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2800000002

第2章 二

夏五月癸亥夜,帝遣长孙顺德、赵文恪等率兴国寺所集兵五百人,总取秦王部分,伏于晋阳宫城东门之左以自备。甲子旦,命晋阳县令刘文静异开阳府司马刘正会,辞告高君雅、王威等与北蕃私通,引突厥南寇。帝集文武官僚,收威等系狱。丙寅,而突厥数万骑抄逼太原,入自罗郭北门,取东门而出。帝分命裴寂,文静等守备诸门,并令大开,不得辄闭,而城上不张旗帜。守城之人,不许一人外看,亦不得高声,示以不测。众咸莫知所以。仍遣首贼帅王康达率其所部千余人,与志节府鹰扬郎将杨毛等,潜往北门隐处设伏。诫之:“待突厥过尽,抄其马群,拟充军用。”然突厥多,帝登宫城东南楼望之,旦及日中,骑尘不止。康达所部,并是骁锐,勇于抄劫。日可食时,谓贼过尽,出抄其马。突厥前后夹击,埃尘涨天,逼临汾河。康达等无所出力,并坠汾而死,唯杨毛等一二百人浮而得脱。城内兵数无几,已丧千人。军民见此势,私有危惧,皆疑王威、君雅召而至焉,恨之愈切。帝神色自若,欢甚于常,顾谓官僚曰:“当今天下贼盗,十室而九,称帝图王,专城据郡。孤荷文皇殊宠,思报厚恩,欲与诸贤立功王室。适欲起兵,威、雅沮众,深相猜忌,密构异谋,欲加之罪。疑其私通境外。岂谓系之二日(甲子是十五日丙寅是十七日),突厥果入太原。此殆天心为孤罚罪,非天意也,何従而至天既为孤遣来,还应为孤令去。

彼若不去,当为诸军遣之,无为虑也。”帝以见兵未多,又失康达之辈,战则众寡非敌,缓恐入掠城外居民。夜设伏兵,出城以据险要。晓令他道而入,若有援来。仍诫出城将士,遥见突厥,则速据险,勿与共战。若知其去,必莫追之。但送出境而还,使之莫测。尔后再宿,突厥达官自相谓曰:“唐公相貌有异,举止不凡,智勇过人,天所与者。前来马邑,我等已大畏之,今在太原,何可当也。且我辈无故远来,他又不与我战,开门待我,我不能入,久而不去,天必瞋我。我以唐公为人,复得天意,出兵要我,尽死不疑。不如早去,无住取死。”己亥夜,潜遁。明旦,城外觇入驰报,帝曰:“我知之矣。”文武官入贺,帝曰:“且莫相贺,当为诸官召而使之。”即立自手疏与突厥书,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自去自来,岂非天所为也我知天意,故不遣追。汝知天意,亦须同我。当今隋国丧乱,苍生困穷,若不救济,终为上天所责。我今大举义兵,欲宁天下,远迎主上还。共突厥和亲,更似开皇之时,岂非好事且今日陛下虽失可汗之意,可汗宁忘高祖之恩也若能従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必以路远,不能深入,见与和通,坐受宝玩,不劳兵马,亦任可汗。一二便宜,任量取中。”仍命封题,署云某启。所司报请云:“突厥不识文字,惟重货财,愿加厚遗,改启为书。”带笑而谓请者曰:“何不达之深也。自顷离乱,亡命甚多,走胡奔越,书生不少。中国之礼,并在诸夷。我若敬之,彼仍未信。如有轻慢,猜虑愈深。古人云:‘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塞外群胡,何比拟凡庸之一耳。且启之一字,未直千金。千金尚欲与之,一字何容有吝。此非卿等所及。”乃遣使者驰驿送启。始毕得书,大喜,其部达官等曰:“我知唐公非常人也,果作异常之事。隋主前在雁门,人马甚众,我辈攻之,竟不敢出。太原兵到,我等畏之若神,皆走还也。天将以太原与唐公,必当平定天下。不如従之,以求宝物。但唐公欲迎隋主,共我和好,此语不好,我不能従。隋主为人,我所知悉,若迎来也,即忌唐公,于我旧怨,决相诛伐。唐公以此唤我,我不能去。唐公自作天子,我则従行,觅大勋赏,不避时热。“当日,即以此意作书报帝。使人往还,不愈七日。使至,前日所贺官僚,舞蹈称庆。帝开书叹息久之,曰:“非有天命,此胡宁岂如此但孤为人臣,须尽节。主忧臣辱,当未立功,欲举义兵,欲戴王室,大名自署,长恶无君,可谓阶乱之人,非复尊隋之事。本虑兵行以后,突厥南侵,屈节连和,以安居者。不谓今日所报,更相要逼,乍可绝好蕃夷,无有従其所劝。”突厥之报帝书也,谓使人曰:“唐公若従我语,即宜急报,我遣大达官,往取进止。”官僚等以帝辞色懔然,莫敢咨谏。兴国寺兵知帝未従突厥所请,往往偶语曰:“公若更不従突厥,我亦不能従公。”裴寂、刘文静等知此议,以状启闻,帝作色曰:“公等并是隋臣,方来共事,以此劝孤,臣节安在“裴寂等对曰:“傥使伊、吕得尽诚于桀、纣,即不为汤、武之臣。寂等改以事君,不敢拘于小节。且今士众已集,所乏者马。蕃人未是,急须胡马,待之如渴。若更迟留,恐其有悔。”帝曰:“事不师古,鲜能克成。诸贤宜更三思,以谋其次。”

六月己卯,太子与齐王至自河东,帝欢甚。裴寂等乃因太子、秦王等入启,请依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故事,废皇帝而立代王,兴义兵以檄郡县,改旗帜以示突厥,师出有名,以辑夷夏。帝曰:“如此所作,可谓掩耳盗钟。事机相迫,不得不尔。虽失意于后主,幸未负于先帝。众议既同,孤何能易。所恨元首丛脞,股肱堕哉。“欷歔不得已。裴寂等曰:“文皇传嗣后主,假权杨素,亡国丧家,其来渐矣。民怨神怒,降兹祸乱。致天之罚,理应其宜。”于是遣使以众议驰报突厥。始毕依旨,即遣其柱国康鞘利、级失、热寒、特勤、达官等,送马千匹来太原交市,仍许遣兵送帝往西京,多少惟命。康鞘利将至,军司以兵起甲子之日,又符谶尚白,请建武王所执白旗,以示突厥。帝曰:“诛纣之旗,牧野临时所仗,永人西郊,无容预执,宜兼以绛,杂半续之。”诸军槊幡皆放此。营壁城垒,幡旗四合,赤白相映若花园。开皇初,太原童谣云:“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东海。”常亦云:“白衣天子。”故隋主恒服白衣,每向江都,拟于东海。常修律令,笔削不停,并以彩画五级木坛,自随以事道。又有《桃李子歌》曰:“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案:李为国姓,桃当作陶,若言陶唐也。配李而言,故云桃花园,宛转属旌幡。汾晋老幼,讴歌在耳。忽睹灵验,不胜欢跃。帝每顾旗幡,笑而言曰:“花园可尔,不知黄鹄如何。吾当一举千里,以符冥谶。”自尔已后,义兵日有千余集焉。二旬之间,众得数万。裴寂等启曰:“义军渐大,宜有司存。官僚所统,须有隶属。”帝曰:“布衣之士,或假名窃位。孤实将军,居唐大宇,近舍于此,更欲何求!”裴寂等请进位大将军,以隆府号,不乖古今,权籍威名。帝曰:“卿以废立相期,欲孤为霍光之任,威在将军,何关大也。必须仍旧,亦任加之,署置府僚长史已下,功次取之,量能受职。”裴寂等又请置诸军并兵士等总号,帝曰:“诸侯三军,春秋所许。孤今霸业,差拟晋文,可作三军,分置左右。谋简统帅,妙选其人。诸军既是义兵,还可呼为义士。昔周武克殷,义士非其薄德。况今未有所克,敢忘义士者乎。”

太原辽山县令高斌廉拒不従命,仍遣使间行往江都,奏帝主兵。炀帝恶李氏据有太原,闻而甚惧。乃敕东都西京,严为备御。西河不时送款。帝曰:“辽山守株,未足为虑。西可绕山之路,当吾行道,不得留之。”六月甲申,乃命大郎、二郎率众取之,除程命赍三日之粮。时文武官人并未署置,军中以次第呼太子、秦王为大郎、二郎焉。临行,帝语二儿曰:“尔等少年,未之更事。先以此郡,观尔所为,人具尔瞻,咸宜勉力。”大郎、二郎跪而对曰:“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家国之事,忠孝在焉。故従严令,事须称旨。如或有违,请选军法。”帝曰:“尔曹能尔,吾复何忧。”于时义师初会,未经讲阅。大郎等虑其不攻,以军法为言。三军闻者,人皆自肃,兵向西河。大郎、二郎在路,一同义士,等其甘苦,齐其休息。风尘警急,身即前行。民间近道,果菜已上,非买不食。义士有窃取者,即遣求主为还价,亦不诘所窃之人。路左有长老或进蔬食壶浆者,重伤其意,共所见军人等同分,未尝独受。如有牛酒馈遗,案舆来者,劳而遣之曰:“此隋法也,吾不敢。”颇虑前人有限,遂为终日不食以谢之。于是将士见而感悦,人百其勇。至西河城下,大郎、二郎不甲,亲往喻之。城外欲入城,人无问男女小大,并皆放入。城内既见义军宽容至此,咸思奔赴,唯有郡丞高德儒执迷不反。己丑,以兵临之,飞梯才进,众皆争上。郡司法书佐朱知瑾等従城上引兵而入,执德儒以送军门。德儒即隋之见鸾人也,大郎、二郎等数之曰:“卿逢野鸟,谬道见鸾。佞惑隋侯,以为祥瑞。赵高指鹿为马,何相似哉。义兵今奖王室,理无不杀赵高之辈。“仍命斩焉。自外不戮一人,秋毫不犯。往还九日,西河遂定。师归,帝闻喜曰:“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是日,即定入关之策。癸已,以世子为陇西公,为左领军大都督,左三统军等隶焉。二郎为敦煌公,为右领军大都督,右三统军等隶焉。世子仍为太原郡守,命裴寂、刘文静为大将军府长史、司马。以殷开山、刘正会、温大雅、唐俭、权弘寿、卢阶、思德平、武士彟等为掾属、记室、参佐等官,以鹰扬王长阶、姜宝谊、扬毛,京兆长孙顺德、窦琮、刘弘基等分为左右统军、副统军。自外文武职员,随才铨用。

其平旦,有僧俗姓李氏,获白雀而献之。至日未时,又有白雀来止帝牙前树上,左右复捕获焉。明旦,有紫云见于天,当帝所坐处,移时不去。既而欲散,变为五色,皆若龙兽之象。如此三朝,百姓咸见,文武谒贺,帝皆抑而不受。丙申,突厥柱国康鞘利等并马而至,舍之于城东兴国玄坛。鞘利见老君尊容皆拜。道士贾昂见而谓同郡温彦将曰:“突厥来诣唐公,而先谒老君,可谓不失尊卑之次。非天所遣,此辈宁知礼乎“丁酉,帝引康鞘利等,礼见于晋阳宫东门之侧舍,受始毕所送书信。帝伪貌恭,厚加飨贿,鞘利等大悦。退相谓曰:“唐公见我蕃人,尚能屈意,见诸华夏,情何可论。敬人者,人皆敬爱。天下敬爱,必为人主。我等见之,人不觉自敬。”従此以后,帝每见,鞘利等愈加敬畏,不失蕃臣之礼。其马千匹,唯市好者而取其半。义士等咸自出物,请悉买之。帝曰:“彼马如羊,方来不已,吾恐尔辈不能买之。胡人贪利,无厌其欲,少买,且以见贫,示其非急于马。吾当共之贡市,不用尔物,毋为迫役,自费家财。”

已而,高阳郡灵寿贼帅郗士陵,以其党数千人款附,即授镇东将军,封燕郡公,仍置镇东府,具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乙巳,康鞘利等还蕃,乃命司马刘文静报,使并取其兵。静辞,帝私诫之曰:“胡兵相送,天所遣来,敬烦天心,欲存民命。突厥多来,民无存理。数百之外,无所用之。所防之者,恐武周引为边患。又胡马牧放,不烦粟草。取其声势,以怀远人。公宜体之,不须多也。”

同类推荐
  • 贝蒙斯坦大帝

    贝蒙斯坦大帝

    贝蒙斯坦大帝,西亚之王,世界之王的崛起之路………
  • 干校札记

    干校札记

    三十多年前,杨绛先生写了《干校六记》。1969年,作者徐方也去了同一所干校——河南息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五七”干校。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她,用少年的眼光写出了顾准、俞平伯、何其芳、吕叔湘、丁声树、陆志韦、巫宝三、骆耕漠、吴敬琏、陈瑞铭等知识分子的灰色往事,首度大量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
  • 官场钩沉

    官场钩沉

    本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进行串联。
  • 夏都周宁

    夏都周宁

    《夏都周宁》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客观地反映了周宁渊源久远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淳厚朴实的民风民俗、独特神奇的人文地理环境,及其所造就和哺育的一代代聪明能干的周宁优秀儿女。
  • 浮世之帝王

    浮世之帝王

    关于诸葛家族三代的传奇故事。无数男儿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赞歌。保家卫国,好男儿为了信仰而战。
热门推荐
  • 费洛异能学院

    费洛异能学院

    在一个异能学院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日常,有打架矛盾,也有秀恩爱发狗粮,有逗比,也有伤感。一个个平凡日常,构成了不平凡的异能学院。
  • 好想告诉你我这迟钝的爱

    好想告诉你我这迟钝的爱

    和所有上班族一样平凡的一个人,是一样否一样。他生活于都市,没有华丽外表且能佳人相伴!没有金钱背景却能达官权重相助。因小时生活于山里却能事故发生时保其自身及他人安全,一次次的化险为夷,一次次的惊心动魄,更多的故事让我慢慢给你叙说出来。。讲述这个很平凡的人却又有着不平凡的故事的他~源于生活真实改写。
  • 兽人纪元

    兽人纪元

    在崎岖中前行的兽人种族,在王者的带领下开创新纪元,当文明的种子洒下,他们将成为这个大陆的主宰。这不仅是一个部族的崛起,更是一个时代的起始。
  • 半妖也是有尊严的

    半妖也是有尊严的

    妖兽和修真者已经离开了这个没有了灵力的世界,新的法则让世界出现了修炼原力的异能者,而传承了妖兽血脉的人类将有可能觉醒为半妖。觉醒了蛇妖血统的余巧安才刚刚离家,就遇上了一个外表俊美、声音好听的高颜值帅哥,然而帅哥是个大魔王,整天都在想着怎么解剖她……这是一个我把你当爱人,你却只想杀死我的故事。作为一只非人类的稀有物种,整天被心上人当做药剂材料的日子真是够了!那只别扭的黑曼巴总是对她的示爱各种视而不见!别扭毒舌药剂师x稀有原材料半妖PS:求不单机。
  • 商道之终极之战

    商道之终极之战

    一个人创业,尝尽了酸甜苦辣,经历了成功,失败,失去挚爱的痛苦,和尔虞我诈的商场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人。。。。
  • 白话山海经

    白话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 惊天阁主

    惊天阁主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叫做三千大世界,三千大世界包罗万象,千奇百怪,层出不穷。在三千大世界中,以九界为尊,它们分别是天界、龙界、魔界、冥界、修罗界、鬼界、妖界、人界、混沌元界。数万年来,三千大世界流传着一个传说。传说中有一人,他在九生九死后,便可创造轮回,征服九界,统领三千大世界。……
  • 诸神信仰

    诸神信仰

    死亡之后拥有第二生命,这是一个命运的轮回。并不是一个人的重生,而是一个群体的宿命。2012年的某一天,世界的末日突然降临了,是什么力量将这群人带回了时光之穴?生命的起始点,是哪里?为什么会有一个如此突然的末日,在回溯的时光里,得到了这样一个答案,生命的起源之泉。尽量保持更新,保证完本,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梦在遥远的地方

    梦在遥远的地方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北京夜场工作的年轻人的关于爱情,金钱,友情的故事
  • 重生之都市侠客行

    重生之都市侠客行

    南宋淳祐九年进士,武林盟主之子飞雪山庄少庄主的夏侯风在一次灾难中穿越了!穿越了九百年,来到了现代,被人当成了神经病,送入精神康复中心,还开具了间接性精神障碍证明。该如何生存下去?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