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富砚材,堆砌成小山。
夙有临池兴,薄书傥余间。
这首诗选自《朔方道志》,诗作原名《研山斋》。诗作者赵惟熙,江西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任宁夏知府。他在自己书屋中题写诗句,诗赞贺兰砚石多而贵重。用它雕刻的石砚,增加了作者临池学书的兴致,也伴随着他度过了年复一年的公余时光。
贺兰石砚是由贺兰石精雕细刻而成。贺兰石产于贺兰山小滚钟一带,分前山石、后山石两种。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色泽清雅莹润,紫中嵌绿,绿中附紫,紫绿两色天然交错,有玉带、云纹、眉子、银饯、石眼等形状,为贺兰砚创作提供了极好的空间。
贺兰石及其雕刻砚品最早记载于清《乾隆宁夏府志》:“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清末,流传着“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说明贺兰砚已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制砚工艺史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堪与驰名中外的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媲美,属四大名砚之一。贺兰石砚最大的优点是不吸水、易发墨、不损毫,加盖后砚内余墨可保持数日不干不臭。石材天然,色秀交相映衬,显得美观大方,绝妙非常,颇受人们的青睐。
贺兰石砚雕刻在宁夏历史悠久。相传在清道光年间,曾从江南聘请艺人前来传艺,使贺兰砚既显北方的粗犷豪放的风格,又有南方的细腻灵巧的神韵。用贺兰石雕刻的贺兰砚,图案千姿百态,龙凤螭蟾,山水花鸟,福禄寿喜,不下百余种。以造型而论,可分为5类:仿形砚、随形砚、盖砚、素砚和玩砚。艺人们以高超的技艺雕刻成的贺兰石砚,因其古朴典雅,造型优美,别具一格,长期以来,深受历代文人、书法家的钟爱。1934年,宋子文来宁夏,马鸿逵曾以3方贺兰砚相赠,一为紫蟹趴玉池,一为青叶托白莲,一为素砚,均为砚中上品,被宋子文视为珍品。1963年12月,董必武在宁夏视察期间,曾题诗一首:“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对贺兰石砚赞叹不已。
近年来,贺兰砚在工艺上又有了创新和发展,常见的图案如“贵妃醉酒”“太白吟月”“李时珍采药”“赤壁怀古”“东坡赏菊”“公孙舞剑”“太公钓鱼”“飞天奔月”“八仙过海”“金陵十二钗”“十八罗汉”等人物系列,“贺兰雄姿”“塞上江南”“秦砖汉瓦”“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等古风情系列,还有“葫芦”“石榴”“葡萄”“菊花”“荷叶”“南瓜”等自然情趣套砚等。不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动物,都选料精妙,图案新颖,形象活现,栩栩如生。
除石砚外,以贺兰石雕刻的其他工艺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国际市场同样受到广泛的青睐。以贺兰石雕制的大幅竖屏,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成为贺兰石雕艺术的最大荣誉。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际,宁夏人民以名为“牧归”的巨型贺兰砚,赠送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表达了宁夏各族人民与香港同胞的手足之情。1999年澳门回归,宁夏也专制贺兰石工艺品相赠。贺兰石工艺制品还经常作为中国人民的友谊使者,博得了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欢迎。
历史上对贺兰石雕刻艺人缺乏详细记载。清朝末年,宁夏府城制砚只有三四家。民国年间,制砚人渐多,工艺亦渐精。其中,阎万庆、阎万年兄弟颇善雕刻,人称“砚油子”。现在可以知道的一位老艺人名叫阎子江,别名“阎砚台”,是“阎砚世家”的第三代传人,14岁随其父学习贺兰砚雕刻,渐渐技艺超群,以刀法精湛,刻砚造型别致而颇有名气。1957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1961年与其弟阎子洋参与了人民大会堂宁夏厅的装饰布置工作,创制贺兰石雕挂屏《清平乐·六盘山》和插屏《红军长征过六盘山》《塞上江南》等作品。其作品艺术风格古朴典雅,意境深远,刻工精湛,讲究相石瞧彩,因材施艺。1979年,阎子江参加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先后当选为自治区政协第三、四届委员,宁夏文联委员。1992年去世,享年71岁。他晚年精心传艺,子女阎森林、阎淑英继承父业,初露才华,使“阎砚世家”后继有人。
其实,宁夏本地的贺兰砚创作队伍弱小,每年只能生产出不到百块的纯手工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富有宁夏特色的旅游工艺品贺兰砚市场潜力越来越大,引得外省制砚人才涌入。分散在银川市各处制砚的小作坊,多数由河北易水人和河南安阳人经营。他们大多采用机械雕砚或机械加手工雕砚,生产速度提高,市场上80%的贺兰砚出自这种作坊。还有些人在宁夏大批量购买贺兰石料,运回故乡加工生产,再返销宁夏。宁夏正规的、专业的生产贺兰砚的厂家算是银川西夏艺术制品厂了,已有十几年的生产历史。该厂建了一处陈列馆,陈列着百余种贺兰石砚和贺兰石雕产品,就图案而言,多属新开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