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如果要问什么是最需要而又最紧缺的资源,其中之一就是水。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已越来越感受到缺水的困窘。城市喊“渴”,农村也在喊“渴”,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严峻的现实。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淡水占有量为2460立方米,而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800立方米,中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列为世界第88位。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21%,但是可再生的淡水只占8%。农业是我国用水大户,全国用水总量中80%是农田灌溉用水,每年达4000多亿立方米。70年代以来,干旱使我国农田受害面积平均每年有3亿多亩,成灾面积达1亿亩。我国农业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3,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许多人士为此大声疾呼: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瓶颈”。工业集中在城市,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62.60%,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据统计,全国每年因缺水损失工业产值达1200多亿元。1995年,我国城市需要新增日供水能力为2608.5万立方米,到2000年需要新增日供水能力3552万立方米,这样大的供需缺口是我国当前水资源难以承受的。
我国水资源一是短缺,二是分布不均匀。南方水源大大多于北方水源,常有“南涝北旱”之说。以地下水源来说,也是南方分布多,北方少,占全国国土面积50%的北方,地下水只占全国的31%。在我国华北,水的危机超过能源。山西省的吨煤成本平均比全国低24%,基建投资低35%,由于缺水,优势得不到发挥。仅大同矿务局因缺水人均日挖煤少7—10吨。河北省1986年水浇地面积比1980年减少800万亩,全省每年用于抗旱的投资达两亿元。首都北京是个缺水城市,郊区84座水库,绝大部分没有蓄上水。13处一个流量以上的大泉已经干枯,史书上的13陵9池,如今只是乱石一处。北京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6,世界的1/25.由于超量开采,已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日供水能力在用水高峰期有15万吨缺口。有关人士指出,缺水使中国有迁都的危险。“泉城”济南已百泉枯竭,趵突泉也无水可突,有时需采取暂告停水措施,方可突上三五分钟。
水资源的短缺并未促使我们加强对水源的保护。现在,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对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我国的84条河流中,受到一种以上有害物质污染的有54条,污染严重的有14条。不少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酚、氰、砷的污染。据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广大地域的天然水质低下,全国有24%的人口在饮用不良水质。约有0.7亿人在饮用高氟水,约有0.3亿人在饮用高硝酸盐水,约有0.5亿人饮用高氯化物水,还有1.1亿人在饮用高硬度水。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粪便、垃圾、生活污水及城乡企业“三废”的重叠式污染,约有7亿人饮用超标准量大肠菌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饮用水质差”已经严重威胁12亿人的健康。
水资源的短缺也并未促使我们采取足够的节水措施,用水浪费的现象又很严重。在农业方面,由于灌溉方式陈旧、灌溉技术落后等原因,我国农业用水的平均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与发达国家比较,一般低20—50%。也就是说,每年有多达2000多亿立方米的宝贵水资源被浪费掉。仅以华北黄淮海平原为例,每年农业用水500亿立方米,其中就有300亿立方米的水被浪费。在城市工业方面,用水浪费也很大,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5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单位取水量产生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差距,合理用水水平较低。
水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宝贵资源。早在70年代末期,联合国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全球性危机。”目前,全世界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普遍的水危机。而中国的水的“SOS”远还没有引起人们重视。
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大规模的农垦活动,使耕地面积急剧扩大,灌溉用水大幅度增加;二是工业发展迅速,生产性用水量日增;三是工农业用水过于浪费;四是人口增长过快,大大增加了生活用水。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我们应当积极采取下列措施:
(1)农业要发展节水灌溉。积极采取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工程措施,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2)工业生产性用水要推广采用循环水,提高废水回收利用率。(3)继续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生活甩水量。(4)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系的水源引入北方,解决中国华北地区淡水不足的问题。
(樊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