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冯玉祥将甘、宁、青的大部分国民军调往陕西、河南参加中原大战。吉鸿昌临行时,指定民政厅长马福寿代理省政府主席职权。但马福寿手中没有军队,只好调驻守平罗县的苏雨生骑兵师进驻省城,任苏为省城城防司令。苏俨然以省政府主席自居,把持省政,飞扬跋扈。马仲英离去后,余部由其族侄马谦代管,后分裂为几股人马分驻各地。其中,马谦率领4000多人驻中卫,韩进禄率约3000人驻灵武,马存良率数百人驻金积,马占仓率千人驻中宁。他们对苏雨生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几乎酿成战祸。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军总部负责人宋哲元于1929年11月9日电令马鸿宾带一团军队速赴宁夏,负责维持后方秩序,兼代宁夏省政府主席,此为马鸿宾第二次主政宁夏。马鸿宾部当时驻陕西朝邑一带,他从所部第二十二师抽调一个团,前往宁夏。1930年1月,冯玉祥正式委任马鸿宾为宁夏省政府主席。
马鸿宾到宁夏后,先后收编了韩进禄、单有才、杨子福、马存良等部,又以金钱利诱的方法,遣散了盘踞中卫的马谦的一部分,马谦本人只带少数部队赴甘肃河西。但占据平罗县的苏雨生部势力较大,马鸿宾要求冯玉祥调苏雨生部去陕西。1930年5月,冯玉祥命苏雨生率部移防平凉。5月初,苏雨生率所部3个旅向平凉进发,途经固原时,遭到甘军黄得贵部的堵击。打了半个月,没有解决问题,这时,陇东的陈珪璋部又乘机占了平凉。移防平凉已不可能了,于是苏雨生决定返回宁夏。
马鸿宾得知苏雨生返宁的消息后,决定在宁安堡(今中宁县城)进行堵击。当时,驻守宁安堡的马鸿宾部冶成章团不足300人,分驻在宁安堡“南洋行”(在南门外)和“西洋行”(在西门外),城内守军主要是地方民团,约有200多人。苏雨生返宁的计划受阻后,双方便在宁安堡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7月11日,苏雨生命令部队发动进攻,很快将宁安堡四周大部分堡寨攻占,接着包围了宁安堡以及南、西两洋行。其间,苏雨生向郑州的冯玉祥电告,申述途经固原被阻、退回宁安堡与马鸿宾部发生战斗的经过。次日收到冯玉祥复电,责令苏部停止冲突,等待派员前来宁安堡调解。但苏雨生并没有停止进攻宁安堡的军事行动。7月14日,天降小雨,四周漆黑,苏雨生下令集中火力进攻宁安堡。他命令一个团主攻南洋行,手枪队主攻西洋行,其余各部分攻大小东门。苏雨生鼓动士兵说:“打下宁安堡,自由三天。”约半夜时分,城东北上空出现两颗照明弹,黑夜如同白昼。攻城的苏军抬着梯子,光着膀子,一手持短枪,一手拿大刀,气势汹汹地向城下杀来。顷刻间,枪声、杀声、炮声大作,震耳欲聋,守城民团,恐惧异常。不多时,苏军从城北角的梯子爬上城来,用机枪扫射。守城民团纷纷逃下城墙,跑不及的多被打伤打死。冶成章部也伤亡甚重,只好放弃西洋行,集中兵力固守南洋行。苏雨生本是土匪出身,烧杀抢掠成性。其部入城后,大开杀戒,屠戮了未跑脱的30余名护路队员和护城农民,街头巷尾,伤亡枕藉,尸体无人收殓,群狗饿猪,争相撕食。苏军抢劫、搜杀、奸淫的暴行,三日不息。不管是百姓还是商号,见啥抢啥,据说全城商号只有买药兼看病的“忠仪长”没有被抢。
苏军占领宁安堡后,内部产生了矛盾,两个旅在宁安堡外哗变,退到东山去了。剩下的一旅中愿意打仗的人也不多了,故攻打南洋行3天没有得逞。7月22日,马鸿宾急令西路护路大队长张自箴星夜返回宁安,率领恩和堡护路队救援冶成章。恩和护路队攻占了东门外一批寨子,解了南洋行之围。两天后,马开基、马振川等部以及收编的杂牌部队,在宣和、香山、桃山、彰恩、鸣沙等地民团配合下,由东路、南路、西路展开大包围,很快收复宁安堡城周围的全部堡寨,切断了苏军各据点的联系,使之首尾不能相顾,迫使苏雨生部全部退入宁安堡城固守。
苏军被围20余日后,城中粮草告罄,有的杀马充饥,有的驱赶城中百姓到城外抢割小麦,群众乘机逃走。有时苏军在夜间亲自出城抢收麦子,被马鸿宾的部队发现击回。马部还有意放松北城守护,让苏军零星潜逃,自此逃亡者一天比一天多,最后余部不到千人。苏军王万成(据说是团长)见势不妙,私下修书秘密与冶成章联系,不料被巡城的手枪队队长查获,立时将王枪毙于城上。苏军内部分裂越来越严重。处于内饥外困、士气低落的苏雨生部,大有被马鸿宾吃掉的趋势。8月上旬,冯玉祥派谈判代表赶到宁安堡,双方开始接触,最后达成协议,停止战斗,并派员到宁夏辖区内为苏部安排粮草及沿途住宿等事宜。1930年9月13日,苏雨生率残部离开宁安堡,向陕西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