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6700000007

第7章 服装美学

服装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四个最基本的要素。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一个人的外在美,除了自然形体美外,还必须用衣服来装扮。衣服装扮是否入时得体,是决定人的形象美丑的重要因素。即使你拥有天生丽质,在没有掌握自我着装的技巧之前,切不可盲目自信。因为不合适的着装足可让你的天生丽质黯然失色。例如,1998年8月的一天,上海一位女大学生准备去某公司应聘,为此着手打扮了一番:上穿紧身针织短袖衫,下穿超短裙,足登松糕鞋,浓妆艳抹,自以为打扮入时。她的婶婶看后单刀直入地说:

“你这身打扮不行,必须改过来。你的身材特点是个头儿高,但太瘦,紧身衫更使你显得干瘦,超短裙则暴露了你不太漂亮的双腿,大高跟鞋带来增高效果对你来说不仅是’画蛇添足‘,而且反衬得双腿更细。”婶婶的一番话说得姑娘不好意思。这个例子说明,如何穿一身既得体又入时,能给人美感的服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着装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服装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具有实用意义、审美意义、伦理意义,而且具有文化的意义。服装是人的精神个性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体现。社会生活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一般是通过服装来体现的。服装文化表征出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反映出一定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民俗风情。

一、服装的实用意义

服装的首要功能是防寒避暑。普列汉诺夫说:“人最初是从功利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去看待它们。”①人类之所以要穿衣服,首先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原始人穿衣服主要是适应自然环境。当第四世纪冰河期到来,天气寒冷,原始人只能身居洞穴,生火取暖,并开始以草裙、兽皮蔽体。这种状况,不论从欧洲大陆的原始人,还是从中国北京的山顶洞人,都能找到大量的物证。生活在寒带、亚寒带的人,如果不穿上厚实的衣服御寒,就会被活活冻死。试想,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若不穿上用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他们能世代生存下去吗?即使处于温带,当冬季雪灾发生的时候,也有人由于没衣服穿而活活冻死。此外,人类有的民族生活在赤道和北非、西亚的沙漠地带,当地气温高达40℃~50℃,人体的水分蒸发得相当厉害。在这些地方,穿上衣服比赤身裸体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它既可避免日光的曝晒,又可以防止汗水的蒸发。

在澳大利亚、中非的一些地区,白天最高气温可达50℃而晚上气温又下降到几度或0℃,如果不穿上衣服,既不能避暑,又不能防寒,是根本生存不下去的。另外,服装还有护体的作用,可防止有害昆虫和外物的伤害。据人类学家考证,原始人类将各种芳香植物的液汁涂在身上,或将兽皮、兽尾和贝壳、石珠、兽牙等东西制成条状,披挂在身上,行动时左右摇摆,就有利于防御有害昆虫的袭击和驱走蚊蝇及其他动物。

遮掩羞耻是服装的又一重要功能。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服装的存在的理由一方面在于防风御雨的需要,大自然给予动物以皮革羽毛而没有以之给予人,另一方面是羞耻感迫使人用服装把身体遮盖起来。”据《圣经》里说,上帝创造了亚当与夏娃,让他们住在伊甸园内。他俩都赤身裸体,并不感到羞耻。后来被魔鬼引诱吃了禁果,萌生了性意识,“羞耻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他们把无花果叶子采了①《普列汉诺夫论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7页。来,编成裙子,找根藤条穿起来,系在腰间。这就是人类祖先最早的服装。我国的古书,没有那么多罗曼蒂克故事,但关于衣服的遮羞意义却也有一些记载。班固《白虎通义》里是这样解释“衣裳”的:“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他认为衣裳的作用是把肉体遮蔽起来。《释名·释衣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该书谈到上衣时,强调了衣服的御寒防晒的实用功能,谈到下裳时,又强调了衣服的掩形遮羞的伦理功能。羞耻之心,人皆有之。鲁迅小说《起死》中讲庄子去楚国途中,见一髑髅。庄子施展道法,请司命大神给它复形还魂。司命用鞭一指,一道火光,地上就跳出一个三十多岁的赤条条的汉子来。原来这个人是五百年前殷纣王时的人,探亲路上,被强盗闷棍打死在此,身上的衣服早就化成灰了。这汉子如大梦初醒,用拳头揉了一通眼睛,看见了庄子,打个招呼。庄子走近去,说:“你是怎么的?”汉子说:“唉唉,睡着了。你是怎么的?(向两边看,叫了起来)啊呀,我的包裹和伞呢?(向自己身上看)啊呀呀,我的衣服呢?”(蹲了下去)这汉子不见了包裹和伞,固然吃惊,当发现自己光着身子时,那吃惊非同小可,不但连声叫“啊呀呀”,还连忙“蹲了下去”。此时,寻找包裹和伞已降到第二位,当务之急是身上要有穿的。由此可见,对当时当地的赤身汉子来说,急需穿衣,并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他感到丢人,要遮羞。因此,有人认为,衣服的起源是为了遮掩羞耻。

二、服装的象征意义

服装是身份的标识,地位的象征,礼仪的表征。在社会生活中,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标志。服装穿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是一种符号,人们从服装的式样、质地和色彩的不同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职业,甚至性格和喜好的差异。鲁迅笔下咸亨酒店里的顾客就分两等,上等人是穿长衫的,下等人是穿短衫的。衣着不同,待遇也有别,穿长衫的是坐着喝酒的。只有孔乙己穿长衫又买不起雅座,只好站着喝酒。

古代人穿衣服是身不由己的,不仅图案,就是颜色和质料,对不同身份的人规定也不同。今天的商人财大气粗,穿得比机关干部、专家教授阔气的有的是。但是在两千多年前,汉高祖到洛阳,看见商人穿得很华丽,当即下令“贾人不得衣锦绣”,士、农、工、商,商人位居四民之末,社会地位很低,尽管买得起锦绣之衣,也不准穿。老百姓只许穿布衣。所以,诸葛亮《出师表》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历代的官服,等级很严。

从衣服可以识别人的官位。清代男女老幼都是穿袍服。但皇帝穿的是龙袍,龙袍上绣有升天龙,皇后皇太后可以穿,其他人不准穿。朝廷命官、命妇穿的是蟒袍。清代明文规定,文官一律用鸟类来区分等级高低。一品绣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律用兽类来区分上下: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子,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为海马。在这样的社会里,是“只认衣衫不认人”的。

在现代生活中,一定款式颜色的服装,是某种职业的标志。例如现在世界通行的黑色警服,是检察院、法院、公安人员特定的服饰,象征执法的严肃。而解放军穿的是草绿色军装或迷彩服,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职业,并可从他们的服装的领章、肩章上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他们的军种、兵种和军衔。还有邮递员被人们称为“绿衣天使”,因为国际上约定邮政部门的人员都穿绿色服装,医生则被称为“白衣天使”,也是这个道理。

服装同时是礼仪的表征。中国俗称礼仪之邦,对礼仪十分重视。中国的礼法,对不同场合下穿什么服装,有细致严格的规定。一个古代的京官除了在家常穿的便服之外,至少还要准备三套服装:朝服、公服、祭服。进宫朝见,必须穿朝服,否则有“不敬”之罪。朝服为古代君臣议政之服,在质料、颜色、图案上都有细致的讲究,等级分明。例如,黄色是最高贵的服色,为正色,所以皇帝穿的是黄龙袍,文武百官是不能穿的。宋代规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宋史·舆服志》)颜色表征出人的官阶和品级。百官退朝以后,要处理日常公务,这时穿的官服叫公服。公服是官员执行公务时的“制服”,天气再热也必须穿。宋代有个皇亲叫刘袭,官居郢州刺史。郢州即现在的武汉市,夏天是个“火炉”。他就穿贴身短裤处理公事,虽然没丢官,却被沈约讥之为“庸鄙”。

祭服是古人祭祀用的服装。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遇到庄重肃穆的祭祀场合,都要穿祭服,其颜色为白、黑两种。不过,一般的家祭则不穿祭服也无关系。朝服、公服、祭服的分别使用,带有伦理的性质,主要是表示礼仪与礼节。

在我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遇到喜庆场合,要穿吉祥的服装,遇到悲哀的场合要穿庄重的服装,这些都是礼仪的需要。例如,中国人把结婚看作终身大事,所以喜庆气氛装点得格外浓重,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的服装都非常讲究。新娘一般穿红色服装,古代要戴大红盖巾,在现代可以不戴了。新郎现在一般穿质地高档的西装,胸前佩一朵红花。在汉代新郎要戴一顶黑中带红的礼冠,上衣为青色,下裳为大红色镶黑边。逢年过节,或过生日都要穿吉庆的服装,色彩华丽,面貌一新。亲戚朋友参加婚礼没这么讲究,但也不能穿一身白衣服去参加别人的婚礼,否则会使主人感到不快。至于办丧事,对于服装的讲究更加细致。古代对于丧服,从重到轻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种丧服,合称五服。斩衰是用最粗的麻布制成的衣服,麻布剪断之处不修边,期限三年。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婴死了父亲,他就服斩衰。另外,头上缚一条麻布带子,腰上系一条麻布带子,手里拿一根哭丧棒,脚上穿一双草鞋。这全副装备,叫“披麻戴孝”。现在的规矩少了,但若死了父母亲,孝家必须穿一身白色布衣服。城市里有些改变,穿黑色衣服戴黑纱、白花也可以。但如果去参加别人的丧礼,浓妆艳抹,穿红着绿,或衣冠不整是不合时宜的,必将被认为礼节不恭,会受到人们的指责。西方传统的礼服有长礼服、小礼服、大礼服(燕尾服)之分,都是礼仪的需要。

三、服装的审美意义

人类之所以要穿衣服,除了护身、遮羞外,另一个重要的动机便是求美。在文明社会里,服装被人们看作是美化自己的生活,特别是美化自身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史以来,人们非常重视服装的审美意义。西汉时期的韩婴在《韩诗外传》里说:“衣服容貌者,所以悦目也。”“悦目”就是好看,这个观点强调了服装的审美特征。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衣服的起源是人类为了装饰美化自己,以获得异性好感。他在《先秦史》中说:“案衣服之始,非以裸露为亵,而欲以蔽体,亦非欲以御寒。盖古人本不以裸露为耻,冬则穴居或炀火,亦不借衣以取暖也。衣之始,盖用以为饰,故必先蔽其前,此非耻其裸露而蔽之,实加饰焉以相挑诱。”

人类最初穿衣服是为了装饰自身。这个观点有相当的正确性。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里有同样的看法。他说:“澳洲如此,别的地方也是一样,原始性器官部分的掩蔽物不过是腰带的一种附属装饰,并不是用来衣蔽,只是用来装饰。”

这说明原始人类穿衣服是为了美化自己,使别人获得美感。

事实上,服装对于美化人类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服装对于人的审美意义,首先在于衬托人的形体美。

《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生动的描写:“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汉代富裕人家的裙襦多为丝绣,裙长及地。刘兰芝穿着这样的长裙,腰间的白绸子衣裙像流水一样晃动,加上头饰和耳环的衬托,使她更显得楚楚动人。历史上的西施是大美人,可西施原是浣纱女,她的脚较一般的女性要大一些,于是她穿着曳地长裙,将大脚掩盖起来,脚登木屐,走路时步态轻盈,使吴王夫差倍加喜欢。王昭君双肩仄削,她在上衣外面罩上一件有垫肩的风衣,使人光彩照人。昭君和亲,汉元帝睹其风采,依依难舍。现代女性不再以穿长裙为美。

服装趋向“短”、“小”、“露”、“紧”的样式。牛仔裤、露肩装、超短裙、紧身衫、吊带装、露脐装成为女性的时髦装束。这样,服装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人成为表现的主体。如今服装作为女性的衬托,意在显示人的青春美貌与魅力。比如紧身装使女性的性特征分外鲜明,以此透露出高雅迷人的气质。夏天流行的露脐装、吊带装对女性的形体和曲线具有神奇的装饰功能,服装与女性形体完美融合,让女性一展风姿。

其次,服装增加人的朦胧美。人们穿着服装,能使人体的某一部分间接地显露出来,在露与不露之间给人朦胧的美感。比如,20世纪末“透装”的流行,高度透明的衬衫,隐隐约约透出女性窈窕的体态,使人产生朦胧又清纯的感受。再如女性的蝙蝠衫、直筒裙、小脚裤、丝光袜以及带网眼的服装,使女性显得风姿绰约,柔情无限。这并不是在于她刻意地去遮或露了什么,而是在于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中给人带来生理之外的美的愉悦。再如我国的旗袍,造型雅致,贴身适体,线条流畅,情韵突出。从露这一方面看,露得最多的是双臂和小腿,很少前卫性的诱惑,但那长身玉立的风韵,典雅高贵的东方美,在朦胧中滋润了欣赏者的心田。服装的色彩也是朦胧美的组成部分。色彩的感情化象征着某些事物,如红色似火,绿色象征大自然的生气,蓝色犹如天空、大海的清凉。这些色彩不仅使想象得以自由,而且使视觉特别轻松舒服,让人体会到一种朦胧的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在贵族妇女云集的公爵家庭舞会上格外引人注目,令花花公子们神魂颠倒。这固然与她的苗条娇美的身材有关,但也离不开那件黑色的敞胸的天鹅绒长裙。这件长裙高雅而圣洁,与安娜的形体相协调,朦胧中透出一种妩媚,一种高贵气质的美。

再次,服装彰显人的内在美。服装作为人的第二层皮肤,彰显出主体的内在意蕴之美,表现出主体内在的思想性格、气质品位、爱好与追求等精神风貌。服装有如一个窗口,能使人观照到着装者的内心世界。鲁迅在旧中国喜欢穿深色长袍,显示出他深邃、冷静、沉郁和严肃的个性。张爱玲喜欢穿旗袍,外罩网眼衫,尤其钟情晚清妇女的宽袖斜襟大袄。她是在古装里寻找着家园的温暖,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高与孤傲。正因为这样,许多人乐此不疲地用衣着来包装自己,以此来表达思想感情或传递某种信息。例如,日本着名女影星山口百惠有一次不得不在法庭打官司,她十分慎重地考虑该怎样调动由服装协助造成的风姿魅力。经过反复试装,她决定穿一件粉红色连衣裙,借用耀人眼帘的服装,激发战胜挫折的心理能量,以强化自己的精神形象。不出所料,在法庭黑西装的海洋里,她的鲜艳的服装吸引了在场人的目光,大大调动了她积极奋进的情感。人们通过她的服装和精神形象,仿佛看到了她有备而来、成竹在胸的自信,看到了她不屈不挠、敢打必胜的气势,自然而然地成了她的支持者。结果,她胜诉了。

此外,服装还有广泛而具体的社会影响力。服装的款式一旦形成时尚与潮流,就会在一定时期内改变社会文明的风气。例如,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服装是中山装、列宁装、人民装、解放装,女性在服装上的追求趋向男性化,她们也穿上了列宁装。那时的国家领导形象替代了服装模特的功能,连宋庆龄女士也不得不脱下旗袍,穿上列宁装,列宁装成一时之尚可想而知。那时的服装体现的是男女平等的关系,服装的简单划一,也折射出政治上的某些色彩。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城乡经济的改善,社会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改革开放,服装的款式百花齐放,服装的颜色五彩缤纷。尤其是众多的时装,改变了城乡的景观形象,极大地促进了生活和社会环境的美化,促进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服装的审美特征服装作为文化的表征,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成果,反映出一定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装积淀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及其意识形态的文化内涵,因而,作为审美对象,服装有着与其他审美对象不同的审美特征。

一、服装的时代特色

任何服装都要留下时代的面影。时代不同,人们对服装美丑的衡量标准也不同。由于受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审美趣味的影响,不同时代的服装在质料、款式、色彩和结构上的审美要求也不同。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和兽皮连成一起制成的围裙。缝制衣服开始于炎黄时代。《周易·系辞》说:炎帝“治麻为布,制作衣裙”。“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那时的服装结构简单,以能遮身御寒为目的。从奴隶社会开始,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由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品出现了,制作衣服的原料大大地丰富起来。但从造型款式来说,直到魏晋,不论男女最常见的服装仍是裙子。到了唐代,裙子才开始成为妇女的专用服装,男子则将裙子向上发展,演变为长袍大褂,到民国还在流行。一个时代的服装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服装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关系极大,同时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连。比如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有空前发展,因而服装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特点是服式新颖、灵便实用、减少禁律。在造型上以袒胸、长裙、广袖、束腰为主。男子不论尊卑贵贱均穿圆领袍衫和幞头袍衫。女服多以小袖短襦、紧身长裙为主,色彩以红、紫为最时髦,显示出雍容华丽的时代特色。再如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的草绿色军装,完全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当时,最高领导和高层领导大都穿军装接见红卫兵,红卫兵最能炫耀身份的服装便是旧军衣。所以,绿军装成为最流行的时尚潮流。那时的中国妇女在毛主席诗词“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激励下,也以穿军便服为美。

红卫兵的形象是:一身绿军装,胳膊上戴着红袖章,腰间系一条军皮带,脚上穿一双解放鞋,自认为英姿飒爽,神气活现。没有军装的女学生,就穿男式的蓝色学生装,或者灰色中山装。可以说,以军装和军便服为主的服装,统治了整个社会长达15年之久,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消退。当时服装的特点就是革命化、男性化。80年代后,随着思想的大解放,服装在款式、颜色、质料上打破了以往较单一的特点,追求新颖与创新。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中国服装已开始形成与世界服装的交流,西方的名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服装也打入了国际市场。服装的全球化潮流正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使服装朝多样化、审美化、高品位的方向发展。

二、服装的民族特色

服装文化是一个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因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特色。关于服装的这一特征,华梅教授在《人类服饰文化》一书中作了具体的描述:中国大唐开元、天宝时期,追求奢华靡丽的生活成为一时风尚,所以男女服装佩饰极尽珠光宝气,精巧华丽。美国开发西部时,崇尚冒险、进取精神,因而牛仔裤与腰挎手枪的装束成为英雄形象;时至今日男裤后的口袋,一有盖一无盖,那无盖的为“枪袋”,即为当时服俗的遗迹。欧洲封建贵族与宫廷生活被人仰慕,举行盛大的宴会舞会成为风习,被引为荣耀,乃有男装燕尾服与女装鲸鱼骨裙的流行。苏格兰古老的田园生活,西班牙人的牧羊生涯,深入人心,苏格兰的蓝格裙与西班牙的牧羊服,便成了这种习俗的载体。就这一点说,民俗是内容,服饰是形式即载体。①华梅教授认为,服饰是民族习俗载体的观点颇有合理性。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其生活方式也就有别,从而导致其穿着的造型与色彩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民族。例如蒙古族人民由于长年过着马上的游牧生活,因而他们喜爱的服装是长袍和马靴,色彩一般是单一的鲜艳色调,有利于在碧绿的草原和雪白的羊群中寻找。朝鲜族历来喜欢穿白衣服,素有“白衣同胞”之称,女子讲究穿长裙和短袄,男子上衣外罩对襟坎肩,下穿既肥且大的“跑裤”。维吾尔族男子喜欢穿长袍,城市妇女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农村妇女多穿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不论男女老少都喜爱戴四方楞绣花帽。这与他们的民族文化心理不无关系。

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个性。例如,湖南湘西苗族的传统服装就颇有民族特点。苗家男子上衣为缀七颗布纽扣的对襟衣,裤子为大腰大裤腿的抄裆裤,脚上绑毛蓝色绑腿,头包青布帕,一般呈人字形。苗族妇女一般上身穿大袖,袖口前胸均镶有青布头和花边,头包布帕,前面系有围裙或胸兜。头部、胸前、颈围、手指、耳朵都挂精巧的银首饰,显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①华梅:《人类服饰文化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6页。不同民族由于风土人情、文化心理结构不同,因而在服装的审美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比如中国人认为白色和黑色是丧色,举办丧事时才能穿这两种服装。而西方恰好相反,认为白色象征纯洁无瑕,黑色象征高贵正派。西方的淑女绅士参加结婚盛典或比较正式的社会场合往往穿着白色纱裙和黑色燕尾服,显示出一种典雅尊贵的气派。

三、服装的职业特色

生产劳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与劳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便有了职业的特色。不同职业的人根据生产劳动的性质,设计了自己的职业服装。我国古代的戎装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用以保护头部的,叫胄,也称头盔、兜鍪;用以保护身体的,称甲,肩甲、胸甲、腿甲等。古代的甲胄主要由皮革制成。据说战国时已有铁甲的出现。三国时董卓的军队就用铁甲装备,不过主要还是穿皮甲。戎装的价值最初主要是实用,用以护身。但是,戎装也不断地向审美化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几个年轻的皇帝特别喜欢穿戎装,如宋废帝刘昱,齐代的肖宝卷也是。他们并不是戎务在身,而是认为穿戎装显得威武,能显示男子汉的气概。到中唐时,戎装很流行。李贺有“军装宫娥扫眉浅”的诗句,说明连宫女也把戎装当时装了。唐代以后,男子常服不再着裙,裙成为妇女的专用品。它是戎装向常装渗透的产物。

现代的职业服装种类繁多。由于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因此不同职业的人便设计只适合自己工作性质的服装。职业服装既使劳动者从感情上感到亲切,又考虑到劳动者的职业性质,有利于工作环境的美化与工作的方便和安全。例如,世界各地医院的医护人员所穿的服装大多是白色或鱼白色服装,这种服装给人一种干净、卫生的感觉,而且能使病人的精神得到安宁和平静。“白衣天使”也就成为医护人员的美称。再如,现在世界各地的警察穿的是黑色服装,黑色警服显得庄严稳重,使人肃然起敬。它代表一种权威,一种执法者的尊严,对犯罪分子具有威慑的力量。正因为黑色是一种威严的颜色,我国旧社会衙门小吏的制服便是黑色。在汉代以前,黑色曾是皇帝冠服旗帜的主要色调,后来黄色朱色相继升高,黑色便降为衙门差役的服色。但当官的帽子仍为黑色,所以“乌纱帽”成了官职的代称。

职业服装在内涵上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一方面穿上它工作方便,灵活自如;另一方面看上去显得美观大方,既符合现代生活的节奏,又适合着装者的心理,显得洒脱气派。

总的来说,实用性重于审美性是职业服装的主要特色,像广大工人穿的工作服就是如此。

四、服装的和谐美

优美的本质是和谐。入时得体的服装便具有和谐之美,不仅能使着装者显得年轻、漂亮、美妙动人,而且能衬托其温文尔雅、英俊潇洒的风度。如果一个人的服装与自己的容貌、身材、肤色不和谐,或与周围环境不和谐,则有损自己的美。对于这个问题,着名导演张艺谋曾讲过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一天,他在忙乱的拍摄现场接到一位外国制片商的电话:“为了这次合作成功,你需要补上西方歌剧这一课,晚上日本东京一歌剧院有场高水平的歌剧演出,我已办好了门票,请您务必前来。”一看表,航班很快就要起飞了,他便立即向机场奔去。赶到剧院,演出已开始。当他蹑手蹑脚走向贵宾厅时,意外发生了。全场骚动,观众以惊奇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了他。“呀,这是什么人?还坐在贵宾厅?”待他坐下来后,随从幽默地将当时的议论翻译给他。看看观众,再看看自己,哇!明白了,牛仔裤、旅游鞋、套头衫、遮阳帽……高雅艺术。衣冠楚楚的日本观众对张艺谋的“惊奇”,显然是他的服装与环境不和谐引起的。

服装的和谐美,一是体现在脸型与衣领的关系上。比如,长脸的人忌领口长而尖,适用一字领、方领、圆领、披肩领;脸宽颈短的人应避免圆领和一字领,而宽长的西服领、尖领、低领较好;尖脸型以大翻领为佳。二是体现在服装与身材和肤色的关系上。身材矮胖的女性忌穿超过两种颜色的衣服,不可太花哨,忌穿图案太大的布料和太薄或太厚的衣料,否则会显出肥胖的体型。在与肤色的关系上,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得很好。他认为,妇人之衣“贵与貌相容”,“面颜近白者,衣色可深可浅;其近黑者,则不宜浅而独宜深,浅则愈彰其黑矣”。三是穿衣服必须注意场合,不然,本来很美的服饰也会因与场合不协调而大为逊色。一般来说,女性在办公室环境中工作时,衣着应整洁、大方、高雅,不需过分修饰。华丽的衣裙适宜于参加晚会或舞会。西方许多国家,规定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如果是大型庆典活动,你穿着牛仔裤,很可能会被挡在外面。张艺谋穿着牛仔裤进入高雅的歌剧院贵宾厅,既与歌剧院不相称,也与贵宾的身份不相符,他是过于忙碌,来不及换服装所致。假如周末去郊外旅游,你穿着笔挺的套装,漂亮的高跟鞋,虽然会惹人注目,但很可能会出现高跟鞋陷进泥里的尴尬,而穿运动服和运动鞋则与旅游活动相协调。

五、服装的形式美

从美学观点看,服装美属于形式美范畴。北京大学罗筠筠博士认为:“服装的形式美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既要看它是否附体,即大小、肥瘦是否得当;又要看它选材的质地是否符合衣服的款式,是否符合着装人的年龄、身份以及当时的季节;还要看它的色彩、图案、造型配套等方面是否得当。”①如何使服装设计优美,具有创造性?这就有一个掌握和运用形式美法则的问题。对此,中南大学欧阳周教授在《服饰美学》一书中介绍了八种主要的形式美法则。①整一与变化。所谓整一,就是整齐一律,如我们平日所看到的海陆空三军的服装,工厂企业的劳动服,学生穿的校服,以及①罗筠筠:《审美应用学》,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二版,第292页。舞蹈服、运动服等,面料、色彩、款式、配件、做工都是完全一样的。这就体现了整一的美。这种服装具有简洁、明净、优雅、宁静的美感,在组合上呈现一种整齐之美。变化是指性质相异的东西并置在一起,造成一种对比的感觉。变化也就是多样性和差异性,其特点是生动、活泼、有动感。

②对称与均衡。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将两个以上相同相似的物体加以对偶性的排列组合。由于人的体形是对称的,因此上衣的衣领、袖子、口袋和左右两襟,都是对称的,裤子的裤腿也是对称的。典型的对称服装是中山装,西装也是对称的,还有军服、职业服和各种制服,以及中老年人的服装都具有对称的形式美。均衡是对称的变态,在静中倾向于动,有的服装左右或上下在形式上不对称,但在体量和力度上是平衡均等的。对称与均衡往往综合运用。其他几种形式美法则分别是:③比例与分割。④节奏与韵律。⑤稳定与轻巧。⑥主从与呼应。⑦调和与对比。⑧错觉及其利用等。

六、时髦与性感化

在汉代,人们将人群中的俊杰称之时髦。《尔雅》说:“髦,俊也。”时髦原初的含义是指时代俊杰之士。后来概念内涵发生变化,演变为指某一历史时期,某种风行一时的行为和事物。从服装上讲,时髦主要指的是流行的款式和流行色,所以时髦往往与流行结合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西方大体流行的是一种“果子色”,模仿果子初长到成熟过程的色彩,如土黄、土红、棕褐、灰绿、暗紫等一类颜色。到60年代,由于宇宙航行技术发展起来,人们设计“宇宙色”、“太空色”以赶时髦。到70年代,又模仿一年四季变化的色彩,提出“时装走向大自然”的口号,到新世纪则追求原始趣味和大自然的色彩气氛。对于流行色,你若毫不关心,会被看成是时代的落伍者。如今的女性赶时髦,一方面是出于好奇、求新、趋同的心理。另一方面,时髦的服装往往具有新颖的特点,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特别是年轻人对于那些崭新的面料,流行的色彩,款式别致的服装,都会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都希望亲自体验一下穿一穿的感受。因此在服装的时髦感中,与其说是追求一种“美”,不如说是追求一种“派”。例如国民党新贵的黑色中山装加礼帽,建国初的列宁装,“文革”中的草绿色军装,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风度和派头,一时竞相追赶,形成一种时代风尚。时髦的服装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比如男装的二重化倾向,即西装与休闲装并举就是与市场经济时代关于男人的观念有关,也与当前文化的全球化有关。但是,服装的流行色具有周期性,时髦只是短暂的流行。现在的时装流行的周期在缩短,往往一件新衣服没穿几次就过时了。过去买衣服,讲究经久耐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没有这种观念了,一件衣服的款式很容易过时,不求耐穿,只求入时。

有句话叫“男人穿牌子,女人穿样子”,就是追赶时髦的体现。

赶时髦无可厚非,但时髦并不等于美。有些所谓时髦的服装并不美。有些时髦的服装虽然很美,但有的人穿上不一定美。例如近年来流行的牛仔裤。有的人穿上能够体现人的线条美,可是有的人穿上却显得松松垮垮、臃肿、难看。牛仔裤出现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淘金者穿的服装。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很流行,因为美国着名影星詹姆斯·迪安和马龙·白兰度穿上牛仔裤主演影片,它便成为青年人追求的时尚,后来便慢慢流行开来。西方许多贵族都喜欢穿牛仔裤,如英国的安娜公主、埃及的法赫皇后、约旦国王侯赛因、法国前总统蓬皮杜等。但牛仔裤只适合腿长、身材胖瘦适中的人穿,腿短的人穿牛仔裤,不但掩饰不了其缺陷,反而使之暴露无遗。在服装上赶时髦不量力而行也是不现实的。还在读书的青年学生其实着便装也高贵。一般的运动服、夹克衫更适合自己。牛仔服也用不着A1pple牌的,名牌商品含金量太高,不是一般的学生家长可以承受的。时髦本来就有一定区域和群体对象的限制,不能盲目追求。而如何在追求时代新气息新鲜感基础上突出个性,如何在流行的风尚中有一份属于自己这个年龄段的美,这倒是青年朋友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代女性追求时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服装趋向性感化。

性感时装突出女性的第二性征,以不同形式来表现胸部、腹部和臀部的曲线轮廓。这种趋向是随改革开放而来的,大多受国际潮流的影响。例如拥有五百多万读者的英国着名男性杂志《男人帮》,每年要会票选出100名全世界性感美女。

2003年度的美人名单中,黑人影后哈利-贝里荣登第一名宝座。她以火辣辣的小裤裤,比基尼装扮,接近全裸的风骚音乐录像带,让英国少男神魂颠倒。国际时装性感化趋向影响到我国女性,表现在服装上是“短”、“露”、“紧”。露肩装、超短裙、紧身衫、露脐装、吊带装成为女性的时髦装束。紧身装使女性特征分外鲜明,以此透出迷人的风采,而露脐装着重在于展露女性的肌肤之美,显示女性体态的魅力。

女性追求服装性感化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标志女性愚昧时代的终结。历史上一定时期,裸露身体的任何部位都被认为是下流的,这与西方基督教的宣传有关,也与中国古代的封建礼教有关。事实上,如果像包粽子一样,把什么都裹得结结实实,我们很难感受到女性的青春与美丽。其实,性感化服装在历史上早就存在了。我国唐代贵妇和宫中女性穿衣服领口低垂,露出双乳间的起伏,以轻纱透肩表现女性之美。这种服装后人视为大唐风度。在西方,16世纪的威尼斯曾出现过露胸装,将丰满的乳房完全袒露,这种服装流行到英、法等国,成为17世纪上流社会贵妇的权利,她们可穿这种服装逛街和参加舞会。我国20世纪80年代人们思想较保守,健美运动员穿比基尼服装比赛引起了一场风波。

而现在举行各种选美比赛,都有穿泳装展示形体的项目,再没有人说有伤风化了。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追求服装性感化,正是弘扬人的自身价值和人的创造精神的体现。当然,人的服装的美不在于露多露少,而在于与人的体形、容貌,以及性格气质的协调,在于与所处的环境的协调。盲目地追随服装性感化也是不符合审美要求的。

着装的艺术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一个人外表美与不美和穿着打扮关系极大。有的人天生丽质,但不恰当的打扮却掩盖了她的美丽。而有的人长得一般,但其穿着打扮却很入时得体,使她走在街上风韵无限,令少男酷哥频频回头。可见,穿着的艺术对于人们的生活多么重要。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讲究穿着的美越来越成为生活的一种追求。那么,怎样着装才会使自己具有优美的风姿呢?我以为,关键要掌握一些着装的技巧。

一、服装与主体条件

一件优美的服装穿在张三身上显得楚楚动人,但穿在李四身上却不怎么样,究其原因是着装的条件不同。因此,如何穿出魅力,穿出风采,与着装者具有的脸型、身材以及年龄、个性特点很有关系。

(一)服装与脸型脸可以说是人的招牌。人的面部是着装中的焦点,因此,靠近人脸的衣领与脸型的协调和谐对于突出人的美显得非常重要。着装首先要找出自己的脸型,然后再根据脸型选择上衣的领子。人的脸有长脸、圆脸、方脸、瓜子脸等类型。这些脸型中,以瓜子脸对任何式样的衣领都比较适合,其他脸型则各有自己的缺陷,若与衣领搭配不当,则有损人的容貌之美。一般来说,服装脸型与领型的搭配,以“因人制宜”、“相反相成”为原则。长脸型不宜穿长领衣服,领口不能开得太低,否则会使脸显得更长。长脸宜选择圆弧领,“一”字领、方领、披肩领等,在视觉上可以缩短你的脸型,使脸型显得丰满,增加圆度。圆脸型的人脖颈锁骨部位丰满,给人以脸型过短的感觉,因此要力避圆领,宜用方领、翻领、尖领、“V”字型领,尤其适宜穿无领衣。领口可开深些,使线条向下延伸、减小圆度。方脸型线条鲜明突出,四四方方,宜选用双翻领、青果领、小圆角领或高领等,避免采用方型领或横形领,以减少脸型的棱角感。尖脸型俗称“瓜子脸”,“瓜子脸”对女性来说是较美的脸型,衣领比较好选,圆领、方领、立领、西服领、“和尚领”都可以,尤以大翻领为佳,它可通过领型外翻加宽的形式,弥补脸稍窄的不足。

人的脖颈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与衣领搭配不当也会影响人的美感。如脖颈长的人最好穿高领衣服,或在颈部用项链、围巾加以修饰,以减少脖子的长度。当然,留长发也是掩饰脖子长的一种方法,切不可把头发挽成发髻或留短发,否则会被人讥笑为“长颈鹿”。颈短的人不可穿高领衣服,宜穿“V”形领,或“U”形领和无领衣服,使脖子和胸前的肤色连成一体,增加脖子的相对长度,切不可穿高领毛衣,不可在领口处装饰花边、蝴蝶结等任何使领口看来复杂且庞大的装饰物,否则让人感到脖子内缩的感觉。如果脖子较细,可在领口处搞些蝴蝶结一类的装饰,使颈部显得丰满柔美。

(二)服装与身材穿出好身材是每一个着装者的愿望。但要用服装打造出自己的身材,必须先清楚地知道自己身材有哪些特点,属于何种体型。从女性来说,一般把女性的体型概括为六种,即倒三角形、直筒形、圆形、梨形、标准葫芦形和柳腰葫芦形。每个人都可找到与自己最相似的一种体型,并根据自己的体型着装。

1.倒三角形体型,即“V”型。这种体型的人,肩膀明显地比臀部宽,上身较厚实。挑选服装时,要避免别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上身。这种体型的优势在于可以穿较宽的裙子,如蓬裙或是醒目条纹或是格子图案的裙子,不用担心臀部会显大。切忌具有加宽肩膀作用的款式,如夸大垫肩、肩章、大荷叶领、泡泡袖、蝴蝶衫等。下身要醒目一些,这样可增加上身的平衡感。

2.直筒形体型,即“H”型。此种体型腰部较大,胸部、腰部与臀部的比例看起来差不多,缺乏线条。这种体型的人可以选择直线剪裁,但不贴身的服饰,如直筒洋装。也可以选用色彩对比强烈的线条面料作衬衫,配一条深色的牛仔裤,再束一根不太醒目的黑皮带,减弱没有腰身的缺陷。

3.圆形体型,即“O”型。这种体型看起来圆圆满满,如同直筒体型,胸部、腰部、臀部缺乏线条。这一体型的人最适合穿宽松的服饰,戴直线效果的饰物。身上不要有一个部位比较紧,“均匀的宽松”是此型穿衣的原则。若穿显身型的款式,会造成圆圆的效果的装饰,使身材更圆。

4.梨形体型,即相似于“O”体型。臀部稍大,使下身感觉较重,是梨形体型的特征。穿一加宽肩膀视觉的款式,对于梨形体型的人是平衡身材的好方法。上身要醒目一些,下身穿布料柔软,不贴身的裤子较好。

5.标准葫芦形体型和柳腰葫芦形体型。标准葫芦形体型是一种完美的体型,其线条优美,体态窈窕,体现着和谐美、匀称美,其穿着无论哪种款式的衣裙都显得高雅妩媚。

柳腰型则不可过分地强调腰部,否则会因为腰小而显得臀部增大。适合穿显现美好曲线的款式。若系一腰带,并将上衣些微拉出所产生的膨松效果,会使主体仪态万千。总之,女士应根据自己体型选穿服装,尽可能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而男士的着装没有女士那样华丽而富有变化,应稳重自然,给人一种简单而有力度的感觉。在身材上,一般个子较高大的男士着装有较大的选择性,而矮个子男士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矮个男士应尽量避免水平线条和上下一系列水平层次分布。上衣不能过于深暗,忌穿深色是其基本原则。

(三)服装与主体其他因素

穿衣服除了与着装者的脸型、身材相协调外,还必须注意与着装者的性别相协调。服装作为性别符号具有强化男女性别体态的功能。男女服饰所显示出来的体态差异性越大,对异性的吸引力也越大。男性服饰女性化,或女性服饰男性化,就显现不出男女体态的差异来,掩盖了男女各自不同的体态美。

着名学者C。布朗在《理解其他文化》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中,妇女可能穿男性的服装,但是绝对倾向于反对男人穿女性化的服装。”时下有的男青年,头发染成五颜六色,衣服穿得花里胡哨,耳朵上戴上耳饰,弄得不男不女,看起来令人作呕。某校有个女生一身男性打扮,短短的头发,一身夹克装。新生开学报到时,工作人员以为报名表弄错了,把她安排到男生寝室。她自己声明是女的,又把她安排到女寝室,结果女寝室的同学要把她赶出来,后经老师做工作才把她安顿下来。这说明,着装不与性别协调,就违反了事物自身的规律,不但不美,反而显得丑。

其次,着装应与年龄相协调。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美。有人说:“儿童如白纸,少年如画,青年是诗,中年像散文,老年则是哲学。”因此,着装应考虑如何突出不同年龄段的美。例如超短裙穿在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身上,就会显得活泼轻盈,具有青春活力;但是超短裙穿在一位70岁的老太婆身上,就会显得滑稽。一般说来,20~30岁,这是人生刚跨入社会的时期,最好选用一些品质好而耐穿的普及品,因为使用高档的服饰和你的年龄不相称。30~40岁,这是人生事业上的耕耘时期,以给人诚实、坚定的感觉为佳,服装的颜色也应该由橙色系列转化为褐色或灰色系列。40~50岁,这是你人生事业上的成熟期,有许多人当上了单位领导或部门经理,这就要从服装上给人以信赖感,旧的西装可以淘汰了,置办服装应与自己身份协调。过了50岁,是人生的收获期,许多人已有了地位和权力,可以选择自己喜好的档次较高的服装,但不要做作。

最后,着装还与人的个性有关。据说,科学家爱因斯坦初到美国,在纽约的街上遇到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对爱因斯坦说:“您的大衣太旧了,要换一件新的。”爱因斯坦回答说:“这有什么关系,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若干年后,爱因斯坦声名远播,人人皆知。这时,他又遇到那位朋友。老朋友旧话重提,建议换掉那件旧大衣。爱因斯坦风趣地说:

“何必要换呢?这里的每个人都认识我了。”爱因斯坦着装随便,体现了他执着于事业的个性。相反,张爱玲却喜欢穿奇装异服,结果所到之处,工人们都停下工作来看她。一次,她穿着柠檬黄袒胸露臂的晚礼服来款待女朋友。女朋友看见她的盛装打扮,以为她是外出而不敢入门。张爱玲的服装,夸张,怪诞,带有清朝的遗风,体现的是她那超凡脱俗的个性和对女性美的追求。

二、着装的技巧

(一)配色的艺术

法国着名时装大师皮尔·卡丹说过:“我创作时最重视颜色。因为颜色很远就可以看到。”①这就是说,人们对色彩最敏感,首先感觉到的是服装的色彩,其次才是服装的款式。正因为这样,有人说色彩是服装的灵魂。得体和谐的着装必须讲究色彩的搭配与运用。举个例子,一天萧红来看望鲁迅。她见到鲁迅后问:“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①转引自沙仪主编:《生活美化技巧》,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183页。鲁迅上下打量了一下便说:“不太漂亮。”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不带格子,颜色混乱得很,所以把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①配对色彩,首先要懂得色彩的有关知识。

1.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是人眼对物理反射的光所产生的印象。色彩产生于波光。人眼所看到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会引起不同的色彩感觉。色彩分天然色彩和人工色彩两大类,但无论什么色彩,都是由色相、明度和纯度构成,色彩学称为三要素。色相是各种色彩的相貌,如红、橙、黄、绿、蓝、紫就是六种不同色相。其中红、黄、蓝为三原色,也称母色。明度又称鲜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一般说来,色彩浅的其明度就高,色彩深的其明度就低。根据明度表,黄色明度为78.91,而紫色的明度只有0.13.纯度指色彩的纯粹程度,也称饱和度。正红、正黄、正蓝是纯度最大的色彩。纯度越高,色彩也就越鲜明。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合规律的变化和组合,可以产生各种丰富的新色彩,形成明、灰、暗等不同的色调,而服装的色彩美正是借助于色彩的无穷变化表现出来的。

2.色彩的心理作用与象征意义

色彩的心理作用表现在:

(1)色彩的收缩感和膨胀感。这是由于色彩的深浅不同给人所造成的心理上的错觉。一般情况下,浅色具有膨胀感,深色具有收缩感。这种心理错觉运用到着装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胖的人不宜穿浅色衣服,宜穿深暗色服装,可以显得瘦小一些。体形瘦小的人宜穿浅色衣服,以增加宽阔感,而穿深色衣服则会使其显得更小。

①转引自周忠厚:《美学教程》,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6页。(2)色彩的冷暖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们对色彩的联想。例如,当人们看到红、橙、黄色时,常常联想到同样颜色的太阳、火光而产生温暖的感觉。这类颜色被称为暖色;当人们看到青、蓝、紫等颜色时,会想到海水、夜空而产生寒冷的感觉。这类颜色被称为冷色。此外,还有一些颜色被称为中性色,如绿、灰、金、银色等。运用到服装上,暖色调服装会给人华丽、温暖、热情之感,适合于冬季穿着;冷色调服装给人以文雅、沉静的感觉,适合夏季使用。

由于不同的色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联想,因而它们能表现出不同的感情而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生命、热情、希望、革命,能给人热烈和兴奋的感觉。在我国文化传统中,红色象征喜庆和吉祥,所以常被选用为新娘的服装用色。红色有深红、橙红、粉红、大红之分。

橙色象征温暖、活泼、欢乐、兴奋。橙色是一种比红色更为活跃的服装色彩,但不宜单独用在服装上,通身上下橙色,则引起单调和厌烦之感。

黄色象征光明、愉快、稳重、权威。纯黄色不太好配色,但稍浅的嫩黄、柠檬黄则活泼、娇嫩,做儿童服装用色很合适。

绿色象征和平、健康、宁静、青春。它是大自然的基本色调之一,饱含着生命活力,是儿童和青年常选的服装用色。

蓝色象征秀丽、开朗、清新、宁静。它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用于服装中老、中、青各个年龄层次都合适。

紫色象征高贵、典雅、壮丽、宁静,分偏暖和偏冷两种。前者给人安定感,后者给人凄冷感。紫色与白色相配,给人文雅清新的感觉。

白色象征纯洁、干净、明快、神圣。它是服装的主要配色之一,与任何色彩、任何肤色都相配,是夏季理想的服装颜色。它的洁净感,使它成为医务人员、饮食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服用色。黑色象征严肃、稳重、沉着、高贵。黑色有收缩感,在一些场合显得庄重严肃。黑色与任何一种色彩组合,都能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尤以与红色搭配效果为佳。

灰色象征平静、稳定、淳朴。灰色属于明度适中的颜色,与任何色彩相配都能产生谐调关系,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服装用色。

色彩的心理作用和象征意义极为丰富多样,对于处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来说,它们的含义也会不同。这就使利用色彩来表现人的个性成为可能。

3.服装配色的艺术

常用服装配色方法有四种:同类色搭配、对比色搭配、邻近色搭配、主色调搭配。

(1)同类色搭配。同类色是由同一色相变化出来的明暗深浅不同的颜色。同类色搭配包括同一种颜色的搭配,如一身蓝、一身黑等。还包括同一色相,不同的明暗深浅的搭配,如深绿与浅绿,白色与银灰色的搭配。同类色搭配的优点是看上去统一、整齐,但缺少变化。这种色彩搭配法,色与色之间明度差异要适当。相差太小容易相混,缺乏层次感;相差太大显得刺眼。

(2)对比色搭配。即指两种性质相反的色彩的组合。如红与青、黑与白、橙和紫的搭配,容易产生鲜艳的效果。演出服装、儿童服装往往用对比色。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放在一起,如红与绿组合,红会更红。如果一位姑娘穿大红上衣,翠绿的裤子,就显得花哨粗俗,不会给人美感,因为这两色配合很不协调,穿上演戏还差不多。

(3)邻近色搭配。指比较相近的颜色的搭配,如红色与橙色、蓝色与紫色、黄色与绿色的搭配。邻近色搭配在服装上能产生融合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效果。

(4)主色调搭配。即以一种色为主,作为整套服装的基调,再配其他色陪衬和装饰。比如周恩来的服饰就是以灰色为主调,稳重明朗,超凡脱俗,具有吸引人的美感。以上配色方法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也只是就色彩本身的组合而言,并没有和具体的着装者联系起来。其实,服装的色彩还有一个与着装者的肤色相协调的问题。比如肤色偏黑的人,不宜穿白色和黑色服装,因为会将肤色衬托得更黑,而宜穿一些明度适中、颜色柔和的服装,如草绿、普蓝、土黄等。肤色发黄或呈褐色者要避免亮度大的蓝绿或紫色,这种色调的服装会使皮肤更黄。因此,在色彩搭配上,还必须因人制宜,因人配色,以服装的色彩来衬托人体的美。

(二)扬美遮丑,扬长避短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体型很难说是标准的,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体型上的缺陷。因此,着装就要先了解自己形体上的短处,懂得用服装来掩盖自己外型上的某些缺点,做到遮丑扬美,从而创造出美的形象来。

成年女性感到最烦恼的体型缺点是:腰粗、臀大、小腹较大、腿短、手臂粗等。如何用服装来遮掩这些短处,创造出优美的形象,是这些女性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服装美学中的重要问题。以下谈谈怎样来遮丑扬美。

对于腰身粗短的女性来说,以穿直线条的服装为好。上衣忌扎在裤子里或裙子里,以免腰身暴露,将上衣拉出来会延长腰身。衣服不要太紧身,尤其腰部不要有太多的细节,如蝴蝶结、口袋等。不要穿太厚的料子,也不要穿有大块图案或容易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腰部或臀部的那种款式。

对于臀部大的女性来说,第一是上衣长度不要正好结束在臀部最大的地方。第二是避免设计重点在臀部附近,如臀部左边的贴补式口袋、滚边或刺绣图案等。应转移焦点,利用美丽的项链、耳环、丝巾的装饰,将视觉转移到脸部。第三,使用垫肩以加宽肩膀的宽度来平衡臀部的宽度;第四,要注意利用穿戴色彩把重点引到上身,不要让人把注意焦点向下延伸到你的体形。

对于腿短的女性,重要的是在感觉上造成腿长的印象。可穿高跟鞋,长裤盖住高跟鞋鞋跟的一半,会让你看起来长高了五公分。皮带和下身同色,会让你的腿又增加了三四公分。穿高腰的服装,让你看起来上身短而腿长。腿短的忌穿喇叭裤、宽管裤,忌穿裙摆有印花、蕾丝、荷叶等设计的裙子。

对于小腹较大的女性,衣服要穿得合身而平顺,腹部不宜太紧,太紧会造成布料紧绷起皱,引人注目腹部。应穿不会皱的布料。小腹处布料特别易皱,布料质量要好一点。腹部视觉模糊化,在腹部两旁打一点细褶的款式很有帮助,忌穿贴身的针织布或斜裁布。配戴美丽的首饰可转移视觉的焦点。

手臂太粗的女性,应该穿略微贴身的上衣,其袖口宜宽,短袖的长度应为上臂的3/4.忌穿无袖的衣服。

穿衣服的总原则是扬长避短,遮丑扬美。这对于男士着装也很重要。如果说女性能穿出绝色,穿出感觉,穿出艺术,那么男性穿出的是潇洒,是气质。男性着装最要紧的是到位,即找到自己的位置,要穿出适合自己职业、身份、气质,表现内在修养的服饰。此不赘述。

(三)穿出你的风格

青年人最喜欢用服装来打扮自己,希望穿出魅力与影响力,于是赶时髦者有之,玩新潮者有之,标新立异者更有之。有的女青年冬天穿裙子(倒装),要风度不要温度,以为这样才有自己的风度,才有个性。其实,成功的打扮不可能通过盲目地赶时髦来实现。关键是要主动地在各种流行的趋势中挑选出符合个人美感的部分,将流行为突出个性服务,使自己的穿着有个人的独特风格,才可能真正获得美感。时髦终究要退烧,唯有风格才具永恒的魅力。这方面,不少名人给了我们启迪。

当代着名电影演员陈道明,平日总是穿一件黑色的风衣,风衣里面是黑色的毛衣,再里面是黑色的衬衣,裤子和皮鞋也是黑色的。他为什么喜欢穿黑色的呢?陈道明说:“衣服要是自己的才能穿,有些衣服穿上了却觉得不再是自己的,那就不好了。”他觉得黑色最适合于他,能展示出与黑色具有同样质感的男人的形象,这就是陈道明穿着的风格。而有的人却喜欢一身白,美国着名时装设计师卡门女士到上海参加时装展示会时,她并没有穿得花花绿绿,而是从上到下一身白色服装。上身是一件印着图案的白色T恤,下配一条白色牛仔裤,脚蹬白皮鞋,腰束宽宽的白皮带,显得极有个性,成为青年女性竞相模仿的对象。要穿得有魅力,不在于赶潮流,玩心跳,而在于有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时女着男装也英俊潇洒,如秋瑾就喜欢穿男式西装,头戴鸭舌帽。秋瑾在服装外形、心灵方面以及行动上都表现了男人般的威风气概。有的男人穿上花衬衫,也显得侠骨柔肠。不过,穿串装切忌矫枉过正,颠倒了阴阳世界。

穿出风格,先要找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如果是搞艺术的,可穿出艺术型风格,即注重服装的艺术性装饰。如果你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可穿出浪漫型风格。像凹凸有致的款式,线条柔软的剪裁,柔美的印花或女性化的布料可以显示浪漫的优点。如果是内向的,可以穿出典雅的风格,给人简单大方、端庄稳重、智慧干练的整体印象。你也可穿休闲性的服装,给人亲切友善、洒脱自然、简单干净的感觉。总之穿衣服切忌“东施效颦”,应突出自己的个人特色,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风采。

三、怎样选购服装选购服装应注意:

第一,目的要明确。买衣服前要确定购衣的目的,如买什么季节穿的衣服,是夏季还是冬季?为何种场合买衣服?

应聘、出差,还是上班、旅游?买什么质地的面料,毛料、全棉,还是亚麻、丝绸?花多少钱买衣服?买哪种款式,什么颜色?这些明确了,才会把钱用在刀刃上,买到自己满意的衣服。第二,注意款式、色彩和流行趋势。买衣服时要看款式和色彩是否和自己的体型、肤色协调。款式上要考虑是否能弥补自己的体型和身材缺陷;色彩要有利于突出自己的个性,要考虑有没有别的衣服来搭配。还要考虑流行趋势,是否合潮流,如果过时了的服装,买了也不想穿,那就不要买。还要看流行周期的长短,尤其在选购较贵的流行时装时要慎重对待,若在流行期即将结束时去买,穿不了几天就会搁在一边。

第三,注意质量和做工。要看何种面料,织纹排列是否紧密,布料图案是否对应,挺括的程度如何。然后看做工是否精细到位。如买上衣,垫肩要平顺地延续肩膀斜度,没有下垂现象;每个扣子扣起来没有拉扯或崩开现象;腰线在自己实际的腰部位置;衣袖长短适宜,口袋位置得当。车线针距约10~12针/2.5cm,不要太大,缝份要够,不宜太小或毛边,扣子要缝牢,扣洞针距细密均匀,而手包扣洞是品质的表征之一。建议以专柜或品牌来训练自己的眼光。好的品牌、高价位的品牌可以建立起你对合身度、布料、做工的品味与鉴赏力,等到这样的品位确立后,即使不是名牌,你也能够分辨出品质的优劣。切不可贪便宜,宁可多花钱买质料好、做工好、款式不会很快过时的服装,也不要因便宜买不适合自己穿的服装。

第四,反复试穿。衣服要反复试穿才能发现是否合身。

无论你经济实力怎样,都应当有勇气试两件最贵的衣服,找找高档服装的感觉。试穿衣服时,最好穿它多走几步,坐、站、蹲各种姿势都试试,感受如何,行动方便吗?要试一试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服装,从中比较出哪一款、哪一色与自己的身材、肤色最协调。

同类推荐
  • 怎样读一幅画

    怎样读一幅画

    该书以西方名画为切入点,作者通过一百幅名画,给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数百年来的精品画作。通过该书,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西方著名美术作品,还可以看到该书作者引申开的个人思维。全书贯穿作者所思所感,既有对画作的鉴赏,又有对画家的品评,还渗透着作者自身的人生哲思和艺术旨趣。文字洗练朴实,清顺流畅,而又不失力度。
  • 世界文明史简编

    世界文明史简编

    书稿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当今史学界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并从文明史本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着手展开阐述。《世界文明史简编》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希伯来—犹太文明、古代美洲文明、西方中古文明、拜占庭与俄罗斯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印度中古文明、日本中古文明、科学革命、产业革命、走向全球化。
  •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作者陈犀禾、聂伟)共辟为五编:“‘后百亿时代’的大片产业”、“后产业发展与文化省思”、“民间影像与生态图谱”、“华语规划与产业愿景”、“身份认同与空间想象”,在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文化省思、民间影像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上,汇集了多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它们做了深刻的分析和全面的阐释,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兼备,是中国电影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
  •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热门推荐
  • 他来过

    他来过

    贺放是个网络维护员,平凡到底却有个大明星的同学,云泥之别的两个人兜兜转转,藕断丝连,数不清道不明的缠在一起。
  • 位面之间

    位面之间

    当青年舍命救下素未谋面的少女,一个生命的结束往往伴随着另一个生命的伊始。故事从《超能失控》开始……
  • 异世界旅行者

    异世界旅行者

    “异世界旅行者”是由“世界之心”选出世界管理者的一场考核,而拥有“系统”的人选是这场考核的首选人,不过如果拥有“系统”人在考核中失败的话,就会承受比其他参考者更严重的惩罚;当然"系统"拥有者也会比其他的参考者拥有更多的福利(比如:拥有一个专属的世界、契约多个人物.....)。而本文的男主:炎樱狼就是这场考核的“系统”拥有者。世界考核前四个为“NO.Dragon”、“校园默示录”、“游戏人生”和“绝对双刃”。
  • 不朽龙庭

    不朽龙庭

    诸天万界有最强种族,他们为万物源头,为万物归宿,他们永恒不朽。远古时期,有黄金神龙种族,妄图晋级不朽种族,失败,龙族灭绝。龙庭得黄金神龙血脉,铸就“龙庭”,踏上不朽之路。修炼境界:武者,真人,仙人,圣人,神人,道人,掌控者,造化者,不朽者。欢迎加入,不朽龙庭小说群:174809808,验证:不朽龙庭。
  • 必谈的科技趣闻(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谈的科技趣闻(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

    教育、医疗、养老,为什么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房贷、车贷、外债,为什么我们总是入不敷出?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市场进入了增长性衰退的大滞胀时期,物价上涨、购买力萎缩、投资率下降接踵而至。继《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后,作者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运筹学方法,再次为我们指点迷津。读完《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你将从容应对中国经济大滞胀!
  • 校草大人哪里逃

    校草大人哪里逃

    误打误撞的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一路风雨,一起过。
  • 灵仙游记

    灵仙游记

    什么都不记得的少女苏薇,灵气无法聚集,如何在凶险的修仙界,看尽美景荣华
  • 恶魔的质问:丫头,还想逃!

    恶魔的质问:丫头,还想逃!

    从他们被算计在机场相遇的时候,命运的齿轮就开始悄然转动了。他,既不是冰山,也不是暖男。她,是一个傲娇的千金大小姐。某天,他把她逼退墙角,挑起她的下巴,“我喜欢你!”“我拒绝!”“……”他表白了无数次,但是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我都说了我不喜欢你,你还想怎么样?!”“……”直到一天在酒吧里,她终于明白了自己见到他时的那种感觉,那,就是心动的感觉。她第二天去上学,却看到自己旁边的位置空荡荡的,她并没有在意,第三天,第四天,他依然没有再出现。她才明白,自己觉悟的太晚了,他累了,他不会再追着她跑了。【他们的命运会怎样?敬请期待!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血案组

    血案组

    “救命啊...”“女儿怎么了?”妈妈还没来的及穿鞋,就跑到冲凉房。“眼前的场景,让人无法想象,地上都是血,水龙头里面还不时的流出一个个人体器官”一个个变态的案件!让人压抑的疯掉!不适应者,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