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庆十三年(1206年)正月,镇夷郡王李安全发动宫廷政变,取代桓宗纯祐,自立为帝,是为襄宗,改元应天,是西夏开国后的第七代皇帝。三月,纯祐暴卒,年不到30岁,在位13年,谥号昭简皇帝,庙号桓宗,墓号庄陵。李安全是崇宗秉常之孙,仁宗仁孝弟越王仁友之子,桓宗纯祐之堂弟。其父仁友在挫败任得敬分国的阴谋中立了大功,被封为越王。仁友去世后,其子安全上表请求表彰其父的功勋,并让他承袭越王爵位。谁知,纯祐不仅不许安全承袭爵位,反而降封他为镇夷郡王,从此兄弟生怨,矛盾激化。安全在纯祐生母罗太后的支持合谋下,废黜了纯祐,自立为帝。罗太后帮助侄儿安全登上皇帝宝座,而将自己的儿子废掉,其原因是桓宗纯祐是个胡作非为的无道昏君,为保住大夏国的江山社稷,罗太后不得已而为之。安全继位后,积极备战,随时准备迎击蒙古军的入侵。
这一年,蒙古奴隶主贵族在斡难河畔举行忽里勒台(大聚会的意思)大会,一致推举44岁的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并上尊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是蒙古语,意为“四海”或“强大”的意思“;汗”是古代蒙古对君主的称呼。蒙古军首征西夏的主要目的是试探西夏的虚实和劫掠财物,其真正的战略意图还没有开始实施。夏应天二年(1207年),即铁木真继汗位的第二年秋天,又以西夏不肯向蒙古纳贡称臣和李安全废黜纯祐没有通报为由,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第二次攻伐西夏。此次进攻的主要目的是迫使西夏解除夏金盟约,臣服蒙古。这次,蒙古军进攻的目标直接指向西夏北方要塞斡罗孩城,企图攻下该城后,可以直逼西夏腹地兴、灵地区。斡罗孩城,也叫兀剌海城,位于今河套北狼山的山隘北口附近,是西夏北境防卫的重要军事据点,有重兵把守。蒙古铁骑的进攻在这里遭到夏军的顽强抗击,致使成吉思汗攻城受挫,再加之蒙古骑兵惯于野战而不谙攻拔城池之术,故经过40多天的苦战,才将斡罗孩城攻克。成吉思汗破城后,为了发泄自己的怨恨,下令屠城,将城中幸存者全部杀死,并派兵四处劫掠烧杀。夏襄宗安全调集右厢各路军队进行抵抗,阻击蒙古军继续深入,双方相持了5个多月。蒙古军见西夏兵势尚盛,抵抗顽强,加之粮草匮乏,不敢贸然深入,只好在次年二月引兵退回。夏军重新占领斡罗孩城。
蒙古军第二次征伐西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军事目的。一方面是由于西夏进行了顽强抵抗,其实力不可轻视;其次是斡罗孩城地处大漠南北的分界处,周围尽为沙漠戈壁,如果蒙古军继续南下,则又有荒凉的漠南砂磧、巍峨的贺兰山和天堑黄河等天然屏障,地势对蒙军不利。且该地区人烟稀少,靠劫掠以供军需的蒙古军如果遭遇抵抗,则难以长久相持。另外,令成吉思汗担心的是,如果不能迅速进入河套平原,威胁西夏腹里地区,金国就可能会乘虚进攻,使蒙古腹背受敌。所以,成吉思汗下令蒙古军大掠一番后,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