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发展要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归根结蒂还要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就要求在现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再向前迈进一步。从中国农村的首富村,以及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进入现代农业的典型来看,都是走出了一般的由小农经济脱颖而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致富的,它们都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产物。
但是,农业的规模效益面前,却横着小生产习惯影响的障碍。目前,影响农民实行规模经营的小生产习惯的思想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满足现状,不求进展的保守思想。这是小生产习惯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不少地方,在解决了温饱,有了一定的改善之后,忙着修房造屋,进行生活消费,却不愿投资进行规模经营和生产。据有关人士透露,中国农民1992年有存款3000多亿元,手持的现金约有1000亿元。如果将这笔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和规模经营,可建成万人的乡镇城市5000座,完成农村城市化任务的1/3.但是,很可惜,这笔资金有30%转入了消费领域。不少农民,宁可花几千元为子女买一个城镇非农业户口,也不肯投资于改变农村而貌的规模经营。
第二,缺少合作思想,分散孤立经营思想也阻碍了农业适度规漠经营。农民承包土地后,分散经营,合作思想更加淡薄,不仅单门独户,甚至极少数的人以邻为壑。防治病虫害,兴修水利,综合利用土地,都成为继续发展中的问题。以地界纠纷为例,每年农民民事纠纷占很大比重。一些农民外出打工,宁可让自己承包的土地荒芜,也不愿转让给别人使用。
第三,忽视科学技术,忽视机械化作用。由于小农思想的影响,科技推广在农村大部分地方受到冷落,科技推广站、点大幅度减少。如地膜育秧、育菜、育瓜果技术,经历了一个技术周期才推广开,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民至今还按传统做法操作,不相信这一科技做法。由于土地分割为井字田小块承包给家庭,不少地方在小农狭隘思想驱使下,把集体的拖拉机等机械化农机具也分掉、卖掉,不再采用,似乎农业发展不需要走机械化道路了。
这种小农思想的习惯势力,产生了消极的作用。它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限制了集约化生产的发展,限制了对土地的综合利用和有效开发,限制了专业户扩大外延性生产。实际上阻碍着农业向现代化发展。
为了克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对的小农思想障碍,应当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进一步用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农民。应使农民认识到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应一定发展阶段的经营方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走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
其二,进一步用规模经营的成功典型教育农民。如北京市在1994年,搞了74个万头规模养猪场,百亩以上大农场500多个。房山县的万亩猕猴桃基地、万亩香椿基地,通县的“万亩万元工程”,怀柔县的万亩板栗基地、万亩大扁基地,都是规模经营的典型。应使它们对邻近和邻省农民产生引导和示范作用。
其三,用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民。农村各级政府,应在农业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区加强社会化服务的实施工作。这包括科技推广,防治病虫害,农产品深加工,农药化肥配置供应,农机服务等。这样才能创造出农民走向规模经营的条件和氛围。
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趋势锐不可挡。只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农民将越来越多地在思想和经营方式上脱离小农思想和方式,走向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吴雅茹 赵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