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志书的内容而言,在坚持全面记述前提下,要坚持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独略同的原则。在时代进步的今天,修志人物肩负着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夏这个回汉民族共同家园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宁夏当代地方志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的修志生涯,造就了一支老中青梯队结合的修志队伍,分布在各市县和区直厅局、部门。这支社会科学领域的特殊队伍,长期扎根修志,默默奉献,辛勤耕耘,没有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也没有灯红酒绿下的欢歌笑语,他们所拥有的,只是一套真实反映历史的笔墨,一颗对人民修志事业负责的赤诚之心。他们奉行着“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绝不半句空”的志学态度,特别是老一辈志人,他们在“三苦”(清苦、辛苦、艰苦)的办公和生活条件下,编纂出一部部优秀志书,发表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这支具有奉献精神的修志队伍,使宁夏的修志事业独领风骚。修志的科学实践和简陋的工作环境,又锻炼和造就了这支特殊的队伍,涌现出了一批以吴忠礼先生为代表的方志专家学者,吸引了一批致力于其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到修志的行列,为修志队伍增添了力量,提高了志书的学术品味。
吴忠礼先生被公认为宁夏新编地方志的拓荒者,为方志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他是安徽省肥东县人,他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家庭从老家来到宁夏,扎根塞上回乡,决心为第二故乡奉献终生。他早在1981年就倡导编修新方志,1985年首任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正式扛起了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大旗。他热爱修志工作,虽然身患多种顽症,仍然带病工作,跑遍宁夏山川大地,积极动员和倡导各地开展修志工作。他是宁夏社会科学界知名学者,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升任宁夏社科院副院长后,继续分管地方志工作,仍然潜心修志,研究方志理论,指导全区修志工作,参与志书的评审、审定工作。他在宁夏地方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硕果累累,有独特的贡献,被学术界公认为全区史志研究方面的首席专家,被社会上誉为宁夏的“活字典”。他是典型的“双肩挑”复合型人才,是位多产学者,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24部,发表论文约130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次、二等奖7次、三等奖1次,获自治区政府奖1次,获自治区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其中《宁夏志笺证》一书出版后,新华通讯社于1998年1月21日向全球发了电讯消息。23日,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作了报道,《光明日报》《深圳特区报》《宁夏日报》等国内报刊和国外华文媒体纷纷作了介绍和报道。他先后被国内外出版的《当代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辞典》《中国当代方志学者辞典》《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当代中国志坛群星集》和世界有影响的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出版的《国际名人录》等大型辞典收录。
2001年,吴忠礼先生已到退休年龄,因其影响和工作实际由自治区人事厅批准延聘6年,担任《宁夏通志》《宁夏年鉴》总纂及指导全区修志工作,继续发挥余热。2007年正式退休后又被宁夏社科院返聘担任宁夏地方历史文化学科组带头人。他虽已年逾六旬,又体弱多病,仍然坚持工作,超负荷工作,除了继续完成《宁夏通志》《宁夏年鉴》的总纂任务之外,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西北史地学研究》和区内协作课题《唐徕古渠研究》,并承担《宁夏通志·首卷》《宁夏通志·人物卷》《宁夏通志·艺文卷》的主编任务。他应邀为都市报《新消息报》的《大话宁夏》栏目、《共产党人》的《纵横宁夏》栏目和宁夏电视台的特邀嘉宾,发表大量文章,让更多的宁夏人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掌故、逸闻逸事、历史大事、乡贤名人。他还应邀担任银川地区地名委员会首席专家,为整顿规范自治区首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银川的巷、街、路和广场、园林绿地以及全市总体规划进行研究、论证,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尤其是地名的取舍,使银川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名实相符。
主持或参与新中国修志的第一代人来自各市县的有张贤、王恽、冯万和、李荣春、苏忠深、武树伟、李宗道、王克林、李子杰、杨满祥、李文斌、高广俊、潘俊国、余登第、张家铎、刘华、韩彦童等,自治区直各厅局的有卢德明、田原、普鸿礼、倪孟金、林子明、黄育民、朱正凡、周永清等。他们已退休,但仍然关注着修志工作,多人仍然执笔投身于修志事业。在这些第一代修志人才群体中,涌现出了一批“专家库”成员。2004年,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聘请孙生玉、黄立均、黄秉丽、鲁人勇、姜自力、徐忠孝、杨秀兰、戚宁森等10人为宁夏地方志专家库首批成员。2008年5月,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又聘请张万寿、吴忠礼、曹益民、宋志斌、张积德、张序述、王文章、胡亚斌、吴怀章、张树林10人为宁夏地方志专家库第二批成员。这些老专家在《宁夏通志》、第二轮志书、年鉴编纂出版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不乏张万寿、吴忠礼、鲁人勇、张积德这样一批领导干部修志人才。
一大批专家学者的参与带动,盛世修志实践的锻炼,造就了一支能修志、会修志、修成志、修良志的新生力量。研究员刘天明和编审范宗兴等是中青年修志队伍的代表,他们立足于修志岗位,担负着《宁夏通志》《宁夏年鉴》、续修志书指导与编纂以及宁夏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重任。佘贵孝扎根固原山区,成为固原市志办的业务骨干,是固原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多产学者。
宁夏修志人才队伍表现出了一定的先进性。为了调动修志人员的积极性,肯定修志成绩,有关部门多次对修志人员进行了表彰奖励。先后有余人次受到自治区以上表彰奖励。年,同心县志办公室主任李宗道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年,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天明获全区先进工作者和全区修志先进个人称号,他还是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人才。年月,在宁夏新方志编纂工作进行年之际,自治区人民政府首次主持召开全区地方志优秀成果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对刘海晏、翟新军、马平恩等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为吴忠礼、鲁人勇、卢德明等修志年限达年左右的49人颁发了荣誉证书。2006年,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吴忠礼、刘海晏获全国修志先进工作者,吴忠礼同时获全国修志二十一佳荣誉称号。2008年5月,宁夏年鉴编委会对68名优秀信息员予以通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