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宝义元年(1226年)八月,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继续东进,穿越腾格里沙漠,顺利进至黄河九曲,一举攻占应理(今宁夏中卫市)。然后分兵两路,一路攻取夏州,由北向南扫荡;另一路由成吉思汗亲率,主力沿黄河从南向北推进,进攻西夏河东地区。两路大军南北夹击,形成对西夏政治、经济中心———兴、灵地区的钳形攻势。
十一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向西夏陪都西平府(灵州)推进,夏末帝李睍派老将嵬名令公率兵10万由中兴府前往支援。令公在西平府西、黄河沿岸设防。这时,天气奇冷,朔风一阵紧似一阵,黄河水严严实实地冻住了,成吉思汗大喜道:“真乃天助我也!”蒙古铁骑踏冰过河,双方大军在黄河冰面及河岸上展开激战。西夏将士都知道,这一仗的胜负,关系到中兴府的安危和大夏国的存亡,所以无不拼死战斗。黄河岸边,刀光闪闪,杀声阵阵,夏兵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批上来,直杀得血流遍地,尸积如山。据波斯拉施德《史集》记载:当时两军对战之激烈为蒙古军作战史上所罕见。唐兀惕人(西夏人)被杀死者为蒙古人死亡数的10倍。西夏将士虽然顽强拼杀,但未能挡住蒙古铁骑的冲击,损失惨重。嵬名令公率残部退入灵州城,和西夏废太子德任及灵州守将佐里共同坚守。蒙古军日夜攻城,灵州城终于陷落,佐里战死,德任被俘。蒙古将帅劝德任归降,德任宁死不屈,大骂蒙古军残忍无道,终被杀害。灵州一战,西夏精兵几乎全被歼灭了,蒙古军队的损失也很惨重。
蒙古进攻西夏,处处受到顽强抵抗,令成吉思汗十分恼怒。这年十二月,蒙古军驻扎盐州川(今盐池一带)时,他下令蒙军四面搜杀夏民,就连那些藏在山洞地窖中的百姓,也被一一搜出杀害,正如史书所说,夏民“免死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在蒙古铁骑的蹂躏下,举目四望,西夏故土,尸横遍野,断壁残垣,景象十分凄惨。蒙古军扫荡西夏河东地区后,从盐州川向中兴府推进,包围了中兴府。夏宝义二年(1227年)初,成吉思汗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攻中兴府,自己率军渡过黄河,进攻积石州(今青海贵德县),进入金国辖境,先后攻破临洮及河州、西宁诸州,切断了西夏与金的联系。这时西夏在北方的孤城斡罗孩城也遭到蒙古军的攻击,守城者为夏宗室子,城陷不屈而死。斡罗孩城的失陷,标志着北方通向河套及宁夏平原的大门再一次被打开,中兴府更加孤立了。六月,成吉思汗在平定河、湟后,已感到身体不适,不知是原先摔伤后留下的伤疾蔓延复发,还是惨烈的战争使他心力交瘁,总之,这位负气好胜、威风八面的一代天骄终于感到身体不行了,只好回师六盘山避暑养病,驻跸于凉殿峡避暑行宫。
其时,中兴府已被蒙古军围攻半年多了,西夏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保卫战。夏末帝李睍懦弱无能,全赖右丞相高良惠督率百官将士日夜坚守。部下劝高良惠注意身体,不要被拖垮了,他叹道:“我身为国臣,不能消除祸患,使敌寇深入至此,活着有什么用呢?”四月,高良惠因劳累过度而卒,噩耗传出,军民失声痛哭。六月,正当西夏军民在孤城困守、准备与强大的蒙古军进行殊死搏斗时,不料中兴府又遭遇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地震,“太白入东井,地大震,宫室多坏,王城夜哭”。西夏王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末帝李睍不得不派使臣向成吉思汗乞降,成吉思汗允其请。使臣又代末帝请求说:“为了准备贡品,迁移民户,请宽限1个月,到时亲自来朝谒。”成吉思汗也同意了,并让使者回话:“夏主投降之后,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他。”此时,天气酷热,成吉思汗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结果于七月病逝。留下遗命:死后秘不发丧,夏主来降时杀掉,将中兴府兵民全部杀死,毁其城池、宫殿和陵墓。四子拖雷遵照遗命,在夏末帝李睍前来朝谒成吉思汗时将其执杀。这位在位仅仅1年的末代皇帝,成了西夏王朝的殉葬人。
蒙古军进入中兴府,城中军民惨遭屠戮,宫室、陵园付之一炬,成为焦土。后在成吉思汗养子察罕的劝谏后,蒙古军才停止屠杀,但这时城中人口所剩不过十之一二了。历经190年、曾在中国历史上威震一方的西夏王朝灭亡了。
西夏从景宗元昊在公元1038年称帝建国,到公元1227年末帝李睍投降蒙古,共经10主,历时190年。对一个王朝来说,这个时间是不短的。有人曾检索了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时间:拓跋氏的北魏政权171年。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或数年,或几十年,走马灯似的,都只能算是历史的匆匆过客。女真贵族建立的金朝,入主中原后历120年。元世祖建立的元朝也只有98年,如果把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汗国连在一起算,总共才163年。历史上国运长久的,一个是契丹,辽政权存在210年;另一个是兴起于白山黑水的清朝,立国275年。但我们如果把西夏从夏州政权“虽未称国而王其土”时算起,那么它存在了347年。即使把北宋和南宋立国时间拉通计算,也不过320年,仍比它少27年。所以,西夏历史是不容菲薄的,它创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
然而,在我们今天读到的“二十四史”中,却没有一部“西夏史”,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当时据以编纂西夏史的材料不足吗?当然不是。根据当时元人手中的资料,为西夏编一部专史是完全有条件的。可是我国古代的统治者及其史官们往往不能公正地对待历史上的每一个王朝,总是有意地抬高本国而贬低别国。大约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西夏在元代一直被看成是宋辽金的“属国”,自然也就没有资格得到一部专史了。更何况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对其乃祖又是死于征西夏的军中这件事能不耿耿于怀吗?清代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说过:“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诚在斯言!尽管蒙古灭夏在先,元朝修史在后,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正史出而旧史亡,这是中国史学史上的普遍现象,所以,今天的西夏史料欠缺,元朝的史官们应负有很大责任。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西夏”就是一个存在了近200年、令中原大宋王朝不敢小觑的封建王朝实体。今人有诗云:①
历史宜增大夏篇,兴之国运可寻源。
谁言域外无英主,雄跨西疆二百年。
值得庆贺的是,西夏灭亡778年后的2005年,有13位国内西夏学专家学者历时10年,编纂了一部80万字的《西夏通史》,填补了二十四史没有《西夏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