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0500000055

第55章 超脱轮回之苦

如果一个人的神识在肉体死亡时便随着结束,那还好;当生命的无常来临,一个生命体的心识会不会自然结束呢?不会的!我们佛教徒知道,只要还没脱离轮回,心识就会像蝉脱壳一样,只是换掉不同的躯壳,会继续在另一个身体延续。而心识不断重复地延续,就是轮回。

为什么用“轮回”来表示生命重复循环的过程呢?就像一个轮子转动,起初可以很清楚看见轮子是从那个点开始转,时间一长,就看不清楚它的起点了,只是不断地重复旋转,停不下来。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大都是在烦恼中不停地重复,除非有时因过度痛苦或过度快乐,让生活有个空间可以清楚地去感觉,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随着烦恼转动,并在模糊状态中让生命消失。

我们可能因为福报足够,往上转生到天界、阿修罗界、人界等三善趣;福报不够时,又开始往下堕,投胎到傍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等三恶趣。只要我们还有对自我的执著存在,就会不停地轮回。所谓的“轮回到边”是指,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认知到轮回就是不停地在重复同一种过程,进而真正放下“以执著自我为主”的轮回之因,才可能有个终止的边境。

众生因为无明才会堕入傍生道。傍生道大致上可以分为居住在大海中的、生活在陆地上的。在海中的生物百千万种,数量无数。如果有机会去参观海洋馆或海洋世界,就知道海底世界的千奇百怪了!那些生长在水中的傍生道众生,常常都是体积大的吃体积小的,很多还会被人类捕捉。而生活在陆地上或是可以在空中飞的傍生道众生,更是强大的欺负弱小的,弱肉强食,有的还要遭受人类猎捕、杀害等种种痛苦,一生都在恐惧和无知中度过。至于被人类饲养的动物,像牛、马、羊等畜生,有时还要做耕田、驮运等粗重工作,不听话时有鞭子伺候,年老无用就会被宰杀食用。

被人宠爱的动物,虽然可以过着比较舒适的生活,但也没有保障,时时都有被遗弃的可能。有些动物或许好一点,可以遇到一位疼爱它们的主人,但它们仍然无法像人类一样地修行。动物里最会模仿的是鹦鹉,教它们念两三句佛号有办法,可要让它理解“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你讲一辈子,它也无法听得懂。

无论如何,傍生道众生受限于傍生的躯体、愚痴的障碍,没有办法修行,是非常痛苦的!我们说过,在轮回之中,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傍生道的众生是我们肉眼最常见到的众生,所以我们不要有杀害之心,而要以慈悲之心来善待它们。

知道了三恶趣众生的痛苦后,也知道贪嗔痴会导致种种恶趣的苦果,学佛时就要断除这些痛苦的来源,并对投胎在恶趣的众生产生强烈的慈悲心。

人道中,依苦的性质,分为变苦(坏苦)、苦苦、行苦等三大根本苦;还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僧会苦、爱别离苦、所恶临身苦、所求不得苦(求不得苦)等八种支分苦。

三种根本苦

一、变苦(坏苦)。我们在遭遇无常的时候,所有的平安快乐都会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烦恼和痛苦。原本是安定的生活变得不再安定,原本是舒适的日子变得不再舒,原本是享有权力名望的身份一下子变得没落贫贱。我们因为改变而尝受到痛苦,这些状态称为变苦(坏苦)。

二、苦苦。苦苦有点像祸不单行,或是说屋漏偏逢连夜雨。一种苦来了,还没受完,另一个苦又跟着来了。就好比一个家庭里,父亲失业了,母亲又生病,孩子还很幼小,没有钱付房租。这种前苦未去、后苦又来的情形,就叫做苦苦,也就是苦上加苦的意思。

三、行苦。行苦,是变苦(坏苦)和苦苦的根本。我们认为自己现在好像没有感受到痛苦,但实际上我们所享受或所作的一切都蕴含了痛苦的因。就像要得到一碗米饭,从播种、灌溉、施肥、喷洒农药等过程,不知伤害了多少小生命。巴祝仁波切说:“一碗糌粑,半碗虫。如果仔细想想,吃糌粑就好像在吃虫的粉末一样。”以此类推,我们吃饭、穿衣服、住房子、享受财富等等,其实都成了造罪业的因,而所作也都离不开造罪业的行为。所以,我们表面上幸福快乐的所有事物,其实都蕴含着痛苦的因,也都是具有行苦的本性。

八种支分苦

人最切身的感受,一种发生在身体上,一种是产生在内心中。发生在身体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生、老、病、死四种苦,在内心产生的则是怨僧会、爱别离、所求不得(求不得)、所恶临身四种苦。

一、生苦。每一个凡人都是从母体中出生的,出生的时候,母亲忍受失去生命的危险和痛苦生下我们。而人从入胎到成形出生时,在母胎中也会有种种不同的变化,受种种不同的苦,这些在佛经上有很详细的记载。当胎儿要从母体中出来时,不仅是母亲,胎儿也要忍受出生的痛苦。如果不幸,甚至会有母子都死亡的可能。虽然很多人都平安来到人世,也会为婴儿的来临而贺喜,可经历这种怀胎、出生痛苦的母亲和婴儿是要通过生命中险难的考验啊!

二、老苦。人没有生而不老的。每一分每一秒,人类的细胞都随时在成长、变化、衰老。从历史上看,秦始皇遍求长生不老的仙丹,直到科学进步的今天也发明了许多抗衰老的药物。尤其是女性,更是难以接受年老的事实,所以市面上就有美容、化妆产品,或运用医学上的种种技术来保持人的青春美貌。实际上,不管这些技术或产品能维持多久的青春,只要还活着,人一定会慢慢衰老。

人为什么那么怕衰老呢?因为人老了,除了青春美貌不再,体力也开始衰退了,眼睛变得老花,耳朵开始重听,牙齿慢慢动摇,头发转黄变白。慢慢地,脑筋也不清楚了,行动不再矫捷,愈来愈迟缓。当身体的精气神愈来愈衰弱,对死亡就有了恐惧。人老时最容易生病,年老的痛苦也会随着病痛而来。

三、病苦。生病不是老人的专利。人是四大结合的肉身,一般人只要四大不调或是受外在感染,就会生病。病魔对人没有分别,从婴儿、幼童、青少年、壮年到老年,不管是贫贱还是富贵,只要一生病,就任凭医生和病魔的摆布了。生病是非常痛苦的,因为痛在自己的肉体上,无论多么亲的人都不能代替承受。有句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人生病一久,重病不起,无法医治,不但病人受苦,连旁人都非常辛苦,种种烦恼和人性的丑恶面就会出现,是非常可怜的!

四、死苦。生老病死的四大苦中,死亡之苦虽然是放在最后,但其实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有句话叫“棺材里装的不一定是老人”,有人一出生就死了,有人在幼儿时就夭折了,有人在壮年的时候遭遇不测……人会在任何可能的时期,因为任何可能的因素,以不同的死亡方式中结束生命。只是,每个人生命的长短和死亡的状态,会因为业力因果而有所不同,他所受到的死亡痛苦也会随着有所差别。

死亡对现世活着的人是一种无法经历的经验,因此,死亡的痛苦对活人来说是陌生的。当死亡来临,除了肉体上不断变化的痛苦,最严重的是意识上的恐惧和慌乱。因为一般人要面临死亡时,多生累劫的善恶会成为决定投胎到何处的因素。

有人不相信轮回的说法,认为佛教用善恶果报和轮回的关系来恐吓人。其实,不管接不接受轮回的观念,或是信仰哪个宗教,善恶因果和生死轮回都是不能避免的事实,只要是具有生命的众生,必然要面对。

五、怨憎会苦。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对自己不友善、甚至会伤害我们的人。我们拥有的财物或其他的一切,常常会被周遭的人侵害、偷盗和抢劫,心中没有安全感,会有恐惧心。此外,自己不喜欢的人、害怕的事物,我们却不得不和他们在一起,无法远离。这些就是“怨憎会苦”。

六、爱别离苦。爱别离苦和怨憎会苦正好相反。我们所喜爱的亲人常常不能和我们好好相聚,因为世间的无常和轮回的变化必须生离或死别。不论是亲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乃至亲朋好友,都很难不接受这些痛苦。有时候,自己拥有的种种财物无法永远享用,在无常或死亡来临时都要离开自己。这些就是爱别离苦。

七、所求不得苦(求不得苦)。人的一生都是在追求舒适与安乐,追求好吃的食物、舒适的房子、高等学历、响亮的名声等等,在追求过程中,大多数人都非常辛苦。辛苦的结果往往也会有所收获,但也有很多不是有求必得的。辛苦不一定有所得。也有人辛苦一辈子,虽然得到想要的一切,却常常反受其害。就像有些大富翁因为太富有而遭人绑架,高官因为政治变迁而落为平民或变成囚犯。

很多无常的变化,使得“所求不得”(求不得)是一种痛苦,连“所得”也是一种痛苦啊!但是,如果各位是为了追求出离轮回之苦而受苦,这种苦一定会让你有所得,因为在正法中为修行而受苦,所得到的是永远不会消失的福报。

八、所恶临身苦。自己不喜欢、厌恶的事常常会降临在自己身上,称为所恶临身苦。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喜欢痛苦,却偏偏要承受许多痛苦的事。人因为业力的关系,有人不愿意去做坏事,可是遇到坏人逼迫,不得不犯法,最后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人不喜欢杀人,可是战争爆发,也会被迫杀人。世间种种的事情,有太多不是自己所乐意的,却必须去面对,去接受,这就是所恶临身苦。

当我们发菩提心时,都会发愿以利益自己和他人为目的,让所有众生从痛苦中得到解脱,让他们可以暂时得到天人的福报和未来究竟成佛的果位。成就这些福报的基础,就是必须先理解众生痛苦的存在,才能感同身受产生慈悲心!能生起慈悲心,才会去寻找痛苦的根源,进而能断除这些痛苦的根源。所以我们在发愿时常会说:“愿一切众生脱离苦及苦因。”不单是希望众生脱离痛苦,连苦因都要脱离。当我们观修六道轮回的痛苦之后,会知道轮回之中没有真正的快乐存在,内心会想要修学正法,对因果也能生起信心,能放下对今生的种种执著,对众生能生起慈悲心。所以,如果自己还没有对轮回之苦生起稳固的定解时,就要持续不断地观修。

同类推荐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热门推荐
  • 盛世孽缘:错爱33天

    盛世孽缘:错爱33天

    一场被人预谋的强奸案,原以为可以摧毁顾颜夕,没想到反而促成了她和初恋情人,慕北的旧情复燃。一路走来,他们相互试探,猜忌,在有心人的离间中心灰意冷,相爱相恨.....这段长达十年的深情,当真相逐一浮出水面,他们那缠绵刻骨的爱情,又如何安放在这满是欺骗和伪装的盛世里?
  • 空间之叶梦

    空间之叶梦

    异世修真者叶梦,渡劫重生。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和她同名不同命的家伙怎么这么挫?被人欺负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还好此叶梦非彼叶梦!她不屑于遮掩自己,用最真实的自己来诠释一个新的叶梦!看看换芯后的叶梦如何风生水起!
  • 不老岁月

    不老岁月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战争,痛苦,哀嚎,永不停止。这是一段激情的岁月,强者,弱者,演绎生命的辉煌。三神四仙的乱战,为了一个人的辉煌,却不知暗处渔翁低笑。三大家族的辉煌,屹立在血与骨之上,却不知凡人的力量。远处五彩的光芒冲天而上,但五色鸟的光芒又能否冲破黑暗?谁能集齐十大王冠,合成世界的权杖,谁会笑到最后?谁又知道答案?只有它知道,这段不老的岁月。
  • 黑袭

    黑袭

    三百年后的地球,当狂热的恐怖分子联合狂热的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强大的病毒以后,地球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利用无人废区作为实验基地,他们残酷的将每个不幸被抓到那里的人注射了这种病毒,感染后的人会拥有强大的力量和非人类的能力,但他们会失去大脑,他们将会变成由机械控制的杀人机器,这些狂热的人试图利用这些杀人机器去潜伏在社会中,并不断的制造恐慌,也许这会是个严密的恐怖计划,但是,在他出现的那一天,一切都变了。
  • 黑白流年

    黑白流年

    曾经单纯的少年,却背负着命运的磨难。追随着哥哥的足迹,解开真相
  • 葵花九鼎

    葵花九鼎

    老天爷啊!这不是关键,这真的不是关键你让我穿越,这不是关键,毕竟现在流行穿越你让我穿越到古代,这也不是关键,毕竟一个现代人无论如何都会在古代风流天下你让我穿越到一个历史和人物全部错乱,这也不是关键,他们的出生年代和我有个屁关系你让我穿越到宫廷,这就更不是关键了,怎么说你也是让我出生皇家可是我艹你为什么让我穿越的变性了啊!老子穿越过来还想泡妞的千变舞春秋,九鼎镇战国!绝世侠盗,异界穿越,虽性别改变,却依旧玩弄天下!
  • 物种大陆

    物种大陆

    在遥远的大陆,早已生存了不计其数的新物种,而人类也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 误惹霸道总裁:女人!你栽了!

    误惹霸道总裁:女人!你栽了!

    时间改变了我们,却没有改变爱。原来所有的选择,都要听从自己的内心,我们才能无悔,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她,为复仇而生,却甘愿为他而死。他,是豪门总裁,却也是看着她长大的哥哥;他,是家族娇子,却为了她放弃一切;他,是龙头,原以为一生为黑,却为了她从此洗白。只要她想要,只要他们有,付出对于他们来说,从来都是理所当然。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才是她真正的选择呢?拭目以待吧。
  • 圣剑士传说之剑斗九天

    圣剑士传说之剑斗九天

    “快来,看看我的新融合技能。”“什么?”“乱射加地狱烈焰,够霸气吧!”“呵呵,我也有个新的融合技能,咱俩PK一下?”“你的融合技能是什么?”“冥炎之卡洛加幻影剑舞,怎么样,试一下?”......
  • 许真君仙传

    许真君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