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用爱滋润我们的心灵,陪伴我们的成长。是亲人不计回报的奉献与付出,才换来了我们内心的充实和坚强。当我们还是个胎儿的时候,就承载了父母无限的希望与寄托。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们,让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并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我们在父母的关怀下幸福和快乐着,他们却在不断的奉献中渐渐衰老。有这样一则故事:小时候,儿子常缠着人高马大的父亲比个子。儿子朝父亲跟前一站,头顶还不到父亲的裤腰。父亲就笑他,说:“这不是明摆着嘛,你还是个小不点儿呢!”儿子歪着脑袋说:“哼,总有一天,我会超过你!”后来,儿子工作了,当干部了,个子似乎眨眼功夫便赶上了父亲,又超过了父亲。父亲欣喜不已,没事时,父子俩常在一起比个子,不过每次比个子都是由父亲主动发起的。“来,看比你爸又高出了多少?”父亲朝人高马大的儿子跟前一站,秃顶正好被儿子的肩膀“没收”,儿子就笑:“咱俩不成了高尔基(低)啦!”父亲开始驼背了,晚年驼得更厉害,远远望去,整个身子像张弓。然而,没有“自知之明”的父亲却偏偏爱穿儿子的旧衣裳。最有意思的是,每次儿子回家,他还是死拉硬拽地要和儿子比个子。
儿子逐渐地读懂了父亲的心思:父亲和自己比个子是假,他是想以自己的“矮”来衬托儿子的“高”,因为儿子在他的心目中,是希望,是寄托!只要能看见儿子长成参天大树,即使自己化成树根旁的一片枯叶、一摊黄泥,他也愿意。是的,只要看见自己的孩子能够渐渐成长,父母哪怕付出再多,也会备感欣慰与幸福。再来看下面这个故事:父亲最近萎靡不振,一上床便鼾声如雷,白天、晚上都如此,很影响小刚睡眠。小刚提议带父亲去医院看看,这个年龄嗜睡,没准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小刚把他接到城里与自己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一点心。为买房子,小刚欠了一笔债,这都得靠他拼死拼活挣稿费慢慢还。还不到30岁,小刚的头发就开始脱落,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作为儿子,小刚对父亲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不打鼾该多好”。后来,父亲每天给小刚做饭,吃完后让小刚好好睡,就出去了。有一天,小刚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父亲一愣,支吾说:“没干啥。”小刚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转眼到年底,小刚应邀到朋友厂里做专访。朋友请他吃晚饭后又到街上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室里,一个擦背工正在一个劲儿劳作着。就在他结束工作,转身去更衣室取报酬时,两人的目光相遇了。“爸爸!”小刚失声叫出来,惊得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他们父子,包括他的朋友。朋友惊讶地问:“他真是你父亲吗?”小刚说:“是。”小刚回答得很响亮,因为他从没有比现在更理解父亲了。他明白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他与自己一样昼伏夜出!可他深夜沉迷于写作,竟未留意父亲房间没有鼾声!小刚随父亲到更衣室。父亲从那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他:“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我已经攒了一千多块,想帮你早点把债还上。”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小刚说:“你爸为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我们也许会发现,小刚的父亲与我们的某位亲人何其相似!他们用行动与亲情,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干涸。没有父母,我们该如何保持生存的勇气?没有父母的爱,谁来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有亲人的支持,我们才会更有力量——这是一种来自于爱、发自于心的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