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暴力型引导为情理型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有这样的认识:孩子不懂事就得打,“棍棒底下出孝子”。
现实生活中,在家中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往往要么是胆大包天,要么是谎话连篇,要么是欺小凌弱,总之,是一身的毛病。
也许是家长的自身素质不高,也许是工作太忙,也许是只顾着自己娱乐,对孩子疏于管教,结果导致孩子毛病不少。
每每碰到教师投诉自己的孩子时,他就会对孩子施以暴力。
在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以前,孩子都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跟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平日里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懂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只知道一味地将一个道理翻来覆去地重复,结果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导致家庭教育毫无效果,于是,就把责任甩给学校。
因此,学校的教育过程需要家长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要防止家长的粗暴态度,绝对不能刺激家长实施暴力,工作一定要深入细致,要做好做实。
对家长,教师要多沟通,多诱导,要将正确的教育方法传授给他们。
教师、家长和学生要多坐在一起平等地交流思想,从而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和问题的真正原因。
只有这样,师长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父母是难辞其咎的。
所以,教师在和家长交谈时一定要推心置腹,可以将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讲给家长,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溺爱型引导为理性关爱型
在碰到溺爱孩子的家长时,教师可以先夸奖其孩子的优点,诚心诚意地赞赏和表扬其孩子的优秀表现,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机会将学生的不足指出来。
教师要尊重家长对孩子的感情,对家长爱护子女的行为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便对方能真正地接纳你的意见。
同时,教师也要诚恳地指出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性,耐心热情地将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式传授给家长,引导他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偏袒子女,不隐瞒孩子的错误,以便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每一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变化,很多家庭出现了新情况,这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家庭收入的增多。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加大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为了让孩子适应将来社会的激烈竞争,要使之学到一技之长。
对一些如家长只给钱而疏于管教的负面影响,教师就必须对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帮助他们改正这种不好的意识。
学校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有益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民族传统教育,并且要求家长密切配合。
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商量活动的内容以及方案,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如何配合,从而让孩子做到孝敬长辈、热爱劳动,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对立型引导为配合型
在教育孩子这个目标上,教师与学生家长是一致的,所以,师长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更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每个教师都会对一些学生抱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因为教师遇到的很多麻烦往往就是由这样的学生造成的。
工作中,教师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当遇到麻烦的学生时,一定要做到头脑冷静,千万不能因家长对孩子教育不够,就对家长像下达命令一样说:“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
同时更不能让家长对学生的过错负责,不能指责家长。
作为教师,应平心静气地跟学生家长商量和协调,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家长走进班级,让家庭跟学校合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跟现代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不谋而合的。
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学校和社会教育都无法取代的,因为其在基础教育还有其他很多方面都具有主导作用。
在学校跟家庭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自觉地跟家长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充分地尊重和理解家长,为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家庭和学校进行良性的互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便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当然,教师千万不能只讲大道理,不能只讲一些空话和套话,要注重用事实说服家长,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家长,还要注意就事论理,对家长也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