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南方这个开放城市,我承认自己被生存环境有所改变,但远离享受的观念始终如一。
南方珠江三角洲并不是内地朋友想象的那种遍地黄金,要啥有啥,不是的,从来不是。
城市的动画人生,竞争与奋斗,诱惑与骚动……整个城市生存格局含蕴着一种亢奋的商业情调。
在商业化的社会里,或许人民币、港元、美金多些,名车、大哥大、美女酒楼大厦多些,从内地来的名人也不少,但到了这里你就很快被湮没了,所重视的是现在和明天会成为什么,而不讲究你过去是什么身份,什么级别。
有几个名人跟我说“开放城市看不懂了”。其意思十分通俗,一个城市必定有地域文化,而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然是离不开名人,名人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这个地域的文化形象和水平。
这些话是不错,但事实上很多人理性早已开始倾斜,他们不崇拜名人,不崇拜任何人;他们所崇拜的是自己赚钱的本事,是享受。
我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深究这些形而上学的东西。不过从近几年名人来这个城市的情况看,电台、报纸上的语言是吝啬的,给发一条几百字消息就不错了。
后来名人学乖了,要来就以私人名义,不张扬,住几天玩一玩就走了,当什么事儿没有发生一样;名人留下创业做事的,首先要有失去名人光环的思想准备,你与人在一个跑道上竞争,谁也不买谁的账,名人效应似乎不灵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随便怎么想都是真理。
去年夏秋之交,有位朋友远道来看我,这份情义使我无论如何不能带他到街头排档喝酒,正当我思忖喝酒地方时,朋友开口了:“一切从简,远离享受,咱们文人不学暴发大款那一套。”
朋友是作家,任一家文学杂志主编职务,如果他与当地文化系统挂个电话,想出一点理由,凭他那个级别不愁没人迎送,吃宴席住招待所的,但他不那样做,不愿人家当面笑哈哈不成敬意,背后说吃了多少招待费。
朋友接着说:“现在是一个急剧转型社会时期,大家逐渐习惯于用市场经济杠杆来衡量、判断事物的价值,内地与开放城市一样,学术、文化气氛淡薄了,这是一代学界、文人的悲哀。”所以,他感到这样活着特烦,跑出来考察一下,末了还笑着说:“看着你老弟‘下海’怎样当经理。”
送走了朋友,我经常回想起他那句“远离享受”的话。对照自己的过往岁月,奢侈和享受同样远离于我,似乎还从未孜孜以求过。在家乡上海时,我的工作、写作如同日子一般都是平平淡淡。
前几年想换一种活法,换一种角度看人生,就淡然地来到了广东,应聘,跳槽,先后在几家公司干不同行业。
由于我在外资企业一直当经理的缘故,比较适应承担责任、困难及压力,学到的认识的东西相应要多些,然而始终改变不了老板雇员的身份,也不会享受。
比如眼下虽进不了自备轿车阶层,但摩托车是买得起的。可我拣了一位好友丢弃不用的旧自行车,从公司无偿提供我居住的别墅到办公大厦上班要骑20分钟路程,哪怕顶风冒雨我从不“打的”。
令我尴尬的是自行车后轮胎常坏,先是内胎,补一个坏洞1.5元,坏起来总是三四个洞,稍后外胎磨破了好几处,我就一次又一次让修车匠修补。
有同事见我三天两头往车摊上掷钱,就调侃几句:“丁先生真不会享受,这车也配你骑!又不是没有钱,早该换辆靓车啦。”
我无话可说,同时多亏别人提醒,才想起一个简单的道理,何不内外胎换新的,内胎5.50元,外胎12元,没完没了修补花的冤枉钱已远远超出新轮胎价格的几倍。
也许别人认为这种小事享受不享受是无所谓的。我不这样想,衣食住行毕竟也是人生重要的事,关键问题在于保存着一份被人日渐唾弃、看轻的艰苦精神,这种精神是与奋斗、追求事业或者生活成功联系在一起的,而远离享受是这一精神的前提和体现。
经常听人说买小车要买奔驰,买彩电要买画王,如果交通没有好路、电视台没有好节目,就是买奔驰、画王爷爷,我看也不见得享受到哪里去。
是的,我坦然面对现实的喧嚣,远离享受,本分做人,用自己的方式投入和创造人生,不管进入哪种角色,在市场经济的狂飙面前,只要不泯灭作为人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那么这个世界会留给你一席之地。
(丁惠忠)
心灵感悟
远离享受需要一个人具有自制能力,一个人或许能在缺乏教育和健康的条件下获得成功,但他无法在没有自制能力的情况下成功。因为那种不同凡响的自制能力,能让他度过艰难的岁月和困苦的境地而冲到最前面去。
记住这样的告诫,如果人们仅仅是面对重大过失的诱惑,他们或许会过得很好,但是,每天都要与细微的过失作战却往往使人们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