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9700000052

第52章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伟大历史转折的完成和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自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主要表现在:(1)在指导思想方面,中国共产党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2)在政治生活方面,结束了长时期的社会动乱,平反了冤假错案,落实了干部政策,实现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逐步健全,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关系重新获得加强,爱国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扩大。(3)在组织工作方面,通过揭、批、查,清理“三种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班子得到了调整、整顿和加强。从总体上看,党和国家各级组织的领导权已经基本上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干部手中。(4)在经济建设方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坚决清除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我国经济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5)在教育科学文化工作方面,纠正知识分子工作中“左”的错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肯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6)在军队建设方面,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了巨大的努力。人民解放军在加强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在改进军政军民关系方面,在守卫边境、保卫祖国安全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军队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都有了新的提高。(7)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党的优良传统逐步得到恢复,党风逐步端正,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在此基础上,为总结过去六年的历史性胜利,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李先念致闭幕词,号召全党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埋头苦干,一步一步地达到我们的伟大目标。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选出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同时选出了由172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132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载入史册。

2.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国庆30周年讲话以后,邓小平对“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和特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的探索一直没有停顿,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概括新经验、新认识,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在目标、途径以及方针、政策等方面,不断充实发展,逐步臻于完善。

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座谈会上讲话,对“中国式的现代化”又一次作出具体解释。他说:“所谓政治,就是四个现代化。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他依据一个统计材料,列举了占世界前五位的科威特、瑞士、瑞典、挪威、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第一次提出在我们现有人均不到三百美元的基础上,提高两三倍,“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能不能达到人均上千美元”的目标。邓小平还提出:“要用经济办法解决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不能空喊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真正鼓干劲,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贯彻以调整为核心的“新八字方针”是为了“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又比较快的发展速度”;“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条无论如何要坚持”;等等。

10月30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词》中,邓小平再一次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进行完整的阐述。邓小平说:“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谈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做出了鲜明的回答。邓小平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确实是一场新的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他具体指出:“当然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他还指出:“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放的对外政策。”“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基础,但是,离开了国际合作是不可能的。应该充分利用世界的先进的成果,包括利用世界上可能提供的资金,来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邓小平还特别明确地提出一个重要观点:“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他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回答“你们那个四个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提问,明确提出中国式四个现代化的“小康”目标。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讲《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讲了“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三件大事”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或者说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邓小平指出:“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归根到底,都要求我们的经济建设搞好。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他强调:“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总任务,我们是定下来了,决不允许再分散精力。”邓小平总结三中全会以后三年来的经济建设,指出:“我们在发展经济方面,正在寻求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并概括在这条道路的探索上当时已经取得的经验的要点:“其中包括扩大自主权和民主管理,发展专业化和协作,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先进技术和中等技术相结合,合理地利用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等等。”邓小平讲述了同外宾会谈时关于“小康水平”目标的具体内涵。他说:“前不久一位外宾同我会谈,他问,你们那个现代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跟他讲,到本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达到一千美元,算个小康水平。这个回答当然不准确,但也不是随意说的。现在我们只有二百几十美元,如果达到一千美元,就要增加三倍。”

2月29日,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讲话。重申:“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强调党章中关于党的政治路线“不管怎样表述,实质是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扭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并指出:“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一心一意地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谈解放思想,一方面指明解放思想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指明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他说:“我们搞四个现代化,不开动脑筋,不解放思想不行。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4月1日,邓小平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从革命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他说:“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是最根本的革命。”

4月12日,邓小平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谈发展速度问题,指出:“任何革命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社会主义总要比资本主义优越。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使经济发展得比较快,人民生活逐渐好起来,国家也就相应地比较强盛一些。”“现在我们正在摸索比较快的发展道路,我们相信这方面是有希望的。”“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4月21日,邓小平会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代表团时向客人介绍建国30年来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他说:“总起来说,第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搞不成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第二,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讲究经济效果。”

5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时,强调从各自特点出发和按经济规律办事。他指出:“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实行社会主义政策。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也要考虑到国内各个不同地区的特点才行。”他从分析造成有些地区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为例,指出其原因“主要是脱离了当地的客观经济现实,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样制订出来的政策就不能调动积极性。……总之,我们现在强调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他再一次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他说:“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头,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12月25日,邓小平在十二月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是对这次重要会议的总结,在概括新经验,探索新道路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

邓小平讲话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三中全会以来的一切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措施”;“总之,经济上实行进一步的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的安定,这都是为了贯彻三中全会以来的一贯方针。”

在经济工作方面,邓小平坚决支持陈云提出的调整方针,完全同意陈云在这次工作会议上就经济和调整问题提出14点意见的讲话,说“这个讲话在一系列问题上正确地总结了我国三十二年来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邓小平指出,贯彻调整方针,“是同三中全会纠正‘左倾’错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总方针完全一致的,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次调整“是为了站稳脚跟,稳步前进,更有把握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更有利于达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如果再不认真调整,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要求通过调整,使我们的经济能够“稳步前进”,“转上健全发展的轨道”。强调“生产建设、行政设施、人民生活的改善,都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这就是实事求是。下决心这样做,表明我们真正解放了思想,摆脱了多年来‘左’的错误思想的束缚。”在这次讲话中,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提出:“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同时又指出:“至于走什么样的路子,采取什么样的步骤来实现现代化,这要继续摆脱一切老的和新的框框的束缚,真正摸准、摸清我们的国情和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经过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年的探索和总结,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口号升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命题。邓小平说: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他郑重指出: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邓小平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人民面临的三大任务,这就是:“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他指出:“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今后一个长时期,至少是到本世纪末的近二十年内,我们要抓紧四件工作: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

邓小平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这个基本结论,表现在理论上,就是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现在实践上,就是打开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路。

3.十二大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胡耀邦代表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二大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新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时期的总任务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第一,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程度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上述经济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和教育、科学问题。在今后20年内,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这几个根本环节,把它们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把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就可以促进消费品生产的较快增长,带动整个工业和其他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的改善。为了实现20年的奋斗目标,在战略部署上要分两步走:前10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10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

第二,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报告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都告诉我们,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报告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文化建设指的是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它的主要内容,是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主人翁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是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是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

第三,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报告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一定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继续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使人民能够更好地行使国家权力,使国家机关能够更有效地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要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各个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并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同时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必须尽一切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报告指出,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从来是我们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中国用以指导自己同各国发展关系的一贯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任何情况下,中国永远不称霸。当前威胁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主要力量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最重要的任务。中国把坚决同其他国家一起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而斗争,看作自己神圣的国际义务。中国共产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中国应当对世界有较大的贡献。

第五,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报告指出,当前在党的建设上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二是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三是加强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工作,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四是用三年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使党风根本好转。

以上五个方面,实际上是把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具体化了。

4.打开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

十二大闭幕后不久,邓小平在9月18日陪同金日成去四川访问。

在火车上,邓小平向金日成介绍说:我们刚刚召开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二大以后,我国政治形势更加稳定,可以更好地一心一意搞建设了。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二十年翻两番。二十年是从1981年算起,到本世纪末。大体上分两步走,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

邓小平还说:我在东北三省到处说,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完全消灭贫穷。所以,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到了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经济高度发展了,物质极大丰富了,才能做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努力搞生产,经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如何体现?因此,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邓小平最后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

邓小平这句话,是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9月十二大召开这四年历史最扼要、最恰当的概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随之丰富发展,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十七大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提出的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已经实现。我们正为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总规划、总目标而奋斗。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均收入相当于美国的1/25,日本的1/21,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球排名仍在百位之外。按联合国的标准,我国还有大约1.5亿贫困人口。进一步改变中国的面貌,实现建设全面小康、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还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不断开拓创新。

同类推荐
  • 社会和谐视角下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研究

    社会和谐视角下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研究

    本书主要分为九章,以社会和谐构建为目标,对社会和谐的基本理念、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管理职能进行理论研究,对社会和谐的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并设计出地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此为依据,对实践中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运行状况进行考察分析。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准确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要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以及对国内外情况的深入比较,深刻论述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 山城论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实录

    山城论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实录

    本书收录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从初赛、复赛、半决赛到决赛的全部辩论赛。
  • 零距离:与政府面对面

    零距离:与政府面对面

    本书囊括户籍问题、婚姻登记、生育收养、子女教育、买房住房、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各类维权、司法仲裁、证照申领、税务缴纳、交通出行、退伍转业、出境入境、社会治安、电子商务等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您可以了解到中国各种政府部门的职能,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流程、方法和途径。中国入世,经济全球化,关注民生成为大势所趋,百姓与政府之间面对面的现实态势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往往“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使得老百姓在办事过程中充满了疑难与困惑。
  • 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梳理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对外工作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取得这些历史成绩的原因。《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创新性地探讨了以下问题:外交战略的谋划决定外交政策的调整;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治国风格影响国际战略转向;外交战略变化的动力机制;文化价值观对外交战略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的未来发展等。行文采用图文并茂、史论结合、背景资料补充的写作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兼可读性,对国际政治及时事问题有兴趣者可资参考。
热门推荐
  • 玄幻之异时空

    玄幻之异时空

    这里是公元5065年,至从公元1032年的时候人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出现了一种新型病毒,从而导致所有生物都发生了变异。
  • 月碎之刻

    月碎之刻

    “追击,妄想,堕落,心神,丧失……”楚南坐在楼顶,听着这熟悉的歌声,望着远处渐渐崩坏的世界与天空中奇异的碎月,轻声叹道:“原来那里也不是很远啊。”
  • 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之人缺乏自信,没有魄力,最多小发展。求己之人顶天立地,自强不息,必成大事业。求人,低声下气;求己,扬眉吐气。求人,是是非非;求己,简简单单。求人,躲躲藏藏;求己,垣垣荡荡。求人,得不偿失;求己,利大于弊。求人,受制于人;求己,自强自立。
  • 明天,人生如梦

    明天,人生如梦

    美好的生活已经向明天招手,一场意外的车祸将给明天带来别样的人生。一切都像是个梦,那么的真实。不要,不要离开我,飞燕,琰儿。
  • 女娲神裔之倾尽天下

    女娲神裔之倾尽天下

    她,女娲神裔。生于七夕,容颜无人与她媲美,法术无人能敌,不老不死,却唯独放不下心结。直到遇见他。是谁,缓缓间无声无息地飘香?灿阳下,你粲然一笑,成为我诗中最美的辞藻。
  • The City of Dreadful Night

    The City of Dreadful Nigh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妖的世界

    人妖的世界

    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女生包养男生,男生何乐而不为。
  • 云天剑风录

    云天剑风录

    一艘星际战舰落在了修真文明的世界里,以科学为力量的凡人,怎么才能在这充满异兽的蛮荒森林里崛起?科学家憋了千年的大招,究竟是被神灵还是恶魔破坏?一切精彩,都在这本看着朴实,实在精彩纷呈的书里面!(读者们!不要跑,不要跑!都看到这儿了,费力瞅他两章又何妨?这简介写了数个版本,还是没人看。烂就大声说出来,作者正在评论区虚心受教)
  • 蝴蝶停在十七岁

    蝴蝶停在十七岁

    你有没有爱恋过一个人?像是鱼在水中畅游,无法分离;你有没有暗恋过一个人?像是太阳升了落下,不问朝夕;你有没有迷恋过一个人?像是易碎的玻璃瓶,小心翼翼。十七岁,这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总会有那么一个特殊的人出现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她或许平凡,或许普通,但一定会给你留下甜蜜的气味,对你来说,她一定是青春里最不可抹去的记忆。
  • 我的爱情像流沙

    我的爱情像流沙

    那个散落的季节,悄悄播下了一粒爱的种子,好似清风拂过花瓣,馨香掠过鼻尖。如果可以,我愿化作泥土孕育那粒种子;陪它破土新生,陪它经历风雨;让它在爱的灌溉里茁壮成长,爱情原本就是生命里一股泉眼!原来爱一个人是可以做到,看着她幸福也是一种幸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