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非常重视德国与中国的关系,他本人特别敬重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先生。作为联邦德国总理和统一后的德国总理,科尔多次访问过中国。1987年7月12日,在菡萏花开之际,科尔第三次出访中国。
他在临行前对此次访华充满信心。他说,联邦政府决心在各个领域扩大和加强同中国的合作。科尔强调,德国对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这将使子孙万代受益。他在谈到即将对西藏访问时说,毋庸置疑,全世界都认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科尔说,中国和西德进行了“非常成功”的合作,中国“最近几年通过在国内进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并由于它日益愿意在国际间进行合作并承担责任,它的国际影响已稳步增加。”
1987年7月12日,科尔总理和夫人汉内洛蕾一行乘专机抵达上海,受到上海人民的热烈欢迎。当飞机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的时候,科尔禁不住从机舱圆形窗口向下俯视,但见群山叠嶂,河流如织,真是说不出的秀美壮观。忽然,科尔轻声地对汉内洛蕾说:“你看,我们已经到了中国。”
汉内洛蕾俯身鸟瞰中原美景,不由惊叹道:“太美了,就像一幅巨大的油画。”科尔说:“记得上一次来中国是在1984年,转眼间又是3年了,这三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汉内洛蕾说:“中国政局稳定,民族精诚团结,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想,下一个世纪中国定会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科尔微笑着点点头。这时空中小姐高兴地报告:“我们已经到达上海了!”
下了飞机,科尔一行来到了正在上海进行访问的联邦德国海军“德意志”号训练舰上,并举行了招待会。随后,科尔同夫人一行乘专机离开上海飞往北京。
7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科尔总理。
两个东西方巨人为了谋求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坐到了一起。一个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一个是致力两德统一的西德总理。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和血统,但是却有着相同的雄才大略和治国安民的壮志豪情。
科尔注视着这位身穿中山装、精神矍铄的老人,想到中国的巨变,一种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科尔颇为感慨地说:“阁下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是令人佩服呀!”
邓小平呵呵一笑,说,“这几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取得了不少成绩,人民生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离我们的目标还差得远呢。”
科尔说:“全世界都关注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只要中国的经济能保持现在的稳步增长,下一个世纪将属于中国。”
邓小平谦虚地笑着说,这是中国人民所追求的目标,我希望总理阁下的预言能成为现实。中国的改革开放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闯出了自己的道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抓住机遇,加快步伐,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长治久安之路。虽然中国前景看好,但是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麻烦,我们会谨慎地对待它,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科尔凝视着眼前的老人释然一笑。他相信这位领袖的承诺会变成现实。
在访华期间,科尔总理专程来到了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参观了布达拉宫、太昭寺、哲蚌寺等名胜古迹。作为第一次出访西藏的外国领导人,科尔受到了西藏人民的热情欢迎。他在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多吉才让共进晚餐时说,他的西藏之行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科尔第三次访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7月18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访问的结果令他“非常满意”。科尔在同中国领导人会晤时,希望两国今后在政治上“相互磋商”,经济上“密切合作”,文化上“相互交流”,并将其作为维系中德合作的“三大支柱”。中国方面不仅对科尔的观点表示支持,而且允诺在同外国的经济关系中,给联邦德国以特殊的地位。
西方外交部长对科尔总理的西藏之行予以高度评价。一位外交官评价说,科尔的访问也许能够叩开西藏的大门,这是意义重大的一次访问,西藏不再是有争议的神秘的政治问题区域。
由于中德两国之间不存在直接利害冲突,亦无历史上遗留的重大问题,自1972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之后,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发展援助合作等方面都得以迅速地发展。仅以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为例,自1978年签订科技合作协定以来,两国已签订80余个部级或科研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议或大型科技项目议定书。合作领域从最初的11个,逐步发展到包括航天、核能等在内的24个。
不仅如此,两国在文化、教育、体育交流方面同样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范围涉及科学家和师生互派、语言培训、音乐、美术、戏剧、电影、广播电视和体育等方面。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中国在德国的留学生和进修生已经超过6000人,居欧洲首位,其中很多人享受德国提供的奖学金。1987年7月科尔访华之后,德国经济界决定把中国领取奖学金的学生从每年150人提升到200人;并且支持中国政府关于把在联邦德国的交换的中国大学生和科学家名额从2000人增加到3000人的计划。
1988年11月,德国歌德学院在北京设立了分院。1989年10月,中国中央电视台德语教学在北京正式开播。当时针指到1989年春夏之交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政治风波使中德两国的关系罩上了一层阴霾。德国参加了欧共体对中国进行的所谓“制裁”,德国是惟一议会通过制裁决议的国家,态度比任何国家都坚决,步子迈得比任何国家都大。德国议会两次通过决议,“谴责”中国政府的“动武”,“侵犯人权”。联邦政府发表声明,决定断绝同中国的高层接触,停止向中国提供出口信贷担保和新的发展援助。
然而,那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图谋毕竟扰乱不了中国政府改革开放的坚定步伐。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政府在权衡利弊之后,不得不转变态度,表示愿意同现代化的中国结成合作伙伴。1990年5月,前总理施密特访华,分别会见了江泽民和邓小平;6月,联邦议院外委会主席施特尔肯来到中国,受到李鹏总理的亲切会见;10月,德国莱因兰—法尔茨州州长瓦格纳率团访华。同年9月,两国外交部长在联大举行会谈,表示愿意继续发展中德关系。10月,在两德实现统一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刻,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致电冯·魏茨泽克总统;总理李鹏致电科尔总理;外长钱其琛致电根舍外长表示祝贺。德国领导人复电说:“非常珍视和感谢中国对德国统一所持的积极态度。”1990年10月30日,德联邦议院通过决议,决定恢复对华提供出口信贷担保和新的发展援助。但是,德国真正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却是在1992年12月10日。在这期间,两国经历了一段曲折的“以民促官,以经促政”的漫长过程。
1991年,当时的上海市长朱镕基和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访问德国,主要是经贸活动,基本上未涉及政治。1992年3月,中国外长钱其琛访德,德方认为这是1989年以来双方最高层的政治接触。此次出访,德对华政策开始松动,但从接待的情况来看,德方仍是三心两意。1992年10月底,德外长金克尔访华,在北京宣布两国关系正常化,德国对华政策开始明朗。
1993年11月15~20日,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科尔第四次访华,也是他继1993年2月下旬至3月初访问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亚洲五国之后,又一次重要的亚洲之行。
9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增长迅速,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目前,亚洲的对外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1/4,外汇储备占世界的1/3.据预测,在今后20~25年中,东亚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可能超过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经济区的总和。
科尔1993年春季出访亚洲五国,耳闻目睹了如火如荼的亚洲经济变化,不禁怦然心动。他回国后,在基民盟的一次亚洲形势讨论会中,要求政府立刻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起草报告,展开“亚洲攻势”。
科尔指出,亚洲经济蒸蒸日上,活力强劲,“具有全球意义”,德国政府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实行积极的亚洲政策,加强同亚洲的经贸关系,特别是同中国的关系。科尔强调,中国在德国的亚洲政策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
陪同科尔总理此次访华的有经济、科技、经济合作和邮电等4位部长,5位议员,工业联邦联合会主席,工会联合会主席以及35位被誉为“特别经济客人”的大企业家,如奔驰、西门子、大众等大公司的董事长。观察家认为,德国代表团此次访华人数之多,阵容之大在中德互访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中德关系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低潮,德国参加了欧共体对中国的所谓“制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广阔的中国市场,特别是在经济因素成为外交中心的今天,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终于找准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首先,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奋发图强,使得各方面都得以迅猛地发展,中国的经济1992年的增长率达12.8%,是全世界最高的增长速度。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超过西班牙、韩国和新加坡,跃居世界第十一位。在西方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迫使德国人感到,加强同中国的关系刻不容缓。《柏林晨邮报》评论说,如果在最后一分钟“还不在中国立足”的话,德国工业将被挤出中国这一未来的巨大市场。
1993年9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长在访问德国时宣布,1990~1995年期间,中国大约需要进口3500~4000亿美元的商品。这个消息,无疑像一块磁铁对德国经济界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德国经济每况愈下,失业大军已达350万人,公共债务已经突破16000多亿马克的赤字。在这种情况下,科尔政府如果仍持观望态度,徘徊不前,那么势必会使德国在占领亚洲市场方面大大落伍于日本和美国。
不仅如此,精明的德国人还发现,近几年来,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日新月异,势如破竹,在今后几年内势必要通过增加进口,来满足高速增长的经济需要,而中国进口的重点,如高技术、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工业、钢铁、化工等,正是德国传统的世袭领地。德国企业界呼声日高,一再施加压力要求政府务必加强对华关系,尽快进入和占领中国市场。
自1992年以来,德国对中国的出口迅速扩大。据德方资料统计,1992年德国对华出口由40.6亿马克猛增到57.4亿马克,增长了41.3%;但从中国的进口仅由115.6亿马克微增到116.5亿马克。
1993年3月下旬,德国经济部长雷克斯罗特访华,收获丰盈。他说,德中北京会谈“热情友好”,结果令人“非常满意”。在雷克斯罗特为期三天的访华期间,中国承诺向德订购12架A300—600空中客车飞机,总金额达10多亿马克。另外,中国还同德国签订了进一步购买10架A300—600空中客车飞机和6架A340空中客车远程客机的意向声明。此外,中方还向德订购了轧钢设备、炼铝设备和饮料灌装设备。中国允诺1993年将到德国东部采购总额约为2.5亿马克的商品。
自1992年下半年以来,德国经济开始滑坡,许多企业被迫宣布破产,失业人口骤增,导致劳资矛盾尖锐,罢工、示威现象日趋频繁。雷克斯罗特此行带回了巨额订单,无疑给萧条的德国经济注入了活力。陪同雷克斯罗特访华的30名德国工业界代表异口同声地说,此次访华真是“值得”。
科尔总理在对中国进行访问期间,中德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涉及交通运输、化工、能源、钢铁、机械、电子、电信和环保等领域合作的合同和意向书,价值约70亿马克,其中合同部分占30多亿马克。科尔心花怒放。北京的阳光以特有的温暖洒在他的额头、眼角及发梢上,令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他感到,德中关系发展前景就像这阳光一般灿烂、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