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有七个皇子,长大成人的只有三个,即周皇后所生的朱慈?、三子朱慈灿和田妃所生的朱慈焕。长子朱慈?在一岁的时候被立为太子。在1644年3月18日也就是李自成即将攻克北京城之时,崇祯帝召见了他的三个儿子,命他们换上百姓的服装,由太监护送火速离开京城逃生,当然这里面也含有让他们光复大明的基业的因素。而且,他还在最后时刻为他的大明遗老们留下圣旨,让他们尽力辅佐外逃的太子,有朝一日挥师北上,重新振兴大明王朝。次日,农民军进城了,皇帝自尽了,可是太子和他的兄弟们却不见了踪影。
兄弟三人究竟去了哪里呢?当年兄弟三人逃出内城后,并没有走远,那些平常里最受皇帝信任的太监们可没有什么赤胆忠心,面对北京到处都是农民军的情况,他们或是把皇子丢在街上让他们自生自灭,或是干脆拿皇子去向大顺军请功,于是,他们全都落入了李自成的手中。李自成并没有立即杀死他们,而是带着他们去征讨反对农民军的吴三桂,为的是以皇子来要挟吴三桂――李自成自然不会知道吴三桂和大明朝廷早已貌合神离,否则的话他决不会想出这个主意。在山海关,李自成被吴、满联军击败,接着一败再败,三位皇子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摆脱了大顺军,走上了各自不同的路,但最后殊途同归。
长子朱慈?从农民军中逃出来以后,他回到了已经落入满清手中的北京,找到了自己的外祖父周奎,寄居在周家。然而周家都是势利小人,哪里会保护安置这个烫手山芋?太子的舅舅周绎出面要刚安顿了两天的太子马上走人,语气极其强硬,一点儿不念及骨肉亲情。在乱军当中吃够苦头的太子早就一肚子怨愤,再见到这些臣子加亲人不忠不义,哪里还压得住火?与自己的舅舅大吵起来,以至于双方拳脚相加,终于惊动了邻里和巡捕,周奎见已瞒不住,便把自己的外孙子举报了。这时候清朝实际的掌权者摄政王多尔衮也觉得大明王朝的太子是一个烫手山芋,不知道怎么样处理他,无论是杀是留都很麻烦。试想作为异族入侵者,满清一方面为了收买人心可以礼葬他的父亲崇祯皇帝,还可以善待那些投降的人;另一方面对于妨碍他们一统中原的顽固分子则一概铲除。可是,眼下的明太子恰恰处在这两种态度中。这令多尔衮苦恼了很久。
最后,他终于想出一个“一石二鸟”的办法。那就是让人指出太子是假冒的,以冒充太子之罪将太子杀掉。自然,认亲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亲人指认,太子外公周奎和舅舅周绎自然领会了摄政王的意图,一口咬定太子是假冒的。原太子的侍奉太监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指认是真的,马上被处死,剩下的也就承认是假的,连曾经是太子老师的原内阁大学士谢升也指出太子是假的。虽然太子当众说,谢先生,某年某月某日,你讲书时说过某事,现在还记得吗?弄得谢升哑口无言,羞愧而退。但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太子是假的!还有一些忠贞的人上表坚持说是真的,但还是以处死十五个争辩的大臣以威慑群臣,终于没人敢说话了。所以,朱姓太子是假的,被蒙蔽的老百姓认为他是假的。所以最终他也未能作为一个前朝太子而死。
崇祯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朱慈灿,一直以来下落不明。到康熙十八年三藩之乱快要平息时,定远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湘中抓获了一帮乘乱招兵买马的草头王。经过一番严刑拷问,得知他们还有同党,其中有一个还俗的和尚,自称朱慈灿。岳乐抓获这个所谓的“朱慈灿”后,发现其供述的情况与真正的皇三子情况几乎一模一样,与历年来打着“朱三太子”旗号起义的诸多皇三子大不相同,这完全有可能是真的朱慈灿。这时候,清入关已经多年,成熟了许多,康熙皇帝像弹灰一样漫不经心地说道:“那个时候朱慈灿年纪还很小,一定不会逃出来招摇的,所以今天一定不会存在,大约是假冒的。”便在弹指一挥间决定了这位“朱三太子”的命运――以一个打着太子旗号的市井小民的身份杀掉了他。
三兄弟中,皇四子朱慈焕应该是崇祯帝后代中较为幸运的,在李自成的农民军节节败退之际,他和两个哥哥失散之后,就和一位姓毛的将领逃到了河北,当了几年的农民,虽然辛苦但日子却很安生。可后来因为清政府清查“流贼”,姓毛的只身一人逃走了,他也只能独身流浪,幸好有一日在凤阳街头遇到一位前朝姓王的给事中,老给事中念及皇恩,将他收养在家,并改姓为“王”。在王给事中去世后,朱慈焕又继续过着他的流浪生活。看来明朝还是深得一部分人怀念的,在浙江他又遇到了另一位前朝官员,这位姓胡的大人也是个心念故国的人,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从此朱慈焕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待到他七十五岁时,已经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全和幸福,他一直对自己的身世守口如瓶。
但作为明朝皇室的嫡系子孙,他最终也没能摆脱那高人一等的意识,他按皇家的传统,在为所有的儿子取名时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后来,还是因为他的身份,一位念一和尚在浙东起义时便打着他的旗号,终于使这位隐藏了几十年的前明皇子遭到了灭顶之灾。化名王士元的朱慈焕因家人的名字与前明王朝的皇姓相同而全家被捕,他的妻妾和女儿都自缢而死,男性家人无一漏网。虽然朱慈焕否认自己参与造反,反复对主审官说:“如今的皇上有恩于我们朱家,帮助我们消灭了毁我大明河山的流寇,报了我们不共戴天之仇。还善待我们的族人,你说我能以德报怨吗?再说,我已经近八十岁高龄,哪还有什么力气反清复明?而且所谓的叛乱者,首先必须占据城池,屯积粮草,招兵买马,打造盔甲。我们有做过其中一件吗?”
虽然这位皇子拯救自己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但在不经意间已经承认自己是前明皇子,就只能是死路一条。康熙皇帝又玩起了多尔衮的那一套,拒不承认朱慈焕的真实身份。清廷九卿审讯之后奏报:“朱三供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年老太监,他们俱不认识。朱三名字是假冒的,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这里可疑之处很多。没有人说过崇祯帝的第四个儿子在崇祯十四年亡故,而人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大,已经事过60多年的老太监,且不说是真是假,即使是真,又如何认得当年仅有十几岁的皇子呢?可惜,杀机已现,断难挽回,这些连康熙帝自己都觉得用不恰当的证据就把“王老先生”朱慈焕全家送上了黄泉路,朱慈焕凌迟处死,所有子孙除死于狱中的,全部斩立决。
这就是朱姓家族几位后人的悲惨命运,虽然一段时间内他们逃离了这尊贵的身份带来的危险,但历史是那么的巧合,几十年后他们还是回到了他们应该去的地方。
只是,九泉之下,他们父子相会的时候,不知会有怎样的慨叹和唏嘘。公平地说,明朝的灭亡,不是崇祯帝的无能,而是一种历史大势。不管如何,历史已经带走了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崇祯皇帝,而关于他的一切,也自会有后人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