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孩子的主要技巧是把孩子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洛克
父母离异与孩子的反应
每当老师们想要一些具有丰富想像力答案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叫丽萨来口答。她是被大家公认的活泼,友善的女孩子。她聪明,有个性、还很自信。她的学习成绩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丽萨眼中,世界是那么让人兴奋,她乐观向上,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热情。
然而她的生活改变了--那么突然和彻底。她从一个优等生变为劣等生,由欢乐变得孤癖,由胜利者沦为失败者,她自卑、精神恍忽、健忘、消沉,学校对她来说已不再重要。
是什么引起她这么可怕的转变?丽萨被一种无名的痛苦煎熬着,在一些学校有5%像丽萨这样的孩子的父母离婚了。
父母离异不要伤孩子心灵!
红杏出墙也好,移情别恋也罢,总之如今夫妻离异似乎已成时尚。可你们在把一棵家庭之树一分为二时,想没想过如何保护好树上的花果。以下的做法,可能让无辜的儿女,受到最小的伤害。
和风细雨的拜拜。
一旦你们已经做出离婚的决定,就应该早一点告诉孩子,尽管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最怕突如其来的打击。父母双方应该一起向孩子心平气和地讲述,暂且把彼此的愤怒和愧疚放在一边。尽管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谈话的内容不会一样,但都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内容:"爸爸妈妈过去很相爱,在一起很幸福,但现在我们认为两个人分开更幸福。不管我们之间发生什么,我们都会永远爱你、照顾你。"谈话时,感情要温和,不兜圈子,尽量接近事实,既让孩子对未来的变化做一点心理准备,又不要让这即将来临的变化把他吓坏。记住孩子并不需要对细节知道得很详细,重要的是让他知道,只是父母分开了,但是谁也不会在孩子的世界里消失。
还有一点很重要,要强调你们的不愉快、离异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不要造成一些懂事的孩子内疚、去责备自己。
孩子最怕家庭暴力战争。父母的争吵、充满敌意,不但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和不安,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会给他树立反面的榜样。要和风细雨,好说好散,任何一方都不要用孩子做要挟,更不能教唆孩子参与战争。不要把你们的恩怨强加在孩子身上,煽动他们做出伤害亲情的举动。要知道在家庭暴力冲突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将来也很难处理好自己的家庭婚姻问题。
抚平心理的创伤。
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反应是不同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才有可能去对症处理:
2岁以内的孩子要求生活的稳定。如果过去主要照顾他们的人换了,他们会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且难以对更换后的角色产生信任。表现哭闹增多、吃的习惯改变、睡眠不安易惊醒、离不开唯一的单亲。这时需要用双倍的爱去抚平幼小心灵的创伤。
3岁到5岁的孩子要求来自父母持续的照顾。任何一方消失都会令其不安、诚惶诚恐,甚至改掉的不良习惯又复发,像吮大拇指、尿床、撕碎自己心爱的书画等。这时你千万不要用教训的方式去管教,那样会加重他的失落感。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不间断的语言交流,千万不能冷落了孩子。
6岁到8岁的孩子已经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同时还要求一定的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以便确认他们是被父母喜爱的。失掉任何一方的爱,对他都是劣性刺激,会使他变得自卑、忧伤、孤独,在学校不愿交友、易怒、富于攻击性、学习成绩下降。不要忘记,这时可是塑造孩子人格和性格的最佳时期,不要把大人情感的波澜,带进孩子的心灵,把可塑性极强的孩子捏造成脾气古怪、不合群、不友善、焦虑多疑的孤僻者。
9岁到12岁的孩子,他们从事更多与父母分离的活动。这时的孩子已试图发现父母双方谁对谁错,对一方更亲近,对另一方疏远。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应该早有预料并表示理解。并要用善意和适当的事例,纠正孩子对任何一方的偏见。孩子失去任何一方,都会使他们的感情发育失去平衡,以至给他们未来感情生活罩上阴影。
12岁到15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意识,有了自己决定生活方式的要求。他可能会拒绝自己归属某一方的监护,或对于住处的决定会有自己的意见。如果和大人的决定不一致,先不要勉强,要给他足够的转变时间。强扭的瓜不仅不甜,反而会使他们情绪低沉、学习成绩下降,可能会促成他尝试酒精、毒品或性行为来作为发泄。
15岁到18岁快步入青年的孩子们,更重视自己在社会和学校的独立,他对父母离异的纠缠不休会厌烦和反感,有时他们也会对父母不再宽容。他们不能接受父母新的约会,认为原谅这个行为就是对另一方父母的不忠诚。这时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离家出走、对家庭新成员不礼貌、不接受、甚至干出违法的行动。这是最易出现偏邪的年龄段。这时最需要父母双方的耐心,任何一方都不可有恶意的挑唆,要知道那不是对孩子的爱,而有可能把他推向犯罪。
孩子们的想法
当老师见到丽萨,她想方设法向老师证明她没有任何问题,丽萨的反应是很典型的。像大多数遭受过父母离异的痛苦孩子一样,她不能解释为什么她在学校表现得那么差,她也不想让别人了解她内心的创伤,她再也不想谈论什么家庭中的不幸。孩子们了解他们父母所受的痛苦,他们害怕说出他们的感受只会增加每个人的痛苦。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孩子从来不与父母谈论他们对离婚的感受的原因。被埋藏在心底的种种想法,使他们更加焦躁不安,在学校里的表现越来越差。而正是这无可宣泄的感情为以后的生活中出现的更大的隐患埋下了祸根。
"你对父母的离异是怎么想的?"
"我不喜欢他们这样。"
"你指什么?"
"我妈妈哭得很伤心"
"对此你怎么想?"
"我很难过,我希望她别再哭了。"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婚吗?"
"他们过去经常打架。"
"他们有没有因为你打过架?"
"有的。"
"你认为他们离婚是因为你的错?"
"是的,这全是我的错。"
说到这儿,泪水盈满丽萨的眼睛。老师递给她一盒纸巾,告诉她想哭就哭吧,她痛哭了好长时间,几个月以来被压抑的情感全部倾泻了出来。等到缓和了一些,她解释道:"有一次我站到电视机前面,我爸爸吼着让我离开,妈妈就生气地对爸爸嚷,不让他那样冲我吼,就这样他们打了一架,爸爸离家出走了,两个星期后他们告诉我,他们正在办离婚手续。所以我想他们是因为我离婚的。"
丽萨有种负罪感。她认为父母的离异她要负全部责任。与我谈话的一多半的孩子认为自己是造成离婚的主要原因。他们想,"要是表现得好一些,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要是我能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或考个好成绩,爸爸妈妈就不会分开。如果我是个乖孩子,这一切就都不会发生。"孩子都在自责,这样会导致极度的自卑、失落和不安全感。当一个孩子产生失落或者负罪感时,学校对他们来说就已经不再重要了。
在学校中的表现
25年前,离婚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那时离婚率很低。然而现今就不同了,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父母的离异伤害了孩子,这些孩子就开始对社会报复,甚至有时报复在他们自己身上。困惑、被弃、自暴自弃、孤独、恐惧、负罪感、压力和愤怒,所有这些都沉重地打击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许多观察家发现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团伙犯罪、吸毒和退学的比率也在上升。
因为老师有机会来进一步接触那些父母离异的孩子,所以从中了解了这些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进而老师学会了一些预防和治疗这些情况的办法。下面是他们的一些体会:
父母是孩子的精神支柱。父母一离婚,孩子就会感觉自己也不完整了,他们觉得失掉了半个"自我"。这种困惑感和被弃感,使孩子无法专心他们的学业。
尤其是当父母不尊重对方,互相攻击时,这种不健康的感觉就更加重了。如果一方家长在孩子面前出言不逊攻击另一方,孩子会担心他提到那些不好的品质存在于自己身上。"如果爸爸是个坏人,那我不也是个坏人?毕竟我很像我爸爸。"
当父母都企图压制对方时,孩子会很为难,我曾经采访过一家人,妈妈坚持让孩子远离暴力,这是很合理的要求;但是爸爸最喜爱的周末活动就是看史泰龙的影碟后,下午去靶场练枪。当父母因为以什么方式教育孩子最好而产生争执时,孩子往往不知听从哪一方为好,而造成情绪不稳。
一些父母离异的孩子与一方家长失去了联系。内森的父母已经离婚5年了,他的爸爸已经再婚并有了孩子。几年后,内森与父亲的关系渐渐疏远了。
"我觉得没有人喜欢我。"
"是因为你爸爸不来看望你,你才这么想的吗?"
"是的。"
"一定是因为我。可能出于一些原因他不喜欢我。"
"你认为你做错什么事了吗?"
"一定做过,也许我是个坏孩子。"
"是吗?"
"是的。"
"每隔多长的时间你就会有这种想法?"
"我一直都有。"
"每隔多长时间你就想起你爸爸?"
"每天都想!"
被弃和困惑的阴影重重笼罩在内森的心头。他确信他是个没有价值的人;他确信他缺乏父亲的关怀是因为他根本不配拥有父亲的爱,他也不值得让父亲为他浪费时间。他每天都这么想,正是由于他错误的自我价值观,导致了他生活方方面改变。他害怕交朋友,害怕在学校里表现良好,甚至害怕与妈妈走得太近。如果亲生爸爸都不关心他,都会离他而去,那么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一些孩子担心被父母抛弃。如果父母一方离开了我,我怎么知道另一个会不会也离开我?那么谁将照顾我?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不告诉父母他们的想法的另一个原因。一个七岁的孩子曾解释说,"我妈妈很生爸爸的气,如果我告诉她我多么伤心,她会疯的,那样她也会离开我。"孩子们害怕说任何一句做任何一件能疏远或激怒他们父母的话或事情,因为他们害怕父母两个都会离他而去。
孩子对离婚的典型的反应是生气和攻击,特别是父母相互憎恨的时候表现得更明显。史蒂文的父母离婚已经好几个月了。在那期间,史蒂文在学校和在家越来越好斗。是什么使他变成这样呢?史蒂文是生他父亲的气,气他离家出走,气他没有经常陪伴他,气他有了个新女朋友。史蒂文没有直接把气撒在他爸爸身上,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加速他爸爸的离开。所以史蒂文把气撒在同学身上,这样会比较安全。他也把气撒在妹妹身上,因为她喜欢爸爸的新女朋友。
史蒂文生他爸爸的气还因为家里的收人减少了。"我要发疯了,因为我们现在变穷了,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生活,爸爸带走了所有的钱。"孩子们很快便懂得离婚随继带来的经济上的困难,担心最基本的生活开销。我们用什么买食物?是不是要搬到便宜的房子里住?我什么时候才能买新衣服和我盼望已久的自行车?我还能继续留在篮球队吗?孩子们担心收入的减少而带来的可怕的变化。如果没有钱,就没法上学,不上学,还怎么能考虑我将来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这样的问题呢?"
变化使孩子们害怕。离婚后,经常会有单方父母带着孩子离开家,他们住在亲戚家或便宜一些的公寓里。对许多孩子来说,这意味着面对新的家,新的学校,新的朋友和新的压力,加上失去父亲(母亲)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这些混杂在一起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创伤。这些改变使他们无法在学校里表现良好。
一些孩子害怕被愤怒和怀有报复心理的一方父母"偷走"。当他们威胁或恶意恐吓对方时,这种恐惧就更加深了。"我要把孩子从你身边带走,让你永远也见不到他。"一想到永远见不到爸爸或妈妈是非常可怕的,当一方父母失去孩子抚养权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结果,孩子们害怕自己走路上学、回家,害怕陷于被绑架的险境。
与我谈话的一多半的孩子都希望他们的父母能重新在一起,这是可以理解的。孩子们希望可以过从前的家庭生活。这是绝大多数孩子不顾现实竭力希望实现的幻想。一个大一的学生曾经说他经常想使他的父母破镜重圆,在他6岁时他们就离婚了,而且都已经再婚许多年了,但他始终抱有幻想。
延续性的影响
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会延续好几年。一位母亲曾讲述了关于她17岁女儿的一些事情。她是一个品行良好让人信赖的姑娘,然而仅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一切都改变了。麦洛蒂辍学了,生活变得一团糟,还染上了毒瘾。当我和麦洛蒂谈话时,她自己清楚地知道她心里想什么,她对她父亲的行为感到愤慨。当麦洛蒂7岁时,他离开了她们母女。麦洛蒂一直期望着有朝一日他能回来,如果他回来了,她想让他为自己感到自豪,所以她总是为了父亲而努力学习。然而最近,她意识到他将永远不会回来。"所以为什么要做好学生呢?我决定不再用功读书了,我要痛痛快快地活着。"
麦洛蒂的父亲离开家已经十年了,在她心里积蓄了十年的痛苦和失落终于爆发了。这个影响在十年后才开始显露出来。由于周期长,所以很容易被忽视。我现在才认识到离婚的影响可能会立刻显现,也可能会隐藏好多年。当与受到父母离婚困扰的孩子们共处时,老师一定会察觉由此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不要因为离婚是几年前发生的事,就忽略了它会对孩子在行为和情绪上的影响。它在小孩子的头脑中一直是记忆犹新的。
痛苦的周一早晨
离婚所带来的最令人伤心的结果之一就是在和爸爸(或妈妈)共同度过一个周末后周一早晨再次回到自己家。许多离婚家庭的孩子只能在周末看到他们失去监护权的父亲(母亲),一般来说一个月两次。一旦从周末相逢中回来,许多孩子就会经历了一个持续几天的调整阶段。一些孩子孤僻起来,做白日梦而且缺乏活力;一些孩子变得动作化,脾气急燥,好战而且叛逆,一些孩子变得仇视别人好与人争斗。
几年前,当离婚还不是很普遍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认为周一早上回家后的反常行为是由整个周末无约束无纪律的自由涣散引起的,最常见的结论就是孩子们应该减少与他们另一方家长见面的次数。周宋的家长们放纵他们的孩子是确有其事的,然而周一早上回家后的异常行为则是由另一些原因引起的。
这种反常行为很可能是由于和另一方见面太少引起的。这至少有两个原因:
其一,一个厨来的时间太短了,仅仅够两人相互熟悉、并开始彼此亲近的程度。当家长和孩子之间刚刚感到亲切起来时,一个周末就过去了。孩子们只有再过一个星期才能见到他的父亲(母亲)。由于要花许多天才能弥补上这种失落的感觉,上述的那些反常行为便产生了。
其二,对孩子失去监护权的家长在他们孩子的生活中好像是个局外人。这样的家长和孩子都无法完全了解对方或了解对方的兴趣人情绪及行为方式。这样的家长们并没有去了解他们的孩子,孩子们也没有毒了解他们的父母。结果就造成了:迪斯尼乐园综合症。周末的家长们都愿意大把大把地花钱,让游乐活动、礼物和没有营养的食物充斥整个周末。这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两件事:
第一,这个家长很好;第二,没有必要去遵守任何纪律。一般来说,当孩子们有吃有玩的时候表现得都很好。那么,如何改变孩子的这些反常行为呢?应增加孩子和无监护权的父亲(母亲)在一起的机会,这样反常行为会逐渐减少,综合症也会逐渐消失。随着这位父亲(母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增多,他们共享的那一段时间就会安排得更为有条理。这方面家长就会更为了解孩子的生活,并且对孩子的各方面更加负责,这里也包括纪律。这样做会使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团结合作,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更加稳定的成长环境。结果我们就会看到,无论在父母面前还是在学校,孩子都会表现得更为出色。
一个孩子的三个心愿
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不可能被抹刹,但可以减弱。下面列出的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从父母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当然这些对于父母们说很难完成,但对孩子来说通常是最好的心愿。
心愿1:孩子应该可以自由地与双亲联系。他们可以打电话或见到任意一方家长而不必害怕会冒犯到另一方。孩子们不用非得在父母间做出选择,他们不应该担心选择一方就会失去另一方。应该允许孩子无论是在父亲还是母亲面前,他都可以表现出对两个人的爱。
如果父母远离子女情况又会怎么样呢?许多这样的父母都错误地认为他们离开后,孩子没有他们会生活得更好。其实不然,孩子和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多联络,可以写信或是打电话,孩子们喜欢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盘式带或录像带互通消息,或者也可以寄明信片。孩子可以给父母寄去学校通知单和活动请柬的复印件等;在休假或放暑假时,父母与孩子可以互访。
总之,接触的越多越好。如果一方家长拒绝联络,就应跟孩子说明这并不是他的错。缺乏父母的联系通常会使孩子觉得他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因此应该经常表扬孩子好的品质,给他以安慰。
有些情况下,接触也应该有所限制。例如不应该让曾经虐待过孩子的父亲(母亲)与孩子单独接触。象这样的情况;应该事先给孩子一些建议和劝告。
心愿2:孩子们希望父母双方对自己的要求是一致的,这样他们会感到更加安全可靠。父母需要在双方家庭中建立相类似的规章制度,保持它的一致性。父母双方还需要定期地讨论和商定孩子的日常事务,例如孩子可以吃的食物和零食;孩子可以看的电影、就寝时间、洗浴时间、家庭作业等等。这种合作的精神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是可亲的人。
孩子们总是需要令他们满意的父母就象父母需要令他们满意的孩子一样。父母双方的一致性会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平衡,帮助他们在父母离异的情况下重新调整自我。心理调整的越好,也就意味着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就越好。
许多单亲父母感到非常内疚。有负罪感的单亲父母有让孩子放任自流的趋势,他们为孩子寻找籍口"这也不是他的错误,他自己也不清楚做了什么。"放任自流是一种错误。单亲父母应该言行一致,理解孩子、支持孩子,但却不能允许孩子有不正当的行为存在,孩子也希望父母能言行一致并用纪律约束他们。
心愿3:孩子们应该知道父母双方仍然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为即使父母离婚也不会离开他们的孩子。孩子需要父母双方的照顾,而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联合监护;孩子们需要他们的父母参与他们生活中各方面的活动,尤其是学校活动,父母双方都应该参加家长会,如果不能一起参加,可以单独参加;父母还应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会,他们可以分开坐或者轮流参加活动。双方的参与很明显的表明父母相信学校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这样对孩子来说,在学校表现出色就更为重要。
学校能做什么
学校有责任同父母双方保持联系,尽管有的父母不喜欢这样,学校应该提供一个最佳实践的典范。当父母参与孩子的教育时,孩子就会做的更好。学校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包括父母双方的努力,送两张成绩报告单,分别召开两次家长会。分发两张学校活动的请柬,当孩子在校表现好的时候打电话告诉父母。这样两个家庭和学校将会组成一个相互支持的更加稳固的构架。
老师也应该意识到父母离异的孩子经常会出现感情和行为上的问题。在不同的时期里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做一个好的听众,给孩子时间倾诉他的情感。老师可能是他愿意与之交谈的唯一的成年人。
经融合后而扩展的家庭再婚经常产生混合家庭。一个混合的家庭里包括他的,她的和他们的孩子。不同婚姻结合的几个孩子在每星期、每月或每年的不同时期住在一起。这样的家庭肯定会有些混乱,这就是父母在这些情况下一定要保持一致的原因。更多的一致性意味着更少的混乱。
在扩展的家庭里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六岁的孩子同她的母亲,她的叔叔和她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她有四个家长,每人都给她不同的待遇。叔叔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子,他允许她做任何事情;而在爷爷、奶奶面前呢,不管她做什么事,都得用糖果哄着,否则就不做;母亲不得不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她使用了各种方法,惩罚、叫喊、尖叫和威胁。后来这位母亲征求我的意见。在我们第一次会谈时,仔细地听了她的情况。我们召开第二次会议时,有母亲、叔叔、和爷爷、奶奶参加。我们花了整个会议的时间讨论一致性问题。比如像制定规章制度了、就寝时间了、零食了等等。
当今,存在许多不同的家庭形态。许多家庭都能培养出正常的、行为端正和能自律的孩子,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家庭情况下调整自我。如果父母能始终坚持如一,他们的调整也就越快越健康。
小结
让孩子稍稍活动一会儿吧,他会以十分钟专心听讲的行为来报答你的。--乌申斯基
上百万儿童因父母离异身心受到伤害。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孩子自身的灵活性和伸缩性可以保证他们正常成长,然而我们现在却有了不同的认识。孩子们只有自我感觉良好,才能在学校里表现出色。感情的冲突、不安、压力和恐惧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
如果离婚后父母仍然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孩子就会把自己的心态调整的更好,因此在学校表现的也就更好。父母离异对于孩子的影响,没有治愈的可能性,却可以治疗。处方就是父母双方和平相处并始终参与孩子的各方面生活。父母之间的关系越融洽,孩子的心态调整得也就越好,就是这么简单。我知道许多婚姻严重破裂而导致离婚的父母认为这些建议是不现实的,也许是这样的。但我所写的是怎样做对孩子最好,对于孩子最好的就是父母能够团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