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中国书画文坛上,有位来自祁连山深处的裕固族骄子的作品越来越引起书画界的关注。他就是现任《中国民族》杂志总编、中国民族画院名誉院长的郭正英先生。其书作显现盛唐柳体风骨,流畅刚直;其画品秉承中国丹青神韵,厚实大气;其组织策划文化活动有新生代项目主持人的风姿,艺术导向新潮,文化品位高雅,涉猎范围广泛。大到国家民委赋予的《中国民族年鉴》编纂工程,小到京城书画名人的联谊笔会,他都热衷操办,乐此不疲,被誉为中国民族文化宫书画新军的排头兵。
(一)
萨尔,裕固族语言的解意为:搏击在戈壁大漠上空的山鹰。郭正英取这个艺名,并把他与度过童年的祁连山连在一起。这表明:从孩提时代立志要使自己这个具有裕固族璀璨文化血统的雏鹰,在博大精深、辽阔无际的中华民族文化疆域里蓬勃向上、展翅翱翔。郭正英的柳书童子功,正是手挥红柳牧羊鞭在沙滩上练起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文化乳汁将他哺育到高中。1974年12月,这位祁连山的雏鹰应征入伍来到西安,开始接受历史古都的人文熏陶。在当战士服役的岁月里,无论在都市值勤,还是到黄河滩扛麻袋包,郭正英都是一名硬硬邦邦的五好战士;更难能的是,又始终没有中断读书和写字。他先后兼任连队文书、营团报道员、省军区司令部宣传报道员,相继在《西安日报》、《人民军队报》投稿并刊登各类新闻、消息等数十篇。正是当年这些不起眼的“豆腐块”、“火柴盒”大小的铅字文章,唤醒了萨尔的悟性和灵气;激起了他矢志探求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和底蕴那股一往情深的心底波澜。1987年至1988年,时任陕西省军区司令部军务处参谋的郭正英,作为编委成员参加了国防大学出版的《当代军官词典》(120万字)的编辑撰写工作,独立完成书稿12万余字。1989年他转业进京到民族文化宫工作。这位在人民解放军大熔炉锤炼过16个春秋的裕固族山鹰,又遇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开始了新的展翅练飞征程。1993年郭正英作为《三年改革方案》起草小组主要成员,主笔起草《民族文化宫三年改革方案》,1996年又作为民族文化宫四年规划小组组长,组织8名专家、学者,通过对北京地区7个文博单位考察研究,起草修改了《民族文化宫四年规划》。
(二)
1995年初,这位转业进京时为副营职的军务参谋,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委和领导的精心栽培下,已经成长为民族文化宫一名年轻的副主任(副局级)并直接分管民族文化书画苑工作。为民族工作服务,为民族文化事业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服务的工作宗旨,给这位来自祖国大西北的裕固族山鹰提供了展示文化才能的空间和平台。他先后直接策划组织了“民族文化宫首届名家书画藏品展”、“中日友好书画交流展”等各类书画艺术作品展十余次。同时,策划组织各类名家书画笔会20余次,收藏书画作品2200余幅,大大丰富了民族文化宫馆藏。在此基础上,他连续数年住在办公室,刻苦练字绘画,80年代末,他首次推出《观山听泉》书作与观众见面,从此便一发不可收。近20年来,他先后被40余家报刊媒体刊用书画作品。参加国内外书画展21次,作品先后被国内各地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法国等30余个国家的有关机构和知名人士收藏。
2000年初,当得知内蒙古兴安盟遭受历史上特大暴风雪灾消息后,这位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始终与边疆少数民族心心相连的国家公务员,当天就联系策划与军事博物馆30余名书画名家在民族文化宫举行赈灾笔会。当场把83幅书画作品交给兴安盟来京领导。这批作品在乌兰浩特进行了展览,并作了大量媒体报道,引起了良好社会反响。
为贯彻中央西部开发和兴边富民计划,郭正英报请民族宫党委和国家民委批准,从2002年夏季开始,先后组织民族宫画院书画家赴河南、广西、内蒙古、云南进行文化兴边,文化下乡,推动当地文化建设,增进了边疆与首都民族文化团体的感情交流,同时也使民族画院的书画家,在采风中汲取了精神养料,积累了创作素材。
(三)
郭正英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搏击前进,为民族文化宫的全面建设出大力、流大汗,创建新的功业;同时,又先后苦读数年,坚持在职学习,全面充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他自学完大学课程,又参加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班的进修,取得硕研毕业证书。特别是在中央党校系统钻研了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以后,郭正英对如何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问题体会得更加深切,思考得更加透彻。他在读书笔记中写道:先进的文化力量,扎根并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时代赋予中华儿女的新的历史使命;也是党的十六大向全体文化工作者发出的庄严号令。作为从事民族文化的一名公职人员,必须自觉沿着这个重要指导思想前进,抓好本职该干的,做好民族地区企盼的,坚定不移地走民族先进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相接轨、相融合之路。
这一睿智精深的思想火花,绝非空穴来风,亦非一日之功。它是郭正英长期钻研民族文化读书心得的荟萃;也是他致力于发展民族文化思考才智的结晶。早在2000年,作为编委会主任,他与在京部分裕固族学者、专家合作策划、编辑、撰写了《中国裕固族研究集成》(140万字),该书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在2000年、2001年、2002年,连续三年,郭正英作为副主编组织编辑《中国民族年鉴》,并策划组织了两次在京部分年鉴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和研讨会;策划组织了2001年在贵阳召开的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会议,来自五个民族自治区的70余名各族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会后出版很有分量和研究价值的论文集1本;参加策划了《奉使图》、《菩提叶经》、《百苗图》、《中国少数民族佩饰画册》、《古兰经》等古籍书目的开发性出版。
在民族文化宫领导岗位上分管民族博物馆工作以后,他通过参与策划组织“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展”(2002年3-5月韩国汉城)、“首届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2002年7月云南昆明)等12次国内外传统民族文化展,较好地展示了民族文化馆藏的文化资源,取得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更为可贵的是,郭正英通过这些民族服饰交流,领悟到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可行性路径。于是,他不失时机地协调组织博物馆专家、学者进行了民族文化继承与创新课题学术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03年6月,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报请上级批准,郭正英被任命为中国民族杂志社总编辑。工作岗位的转换,这是他为建设先进文化再作贡献再展宏图的新开端。此时此刻,由他创作的一幅丈二匹的草书作品《李白朝发白帝城》和四条画屏:《梅、兰、竹、菊四景图》最能表达这位祁连·萨尔的宁静致远情趣和翰墨艺术才气。在民族文化宫展厅展出后,引起了轰动。通过深入调研,他提议与中国民族报社有关领导召开座谈会,自8月份开始开设“民族文博”栏目,常年宣传民族宫馆藏文物资源。仅这一个“好点子”,就给两个民族文化单位都带来实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件事清楚地表明:对建设民族文化的深层次问题,这位裕固族山鹰的工作思路是开阔的,运行方式也是自如的。看到新总编一到任就深入杂志社的方方面面群体中,调查研究、恳谈设想,扎扎实实搞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情景,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位裕固族的祁连山鹰准会有不同凡响的展翅!也一定能够出现异乎寻常的壮观图景!
〔此稿为《西部民族》2003年特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