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认为汉语中“危机”二字大有讲究,一方面代表着危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量的机会,如果危机处理不当,则很可能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使组织或个人陷入溃散的深渊;相反,如能对危机中的巨大机会精心策划,则更有可能急中生智,化险为夷,并且逢凶化吉!
作为企业领导,或者广告策划者,在你掌握前几种实用技法与前几项良计后,或许能应酬自己企业面临的危机吧!下面,就有你们去实践……
“绿丹兰”名牌战略保名牌。
九十年代初,“绿丹兰”带着“朋友、富贵、天长地久”的美好祝愿,闯入化妆品王国,很快就以其雍容华贵的品格,独特的韵味,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钟情,从此风靡中国,遍及天涯海角。
真理是财富,是经过检验的、世间最可宝贵的财富。
——[英]兰格伦“绿丹兰”的名牌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同,其品牌多次在国内外化妆品评比中荣获金奖和第一名。绿丹兰集团的经济效益,连年以百分之一百一的速度增长,产值达到数亿元。一九九二年在中国最大五百家外商投资企业排序中,“绿丹兰”企业跃居第二百四十五位;一九九三年,“绿丹兰”又榜上有名。
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近年来,国内市场上“绿丹兰”却摇身一变,冒名顶替者到处都是。这样,既坑害消费者,又影响了名牌产品的声誉。使“绿丹兰”一次次陷入危机:
一九九二年初,市场上又出现了假冒“绿丹兰”摩丝。在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百分之六十的摊位都销售来自不同厂家生产的冒牌“绿丹兰”产品;武汉汉正街假冒“绿丹兰”随处可见;一九九四年十月,广东梅州市技术监督局对该市八十余家商场进行突击检查,结果发现只有两家经销正宗“绿丹兰”产品,而其中有一家还是绿丹兰集团自己在梅州开设的专卖店。
当时,绿丹兰集团不露声色,暗渡陈仓,进行停止生产被假冒的三百毫升摩丝,改产新一代摩丝,用三百毫升、四百五十毫升进行包装。
然而,侵害者把绿丹兰集团的沉默、忍让视作可以得寸进尺,冒牌更加猖狂。一九九四年八月六日、七日、八日三天,对绿丹兰集团来访问犹如“黑色的三天”,这几天,连续发生数宗“绿丹兰”摩丝罐在上海居民家中自爆的事件。当地新闻界将此作为特大新闻刊登后,引起上海不少消费者的恐慌……商家纷纷要求退货,用户个个提心吊胆。紧接着,北京、天津等地也有“绿丹兰”摩丝罐发生爆炸的消息。人们感到诧异:今年刚被国家权威机关评选为“九四全国妇女最喜爱的商品”摩丝类第一名的“绿丹兰”摩丝,为何竟然成了危及人身安全的“定时炸弹”?
“绿丹兰”摩丝在上海、北京、天津发生爆炸的消息传到广州,集团总部立即组织工作组飞抵上海用户家中,揭露事实,他们一面安抚消费者,道歉、赔偿,一面将收到的一残瓶火速送到广州。经权威机构的反复检测,证实发生爆炸的“绿丹兰”三百毫升摩丝全是冒牌产品。这些产品的罐体文字图案模糊,罐体涂料用酒精轻轻一拭即可擦掉,有些罐体既无生产日期、商标,也无生产厂家名称及厂址。
“绿丹兰”护发摩丝是中法两国专家共同研制,采用高科技方法,以天然植物精华素与国际流行香剂调配精制而成的,自一九九一年问世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并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颁发的各种质量信得过奖项。
谁也不会想到冒牌产品,会施放“定时炸弹”,险将这个产品畅销国内市场的大型跨国企业推向崩溃的边缘。
“绿丹兰”人愤怒了。九月四日,绿丹兰集团派出九个工作队分赴京、津、沪、汉川五省六市,开展大规模的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为宗旨的“金秋大行动”,显著成效。
九月上旬,绿丹兰集团打假工作组,协同上海市工商局查获浦东大道扬浦供销总公司百货批发部假冒绿丹兰摩丝三箱;
九月九日,绿丹兰集团打假工作组配合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及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对北京天意小批发市场进行联合检查,查获五个摊位批发、销售假冒绿丹兰摩丝,执法人员当场没收了价值两万余元的货物,并对销售者处予千元的罚款;
十月中旬,安徽省蚌埠市技监局,先后查处三起重大经销假冒“绿丹兰”系列化妆品案,总共罚款六十余万元;
十一月十四日,绿丹兰集团打假小组与《中国质量报》联合举办“绿丹兰打假保真行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一连开展了三天的查假、打假活动;
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西]塞万提斯经过艰辛的努力,“绿丹兰”的打假工作终于初见成效,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新闻界、工商界和执法部门的理解、支持。中央高层领导对“绿丹兰”的打假也极为关心,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国务院副总理朱蓉基在参观“中国改革开放十五年企业发展成就展”时,握着绿丹兰集团总裁李贵辉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名牌要保不要倒!”
但是,打假只是一个序幕的开始。由于有些地方有关部门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绿丹兰假冒品仍在蔓延;由于假冒品影响恶劣。绿丹兰消费者对绿丹兰产品还是虎视眈眈,不敢购买……面对这一切,一条创名牌、保名牌的漫长之路又摆在绿丹兰面前。
名牌是极富价值的产品,创造名牌任重而道远,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运用系统的观点,组织名牌战略的实施。早在绿丹兰集团刚成立时,总裁李贵辉就提出了“绿丹兰”的目标:
创出中国第一个明牌!敢于直视冒牌的威胁,绿丹兰集团决定既要创名牌,更要保名牌!这就是绿丹兰的名牌战略共分六部曲,进行开幕:
第一幕:名牌引进
一九九〇年,绿丹兰集团刚创立。当时,大陆化妆品企业林林立立,已有二千多家,生存意识更浓。创出名牌特别是国际名牌,需要漫长的时间并耗费巨资,谈何容易!用什么办法出奇制胜?李贵辉先生开始了长达六个月的奔波。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法国和印尼,看过了近万种牌子的化妆品。他发现,大陆产品粗制滥造,不很理想;而法国名牌众多,技术力量极为雄厚,不愧为化妆品王国。他想,为什么不能将法国的高新技术引进来,让其根植于拥有丰富天然资源的中国大陆,为民族化妆品工业锦上添花呢?于是,一个极富创造力举动产生了——李贵辉先生按响了“名牌引进”的音符。
一九九一年,李贵辉聘请了两位资深的法国化妆品专家担任顾问,根据东方人的皮肤特点,采用法国名牌产品制造技术和配方,结合以中国植物,开发出大量不含化学元素和激素的高级植物型化妆品系列。第一代五个系列十六个品种,冠以“绿丹兰”的品牌。产品质量上乘,香型独特,包装新颖,带着一片充满生命的绿意,连同那“国际名牌标志”一起飞向中国。
李贵辉先生这一“名牌引进”之举,为企业排忧解难了,充实了企业内涵,为名牌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幕:名牌创立
名牌产品必定是高标准产品,但高标准产品并不为一定是名牌产品,至少说不一定立即成为名牌产品。为了使高标准的绿丹兰产品迅速面为名牌产品,李贵辉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导入法国先进技术,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良好企业风采;二是开展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李贵辉一改“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借助新闻线索,为产品擂鼓助威!扩大产品的影响,被舆论界称为“绿丹兰旋风”。同时,在中心城市中心商圈,设置“绿丹兰”专柜,推出“绿丹兰”产品,是“绿丹兰”广告宣传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成功之举。
第三幕:名牌扩散
经过两个阶段的努力,“绿丹兰”在广大消费者中初步确立了名牌产品的形象,产品有点生机。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成果,绿丹兰乘胜追击,拉开了“名牌扩散”策略的帷幕。
名牌扩散策略第一点:企业是进行产品扩散,产品扩散主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展开。
真理捍卫者的热情比它的反对者的争辩更容易使真理受到伤害。
——[美]彭威廉首先,纵向发展化妆系列产品拓展。“绿丹兰”以惊人的速度更新产品种类,引进法国专家发明的获九十年代国际专利的可溶性硬蛋白技术,推出弹性蛋白生理调节的化妆品系列,它包括去皱霜、增白美容霜、沐浴液、洗面奶、润肤奶液等。同时,又相继推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盼全新香水系列以及在法国、印尼建立生产领域。产品按价位档次有:中档次的“星星系列”、高档次的“月亮系列”;按生产基地分有:“蓝色系列”、“绿色系列”、“红色系列”;按功能分的:美容护肤,美发护发、洗涤洁肤、特殊护肤和香水化妆品五大类,近一百个品种。
其次,横向发展开发其他品种。“绿丹兰”横向开展了服装、皮具等四十多个品种,进一步显示国际名牌气派。
“绿丹兰”的“名牌扩散”策略还包括市场扩散。市场扩散侧重于冷门领域的市场潜力,进一步加强广告宣传。“绿丹兰”以惊人的资金三年五千多万元,进行大力提高知名度,让象征“朋友、富贵、天长地久”的企业理念,通过“绿丹兰”的企业文化和形象设计深入人心,使国际名牌的标志取得社会普遍的认同,同时,“绿丹兰”还以惊人的气魄,在中国二十九个省市建立起网络,让浩浩荡荡的绿丹兰家族,昂然渗透市场。
名牌扩散的显赫成果伴随着不同花色品种而形成,使“绿丹兰”的名牌地位进一步确立,赢得大批回头客,产品畅销东南亚,并获得中国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化妆品金奖、首居中国“世界蓝天奖”、美容化妆品博会金质奖和全国妇女最喜爱商品第一名等数十项殊荣。
第四幕:名牌管理
“绿丹兰”人认为,质量是名牌的生命,而名牌又是企业的命根子,必须强化产品质量表里如一。所以,他们把“名牌管理”视为承前启后,至关紧要的一步。
“绿丹兰”成立了中国台湾省专家葱里斯为执行顾问兼名誉所长的绿丹兰产品研究所,规定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这一机构,按国际标准设计,按国家标准严格检测后才能推进市场。
“绿丹兰”聘请了一批高级专业管理人才,组建了监察委员会、名牌管理委员会和质量检查委员会,层层把关,并执行企业内控质量总标准,加强名牌巩固。
有个下属工厂生产了五万瓶花露水,上市一万瓶,总部发现其包装粗糙,马上责任工厂花两倍价钱从顾客手里往回收购。并由负责人作了深刻检查,提高到理性上来认识。
有个下属厂因外加工瓶盖有点裂,李贵辉先生知道后,指示全部回流,重新乳化,重新灌装,金面转换内盖,同时让有关技术人员完善先进措施。
有个下属工厂生产了三万件绿丹兰名牌服装,因受潮出现不很显眼的黄斑,监测中心不准这些服装流入市场,经济损失约五百万元。
“绿丹兰”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工作作风,深受广大顾客的好评,使产品声誉日益隆重,在市场的风风雨雨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幕:名牌企业
创造出名牌产品后,李贵辉先生又提出:“我们要像编造一个名牌产品一样,使我们的企业成为名牌。我们定要让无形胜有形。让无形的美好印象留给千家万户的广大顾客。”绿丹兰集团又开始向“创造名牌企业”进军。
为达到名牌企业的要求,绿丹兰集团在内部加强“三化”管理,即规范化、法制化和现代化。集团内部逐渐万象更新,朝气蓬勃,出台各类商业资料,高薪聘请国际专业人才,并投入二百多万元,建立微机系统,使企业内部管理全部实现电脑化。
揭示真理需要付出代价,但是真理终将战胜一切。
——[美]华盛顿在外部,“绿丹兰”注意完善提升企业形象,多次赞助国内外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一九九四年,绿丹兰捐资梅州市人民政府三百二十八万元,捐资广州市医院、广州市侨联文化发展基金和赈济广东水灾,以及希望工程等,总计金额达一千万元。
同时,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一九九四年开始在中国同行中,率先推出连锁“专营店”和连锁“美容院”,力争到一九九八年建立一千家。
“专营店”是“绿丹兰专营店有限公司”的简称。与专柜相比,专营店有以下几个特征:
A。“专营店”主要经营绿丹兰集团的产品,但不只局限于比妆品,可以经营服装、饰具。在集团批准下,同时可以经营一些外国名牌。
B。“专营店”与该集团的地方事务所、分销点无任何关系,而是一个由绿丹兰集团持大股的经营字体。
C。“专营店”是一个独立法人,所以,有权发展自己的业务,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与其他立法人联营,组成“子专营店”、“孙专营店”。
D。“专营店”之间自由经营,是联合、竞争的关系,可以相互联合,也可以进行跨越地域的业务竞争。
第六幕:名牌(股票)上市
根据战略规划,名牌上市是绿丹兰一十乙九五年的中心工作。三年内实现化妆品产销三十个亿和服装、皮具二十个亿的总目标。因此,凭借雄厚资产,年均递增百分之一百一的经济效益,业已建立起来的名牌产品形象,以及正在确立的名牌企业的形象,“绿丹兰”的股票的上市是没有问题的。
“绿丹兰”就是这样运用名牌战略,突破重重困难,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形象。到今天,市场上出现冒牌“绿丹兰”产品,消费者能一眼击穿,消费者相信作为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绿丹兰”是绝不会出现不合格产品的。
目前,“绿丹兰”已大规模进军,已伸向服装、皮具、香精、房地产、装饰工程、酒店、珠宝等八个领域,拥有十八家合资合作企业、三十五家分公司和办事处,在法国、美国、印尼、新加坡和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或合营公司,已初步形成多元化、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
“绿丹兰”正在走向世界!一个国际名牌“绿丹兰”,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塞翁失马,失而复得。”作为企业领导,或者广告策划者,你知道“沙松”因祸得福吗?
西方人认为汉语中“危机”二字大有讲究,一方面代表着危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量的机会,如果危机处理不当,则很可能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使组织或个人陷入溃散的深渊;相反,如能对危机中的巨大机会精心策划,则更有可能急中生智,化险为夷,并且,逢凶化吉!
一九八八提七月二十日,南京发生了中国唯一的一起电冰箱爆炸事件。当晚十时三十分,城西的一幢住宅楼的五楼上,突然响起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台“沙松”牌一百四十立升的电冰箱在房间开了花,强大的爆炸气浪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冲击力,使拇指粗的冰箱钢门锁被扭弯,箱门炸出两米砸到了对面的墙上,就箱的后座力使箱后面的墙中留下了几个窟窿。冰箱的主人一家四口人都是侥幸拣了条命:紧靠冰箱的床上。睡着上午刚出院的产妇和出生刚四天的婴儿母女俩,侥幸没被伤着;男主人当时正在另一处洗澡,否则难逃厄运;几分钟前,家中雇保姆还站在冰箱前忙乎,幸好当时离开,也真是大吉。
意见虽然不含真理,你仍然要加以体验,因为必须通过全面的彻底研究,才能制服那种虚幻之见。
——[法]巴门尼德七月二十二日,南京《扬子晚报》根据用户的投诉,派记者采访了用户,并于当天刊出了《一台沙松冰箱爆炸》的消息的现场照片,报道了冰箱爆炸的情况。这条“爆炸”新闻立即在南京几十万冰箱用户中引起了一场惊涛骇浪。一些人纷纷向报社打电话寻问冰箱爆炸的原因,一些用户则提心吊胆,连忙把冰箱从卧室搬出以求自保。少数购买“沙松”牌冰箱的用户更是将冰箱视为“定时炸弹”,关掉不用太浪费,使用吧,心中又没有底,毫无宁日。这条“爆炸”新闻也引起了南京舆论界的极大关注,一时间,“沙松”驻南京办事处热闹非凡,熙熙攘攘,围了个水泄不通。《扬子晚报》的记者去了,《新华日报》的记者去了,南京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去了,《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记者站的记者也去了,还有一些冰箱用户也找上门来,他们都在询问有关冰箱爆炸的情况。
“怎么办?!应该立刻组建事件处理小组”。这是“沙松”电冰箱总厂的决裁!
沙市电冰箱总厂傅清章接到南京办事处的汇报后,马上做出决策,由沙市电冰箱总厂的刘总工程师、法律顾问和该厂的日方技术专家、日本松下冷藏机株式会社海外部海外技术第一课课长小林晁及翻译,乘一辆面包车,由两个司机轮流驾驶。浩浩荡荡,全体出动查找原因,出击从湖北沙市赶赴江苏南京,会同已在南京的该厂驻华东办事处罗主任组成事件小组,负责处理这件事。
事件处理小组组建后,迅速攻克难关。
第一,事件处理小组在著名的南京玄武饭店以每天几百元的房钱包下了一个会场,专门接待南京市各报的记者。他们审时度势,权衡得失,这些人什么时候再拥上一笔,“沙松”的损失可不是这一天几百元的房钱了。他们不断地向记者们表示,一旦把爆炸原因搞清楚后,务必揭露,将所有细节全部告知各新闻单位。如果属于产品质量问题,一定要向南京人民交代清楚,使几十万冰箱用户放心,沙市电冰箱总厂的这种态度,各报记者们有点乐观。但仅仅做到这点是无济于事的,问题的关键是要迅速查出冰箱爆炸的原因。
第二,事件处理小组马上召开了南京市各家记者、物价局、消费者协会、标准计量局、保险公司和一所大学的制冷教授等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论证会。当与会者看到沙市电冰箱总厂的刘总工程师和该厂的目前技术专家小林晁参加了论证会时。对厂方重视这次事件的态度表示赞赏。会议进行了半个小时,毫无进展效果。接着,在事件处理小组的建议下,论证会移到冰箱爆炸现场进行。到了现场,日本专家小林晁只用了不到五分钟时间,便完成了对爆炸冰箱的检查。检查的结果是:虽然经过爆炸震荡,压缩机工作正常!制冷系统工作正常!由大量论据可知,爆炸原因与冰箱质量无关。因为,既然冰箱的机械系统完好无损、工作正常,由塑料发泡构成的箱体又不可能自动爆炸,爆炸的起因肯定来自外部。事情前后经历,南京电视台做了录相和报道。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调查组已初步得出了结果。
就这样,沙市电冰箱总厂已经洗清了责任,事件处理小组可以名正言顺地撤离了。但事件处理小组为了对广大消费者负责、为了对沙松冰箱的公众形象负责,他们决心要查出个冰箱爆炸的水落石出。
事件处理小组开始调查用户对冰箱的使用情况。但该用户不但不主动坦白说明事由,反而无理要求、强词夺理说一百四十立升的单门屯冰箱使他害怕了,点名要求赔偿一台一百八十立升的双门电冰箱。这两种冰箱的差价人们是十分清楚的,在场的记者都感到这是强词夺理的无理行为。可是罗主任认为,这是一次对工厂形象极好的宣传机会,有这么多的记者和镜头在现场,祖国大地几万万同胞都在观注着,这是平时花多少钱也请不来的,拍一次广告也花好几万,一台冰箱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只有用户配合,讲出实情,才能向南京人民交待清楚冰箱爆炸的真正原因,使广大用户吃个定心丸。于是,罗主任当场表示可以赔偿一台一百八十立升双门电冰箱。厂方的这种态度、这种胸怀,感动了南京的各家新闻单位和记者,纷纷表示要跟踪报道这一事件,帮助“沙松”厂调查清楚爆炸起因。在场的南京市民也纷纷议论说:“沙松够意思,心胸宽大。”
遭冤狱,受迫害,无损于一个人名望,你不能使真理和正直受到任何损伤。
——[英]笛福但用户在冰箱爆炸后,很快清理了现场,连冰箱的内壁都擦拭得十分干净,而且他也不让人把冰箱拉走动用仪器检测。事件处理小组再三给用户做工作,督促他讲实话,他仍拒不回答。同一时间,事件已反映到轻工部,形势严峻。“怎么办?”事件处理小组在外界强大的压力下,态度不得不强硬起来,对用户进行了最后的摊牌:如用户不说明真相,厂方就要同公安厅和轻工部联系检测冰箱,如经科学鉴定是用户使用不当造成的,那就要由用户承担全部经济、法律、道义上的责任……用户一下子如雷轰顶,他毕竟恐惧事态弄大,只好承认在冰箱内存放了易燃易爆品丁烷气瓶。
爆炸真相终于明白了。丁烷气瓶在低温冷冻状态时,金属瓶壳收缩,导致了丁烷气瓶气阀松动和瓶毂破裂。泄漏出的丁烷气与冰箱内空气混合并超过一定浓度时,遇到温控开关启闭产生的电火花引起爆炸。
事件处理小组迅速将这一情况通报给南京市的各新闻媒介。那一日,《扬子晚报》便刊出了一则消息:“冰箱不会自行爆炸”,副标题是:“沙松冰箱爆炸原因查明”。《南京日报》也刊登了同样的消息,并且十分醒目地用公关语言写到:“厂家提醒用户,不要在冰箱内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南京电视台在晚上黄金时间,邀请刘总工程师,电视上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讲话,一是讲明冰箱爆炸的原因,二是感谢南京新闻工作者对“沙松”的支持,三是感谢南京人民对沙市电冰箱总厂的支持与厚望。
—个半月后,《南京日报》又刊出一篇题为“沙松电冰箱销势仍旺”的文章,记者在文章中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当时国内市场冰箱畅销显著;二是沙松冰箱的质量确实较好;三是“爆炸”事件带来的影响,“沙松”在南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一位消费者说:“冰箱爆炸的原因报上登的很清楚,我们对‘沙松’比较信任,因为冰箱门都炸破了,冰箱还无重大损坏,可见‘沙松’冰箱质量不错。”
这就是“沙松”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沙松”电冰箱爆炸危机后,反而提高了“沙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作为企业领导,或者广告策划者,必须从中领悟到“危机生财”的方法:
首先,作为企业领导,或者广告策划者,必须迅速隔离危机,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危机发生后,组织很容易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严重的打击往往使组织领导者一愁莫展,这时便要迅速从混乱状态中尽快解脱出来,冷静地制定处理紧急事件的措施及对策。像“沙松”的爆炸,很容易使购买者慌慌不安,不迅速处理,“沙松”就会滞销。这时“沙松”的厂长马上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让该厂总工程师、法律顾问、日方技术专家和该厂驻华东办事处主任组成事件处理小组,连夜出击到南京,并马上举行论证会,证明冰箱压缩机、制冷系统仍能正常工作,表明爆炸原因与冰箱质量无关。这样,安定了用户的心,并且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透明度,从而产品声誉大大增强。
其次,作为企业领导,或者广告策划者,必须尽快地掌握事实真相和原貌。
这是寻求妥善处理事件的前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处理危机时,必须要明确的就是危机的症结,了解危机最根本的矛盾所在,才有可能化险为夷。“沙松”爆炸事件中,事件处理小组把“用户在冰箱里放了什么”作为处理危机的切入点,终于使用户说明了真相,揭开了冰箱爆炸之谜,而此谜一解开,也就化险为夷了!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绵力来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
——[美]爱因斯坦再次,作为企业领导,或者广告策划者,必须坦诚地对待公众和新闻界。
危机一旦发生,往往成为新闻媒介及公众关注的焦点,这时,当事人的坦诚相待,往往成为博得新闻界的信任与支持的坚强堡垒。在“沙松”爆炸事件中,事件处理小组一抵达南京,就专门包下一个会场用于执行招待记者、发布新闻,并宣传将他所有调查细节都告知新闻界,如属于产品质量部门,一定要向南京人民交代清楚,安定用户人心。同时,小组不急于作技术性说明,不推诿有可能承担的责任,首先就博得了新闻界及公众的好感。用户提出强词夺理,一百四十立升的冰箱换一百八十升的,厂家也一口答应,这些都进一步加强了公众的信任。
最后,作为企业领导,或者广告策划者,必须维护组织形象,揭露任何隐患!
组织形象是一个组织安身立命的条件,良好的组织形象将有效地为组织的活动开拓支持的空间,而恶劣的组织形象则有可能使组织的活动现于瘫痪状态。如:“晋江假药案”至今还使晋江人脸上无光。而组织形象可能因危机而威名扫地,所以,在处理危机的策划中便要至始至终注意组织形象的维护。像“沙松”爆炸事件中,事件处理小组的一举一动都让新闻媒介告诉公众,解决问题的过程眉目全清,这种坦诚的形象就博得了公众的信任与好感;在检测中,他们用事实说话,说箱门都炸破了,压缩机和制冷系统却仍然正常工作,使用户和公众得出可见“沙松”冰箱质量好的预期目的,从而有效地维护和提升了“沙松”的质量形象;揭露隐患时,厂家又让《南京日报》“提醒用户不要在冰箱内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并在南京电视台的黄金时间答谢广大市民,有效地消除了爆炸事件的“后遗症”,奠定了美好的企业风采。
亲爱的广大朋友们,当你作为企业领导,或者广告策划者,你知道“危机”过后的“霞飞”如何展翅高飞吗?
上海霞飞日用化工厂,在公众心目中一直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典范。霞飞化妆品名扬神州大地,不仅仅是因为广大公众通过全国各大电视台看过著名歌星潘虹、向梅等为霞飞产品做的广告,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霞飞厂牢固树立“公关意识”,积极强化内部管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透明度。所以,霞飞赢得了包括许多名人在内的社会公众的信任,但是,谁能明白,这个刚刚萌动的嫩芽是生长在恶劣“危机”的环境中呢?那是在霞飞建厂近十年来,经历了三次大的危机,即:第一次是河北的波动,第二次是青岛事件,第三次被称为“3.15”冲击波。但是你们知道霞飞是如何不畏强暴的“危机”而生机勃勃的吗?
一九九一年是全国产品质量效益年。河北省消费者协会于一九九一年五月在省会石家庄的省博物馆广场前,举办了劣质产品展览会,“霞飞”系列化妆品之一的“霞飞奶液”也被列入劣展范围,原因是该产品模棱两可。当时,河北省消费者协会限所有产品被列入展览的生产厂家三天之内赶到石家庄,就消费者的提问进行答复和处理。形势危急。
霞飞厂收到电文后,“火速紧急,如何是好?”霞飞厂长沉思着。厂长范国城令当时还是厂办副主任的傅中虎,亲自火速赶到石家庄,这是一个极为“被动”的局面。可当傅中虎亲自拿起“霞飞奶液”产品一看时,却发现这原来是一九八九年初生产出厂的,已经超过有效期二年以上了,而化妆品都是有严格的有效期的。傅中虎没有因此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是先自我批评,并且说:“凡是霞飞厂生产的产品,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质量问题,我们就负百分之一百的责任。”后来,傅中虎又在展览会上写了题为《上帝的旨意不可违》的文章,强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保护消费者权益是“霞飞”的宗旨。同时企业还为消费者实行“三包”服务,设立监督电话等一系列便民举措。这些快速反应,不仅消除了危机,而且还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次,霞飞冲出了重围。
我能想像到的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
——[匈]李斯特“危机”过后,霞飞又采取各种公关手段塑造自身形象。霞飞通过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霞飞杯每周一歌金曲大赛”,与《解放日报》合办“海外博览征文”,与《新民晚报》共创“霞飞杯,十六岁花季”征文等活动广泛传播霞飞形象。在社会福利事业上的投入如:在北大设立残疾人基金会“霞飞夜间应急电话”,为上海市政府投资四十二万元,设立了二干零二十四处“霞飞夜间应急电话”,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所以,彻底消除了“河北波动”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的阴影,赢得了消费者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霞飞”从此眉开颜笑。
其次,作为企业领导,或者广告策划者,你知道“霞飞”是如何闯破第二道难关:“青岛事件”的吗?
一九九一年八月,“霞飞”因产品包装盒没有说明功效而被青岛防疫站误认为含铅量严重超标的不合格产品,有失“霞飞”形象。
事情发生后,霞飞厂急忙解决失误。第一,霞飞厂通过检疫部门化验,肯定青岛防疫站的化验谬论。第二,厂长又急于求成,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甚至刚愎自用,匆忙召开新闻发布会,结果使矛盾激化,双方发生剧烈冲突。从受挫中,厂部决策人员才恍然大悟,经过充分准备,霞飞厂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公关——九一霞飞恳谈会”,会上厂方主动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诚恳邀请与会者批评,接受与会者的意见,和与会者共商如何提高“霞飞”产品质量。由于霞飞厂方态度坦诚,准备充分,旗帜鲜明,使公众顿失前嫌,既往不咎。恳谈会后,有关新闻单位对“青岛事件”始末作了报道,舆论反应超出了霞飞厂预期的效果,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最后,作为企业领导,或者广告策划者,你们来看看“霞飞”又如何闯破第三道难关“3.15”冲击波的。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五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央电视台对全国八家化妆品生产厂家予以爆光,霞飞厂三种产品因外包装不符合卫生部的标准而被判为“不合格产品”,也被曝光。其实原因并不在霞飞厂,而是两家“婆婆”,卫生部和轻工部之间没有统一标准发行而造成。但是,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却真的认为“霞飞”是不合格产品。因此,一时间,威名扫地。在第二天,第三天,全国各地客商纷纷来电,要求退货,各个销售点的营业额直线下降……短短几天,霞飞厂损失了上百万元!
霞飞完了!霞飞完了!当人们为这家明星企业的前途珍惜爱怜时,富有极强承受力和应变能力的厂长范国城和他的“一班人”却沉着应战,毫不恐惧。一九九二年三月二日成立的厂公关部,在十三天后立即显出“英雄本色”,在厂公关部经理傅中虎带领下,不畏困难重重,他们迅即展开了一场颇有成效的公关活动……
三月十六日,霞飞厂公关部经理傅中虎飞赴京城。傅中虎到京后立即赶往中国化妆品协会汇后情况,通过行业协会向中央各有关部门汇报工作,严防影响更坏。于是,“霞飞”化妆品协会于三月二十日出发紧急呼吁。
傅中虎又找到中国工业经济协会,三月二十三日,该协会在第三十一期内参上反映了被曝光企业生产损失情况。中国公关协会也在傅中虎的求援下出面说话了。三月二十八日,中国公关协会主持的中华国产精品推展会以整版篇幅在《经济日报》登启事,声明霞飞化妆品不是伪劣产品,北京其他报纸和上海主要报纸也严重声明其事。
真理和自由最大的敌人就是那结实的多数派。
——[挪]易卜生在穿梭般的公关活动中,傅中虎一刻也没有忘记与首都新闻界的沟通。傅中虎在京十天,先后召开了三次记者招待会,同时与十余位记者进行了通宵沟通。在3月19日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傅中虎滔滔不绝,从“曝光”的原因谈到对“曝光”的看法,从工厂产品质量一直谈到历年获奖情况。他说:“向新闻界说明真相,是为了赢得新闻界朋友的理解和同情,以防事态扩大。”
并且,“霞飞”采取沉默退让,退守二线的闪电式公关战略,通过第三者,中国公关协会举办的国货精品推展会出面发布公告,证明“霞飞”的产品质量可靠。这样,其透明度和公正感远比自己解释有分量很多。这以退为进的战术使霞飞厂起死回生,而且让“霞飞”巧妙地避开了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责难气浪的冲击,“狡兔三窟”为以后放“绿灯”开拓了条件。
厂长范国城还不满足,他又接二连三地派出一批批销售人员前往全国各地,向各个经销点解释事件的前后经过,提高信赖感。
霞飞澄清事实真相,提高霞飞知名度和透明度。霞飞通过各种途径,向客户和消费者说明详情,使其恢复对“霞飞”产品的信任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顾客们都知道了,原来是对化妆品的管理,轻工业部和卫生部,没有统一标准发行而所致,从此,广大顾客深信不疑。霞飞厂的产品质量是合格的,只是在外包装上遇到了麻烦。
来自全国东西南北消费者的良好反应,令范国城和他们同仁们如释重卸。傅中虎更是心潮澎湃,“我们的目的终于达到啦!”
退货潮止住了,订货的单子又开始接踵而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全厂生产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霞飞厂从此,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企业渐渐地恢复了元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厂里除了继续抓好产品内在质量和改进外包装外,又制定了近期公关筹划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是抓好宣传意识。霞飞决定全方位地主动接近新闻界,尽可能广泛地结交记者朋友。广告内容也立意新颖,独特风格。此外,“霞飞”还坚持办厂的文化方针,继续赞助文化体育活动,再刨“霞飞”辉煌。
经过一系列危机公关处理,霞飞厂终于摆脱了危机的阴影,慢慢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厂长范国城在“3.15”曝光事件处理后说:“公关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此次危机公关使霞飞比去年增加销售额九千万元。”一九九二年底,由国家商业部和中国市场调查所举办的“九十二全国大中型商场最畅销产品”评选活动中,在全国六百九十三家大中型商场经销的六千六百个品种中,“霞飞奶液”、“霞飞特效增白粉蜜”被列为最畅销的产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