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12日,宁夏博物馆和固原县文物工作者联合对固原县城南郊乡深沟村的一座古墓进行了发掘。根据出土墓志铭得知,此墓为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李贤夫妇的合葬墓。葬于北周天和四年(569年),距今1400余年。墓中出土文物约770件以上,其中的鎏金银壶、玻璃碗是国宝级文物。特别是鎏金银壶被称为“宁夏第一宝”,系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即公元4世纪左右)器物。公元1988年,以鎏金银壶等为代表的宁夏文物,应邀赴日本参展,为确保文物的安全,当时鎏金银壶的保价为1000万元人民币。那么,李贤是何许人也?他和固原有什么关系呢?
固原,北魏中前期称高平镇,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北魏将高平镇改为原州,此称一直延续到终唐一朝。公元2002年,固原县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固原市,原固原县改称原州区,其名便源出于此。原州在北魏时期是个军事重镇,宇文氏控制和建立的西魏、北周王朝,也是以原州为根据地的。
李贤(502年~569年),字贤和。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他生于高平。据考,李贤族属可能为鲜卑族。曾祖李富,在北魏太武帝时作战殁于阵中,赠封宁西将军、陇西郡守。祖父李斌,率领其父部众,镇守高平,因此全家移居高平。父亲李文保,早卒。李贤兄弟子侄多为西魏、北周、隋朝时期的显赫人物;李贤本人历经北魏、西魏、北周,可谓是“三朝元老”,是北周时期很有影响的人物,《周书》《北史》中均有传。
(一)
北魏永安年间,跟随胡琛在高平起义的万俟丑奴占据岐州、泾州。孝庄帝以尔朱天光为骠骑大将军率兵将起义军击败,并生擒丑奴。当时万俟丑奴的部将万俟道洛、费连少浑据守原州,在他们还未得知丑奴已经彻底失败的消息时,尔朱天光便派人到原州城秘密会见李贤,让其作为内应。此时,跟随丑奴打仗的万俟阿宝逃回原州城,秘密潜入李贤宅,告诉李贤说“:丑奴已败,官军快到原州了,阿宝以性命相投,希望能得到你的保护。”李贤决定用调虎离山计将原州守将调出。于是命阿宝伪装丑奴的使者,去欺骗万俟道洛说“:官军已被打败了,大王(指丑奴)要与各位共商军情,再破王师,让我暂且守卫原州城,你们赶快去吧!”万俟道洛等人一点也没有怀疑,当天便出发了。他们离开原州后,尔朱天光的大军到了,不费一枪一弹便占领了原州城。万俟道洛知道中计后,只好率部下6000人奔牵屯山。尔朱天光称赞李贤说“:万俟道洛中计离开原州城,多亏你的功劳。”李贤又率乡人献马千匹,支援官军,尔朱天光大悦。当年原州大旱,水草缺乏,尔朱天光便率大军撤到距原州城东25公里的地方秣马厉兵。都督长孙邪利行原州事,李贤任原州主簿。万俟道洛乘虚又杀回原州,原州城内仍有千余人为万俟道洛做内应,接引万俟道洛入城,杀死长孙邪利,李贤率乡兵殊死决战,万俟道洛才退走。不久,起义军将领达符显率兵欲夺回原州城。义军昼夜攻城,虽屡被击败,但城内守兵不多,防守很难持久。李贤便潜出城外,从小道赶往雍州,向尔朱天光求援。天光答应后,李贤返回。可是原州城被围得水泄不通,怎么进城呢?等到天快黑时,李贤装扮成砍柴樵夫的样子,背着柴火混入义军采樵者之中,来到城墙根下。城中放下绳索向上拉李贤时,义军才发觉,引弩乱发,没有射中,遂得入城。李贤站在城墙上大声说“:援救我们的大军快来了!”连喊数声。义军这才知道李贤是去搬救兵的,于是四散逃走,原州之围遂解。
李贤因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多次立功,被北魏王朝授为威烈将军、殿中将军、高平县令。后来,李贤追随宇文泰,出没沙场,冲锋陷阵,深得宇文泰的器重,进升抚军大将军、都督。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孝武帝欲西迁长安依赖宇文泰,李贤遵宇文泰之命,率精骑千余赶往洛阳接应。魏帝从洛阳入关,宇文泰备礼仪奉迎,于是都长安,另立朝廷。李贤因功封下邽县公,邑一千户。不久,又授左都督、安东将军,还镇原州。
(二)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以后,李贤仍镇守原州。西魏文帝大统二年(536年),原州人豆卢狼率众起事,杀都督大野儿等官员。李贤招集原州“豪杰”商量对策。他说“:贼仓促起事,诛杀二将,虽气势很盛,但得志必骄。况且他们尽干些残忍伤害的事,不得人心,如果趁势攻击,贼必丧胆。”在他的鼓动下,大家都表示愿意跟他去平叛。李贤又详细安排了行动方案。天黑以后,李贤率领敢死士300人,分两路出击。为了迷惑对方,他们又是擂鼓又是呐喊,虚张声势。起事州民大惊,刚一接战,便四散逃走。豆卢狼逃出城门,被李贤带领的3名轻骑兵追上斩杀。两年后,原州人莫折后炽又率众起事,起事部众势力较大,官军屡战屡败。最后李贤率领数百名轻骑兵偷袭莫折后炽的大本营,才取得了胜利。
大统八年(542年),39岁的李贤升任原州刺史。李贤在原州任职期间,史载其“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经过李贤数年的苦心经营,原州逐渐成为宇文氏家族扶持西魏和建立北周王朝的根据地。大统十三年(547年),茹茹柔然围逼原州城,杀害城外居民,掠夺财物,驱赶牛羊,为害甚烈。当时率领军民守卫原州城的李贤看到这种情况,要求主动出击,但大都督王德犹豫不决。后在李贤的再三要求下,才同意出击。柔然得知李贤出战的消息后,慑于李贤的英名,遂率众撤退,李贤当机立断,率领骑兵追杀,斩首200级,俘虏百余人,截获骆驼马牛羊2万头,财物无数,大获全胜。李贤以功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晋爵河西郡公。李贤深得宇文泰的信任。宇文泰多次西巡原州,都要驾临李贤宅第,看望李贤,给李贤以很高的礼遇。大统十四年(548年)夏五月,宇文泰携魏太子巡视西境至原州,亲临李贤府第。宇文泰决定“让齿而坐,行乡饮酒礼”。“乡饮酒礼”本指古之乡学,三年业成,考其德艺,以其贤者能者推荐给君王。时由乡大夫(周代官名)做主人,为之设宴送行,饮酒酬酢,皆有仪式。宇文泰在李贤家“行乡饮酒礼”,其用意实在是耐人寻味。所谓“让齿而坐”,就是按年龄大小依次而坐。这一年,宇文泰41岁,李贤46岁,魏太子年龄最小。结果李贤坐首位,酒席间也不讲究官礼。要知道,当时西魏太子在座,应行君臣礼。魏恭帝元年(554年)秋七月,宇文泰西狩至原州,他让李贤乘坐高大华丽的车,并为其配备了与诸侯身份相匹配的仪仗与服饰,两人以诸侯会遇之礼相见。更为特殊的是,宇文泰之子宇文邕(即后来的北周武帝)、宇文宪(后封齐炀王)尚在襁褓时,因避忌,不利在宫中抚养,宇文泰便将二子寄养在李贤家里,6年后才回宫。这种亲近关系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宇文泰还特赐李贤之妻吴辉姓宇文氏,收为侄女,并赏赐了很多东西。这件事足见宇文泰对李贤家族的信赖,也说明李贤家族与后来的北周皇室的特殊关系。
(三)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其子宇文觉废西魏自立。次年正月,宇文觉自称周天王,是为孝闵帝,追尊其父宇文泰为太祖文皇帝,建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宇文邕即位,是为武帝。周武帝即位第三年的七月和九月,曾两次“行幸原州”,逗留时间较长。此时,李贤在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刺史任上,未在原州家中。武帝这次来原州,旧地重游,故人相见,甚动感情。他亲临李贤府第,并专门为李贤家颁布了一道诏令。诏令的大致意思是“:朕在幼年的时候,曾寓居此州。李贤家是个善良人家,德高望重,受父亲委托在其家辅导朕多年。感念其对朕的规勉辅助,功劳确实很大。受到这样的恩惠,岂可忘怀?今巡抚居此,与朕的老家代郡(在今内蒙古境内)没有什么两样。举目四望,原州依旧,越发增加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虽然朕的祖籍不是原州,可是在这里我却感到分外亲切。凡属弟兄子侄等,全部赏赐宴席。”一时,盛况空前。周武帝又特令中侍持诏书前去瓜州慰劳李贤,赐给衣服一袭及被褥和自己所佩带的一条十三环金腰带。另外,还赐给李贤金装鞍勒良马1匹、杂彩500段、银钱1万。其他兄弟子侄男女均有封赏。
保定四年(564年),周武帝欲率师东伐北齐(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但担心西北空虚,西羌、吐谷浑会乘机侵扰。为确保东进平齐的胜利,于是让年已63岁的李贤任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经略河西。李贤到任后,大屯营田,以备军需;多设斥候,以备寇戎。由于李贤做了充分的准备,西羌和吐谷浑不敢东出犯塞。后来,为防御居处今甘肃宕昌县一带的宕昌羌的侵扰,李贤又被任命为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总之,在李贤的晚年,为防御羌、浑犯塞寇边不辞劳瘁,多次立下战功。周武帝为了感谢李贤对宇文氏家族的旧恩新功,特授李贤为大将军。北周天和四年(569年)三月,李贤病逝于长安,终年68岁。武帝亲自吊唁,悲切之情让左右为之动容。追赠李贤为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公。李贤死后,灵柩运回原州,葬于今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
李贤之妻吴辉38岁时卒于原州,早李贤22年而去,死后葬于他处。李贤死后才迁墓于原州,与夫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