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开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红军发展到30余万人。共产党和红军的斗争有力地动摇着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蒋介石在结束了中原大战之后,立即开始对苏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红军在毛泽东等制定的正确战略战术原则指导下,粉碎了敌人四次大规模“围剿”,保卫了革命政权,发展了革命势力。但是,由于共产党内“左”倾错误路线占据了统治地位,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二十五军原属红四方面军建制。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地区,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留下的部队与地方武装合编为红二十五军,继续坚持游击战争。1934年冬,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转战到鄂豫陕交界地区,开辟根据地。次年春,蒋介石调集军队向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两次“围剿”。7月,红二十五军得到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合北上的消息,决定率军北进,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会合,迎接红军主力长征北上。红二十五军4000余人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穿过宝鸡汉中公路,进入甘肃境内。然后经天水、两当、秦安,计划在静宁与中央红军会合。但红二十五军至静宁时,中央红军尚未到达,部队由静宁北上。8月15日,到达甘肃的兴隆镇、单家集(今属宁夏西吉县)一带。鄂豫陕省委在兴隆镇开会,决定部队就地休息3天,开展群众工作,并做好继续沿西(安)兰(州)公路行动的准备;然后进入陕甘边区与陕北红军会合。
兴隆镇、单家集是回族聚居的地区。在红军进入回民地区以前,红二十五军首先在军内进行了民族政策的教育。政委吴焕先指出,要争取革命成功,必须团结和发动各族人民,反对大汉族主义。并规定了“三大禁令”和“四大注意”,即: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打回民中的土豪,禁止在回民家中吃大荤(指猪肉);注意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回族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另外,还不准在回民面前说“猪”字等。进驻第二天,吴焕先就邀请阿訇和当地宗教知名人士开座谈会,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要到前线去抗日救国的道理,讲解了共产党的政策和纪律。红军首长们拜访了单家集清真寺,赠送了上绣“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缎匾,并赠了6个大银元宝和6只刚宰的大肥羊等礼品。红军医院院长钱信忠还带领医护人员主动上门给当地回民病人送医送药。广大战士每天早晨都要把村庄和住户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红军的实际行动渐渐打消了原先存在于回民心中的戒备和恐惧心理,赢得了广大回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清真寺的阿訇隆重地回拜了红军并赠送了礼品。当地回族人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打心眼里拥护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他们纷纷主动慰问红军,还有一些回民青年参加了红军。8月17日中午,红二十五军从兴隆镇、单家集出发,沿西兰公路北侧继续东进,回民群众聚集街头,设立香案,摆上点心油馃,依依不舍地为红军送行。
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宁夏,立即引起了国民党军政各界的极度惶恐。驻防陇东的马鸿宾将其部三十五师分布于曲子、环县、庆阳、西峰镇、固原、平凉、泾川等地,形成南北纵深两道防线,企图截断红军入陕道路,并以固原至平凉一线为防守重点,欲凭借六盘山之险堵击红军。8月中旬,马鸿宾命令一○三旅副旅长马应图率步兵3个营,从三十五师师部所在地西峰镇出发,到固原西南、平凉以北的瓦亭峡、三关口一带布防,堵击红军北上;又命骑兵团一营副营长卡得云率骑兵3个连从西峰镇出发,驻扎在固原与瓦亭峡之间的开城,担负北顾固原、南顾平凉,并与马应图取得联系和保卫师部的责任。8月17日晚,红二十五军到达隆德县新湾一带,向隆德县城发起进攻,歼敌第十一旅二团一个营大部,俘获该县县长、保安团长等30余人。红军攻占县城后,把缴获的衣物被服发放给当地贫苦群众,又继续东进,连夜翻越六盘山,甩掉国民党毛炳文部的尾追。8月19日14时,红二十五军一部与驻防瓦亭峡的马应图部接战。卡得云奉命增援瓦亭峡,于当天下午5时到达。此时,红军已击溃马应图的两个步兵连,占领了几个山头阵地。红军只留少数部队牵制前来增援的卡得云的骑兵,大部队迅速东进,并释放了数名被俘的马鸿宾士兵。这几个人回去都说,红军好得很,还给他们端水洗脚,按照回民的习惯给他们鸡肉吃,气得马应图大骂说:“把红水水带来了!”
瓦亭峡战斗结束后,红军一部扼守三关口,切断瓦亭与平凉之间的联系,主力运动在平凉以西的蒿店、安国镇一带,直逼平凉,做出要进攻平凉的样子。马鸿宾急忙由西峰镇赶到平凉,部署防务,卡得云率骑兵营冲过三关口,增援平凉。红军佯攻平凉,吸引敌军,在马鸿宾忙于防守平凉之时,迅速沿平凉北塬向东运动。亲临平凉的马鸿宾,一面指挥炮兵从城内向北塬瞎轰一阵,以虚张声势;一面又下达防守王母宫塬(在泾川西北三四公里处)、泾川城和尾随红军等一系列作战命令。并亲赴泾川指挥。8月21日17时左右,马应图在平凉东25公里的马莲铺追及红军后卫。红军占领南侧高地进行反击,以机枪火力击退马应图的仰攻。南山又转来红军1个团加入战斗,红军力量大增,立即发动攻势。一时大雨滂沱,号声震荡,杀声四起,马部阵势大乱,官兵不相顾及,纷纷向北溃逃。马应图被红军击退后,率两个步兵连在向泾川逃跑途中,又遭到埋伏在高粱地里的红军的袭击,马应图钻到老百姓家的炕洞里才得以逃脱。红军在马莲铺歼敌200余人。马鸿宾听到马莲铺枪声密集,便带领传令队20余人赶来,结果进入了红军的伏击圈。这时他不知道马应图的部队已被击溃,当遭到红军射击和手榴弹的轰炸时,还以为是与自己派出的便衣队发生了误会。等看清了这是来自红军方面的袭击时,已被红军团团围困在一个打谷场上。他的随从人员早已逃光,只剩下他的六子马定国及译电员韩世光等几个人和他蜷伏在一起。红军在距马鸿宾仅隔一个巷道的果园里,不断投掷手榴弹,情形十分危机。幸亏卡得云率骑兵营赶来,拼死冲击,红军撤围,退出果园,才保全了马鸿宾父子的性命。因连日暴雨,泾河水涨,渡河困难,红二十五军决定南渡泾河支流纳河。部队渡过一半时,山洪暴发,后卫部队1个团被阻于河北岸的四坡村。8月22日18时许,红军占领王母宫塬后山,向崇信方向推进。驻防泾川西北王母宫塬的马鸿宾部团长马开基,在望远镜里看到红军沿山向西南运动,便狂妄地认为这是消灭红军的大好时机,并征求营副马金蛟的意见。马金蛟认为红军人数众多,又无向王母宫塬进攻的迹象,兼以气候恶劣,天色已晚,不利于战斗,建议守好阵地,另行捕捉战机。马开基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还骄横地说:“怕死不打仗!”立即命令他的部队向红军发起进攻。
战斗一开始,红军冒着大雨,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军政委吴焕先一面指挥部队作战,一面亲率警卫人员奋不顾身冲入敌阵,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红军指战员在副军长徐海东的指挥下,越战越勇,并封锁了马部的退路。经过1个小时的战斗,马部纷纷溃退,跳崖而逃。团长马开基被红军击毙,横尸于大雨泥泞之中。营副马金蛟负了轻伤,从悬崖上跳下逃命。马部连长2人死亡、1人被俘,士兵死亡约200多人,被俘100多人。马部经此重创,士气低落。马鸿宾在泾川宰杀羊只,请阿訇给马开基念经,并犒劳三军,以固军心。此时的马鸿宾已被红军吓破了胆,前几天他在平凉时,还鼓动士兵说:“红军净是尕娃(小孩),要你们去活捉。”而现在的马鸿宾整天口中不断哆嗦地念叨:“这么厉害!这么厉害!”
红二十五军从四坡村出发,仍无法得到中央红军活动的确切消息。部队连日冒雨作战,极为疲劳。于是鄂豫陕省委决定,立即投奔陕北,与刘志丹部会合。红二十五军西行崇信,然后北经华亭、安口窑,由平凉东四十里铺渡过泾河,再次直逼平凉。红军进军方向变化莫测,使马鸿宾深感困惑,他既担心红军攻取平凉,又顾虑其师部驻地西峰镇被袭击,因而不敢轻易进兵,令各部严守阵地。8月31日,红二十五军由四十里铺继续向北前进,抢过蒲河、黑河、马莲河,9月3日,抵达合水县板桥镇。次日,红军后卫1个团遭到马部尾追骑兵的袭击,损伤200余人。红军继续沿山北上,经太北镇进入陕甘边界无人区,最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受到陕甘边区苏维埃和陕北红军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