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世祖顺治病死,他的儿子玄烨继位,这就是清圣祖,即康熙皇帝。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8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4个辅政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4个辅政大臣中,鳌拜是最跋扈的,他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便独断专行。康熙帝14岁时,宣布亲政;16岁时用计除掉鳌拜。他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但是,南方有3个藩王却让康熙帝十分担心。这3个藩王指的是当时驻守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驻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他们原先是明朝镇守辽东的边将,后来先后投降了清朝,充当引路人,领着清兵开进中原。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招降汉族地主,一路打到云南、贵州、广东、广西,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顺治皇帝认为他们有功,便封他们为王,给予优厚的待遇。可是后来,3个藩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3个藩王中数吴三桂地位最高,势力最强。他不仅祸害当地百姓,也严重威胁国家统一。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仅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坚决下令削藩。当年十二月,年已60岁的吴三桂自恃功高兵强,悍然叛乱,杀云南巡抚朱国治等官,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这个曾亲自绞杀南明永历帝(即桂王朱由榔)的汉奸,却打着“复明讨清”的旗号,率兵进占湖南,次年自称“周王”。嗣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和广东平南王尚可喜也拥兵反叛,一时长江以南各地全部陷入3个藩王的控制之下,史称“三藩之乱”。三藩叛乱之后,陕西提督王辅臣也起兵响应,杀陕甘经略莫洛,以平凉为根据地,占据陇东地区。并煽动宁夏兵变,于是固原提督陈彭和定边副将朱龙等都据城叛乱,西北震动。
王辅臣,山西大同人。明末曾参加农民起义,别号“马鹞子”。降清后隶属汉军正白旗,授侍卫。后随降清的洪承畴进攻黔滇(贵州、云南)明军。康熙九年(1670年),清廷提升他为陕西提督,驻扎平凉,想倚重他固守西北。康熙帝又派武英殿大学士莫洛经略陕甘,以防西线有变。三藩叛乱后,朝廷本想筹划以陕西为基地,南下收复四川,但事与愿违。康熙十三年(1674年)秋,吴三桂便派人自四川到平凉联络王辅臣,阴结同盟。再加上王辅臣与莫洛矛盾激化,于是在这年十二月初,王辅臣于宁羌(今陕西汉中)杀掉莫洛,率兵“拥周叛清”。次年初,王辅臣由宁羌回平凉,接受吴三桂送来的“平远大将军印”和白金20万两。陈彭和朱龙分别被封为巡抚和招抚总兵。三月,王辅臣派总兵李国良等领兵8000余人,分别攻占定边、靖边、花马池、惠安堡及兰州、洮州、河州等地,并进攻灵州和兴武营。宁夏南部和东部也沦为三藩叛乱的势力范围。面对如此形势,清廷提升宁夏总兵陈福为陕西提督,仍驻宁夏,率兵抵御叛军。
陈福,祖籍陕西榆林,顺治初以武举人应募入伍,驻防宁夏,因功升授守备,遂入宁夏籍。顺治十五年至康熙初,在征讨四川反清势力中屡立战功,由游击破格赏加右都督衔,任成都副将,又迁升重庆总兵。吴三桂叛清和王辅臣亦叛据平凉遥相呼应时,陈福接任宁夏总兵官,妻儿尚滞留四川,叛军扣留其家小胁迫他就范,陈福不为所动。陈福升任陕西提督时,当时宁夏的精兵大部分调征四川,留下的不足20誠。所以人心惶惶,议论纷纷,觉得兵力单薄,难以抵御叛军。陈福非常生气,他按剑怒斥说:“军中再敢有异议者,先吃我一剑!”陈福在甘肃提督张勇、左都督孙思克和都督同知王进宝等将领的配合下,先后收复惠安堡、韦州、安定堡和三边咽喉要地花马池、定边,斩叛将朱龙等人,切断了平凉与陕、晋叛军的联系。十月,陈福和副将泰必图领兵南下进攻固原,受到叛军顽抗,围城1月未下,泰必图战死,陈福只得率军退保灵州。当时贝勒洞鄂等率领清军围攻平凉,要求陈福南下配合。陈福为了先解除中途遭受袭击的危险,于十二月再度发兵进攻固原。但此时正逢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将士非常劳苦,又有前次进攻固原大败的余悸,都不愿出征。陈福强迫军队进驻惠安堡。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夜,参将熊虎、刘德等鼓噪而起,杀死了陈福。
陈福被乱军戕杀以后,到处传言宁夏已经全部归附叛军王辅臣,朝廷也是这样认为的,准备发兵清剿。时任天津总兵的宁夏籍将领赵良栋竭力辩解,担保宁夏不会叛乱。次年二月,由于甘肃提督张勇的推荐,朝廷调任赵良栋为宁夏提督。他急速从天津驰返宁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捕杀了熊虎、刘德等人,散其党羽,并在灵州招抚了河东20余座参与叛乱的城堡,很快安定了本地秩序,中止了叛乱势力在宁夏及附近区域的蔓延。同时,清廷也加强了对宁夏的军事控制,调拉笃祜(hù)率领蒙古土默特兵驻防灵州、定边等处,又以都统毕力克图为平远将军,统辖驻守宁夏的满、蒙八旗兵。这年(即康熙十五年)三月,王辅臣派陈甲等率领步骑1.5万余人,再次进攻灵州,被副都统恰塔等率领八旗兵击败。五月,反叛清廷的宁夏河东诸堡相继投降。五月底,八旗将领抚远大将军图海统领蒙、满、汉大军,于平凉城北的虎山墩击溃叛军巢穴守军。六月十五日,已成待毙之势的王辅臣带领陈彭、周扬名等叛将向清军投降。七月,康熙帝不咎既往,命复王辅臣原官,加太子太保,升为靖寇将军,令其立功赎罪。西北大局渐趋安定,为康熙帝取得平定三藩叛乱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康熙帝不杀王辅臣,还让其官复原职,立功赎罪,可谓是站得高,看得远。这一举措对于稳定西北局势、使陕甘宁成为平定三藩的重要战略基地是有好处的。同时也让依附三藩的叛乱者看到了朝廷的宽待政策,对于瓦解敌人是有积极意义的。康熙二十年(1681年),王辅臣被召入京时突然死亡,传系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