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有的批评是很具有“人情味”的。
如果教师也带着“人情味”去批评学生的话,那么这无疑体现了教师高尚的人品和崇高的境界,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和润物无声的真正内涵。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面对学生之过,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其“过”的消极影响转化为积极的影响。
面对学生的“过”,陶行知先生表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采用的是以信任的方式去感化和诱导学生,给他们的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保留了重组的时间,从而使教育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得以完美展现,发人深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也有价值的。”
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爱尔维修认为: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中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同样认为:错误是发展学生认知的一种无可替代的方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这并非教育专家信口雌黄,实际情况和洛克所述相差无几,如果父母当众揭孩子的短,甚至撕开他们幼小心灵上的“伤口”,那么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瞬间瓦解,更有甚者会变得以丑为美。
这段话中不仅适用于父母对子女,同样适用于教师对学生。
因为,同样是在说批评要讲究艺术性,同样是在强调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
因此,教师要牢牢恪守这个原则:教育可以批评,但批评必须讲究艺术。
正确的批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批评要及时
教师应该在学生的错误行为刚要出现时,及时地抓住要害,对其进行教育,以便将错误扼杀在摇篮里。
比如,有些学生也许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犯错之后总是否认抵赖或说是其他同学干的。
遇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当场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让其在事实面前承认错误,使其检讨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由于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发展得还很不健全,很多人是犯了错误还不知道,明知是错依旧犯。
教师一定要全面认识他们,绝不能以偏概全地把偶尔犯错当做一贯表现,要坚信要求进步还是青少年的主流思想。
因此,教师切忌带着主观片面的有色眼镜看待犯错的学生,批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或者犯错比较多的学生,决不能绝对化,更不能有偏见和歧视。
批评的时候应该严肃,但严肃并非是拉着个长脸训人。
教师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对事不对人,不能有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差别,更不能借此挖苦、讽刺学生,坚决禁止侮辱学生的人格。
批评必须把握好一个度,说话要留有余地。
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有不同意见,应该给他们申辩的机会,绝不能搞封建位制。
(2)善待学生的错误
这是一种教书育人的技巧,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
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是新课标的要求,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客观、艺术地纠正学生对于教材的认识偏差和错误,不能为了“激励”而“鼓励”。
要知道,如果不纠正错误的结论,不澄清模糊的概念,那么势必会造成旧的错误和新的错误层出不穷的糟糕局面。
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这些错误一定要注意科学利用,可以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甚至采用夸张的方法,来分析和纠正这些错误,并且将其当做一个反例。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曾经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错误是一种资源,教师完全可以善待和利用,从而让学生彻底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首先,做为一名老师,他应该知道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愿接受批评”的心理。
所以,应该采用“善待”的方式以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使错误得以及时的纠正。
其次,采用“善待”错误的方式,卸掉学生的思想包袱,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其自觉主动地纠正错误。
再次,“善待”达到了其所追求的有道德的教育的目的。
最后,通过正确诱导学生,帮助他们分析纠正在课堂中所犯的错误,带给他们一次实实在在的进步。
(3)“冷却后”批评
有时候,学生刚犯错之后,依旧处于激动和亢奋状态,比如打架的时候。
如果这个学生性格倔强,那么他一时半会儿肯定会不接受任何批评教育,也基本上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此时,教师就应先不动声色,静观其变,防止批评使其心理压力加大而导致情绪失控,应该等他们“冷却”恢复平静之后,再心平气和地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收到批评教育的良好效果。
一般情况下,正确的批评都能为人们所接受,可是错误批评的方式方法就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
如果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能够估计到他们的个性特点,用他们可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那么,教师一定会收到他所想要的预期效果。
如果这个教师特别讲究批评方式,那么他肯定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变。
如果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教师的批评,那么教师可以适当地转移注意力,在说笑之中讲述道理,让他们从说笑中明白自己的错误,从而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
尤其是碰上一个个性倔强的学生,而这个学生恰恰又是一个学困生,那么教师就千万不能在他刚犯错误的时候跟他较真,而是要拖一段时间,暂时放他一马,可是要让他心里明白。等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
这种方式,看上去是不批评,实际上却是一种能达到很好效果的批评。
总之,批评的次数和时机要适当,模式要多样化。
一般情况下,不宜做当众点名批评,以免适得其反。
(4)触动式批评
有一些学生很懒惰,依赖性比较强。
他们在学习中萎靡不振、行动拖沓,从不主动学习,犯错后却不敢或者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存在侥幸心理。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用触动式批评法对其进行教育。
这种批评方式语言犀利、直达要害,语调激烈,会让学生感到压抑,但千万注意不能肆意辱骂,不能侮辱他们的人格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必须非常严肃地指出他们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因为润物细无声式的批评方式对他们已经没有作用。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所了解,千万不要过犹不及。
(5)“商讨式”批评
对待学生的错误,有一些教师一上来就是板着面孔训斥,甚至责骂处罚学生,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教师应该非常诚恳地热情地关怀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引导他们弥补不足。
例如,老师可以将上课睡觉的学生轻轻摇醒,然后冲他笑笑,也可以在课后“批评”他说:“是不是老师的课不好,提不起你的兴趣呀?”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和蔼、要谦虚,甚至可以自责,然后在交谈和沟通中同学生一起反省。
在教师的这种诚恳态度的感召下,学生必然会感到惭愧,必然会主动承认和改正错误。
比起“棍棒教育”,这样的方式要好得多,有效果得多。
(6)表扬式批评
表扬式批评是一种全新的批评方式,就是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表扬时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批评时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优点。
对于这样的批评方式,绝大多数学生会是乐于接受的,因为他们认为教师做到了公正客观。
遇到学生犯错误,教师不要只是揪着学生的错误不放,还要看到学生犯错误的真正原因,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表扬式批评的开场话语亲切,多为称赞的话。
这样就为营造一个友好的氛围打下很好的基础,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不是在接受教师的批评,从而放下心理包袱,真正地无拘无束地跟教师沟通。
(7)“提醒式”批评
学生犯错误大多都不是有意的,所以教师要及时提醒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犯错或即将犯错,从而避免重复犯错。
如某个学生近来上课总是精神萎靡,回答问题时也是驴唇不对马嘴,成绩下滑严重,你可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对他说:“你成绩不如原来好了,是不是碰到了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啊?”教师有意地把话说得很轻,使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这对教师了解真实情况和引起学生注意及改正错误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8)渐进式批评
如果碰到一个有着较强自尊心的学生,教师最好采用渐进式批评法对其进行教育。
也就是说,教师在批评时候,不能将学生的错误一股脑地全部说出来,而是将批评的意思一步步地表达出来,以便对方能更顺利地适应和接受。
这样的批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批评时更容易一些,以免导致一下子“谈崩”的情况发生或让学生从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总之,批评是要讲究艺术的,而这种艺术主要体现在严厉和善良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批评中不仅要感受到合情合理的严厉,更重要的是感受到教师的人情味儿和教师对他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