形成了南北动物天然“走廊”,是世界上某些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是保存生物种源难得的“基因库”。因此,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就迎来了远方的各类动物,它们适应幽深宁静的生存环境,不愿离去,在此定居繁殖,壮大种群。所以哀牢山分布着多种区系的森林动物,成为“动物王国”,是国内动物资源富集的宝库之一。仅哀牢山保护区的动物种类就多达460种,其中两栖爬行动物46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黑长臂猿、黑叶猴、灰叶猴、蜂猴、懒猴、熊猴、短尾猴、水鹿、黑麂、穿山甲、苏门羚、斑羚、绿孔雀、云豹、金钱豹、金猫、大灵猫、岩羊、锦鸡、肉角鸡等。同时,还有大量的珍贵经济动物、药用动物和观赏鸟,罕见的相思鸟、太阳鸟、眼镜王蛇、黑熊也生存于其中。哀牢山,以其优越的动植物资源备受关注,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的观察站。

当然,在哀牢山区,民族文化也丰富多彩。生存在这里的拉祜族、彝族和哈尼族人民,创造了哀牢山独特的民族文化,他们的节日、习俗、历史文化,无不打上山的烙印,与山息息相关。

我们选择秀山、碧云山、孤山、哀牢山来作为探讨玉溪山文化发展的概况,是从两方面来考虑的,一是玉溪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感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继把这些山视为一种生活和精神需求,作为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和科学研究的对象,与山结成了相对应的依附关系,开展了与山有关的各种活动,遗留下了审美文化、宗教文化及科技文化,这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二是这四座山从区域上说,都有各自的特点,东部和西部都兼顾到了。这么说来,论说玉溪的山文化,这四座山是有代表性的。

同类推荐
  •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中介绍了“古代六戚观人法、观诚法、观色法”等等方法,而“古代六戚观人法”是指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而“观诚法”是指观诚之法是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考察人。
  •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本书以生肖猪为中心,从猪的进化过程,不同种类的特性等自然属性。到猪文化在民俗文化中的作用地位等,以及猪文化与天象星宿的关系。与猪有关的成语,俗语,传说,谜语等,还包括与猪有关的逸闻趣事。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属猪的名人,和猪年大事记。内容全面详实。
  •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本套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揭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这套书不是介绍酒店的小册子,不同的视角和对酒店建筑文化、民族风情、特色服务的浓彩重墨的描写使它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汇集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类学大师的论著《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对李济、吴泽霖、潘光旦、林惠祥、杨成志、吴文藻、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岑家梧、梁钊韬、李亦园、乔健,以及美藉华人许烺光、张光直和俄国人史禄国等16位人类学大师的学术专著和学术思想进行介绍和评述。《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学中国大师们的传世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等现象”,为人类学学者及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一次性”与诸多中国人类学大师“会面交流”的平台。
  •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我不要

    霸道总裁:我不要

    机场,某男盯着那个要逃跑的女人,眼神恶狠狠的,嘴里温柔的吐出几个字,“清醇,你过来。”女人睁着小鹿一般的眼睛,藏住行李箱,“不要!”……几天后,某男看见他的小妻子又在和别的男人吃饭,怒气冲冲的走进餐厅,“杜清醇,你立刻给我回家做饭!”杜清醇一拍桌子,“我不要,本姑娘不伺候你了,拜拜!”看胆小鬼如何对抗霸气总裁,被拒绝无数次的总裁大人,还会锲而不舍的和胆小鬼玩追逐战么?
  • 妃上枝头:殿下,要听话

    妃上枝头:殿下,要听话

    【本书全本免费】对入宫为冤死的母亲报仇这件事,秦九九是很认真的,但却遇上了这世上最不认真的太子殿下,装傻卖萌无恶不作。每当她无计可施,这妖孽总是故作好心的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只要你乖乖躺下,你所有的问题都好说~好说~”她愤怒,这分明是羞辱!然而面对这样不要脸的诱惑,日久天长,她竟动了心。嗯……是该委婉一点的接受?还是该直接扑倒?
  • 茫茫无期的是你

    茫茫无期的是你

    有一种鸟是从出生就开始飞翔,直到有一天死去才会停下脚步,我爱你,直至死亡。
  • 人生若海

    人生若海

    世界若海,心若船只,没有彼岸。(___)
  • 落宇纪元

    落宇纪元

    相信我,这并不只是一个游戏。它会影响你,影响到这个世界。快点认真起来吧,这是你自出生便拥有的使命。
  • 正说东周风云

    正说东周风云

    《三国演义》开篇词的词牌叫《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它告诉了我们看待历史的一种心态。《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云从龙,风从虎”,本书要讲很多东周时期龙争虎斗的故事并且整个是按照正史,基本上是以《二十四史》的记载跟《资治通鉴》的记载来作为基础,我们尽量抛开小说家的演义和附会,讲历史的本来面貌。
  • 杂烩在线

    杂烩在线

    一群没心没肺的人没心没肺玩游戏的故事
  • 武神七域

    武神七域

    什么才是强者?强者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不一样的,叶鑫一代猪脚,让我们来拭目以待。
  • 紫香恋

    紫香恋

    这本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来自日本的高冷女孩琴香被中国超红歌手G.E.M邓紫棋所领养,而琴香却不得不回日本的故事。
  • 总裁来袭:我的专属小记者

    总裁来袭:我的专属小记者

    什么?听说那只恶狼总裁看上她了!某小记者像遭受到了晴天霹雳,这消息,还真的是让人……一时间,接受不了。不行,她不能坐以待毙了,得赶紧回家收拾包袱,准备走人!!!某总裁:女人,你还想去哪?得了我的资料,当了我的专属记者,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我也会让人,把你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