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晨晨妈妈
宝宝:一岁
前几天,晨晨有点轻微感冒,本来吃点药就能好的。可是当天下午,我又带晨晨去逛街。可能是受了点风寒,晨晨的感冒忽然加重了不少,还有伴有咳嗽,喘息困难。再次到医院查看后,医生说晨晨患有支气管炎。
看儿子喘息困难的样子,我真是想快点治好他的病。经过询问,医生告诉我,如果想快点好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输液。输液就输液吧,只要儿子晨晨能快点好起来就行。
当婆婆听说我要为晨晨输液时,她却不同意我这么做,还劝我说:“输液麻烦不说,还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这次输液,以后每次生病都得输液。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只要能吃药能吃药治好就不要输液。”
可晨晨妈妈还是想给晨晨输液,让晨晨快点起来。婆媳两人也就这个话题就进行了争执。
专家如是说:
不管任何疾病,相比较吃药、打针而言,输液确实好得最快。因为输液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能迅速吸收。于是,不少心疼宝宝的年轻妈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输液。其实,这个决定背后潜藏着很大的风险。
首先,输液直接进入静脉,一旦产生不良反应则来势凶猛,很难采取弥补措施,特别是小孩。老一辈人常说,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原因很简单,口服给药,需要吸收一段时间,即使有不良反应也相对缓慢,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可以洗胃。打针是肌肉过滤的,相对安全。
其次,输液会降低宝宝的免疫力。宝宝出生时从母体携带一定的免疫能力,这些免疫能力使他们或多或少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如果宝宝出生后的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宝宝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宝宝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只要宝宝一生病,就非得输液不可,吃药、打针不会再有任何效果。
相比较口服药而言,打针的效果会比较快,但是比较有风险,其实经常打针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硬结或发炎。静脉注射时,有的药能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还有些药液如流出血管外时,局部还会出现疼痛,甚至组织坏死。
口服药是最古老、最简便、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可随时采用。当然,吃药也有缺点,比如药物吸收较慢,受胃内食物及服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见效慢。但如果掌握得法,用药得当,也完全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只要病情允许,应尽可能口服用药。
当然,如果宝宝病情到了非输液不行的情况下,家长也要毫不犹豫地选择这种治疗方式。在输液的过程中,家长不要抱着孩子、举着吊瓶四处走动,避免吊瓶举得过低、血液回流造成针头阻塞,举得过高而使输液滴速过快。另外,走得太远,一旦出现问题不利于及时抢救和处理。
PK结果:
由上述专家的讲解可知,婆婆的老经验生病了吃药能治好就不要输液的说法是正确的,因此这场PK大战的胜利者应该是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