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是体力和脑力效能暂时的减弱,它取决于工作负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经适当休息又可恢复。疲劳是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起预防机体过劳的警告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疲劳,提高作业能力:
(1)操作合理化。劳动是手、脚与感觉器官在大脑皮层统一协调下的活动。因此,在操作前应事先找好被加工的对象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随手任意乱取物料再来临时研究如何加工,可节约时间和避免忙乱现象。尽量减少多余动作,减少动作间隔,并尽量训练四肢尤其是双手协调操作,以养成操作的节律性和良好的动力定型。在可能范围内使劳动负荷均等地分配于各肌肉群之间,使操作活动方向与四肢自然的习惯运动相结合。固定工具的安置要适合于人的操作,以消除不良姿势和操作上的不便。需要劳动者来回走动的作业,固定设备的配置应考虑到如何才能缩短行程,以增加有效时间和减少体力消耗。在流水作业线上作业时,一个人应学会几套本领,在作业中适当地调换工作和适当安排休息,使手工操作与机械操作相配合以提高效率。
(2)改善劳动制度,劳逸结合。在劳动日内,按照劳动的性质和强度与劳动者的个体差异来合理分配组织劳动。应针对体力作业的种类来严格控制劳动强度及其持续时间。工间休息有利于人体功能从疲劳恢复到正常状态。时间短、次数多的工间休息既可降低应激程度,预防疲劳发生,又可提高作业能力。静态作业疲劳所需恢复时间相对较长;重体力劳动需要的工间休息时间较长(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有的需20~30分钟),休息的次数较多。体力劳动强度不大且精神或运动器官特别紧张的作业,则应给予多次短时间休息。重体力劳动可采取静坐和静躺的安静休息方式,而轻、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最好采取积极休息,则效果更好。业余、周末和节假日休息要正确利用,才能消除疲劳、补偿生产劳动和日常家务劳动过多的能耗,达到恢复体力和作业能力的目的。在此期间,以适当的文娱、体育活动和安静充足的睡眠最合适。
(3)坚持锻炼与练习。锻炼是通过反复使用而改善劳动者先天固有的生理功能和能力,例如,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或肌肉的力量。练习是通过重复来改善那些后天学得的技能,如执行某项操作或复述某条信息。全身适当的体力锻炼,无论对于脑力劳动或体力作业都是极为有利。学习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获得某些知识和技能,而学到的东西要加以巩固要靠练习和重复。应鼓励人们坚持用脑,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其结果可使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增强,理解力加深和思维活动更敏锐,从而提高脑力工作能力。
(4)合理膳食。供给体力劳动者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与足够的蛋白质食物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都可作为能源加以利用。此外,还应多吃蔬菜,水果。在用餐上应注意以下问题,可预防体力疲劳过早发生。体力劳动者上班前应吃早餐,否则易致低血糖和提前发生疲劳。有条件者,在体力劳动2小时以上时额外进食有利于保存肌肉和肝中糖原储备不致耗尽而预防疲劳过早发生。在持续2小时体力劳动后应饮用冷开水以补充劳动时出汗丢失的水分,以防止劳动能力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