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0700000010

第10章 二十个典型个案剖析

与小学一年级相比,初中入学新生,因为同时遭遇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都特别巨大,再加上对六年漫长小学生活的过度依恋,因而,必然会出现更多的不适应。这个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伴随着青春期所特有的叛逆意识,使他们变得特别刺头,特别不听话,特别难以管教和沟通。不少父母,对孩子身上发生的这些变化,表现出强烈的担忧和无奈,却又茫然无措,找不到有效解决的办法。必须看到,孩子的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其实往往根子在父母,在家庭,在社会。本节仍然试图以典型个案的方式,通过对一些带有共性问题的剖析,找到症结,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段困难时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生活和学习。

典型个案1:早上不肯起床。

13岁的小谣,长得敦敦实实,能吃,能睡,个子一下子窜得比爸爸还高出半个头,嘴唇上,也稀稀拉拉地长出了一些胡子,比同龄的孩子,显得既高大,又成熟。小学毕业后的这个暑假,是小谣最开心的一个暑假。没有作业,父母对他也很宽松,早上基本上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小谣是个自觉的孩子,小学六年,除了偶尔生病,就从没有迟过到,所以,父母也比较放心,心想,到了开学,孩子自然会像以往一样早起的。

进初中了,开学第一天,妈妈一早去小谣房间,喊他起床。小谣恩了一声。妈妈放心地去准备早餐了。可是,等妈妈将早餐端上桌,惊讶地发现,小谣还没有起床。妈妈只好又去喊他。前后喊了三五次,才将小谣从床上喊起来。

父母以为是刚开学,孩子一时还不能适应,所以,既没责怪他,也没在意。可是,第二天,妈妈还是喊了他几次,他才扭扭捏捏地起了床。

一连几天,都是这样。父母开始着急起来。小谣从小就有一个好习惯,不赖床,怎么到了初中,这孩子早上反而起不来了呢?看样子,小谣也不是睡不醒,因为每次妈妈一喊他,他就醒过来了,不像有的孩子,你喊他一声,他哼一下,就又迷迷糊糊睡着了。这孩子怎么了?父母很焦急,也很生气,妈妈几次骂了他。

后来,还是一个做医生的亲戚,发现了问题,告诉了小谣父母真相。原来,小谣进入青春期了,生殖器官也发育了,早晨有勃起现象。当父母喊他的时候,他虽然是醒了,但勃器的阴茎,让他羞于立即爬起来,所以,才扭扭捏捏地赖在床上,不肯起床。

原因分析: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对睡眠的需要增多,他们比一般人需要更多的睡眠,如果晚上睡得迟,睡眠时间不充足的话,早上自然难以起来。另一方面,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一些生理上的变化,特别是男孩子,会有晨勃现象,而大多的孩子,又难以向父母启齿,说这个事,所以,只好赖在床上,等身体恢复正常了,才肯下床。父母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生理变化,以为孩子是变懒了,对孩子不理解,甚至责骂,这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对策:首先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初中作业量加大,孩子回家之后做完业,会比较晚,导致晚上不能按时睡觉。加上初中早晨上学时间,一般比小学提前近一个小时,孩子需要早起,这就让孩子的睡眠时间更少了。要教会孩子提高做作业和处理内务的效率,以争取时间早一点休息。同时,父母要特别留意孩子的身体变化,如果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了,有了明显的变化,父母对孩子应更多一些关心和照顾。这方面,家有男孩子的父亲,家有女孩子的母亲,应该更多地和孩子沟通,并以适宜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疏导。

典型个案2:我是不是毛孩啊?

小羊是个开朗的男孩,活泼好动,也特别懂礼貌,所以,大人和老师,都一直特别喜欢他。

从小学六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小羊的个头,一下子长高了不少,这让他很开心,因为他更像个小大哥了,要好的伙伴,也都把他当成小哥哥一样。他对自己的身高,挺自豪的。可是,没高兴几个月,小学毕业了,很多以前的伙伴,不再在一个学校了,即使进了一个学校,也不在一个班级了。上初中的小羊,显得有点有心忡忡。

上课的时候,小羊常常走神,默默地瞅着自己的胳膊,发呆,经常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忘了记下来。他还喜欢一只手托着腮,另一只手不知道在嘴巴边,捣鼓着什么。有几次,小羊的嘴巴被弄得血糊糊的,老师以为他是和别的同学顽皮打架,受伤了,小羊却直摇头。

父母也发现了小羊的异样。以前放学一回到家,小羊不是安静地做作业,就是和邻居家的孩子下楼去踢球玩耍,自从进了初中后,小羊很少出门和别的小伙伴玩了,经常一个人埋头呆在房间里。有一次,小羊的爸爸走进小羊的房间,偶尔看到小羊正在拿着一把剪刀,在剪着什么。爸爸还以为他在剪指甲呢,走近一看,他原来在剪胳膊和小腿上的汗毛。爸爸惊问小羊为什么要剪汗毛?小羊嗫嚅着说,别的同学都没有胡子,更没有我这么多汗毛,我是不是毛孩啊?

原因分析:身高增高,长胡子,身上的汗毛变多,这都是进入青春期后,正常的生理变化。但很多孩子,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到既惊喜,又恐惧。像小羊,对自己的身高突然长高,就很开心,而对嘴唇上冒出来的胡须,和身上长出的汗毛,就惊恐而反感。同时,初一的孩子,有的发育了,有的还没有发育,有的特征明显,有的变化不大,这就让那些发育比较早而又特征很明显的孩子,不能适应,也不能正确对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而产生心理变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情郁闷烦躁,影响到身心的健康。

对策:父母要及时上好孩子这一课,既要告诉他,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的生理变化和反应,还要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像男孩子最常见的胡须和汗毛重的现象,父母要告诉他,这是男孩子向男人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只是有的人早一点出现,有的人晚一点出现,完全没必要为此害羞、恐惧,背上心理负担。要鼓励孩子正确、理性地对待这些变化,多参加集体活动,放下包袱。

典型个案3:总是勾着腰低着头的少女。

小雪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练习弹钢琴,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考出了钢琴八级。整个小学,她都是班里的文体委员,无论是班级里,还是学校里的大型活动,她都积极参与,是人见人爱的小主持人。

一进初中,班主任老师很快就发现了她文娱方面的天赋,让她继续担任文体委员。奇怪的是,小雪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变得郁郁寡欢,仿佛和小学时完全变了一个人,对集体活动提不起劲,甚至有拒绝心理。曾经挺直的小腰杆,忽然变佝偻了,经常看见她一个人勾着腰走路,身体蜷缩在一起,好象不舒服的样子。老师关切地问过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小雪摇摇头。以前,她是同学崇拜的对象,身边总是围着不少女同学,进了初中后,她却很少和同学在一起了,特别是上厕所的时候,她从不和其他同学一起去,总是熬到上课铃声响起来了,厕所里没人了,她才急匆匆地冲进去。

小雪的变化,让老师和父母都很焦心,小雪这是怎么啦?

原因分析:这是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容易出现的因为身体变化,而造成的心理困惑。从六年级下学期开始,小雪就进入了青春期,出现了月经,胸脯发育了。骄傲的小雪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到很难为情,特别是挺起的胸脯,让她很窘迫,很自卑,因为好多别的女生,并没有出现她这么明显的变化。为了收敛起胸脯,所以,她才总是勾着腰;为了避免被别的女同学看到她使用卫生巾,所以她总是选择在厕所没有人的时候进去。这一切让她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直接导致她无法适应新的生活。

对策:只有让孩子正确地认识青春期,了解自身的变化,才能使孩子不被青春期所困扰。尤其是女孩子,她们往往对身体的变化,更敏感,更害羞,更不愿意和别人说起。需要指出的是,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也更容易迷茫,更容易遭到伤害,这就要求我们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尽到责任,给予孩子呵护和引导,走出青春期的困惑。

典型个案4:家有唐僧式父母。

小强聪明好学,小学阶段,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列,这让父母感到特别自豪。小强的父亲,是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但因为工作不太顺心,感到事业无成,很苦恼。看到儿子成绩好,又肯学习,父亲总算看到了希望,一家人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小强身上。从小,父母就将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小强身上,特别是父亲,几乎天天晚上坐在一边,陪小强做作业,指导他。这也是小强学习成绩比别人好的原因之一。

还没进入初中,早在小学毕业之后的那个暑假,父母就不断地向小强灌输学习的重要性,要他立下志向,长大之后,考一个好大学,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别像自己一样,一事无成,悔恨终身。所以,小学的最后一个暑假,小强也基本上是在父母的监督下,提前进入角色,在父亲的帮助下,完成了初一上学期很多课程的学习。

进了初中后,小强的父母,对小强的学习,更上心了。每天,小强一回到家,爸爸就会详细地询问他一天的学习情况,哪门课上到哪了,有没有没弄懂的地方?上课有没有守纪律?是不是专心听讲了?等等等等。有时候,小强表现出一点惰性,父母就不停地轮番做他的思想工作,什么你这样不用心,怎么比别人学得好?你现在跑得比别人快,别人就很难追上。你忘记你的理想了吗?等等等等。

小强都是一声不吭地,听爸爸妈妈一遍遍地谈学习,谈成绩,谈理想。小强知道,如果自己对父母的话表现出哪怕一丁点不耐烦的话,他们就会讲更多的话,更多的道理。所以,在家里,他还是像小学一样,表现出很乖巧听话的样子,可是,小强放学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了。父母问他,他就回答是老师补课。有一天,小强爸爸从学校门口开始,偷偷跟在小强的身后,惊讶地发现,小强走到小区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趴小区凉亭的石凳上做作业,一直到天黑,才像以往一样,背起书包回家。父母不明白,放着家里舒服的桌椅不用,而宁愿趴在冰凉的石凳上做作业,小强这是怎么了?

原因分析:很显然,小强不愿回家。因为一旦回到家,就会面对父母无休无止的追问,就会面临一大堆的问题和意志灌输。父母的唠叨,让小强厌烦,父母的期望,让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所以,他选择了逃避。

对策: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未来,但孩子不是实现父母愿望的机器和工具。很多父母,对自己的人生失望,转而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在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惑,当他们无法排解的时候,逃避,是他们惟一的选择。对孩子,要关心,但不应该是唠叨;要关注,但不是强行灌输。那只能适得其反。事实上,要想孩子有进取心,父母的榜样,远比说教重要。父母不必做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你为生活,为工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做的努力,都会让孩子汲取到精神力量。因此,与其像唐僧一样唠唠叨叨取经的重要性,不如自己也拿本书,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给孩子以正面的激励。

典型个案5:卫生间里的烟味。

有一天,妈妈下班后回到家,发现儿子小骅已经放学回来了,正在自己的房间里,关着门做作业呢。妈妈欣慰地笑了,孩子进初中了,长大了,自觉性果然强多了。

妈妈走进卫生间,准备洗衣服。隐约闻到,卫生间里有一股残留的淡淡的烟味。妈妈使劲用鼻子嗅嗅,没错,是香烟的味道。可是,香烟味是从哪儿来的呢?丈夫不吸烟,家里也没来过别的客人啊。看看儿子紧闭的房门,妈妈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她冲进儿子的房间,拿起儿子的手闻了闻,果然有一股未散尽的香烟味。妈妈生气地问小骅是怎么回事?小骅低着头,颤颤巍巍地从书包里掏出一个香烟盒,交给了妈妈。妈妈一看,里面还剩八支烟,和一个打火机。

一会儿,爸爸也下班回来了。听说了这件事后,夫妻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好好和儿子谈一谈。小骅轻声说,是从学校门口认识的一个大个子小青年那儿买的。他觉得他们抽烟好玩,有派头,所以,他就和另一个同学合伙买了一包,已经偷偷抽了两根。

原因分析:青春期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有的孩子感觉自己长高了,长大了,很想做出大人的样子,学潇洒,但他们对很多事情,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判断,如果受到不良诱导,很容易走入歧途。

对策:孩子因为好奇而模仿,甚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事,父母应该认真对待,谨慎处理。不问青红皂白地责骂,甚至棒打,并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反而会使容易叛逆的青春期孩子,走向极端,来一个破罐子破摔。应该耐心地和孩子沟通,弄清楚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然后,告诉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好。这一点,父母自身应做好表率。我认识一个父亲,自己是个老烟枪,孩子也不知不觉地偷偷吸烟,而且,有了点小瘾。气急败坏的父亲发现后将孩子一顿痛打,要他立即戒点,保证从此不再抽烟。倔强的孩子回他,你戒掉,我就保证不抽。将了父亲一军。可见,要求孩子做到了,父母首先应做到。同时,要留意孩子的交友倾向,因为辨别能力差,这时候的孩子,如果交友不甚,很容易被带坏。

典型个案6:十分钟的回家路,他却要走一个多小时。

小平的家,离初中的学校不是很远,走路只要十分钟,就可以到家了。所以,进了初中后,小平都是自己走路去上学。

小平的父母,感情不太好,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自小平记事起,这个家庭,就争吵不断,暴躁的爸爸,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妈妈拳脚相加,有时候,还会加怒于小平。好在小学的时候,小平住在离校比较近的爷爷奶奶家,只在周末才回到自己家中。远离爸爸妈妈,小平总算平稳地度过了小学阶段。

上初中后,小平不得不搬回了自己的家。父母还是像以往一样,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每次父母吵架时,小平都是躲进自己的房间,将房门关上,耳朵捂起来。小平实在恨死了这个家,可是,一个孩子,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每天晚上,小平都要七点多钟,才背着书包,姗姗回家。爸爸感到不对劲,问他为什么总是这么迟?小平回一句,放学晚呗。有一天,爸爸给老师打电话,一问,五点半就放学了,孩子都早就回家了。爸爸沿路找到了学校,没有看到小平的影子。往回走的时候,正好看见小平背着书包,从一个网吧走了出来。爸爸什么都明白了,难怪小平每次都那么晚才回家,十分钟的路,他总要走一个多小时,原来是偷偷上网吧了。

回到家,怒气冲天的爸爸,将小平一阵暴打。小平没躲,咬着牙,一声不哭,也一声不吭。妈妈又气又心疼地对他说,你就不能答应爸爸,今后不再去网吧了,一放学就回家吗?小平倔着头,恨恨地说,你们天天吵吵吵,我回家有什么意思?

原因分析:家应该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而小平不但没有在这个家感受到温暖,还倍受煎熬。不回家,迟一点回家,既是他惟一可选择的逃避方式,也是他无声的抗议。又经受不住一些黑网吧的诱惑,于是,才一次次溜进了网吧。

对策:孩子不愿意回家,问题的根源在父母,所以,解决的办法,只能从父母开始。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是家庭凝聚力的关键。没有爱,就不可能有吸引力,就会让它的每一个成员,都感到窒息。小平的父母,首先要学会夫妻之道,互相给对方以宽容和爱,才能真正给孩子以爱和温暖。只有家庭温暖了,孩子才会对家有依恋,也才能听进父母的话。暴力永远不是解决家庭问题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对夫妻,还是对孩子。

典型个案7:我想跟他说话,又不好意思开口。

小慧长得高高的,瘦瘦的,性格外向,好动,像个男孩子。可是,自从上了初中后,小慧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内向,文静,遇到生人,未开口讲话,脸先红了。

在班里,小慧也总是安安静静的,不是低着头,就是眼神迷离,好象有什么心事。上课时,人虽然坐在教室里,样子似乎也是在听老师讲解,可是,心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小学时,小慧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进了初中,第一次摸底考,就掉到中游。

父母很着急,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班上的一个女同学,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和小慧同班,双方的父母也认识。小慧的父母找到了那个同学,询问小慧在班里的表现。同学告诉他们,小慧最近是有点心事,好象是对班里的一个男孩子有好感,小慧跟她说起过,她觉得小慧是不是害了单相思,爱上那个男同学了。

早恋?小慧的父母吓了一大跳,这还了得,才上初中,就发生这样的事,父母无法接受。冷静下来后,他们及时和班主任老师沟通。班主任也隐约觉出,课堂上,小慧的眼神,是经常有意无意地瞟向男孩子的方向。那个男孩子是学习委员,成绩好,长得又高大帅气。一次,班主任老师和小慧谈心,在耐心的询问下,小慧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她是有点喜欢那个男孩子,但还从没有跟他讲过话,有时在上学的路上碰到他,她想和他打个招呼,却总是开不了口,所以,很郁闷,很沮丧。

原因分析: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会有懵懵懂懂的好感,产生接近的欲望。但因为害羞,往往越想接近,越不好意思开口,越若及若离。需要指出的是,这份情愫,大多止于好感,属于正常的同学情谊,并非早恋。所以,父母和老师完全没必要慌了手脚,如临大敌。

对策:到了初中后,男女同学往往会自动分成两拨阵营,各玩各的,有的男女同桌,还会划出所谓的“三八线”,如果有哪个男同学和女同学稍稍接近一点,其他的孩子就会起哄。这是很正常的微妙的青春期心理。父母和老师不但不应阻止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而应鼓励孩子,像与同性同学的交往一样,和异性同学交往,在和异性同学健康的交往中,共同学习,共同娱乐。越是大方的交往,越不容易出事;相反,越遮遮掩掩,越容易糊涂。

典型个案8:我是一只丑小鸭。

乐观开朗的小芬,进了初中后,忽然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经常一个人埋着头,在看书,或做作业,奇怪的是,虽然学习看起来很认真,成绩却直线下滑。

回到家后,小芬的情绪,也是一天三变。有时候,会一个人兴致勃勃地在镜子前,摆出各种姿势;有时又会突然生起闷气来,将自己房间里能照出人影的东西,摔得满地都是。

开学不久,小芬忽然对妈妈说,她想转学。妈妈惊问原因,小芬神情落寞地说,自己长得太丑了,经常感觉有人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说她太难看,像个丑小鸭。特别是脸上冒出的小痘痘,难看死了。所以,她不愿意去学校,不愿意面对同学。

原因分析: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注重起自己的容貌和外在气质,男孩子希望自己高大帅气,女孩子希望自己美若天仙。但他们总是感到,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值太遥远,因而表现出对自身极度不自信,又喜欢疑神疑鬼,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的长相,久而久之,产生自卑心理,将自己封锁起来。

对策:在意自己的相貌,没有错,谁不希望自己长得英俊一点,漂亮一点呢?但我们要告诉孩子,真正的美,是由内而外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天底下的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美丽,最可爱的缘故。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需要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养和树立,不应该基于外在的形象上,而应该是内在的提升。同时,要告诉孩子,到了青春期,脸上长一点小豆子,很正常,这恰恰是青春的标志,我们有什么理由为青春而自卑呢?

典型个案9:站队时,他总是将脚往后缩。

小君从小就特别爱好运动,小学时,他就是学校里的小足球队的主力队员,平时在楼下,也经常能见到他顽皮的身影。乡下奶奶一年要为他做四五双鞋,最先破的地方,一定是大脚趾,踢球太费鞋了。

初中是离他家比较远的一个学校,他家住在城郊,附近没有中学。每天,他都是自己坐公交车上学。刚开始,父母也没发现他有什么不适应,依他从小就养成的大大大咧咧的性格,应该很快能够适应的,父母很放心。可是,开学没多少天,他的性格忽然有点变了,回到家,也很少说话,心事重重的样子。他的父亲在一家私人小厂做工,母亲在家里种蔬菜,平时都要将菜拉到农贸市场去卖,两个人都没多少时间管他。

在学校,一向活泼好动的小君,也变得不那么好运动了,有时同学喊他一起去操场踢球,他也以种种借口拒绝,时间一长,同学也不喊他了。每天早晨做早操的时候,他总是站在最边上,排队的时候,姿势也总是怪怪的,班主任批评过他几次,但一切依旧。后来班主任留心才发现,每次站队的时候,因为他老是要将脚往后缩,所以,姿势才显得特别别扭。班主任留意到,总是穿着校服的他,脚上穿的是一双有点破旧的布鞋,在其他同学漂亮的运动鞋面前,显得很醒目。难怪他总是将脚往后缩。通过家访,班主任了解到,小君的家庭条件不太好,为了省钱,他穿的鞋,都是乡下奶奶自己做的。

原因分析:青春期的孩子,一般都会比较在意自己的仪表,特别是衣者打扮,爱臭美。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穿的都是名牌,不喜欢穿着松松垮垮的校服。特别是鞋子,往往不是耐克,就是李宁。虚荣心还会使他们互相攀比,谁买了新鞋,都会在同学们面前“显摆显摆”。我曾经听一个孩子讲过,每次他穿着新鞋到学校,别的同学一旦发现,都会用脚踩几脚。当然,其他的同学要是穿着新鞋,他也会和他们一样,互相踩几脚。这是既羡慕,又嫉妒的心理表现。

对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希望穿得漂亮一点,精神一点,这一点也没有错。但是,如果追逐名牌,甚至盲目地攀比,就很不应该了。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不过度地关注外在的东西。当然,像小君这样的孩子,父母也应该考虑到孩子在集体中的感受,不要让他感到自己太寒酸,产生自卑心理,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质上的条件,比如为爱运动的小君买一双结实的运动鞋,不但方便他的运动,也使他不至于太自卑。

典型个案10:偷偷地传看。

一次,在给孩子整理房间时,妈妈在小库的书包里,惊讶地发现了一本图画册,里面都是人体摄影,赤裸裸的画面,连妈妈都看得脸红心跳。又急又气的妈妈,当即将这个事告诉了爸爸,等小库从外面一回家,两个人就开始了严厉的审问。小库涨红着脸,承认这是一个同学拿给他看的。

爸爸给班主任打电话,班主任告诉他,她也在班级里发现过类似的情况,几个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偷偷地互相传看类似的画册和一些言情小说,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还用课本挡着,在悄悄地翻看。老师已经没收了几本,正在尝试着和这些孩子沟通教育。

原因分析: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又羞于堂堂正正的了解,所以,会偷偷地传看一些画刊和小说。有的胆大的孩子,甚至会从网上下载一些淫秽的电影,偷偷观看,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到身心的健康成长。

对策:上好青春期这一课,对这个时段的孩子来说,十分必要,十分迫切。孩子的好奇心,应该正面地引导,而不能靠简单的呵斥和棒打,更不能因此将孩子划为不良少年,用有色眼镜看他们。理解,但不支持他们的做法。在做好沟通引导的同时,要鼓励孩子将精力和兴趣点转移到健康积极的事情上来,比如运动,比如集体活动,比如健康的文娱活动。兴趣广泛了,精力分散了,学习的能力加强了,他就会慢慢地自动将注意力转移。

典型个案11:天啊,我不是第一了。

小萌是个乐观自信的孩子,这份自信,源于她从小就出众的学习成绩。小学六年,她的成绩一直位居年级前列,其中四年担任班长,两年担任学习委员,是老师和父母眼中的优异生,乖乖女,好孩子。

她也是怀揣这份自信,走进了初中的校园。

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进校的摸底考,她的成绩,在班级中只是第五名,年级排名,则一下子掉到了50名左右。这让她无法接受。争强好胜的她,决心好好学习,回到优异的行列。

但她很快发现,班里的“牛人”实在太多了,她在努力的同时,别的同学也没放松,所以,追起来非常吃力。最让她不能适应的是,她从老师那儿,再也感受不到像小学时那样的优待了,有的老师的讲课方式,她适应不了;有的课目,虽然用心听讲了,但学起来还是有点吃力;有的老师,对她也不另眼相看了。在班干部竞选中,她也只得到了副班长一职。这一切,都让她异常苦闷。小萌好几次向妈妈抱怨,是不是女孩子一进了中学,就真的不如男孩子了?我不是再也做不了第一了?

原因分析:初中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同学结构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时固有的平衡被打破,这造成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适应,特别是曾经成绩优异、得到老师偏爱的孩子,会尤其失落,沮丧。他们很想追上去,却又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很想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节奏,却又苦于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小萌刚进初中时,十分乐观,信心十足,但这种乐观与自信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兼之她是考试型的学生,靠勤奋刻苦和大量训练,才对课本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考分高,但对新环境准备不足,未能及时适应,所以,表现出困惑、迷茫、苦恼。

对策:争强好胜,是孩子的天性,也是积极的。但第一永远只有一个人,当众多的第一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新的角逐,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进入初中学习,成绩波动很正常,孩子首先要正确地估量自己,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努力跟上初中的节奏。同时,要教会孩子抗打击、承受挫败的能力,克服虚荣心理,不因为一时的波动,而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情绪,甚至自暴自弃,而应勇敢地接受新环境和自身挑战。

典型个案12:难熬的校园之夜。

小波小学毕业时,参加了一家私立初中的招生考试,结果被录取了。私立中学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的学生都集中住校,周末才返回家中。

对即将来临的住校生活,小波充满了神往,他也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住在学校,他期望自己能够表现得好一些,让父母看看,他真的长大了。

寝室八个同学一间,上下铺。同学都是陌生的,来自各个小学。搬进寝室的第一天,小波是在激动之中度过的。

当晚就出了状况。放晚自习,回到寝室后,小波习惯性地准备洗个澡,一放水龙头,只有冷水,小波受不了,将脱掉的衣服又穿上了。那就洗个脚吧,他想。可是,摇摇水瓶,是空的。原来开水都要自己去锅炉房去打。小波在家里从来没有灌过水,都不知道怎么去打热水。最后,还是借用了别的同学的一点热水,勉强将脚洗了洗。

睡觉了。寝室的板床太硬,与家里的席梦思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躺在硬板床上的小波,翻来覆去,感到浑身都恪得生疼。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疲倦的小波终于有了睡意,可是,好象老有什么声音,小波侧耳细听,一会是别的同学翻身的声音,一会是谁细微的鼾声,一会又冷不丁从哪儿冒出点怪异的响动。就这样,小波的睡意,被各种各样的声音,搅得全无,而在家里的夜晚,多安静啊。

第二天一早,起床铃声响了,要出早操了,小波却怎么也爬不起来。等他迷迷糊糊赶到操场时,同学们都已经围着操场跑了几圈了。小波挨了老师一顿批。

一连几天,都是这样。眼看着别的同学都沉入梦乡了,小波却怎么也无法入睡,越想睡,越清醒。小波恨不得扇自己几个耳光,但就是睡不着。开学快一个星期了,小波变得整天无精打采,成绩也直线下滑。焦急而无奈的小波,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我该怎么办啊?

原因分析: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悉心照顾,住进学校,很多孩子会很不适应。有的孩子,不能习惯学校“严格”的作息制度,早操起不来,晚上熄灯之后还在看书或聊天听音乐;有的孩子,不能适应集体住宿,睡不着觉;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太差,不会整理个人内务,被窝散乱,袜子乱塞,不习惯自己去打热水、洗漱,等等。

对策:独立的前提是自理、自觉,要想孩子能够适应住校生活,父母首先要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集体生活中,要懂得包容、宽容、谦让,友好地和同学特别是室友相处。老师除了检查、指导、督促之外,还应发挥舍长和室友的积极作用,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手拉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典型个案13:一到学校肚子就疼。

小翠是个农村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城里一所初中的特招生。这所学校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走读生,只有像小翠这样,以及离家特别远的孩子,才可以住校。

小翠在村小学读了六年,成绩一直是第一。不但成绩好,小翠也是父母的帮手,父母农活忙的时候,小翠放学回到家,总是先做好饭菜之后,才开始做作业。从四年级开始,小翠的衣服也都是自己洗的,她还学会了织补,衣服纽扣掉了,脱线了什么的,都是她自己缝补的。一句话,小翠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都特别强。在村人和老师眼里,小翠是一个特别懂事、特别聪明的孩子,人见人夸。

离开家来到了城里,住进了学校的集体宿舍,与其他很多不同,小翠感到特别满足,这里的生活条件,可比农村的家里强多了。小翠很开心。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小翠出事了。一天单元测试前,小翠突然肚子剧烈地痛了起来。到学校医务室一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但小翠还是痛得满头大汗,老师只好领着她上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但肚子就是痛得不行。老师只好打电话,让父母先将小翠接回家,一边休息,一边就近接受治疗。奇怪的是,小翠一回到家,肚子就不疼了。在家休息了一两天,父亲又将她送回了学校。

回校时还好好的小翠,到了晚上,肚子又突然剧烈地疼了起来。老师又一次将她带到医院检查,还是什么毛病也没看出来。第二天还是疼。老师只好又打电话,让父母将她接回去。和上一次一样,小翠一回到家,肚子又不疼了。

如此往复了几次。老师发现,小翠是真的肚子剧烈疼痛,不是装出来的。可是,为什么一回到家,她就又不疼了呢?难道是水土不服?最后,还是一个家属是心理医生的老师找到了小翠的症结,她的肚子疼,完全是心理作用。

原因分析:一直名列第一的小翠,进入初中后,感到跟不上进度,学习吃力,与城里孩子相比,自认为差距太大,感到无法适应。又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身体产生了对抗性反应,一回到学校,特别是一到快测验考试的时候,就出现了肚子疼痛的症状。

对策:心病还得心来医。巨大的落差,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不适应。父母和老师,应帮助他们正确地估量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对自己重新定位,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战胜自己,走出困境。

典型个案14:挂红灯了。

小韩以不错的成绩升入初中,可是,上了一个月后,成绩明显退步,数学甚至挂起了“红灯”,父母觉得孩子不应该只是这个水平,认为是小韩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勤奋。这让小韩陷入了深深了苦恼和自责之中。

学校有个心理诊室,是专门针对心理不适应的孩子开设的,犹豫再三,小韩鼓足勇气,走了进去。在心理老师循循善诱的开导下,他倒出了自己的苦水——

刚开学时,老师和同学都说我聪明。我上课只用了一半精力学习,回家后稍微看看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便不成问题了。进入初中后,我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不知道为什么,效果越来越不好。这次单元测试,数学甚至出现了“红灯”。小学时,我的数学虽然不是特别好,但从没有挂过“红灯”,现在,我最怕上数学课了,一上数学课就头疼,我越来越讨厌数学了。

说实话,看到周围同学都在进步,我也很着急。我曾暗下决心,努力学习赶超他们,可经历了几次挫折后,我变得越来越心灰意冷,上课没办法认真听讲,也不知道怎么记课堂笔记,作业胡乱对付,遇到较难较烦的题目不是抄别人的,就是干脆扔在一边不做,甚至以作业本丢失为由,不交作业。

每次看到爸爸妈妈揪心的眼神,我就既难过,又生气。老师,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该怎么办?我想转校,或者换个班级。

原因分析:因为一时跟不上,没有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导致成绩滑坡,信心受挫,形成自卑心理;有的孩子还会因此偏科,对某门课失去兴趣,甚至对某个任课老师产生反感;有的孩子则寄希望于转学或换班级,来摆脱困境。有一个理论叫“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父母、老师和孩子自身,都不能正确、理性地认识到这个发展区,盲目地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学生,不但不能助其成长,还会使其陷入迷茫之中。

对策: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发展区应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打个比方:站直了,把你的手高高举起来,此时手能摸到的地方到跳起来能摸到的地方,这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在这个区域里,学生的努力一般都会获得成功,因为它适合自己的“高度”,即学生的实际能力。过高或过低的“发展区”,都不适宜孩子健康发展。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忽视了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屡遭挫折,学生就会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

典型个案15:烦死了,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

自从上初中后,小谆每天放学回到家,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就直接走进自己的房间,房门一关,开始做作业。一边做,还一边嘀嘀咕咕,烦死了,这么多作业!不时还能听到房间里传来的稀里哗啦的摔书本和跺脚的声音。

孩子老是闷头做作业,既让父母高兴,也让父母担忧,老这么坐着,身体还不坐坏了啊。所以,有时候爸爸会拿起乒乓球拍,要儿子和他去杀几局,一向对乒乓球爱不释手的小谆,却对爸爸的建议毫无兴趣:我要做作业呢。有时候,妈妈会故意让儿子去帮她买包盐什么的,以前儿子都是高高兴兴地去,现在却是直接将妈妈推出了房门:没看到我在做作业吗?我作业都来不及做,哪有时间帮你买盐啊。

小谆变得落寞寡欢,牢骚满腹,有一次,妈妈甚至在儿子后脑勺上,找到了一根触目惊心的白头发。妈妈心疼地看着儿子,不知道如何是好。

原因分析:进入初中后,孩子的学习任务,确实比小学时加大了不少,压力陡增。有的孩子,为了应付作业,什么课外活动都不参加了;有的孩子,为了快速地完成作业,潦草马虎;有的孩子,甚至想办法抄答案,种种现象不一而足。应试教育,使孩子早早地就被各种作业和习题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对策:在这种大背景下,孩子、老师和家长,都显得无可奈何。减负喊了这么多年,孩子的负担不但没减,反而越来越沉重。在既无法改变现状,又无法逃避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教会孩子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同时,多给予孩子鼓励和安慰,不额外地增加孩子的负担,特别是学习负担和精神负担,让孩子慢慢适应高负荷状态下的学习和生活。

典型个案16:意外的落选。

开学不久,班干部竞选。小福也踌躇满志地报了名。对这次班干部竞选,小福是志在必得。因为小福成绩好,表现也不错,在小学时,就多次担任过班干部。

先是演讲,然后投票。结果出来了,小福以2票之差,没能竞选成功。

唱票的时候,小福还是抬着头,满脸自信。随着唱票进入尾声,小福的脸色,也慢慢地变得越来越红,当最后的结果出来时,小福的头,已经深深地埋在了自己的臂弯中。他无法相信,更无法面对这个现实。这怎么可能呢?

课后,老师安慰了小福,鼓励他。有几个小学时的同学,也走过来安慰他。小福脸上挤出一丝微笑。

这之后,一向活泼开朗的小福,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对集体活动毫去兴趣,课堂上特别是自习课的时候,还经常不守纪律,有时候,班干部制止他,他就会怒目相向,出言不逊:“班干部有什么了不起,你有什么资格管我?”弄得和同学的关系,都很紧张。学习成绩也大幅下滑。

原因分析:顺利的小学生活,使像小福这样的孩子,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自尊心特别强,心理又特别脆弱,一旦遇挫,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情绪,甚至产生抵触、对抗心理。

对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经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锻炼孩子的抗挫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显得十分必要。

典型个案17:择校生的苦恼。

小露的家附近,就有一所初中,但父母觉得,这所学校校风不太好,教学质量差,每年能够考入重高的学生,凤毛麟角。为了给小露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在交了一大笔赞助费后,选择了离家比较远的另一所初中,这所初中,处于几所大学之间,生源好,老师教学水平高,升学率也很高。

刚进学校的时候,小露还有一点点优越感,因为她的大多数同学,都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上了那所差学校,而她有机会进入好的初中,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小露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入学时间不长,小露的苦恼,就接踵而至了:首先是孤单。这所初中里,她的小学同学,一个也没有,邻居家的孩子也没有。而别的同学,很多在小学时就是同学,看到别人都是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小露感到特别孤单。其次是对老师上课的不适应。这所学校,与另一所同名的小学,是一个集团的,老师都很熟悉,教学思路都是按照集团的统一部署进行的,有着很强的连贯性。而小露上的小学,与这所初中基本没有任何联系,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完全不同,加上从小学到初中本身所带来的变化,更是让小露觉得无所适从。看到别的同学都如鱼得水,小露很失落很着急。还有最让小露不能接受的一个现实是,在这所初中,她的小学时积累的优势荡然无存了,很多同学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从小就额外地接受了不少的家庭教育,这使得小露感到进度跟不上,成绩不理想,很苦恼。

原因分析:小露身上,反映了很多择校生共同的苦恼:没有老同学,难以融入新集体,不适应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成绩不理想等等,并因此孤单、自卑、缺少自信。对他们来说,这些是小升初之外所面临的“额外的”负担,因而,他们对于初中的适应,就比别的同学更加艰难。

对策:父母的选择,都是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目的。不过,择校首先应该出于孩子自身的选择,这样,他才会提前做好应对比别人更多困难的心理准备。孩子择校之后,父母应该预先和孩子多沟通,帮助他们了解熟悉新学校的环境,有机会的话,还可以通过父母的关系,帮他们提前认识一些同学,避免入学后的孤单感。还应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心态,正确地对待学习成绩上的差异,鼓励他们通过三年的学习,提升自己。

典型个案18:补课?不!

小光的爸爸是一家重点高中的老师,妈妈也在一家文化单位工作,家庭条件不错。小光也很懂事,学习一直不错,父母从小就着手培养小光树立远大的理想,勉励他今后考上重高,再考上大学,再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父母为他描绘了一个光明的蓝图。

小学一毕业,爸爸就和小光长谈了一次,再一次和他一起,勾勒了未来的美好愿景。小光也被爸爸讲得是热血沸腾。最后,爸爸对他说,要想比别人跑得快,要不就是你特别能跑,要不就是你比别人先跑。天资是改变不了的,能改变的,就是你比别人先迈开脚步。在爸爸的游说下,小光答应,小学的最后一个暑假,一天也不玩了,全部拿来预习。爸爸通过关系,为小光找了两个初中老师,帮小光补课。

效果是显然易见的。一进入初中,小光就以优异的成绩,稳稳地排在了年级前列。这让小光很开心。但是,虽然很多课程小光都提前学过了,但大量的作业,还是让小光有点喘不过气来。爸爸再一次向他提出,到老师家去补课。这一次,小光拒绝了,他的理由很简单,太累了!

原因分析: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一位中国父母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想尽一切办法,使出浑身力气,促使孩子成“龙”。但刚进入初中的孩子,身心都处在关键的生长发育期,过度的负担,不但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剥夺了他们应有的朝气和活力,也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腻烦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经过补课等非常规手段后,成绩可能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但因为在课外学习过了,反而容易使他们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对学习吊儿郎当,走向另一个极端。

对策:补课、额外增加孩子学习量等,无非是想让孩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但我要说的是,真正坚实的基础,往往并不在一时的效果上。在初中特别是初一阶段,是培养孩子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自觉学习的习惯的最佳时机,打好了这些基础,远比补几次课、多做几套试卷,重要得多。

典型个案19:乱成一堆麻。

小昆的房间,一直是妈妈收拾的。小的时候,小昆的房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别人走进去,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上学之后,房间里除了玩具之外,多出了很多课本和作业本,铅笔和橡皮散落在各个角落。为此,妈妈也批评过小昆,但小昆依然我行我素,妈妈也没再深究,以为男孩子都这样,杂乱无章。好在小昆的成绩不错,这倒是给了父母很大的安慰。

进了初中后,妈妈帮着小昆将小学时的书本,全都整理好,集中放在柜子里。妈妈对小昆说,现在你上初中了,长大了,要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不要什么东西都放得乱七八糟,临到要用时,找都找不着。小昆不耐烦地说,真唠叨,我知道啦。

但一切还是依旧。每次小昆回到家,都是在一大堆书本、草稿纸、练习册中,做作业的。有几次,妈妈帮着收拾房间,将桌上的书本整理整齐,没想到小昆回来之后大发雷霆,说这个找不到了,那个不见了。

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小昆就是这样一个马虎、杂乱的孩子,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在学习上,他也是这样,想到哪,就学到哪;拿起什么课本,就做什么作业。小学时还问题不大,进初中不久,小昆就开始不适应了,不是忘了做某门课的作业,就是找不到某个课本;不是忘了某门课的预习,就是感到抓不住某门课的重点。在杂乱无章一团乱麻的学习中,小昆的成绩明显退步,学习的劲头也一落千丈,经常显得手足无措,茫然不安。

原因分析:从小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了混乱的学习习惯。初中学科多了、书本多了、课程多了,不订计划,则很难科学地安排时间,对课程进度不甚了解,对重点要点不得要领,以致不是顾此失彼,就是忙不到点子上,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都因而大打折扣,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对策:高尔基说过:“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有的学生认为,学校有教育计划,老师有教学计划,跟着老师走,按照学校要求去学就行了,因此,从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导致学习变成一个盲目的、无计划的、无序的行为。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方法,是注定不会有好的效果,注定不是长久之计。

在生活上,父母应放手让孩子管理好自己;在学习上,要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如每天的作息时间,优势、弱势学科的时间分配等等。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尤其重要的是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象水中的浮萍,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方向。

典型个案20:没有动力的火车。

小谷从小就是一个让人省心的孩子,学习很自觉,学习的兴趣也很大。在学校里,获得老师颁发的一枚红五星,小谷会开心半天;每次考试成绩不错,妈妈都会奖励他去吃一顿肯德基,这也会让小谷激动好久。

老师和父母的奖励,成了小谷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小升初时,小谷是以全班第一名,走进了初中的校园。

情况就在这时候悄悄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初中的老师,再也不像小学那样,以小红花或五角星那样的形式,奖励表现好的学生了,而多以口头表扬为主。最重要的是,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小昆自己也对这样的奖励,失去了兴趣,认为这样的奖励,真是太幼稚了。对妈妈以考试成绩好就可以吃一次洋快餐的奖励,小谷更是觉得有点荒唐,因为小谷忽然觉得,洋快餐不但是垃圾食品,而且为了吃一顿而去努力,真是太小儿科,太没品位了。

妈妈觉察了小谷的变化,将奖励措施改变了,在学校获得老师一次表扬,或考试获得90分以上,就奖励一百元。这让小谷兴奋了一阵子,学习的劲头恢复了不少。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小谷对那100元也提不起兴趣了,因为小谷的家庭条件不错,平时小谷想要什么,父母都会答应,而且,小谷每天都有零花钱,还可以从爷爷奶奶那儿伸手要到钱。

小谷又回到了无精打采的状况,就像一辆没有动力的火车,停在了站台上。

原因分析:在孩子的教育中,表扬和奖励,确实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给孩子以学习的动力。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和逐步走向成熟,这些“低层次”的奖励,已经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有时候,甚至会让他们觉得,这是对自己的小觑,尤其是单纯的物质奖励,会让他们觉得大人太小看了自己,产生抵触、排斥情绪。

对策:学习动力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动力一般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比如被表扬、获荣誉、得奖励等。升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这些“手段”的效果会逐渐减弱。我非常赞成赏识教育,但这个“赏识”,应该基于对孩子精神的鼓励,心灵的鞭策,唯有精神上的追求和鼓励,才可能成为孩子持之以恒长期不懈的动力。因此,父母和老师,应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明确人生追求的目标,并使之成为孩子学习最强劲最恒久的推动力。

同类推荐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 走进孩子心灵:家长必读

    走进孩子心灵:家长必读

    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原作、有采写手记、有作品评析,真实记录了宁夏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是一代新闻工作者走进生活、走进实际、走进群众的壮美画卷,亦是年轻新闻工作者学习、进步的教科书。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遵循形式和意义、描写和解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三大原则,详细讨论了递进的语义系统,从意义出发给递进范畴进行了分类,并寻求形式上的验证。在对客观语言事实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又从语义、语用、认知、逻辑等各个角度,对一系列与递进范畴有关的现象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从而揭示了递进范畴的本质特征。该书还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加强了对递进句式的历时研究,有意识地将递进现象的共时变异同历时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不但探寻了汉语递进范畴的发展演化历程,而且还对递进关系共时平面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出了历时的解释。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憧憬与求索、凯歌行进中胜利与曲折、改革与剧变、改革与辉煌、继承与创新、让历史告诉未来等。
热门推荐
  • 怪谈万事屋

    怪谈万事屋

    城市之中,隐藏着一家商店。商店之中,售卖的不是商品,而是服务。这些服务,能够穿梭阴阳,沉淀在喧嚣的都市之中,变成那些坊间流传的都市传说。我就是店主。我,是谁?
  • 摄政王追妻:刁蛮冤家不好惹

    摄政王追妻:刁蛮冤家不好惹

    “我倒是不介意八抬大轿娶你回去”他喝口茶,轻声说道。她抽了抽嘴角反驳说:“喂,我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凭什么嫁给你这个面瘫王爷!?”全场鸦雀无声。“不要企图跟我犟嘴,要不然我不介意先练习一下入洞房。”“......”世界上最悲催的事莫过于:1、妹妹胳膊肘往外拐2、摄政王与二皇子抢人3、八竿子打不着的冤家
  • 细水流年缓缓爱

    细水流年缓缓爱

    前面当然就是不变的培养感情,中间来段插曲,后面是日常温馨生活的点滴。(我看太多曲折的经历了,想写个温馨故事。注:作者是新手,第一次尝试,文笔不好请谅解。不过我会努力的*^_^*)
  • 白骨精是怎么修炼的

    白骨精是怎么修炼的

    白领+骨干+精英,是现代女性人人追逐的对象。这些不甘活在男人光芒背后的大女人,是再怎么收服老公和家庭的呢?
  • 女人之间

    女人之间

    八年前,大学校园里,杜宇第一次见到了梨花,那一刻,他心里面就认定了梨花就是他这辈子想要找的人。一见钟情,从第一眼就爱上一个人。
  • 驱魔鬼道

    驱魔鬼道

    .什么?你说我是鬼差的转世。呵呵,这么说我还是半个鬼咯。这不带那么坑的吧,看到老道的点头。我心里是崩溃的,我好端端的竟然成了鬼差的转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什么麻烦也随机而来。那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我竟然真的撞鬼了。。呜呜呜。鬼呀!忽然,一阵阴笑传来。只见其说道:就这胆量也陪做这驱魔道人。。。。。。。
  • 万古圣剑

    万古圣剑

    一次惊天日全食导致世界突逢巨变,风云再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少年从一小小城市出发,踏上天修征途,神挡杀神,魔挡杀魔,一剑指天涯。
  • 蛇王爱上迷糊妻

    蛇王爱上迷糊妻

    这个男人真是妖孽啊;可是他为什么会在我的床上呢?难道我在做梦还没有醒吗?真希望永远不要醒啊………………看见她这样看自己,不知怎么心里很高兴,可是她不是应该吓到吗?怎么还这样看自己呢?
  • 宠妻成瘾老公太霸道

    宠妻成瘾老公太霸道

    她爱他入骨,五岁那年,他便住进了她的心里,从此成为她的噩梦,她在对他的感情里苦苦挣扎,而他冷眼旁观,顺带携一个又一个的新欢到她跟前。那个雪地里,她问:“慕东辰,你有没有喜欢过我,哪怕只有一点点”“没有”冰冷的声音彻底幻灭了她最后的一点点期待。五年后,她再次归来,彼时的她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个男人,那个男人爱了她十年,守了她十年。“郁先生,你什么时候喜欢我的?”“恩……大概是你十三岁那年”“你个变态”某女扑过去,誓要给他一点教训,某男眸中神色变深:“这是你自己送上门的”半个小时后,房间传出一道娇喘:“郁恩铭,你这个禽兽”(PS:宠文,宠文,宠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重生之帝女彗星

    重生之帝女彗星

    你们害我,我要你们付出血的代价,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