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3800000008

第8章 生命痕迹——化石知识大拼图

1.化石研究情况

化石是地球的“记忆”,它记录了地球生物繁衍生息的生命历程。迄今为止,地球已经走过大约46亿个春秋了。

寒武纪(距今5.4亿至5.1亿年)是现代生物的开端,比人们熟悉的恐龙时代“侏罗纪”要早4亿多年。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的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动物化石群,曾在世界上声名大震。今天,这一化石群已被联合国列为自然科学遗址。1947年,在澳大利亚又发现了前寒武纪末期的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这两个化石群的相距时间为1.1亿年,科研人员发现,这两个物种间有着突发性变化,但是,在实物上无法得到证明。80年代中国发现了填补这个空白的化石群——澄江化石群。由于澄江动物化石群恰好处在两个化石群的中间段,因此便成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过程,在人们心中是带有传奇色彩的,这是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处古生物化石群的发现过程,都不及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震撼人心。

1984年6月中旬,刚走出校门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硕士侯先光,为了寻找曾经生存于寒武纪的高肌虫化石,便来到了云南澄江县的帽天山。这里工作条件简陋,栖身之所仅仅是一个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工棚。他披星戴月,跋山涉水,来到选点寻找古生物化石。然而他苦苦寻觅了一周,什么收获也没有,不由得有些灰心泄气。

然而工夫不负有心人,侯先光在7月1日下午大约3时,无意间把鞋跟落在一片松动的岩层之上。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一块形状奇特却又保存完整的化石露了出来,他仔细回忆着他所学的知识,断定这块化石是寒武纪早期无脊椎动物。他大受鼓舞,接着寻找下去,就在那天一共发现了3块较为重要的化石。后来,经过进一步鉴定,认定这些化石是纳罗虫、腮虾虫和尖峰虫化石。有了这一重大发现,侯先光如同打开了所罗门的宝藏。在日后的几天里,他又先后发现了节肢动物、水母、蠕虫等很多同期的古生物蠕虫。

回到南京之后,他和导师张文堂教授共同撰写了《纳罗虫在亚洲大陆的发现》,而且还在论文中将这一动物化石命名为“澄江动物群”。

后来,又在帽天山出土了许多古生物化石,这是古生物界从未发现的新物种。于是,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陈均远教授、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等人也相继加入这一研究行列。没过多久,便在《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向世人展示了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地球生命曾在云南澄江集体爆发的这一壮观场面。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澄江动物化石群遗址列为“全球地质遗迹东亚优先甲等第四号”。

2005年11月末,澄江化石群申报世界遗产的申请正式上报建设部。

经过22年的深入研究,古生物学界在澄江一共发现180种动物,其中的80%都是人类未知的新种类,除此之外,还有20多种痕迹化石和粪便化石。差不多现生动物的每一个门类,都能够在澄江化石群里找到它们对应的远祖代表,尤其是人类的“老祖宗”云南虫最为典型。

古生物学研究表明,在寒武纪之前(距今5.4亿年前),生命多存在于海洋之中,多以藻类和菌类的简单形式为主。寒武纪以后,在海洋里出现了大量后生动物,从单细胞藻类、菌类到多细胞后生动物演化仅仅用了1000多万年,速度非常快。而澄江动物群正是这段特殊时期生物群的真实记录。为此,陈馆长是这样说的:“跟38亿年比起来,1000万年相当于一昼夜中的一分钟,科学家把生命快速进化例子叫做”生命大爆发。

然而,过去也有专家认为,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对于进化论来说是一种挑战。生命的大爆发似乎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矛盾。

事实上,达尔文身处的那个时代,由于种种条件的研究约束,对生物演化的历史做出的解释并不是很全面,他认为进化应该是缓慢的。所以,当科学家发现在寒武纪突然出现的三叶虫时,便会认为进化论并不完全正确。

20世纪初期,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进化的过程应该是快速的,澄江动物群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然而,科学家对澄江动物群的研究成果,并非是对达尔文的渐变论的一个挑战,仅仅是一个修正。这是由于即便是1000万年,时间也不算很短。

2.息息相关——化石和古生物学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对化石的认识。说起化石,也许对于去过自然博物馆里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如果问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科学意义?恐怕知道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现在我们概括一下什么是化石。

说得简单一些,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遗体遗物或遗迹被埋藏在地层里,在长期的石化作用之下,形成的石头。例如一条死掉的古代鱼,如果其尸体没有被其它动物吃掉,也没有被湍急的水流冲毁,恰好遇上沉积环境,例如被泥沙掩埋了起来。天长日久,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以后,软体部分腐烂分解,而骨头,鳍条等那些坚硬部分里面的有机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无机质(矿物质)所置换,于是就形成了化石。虽然化石的外形和原来骨骼是一样的,但其构成物质已成了矿物质,重量比原来重得多。

如此看来,化石只保存在沉积岩(也称水成岩)之中,而在火成岩、变质岩之中通常不会发现化石。这是由于火山爆发时,温度往往特别高,即使有生物遗体,也早已灰飞烟灭了。而必须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因此也不可能将化石保存下来。少数在火山灰中有保存下来的化石,是由于火山灰在飘落过程中温度已经降低很多了。所以,有沉积岩分布的地方,就最容易发现化石。

比较易形成化石的是动、植物的硬体部分,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生物的软体部分也可以形成化石。例如山东山旺组硅藻土中的花朵、触须,西伯利亚冻土中猛犸象的肌肉,等等。这些化石,被称为遗体化石,也就是生物体本身的某部分在石化作用下形成了化石。不仅如此,动物的粪便、蛋在适宜的条件下,同样可以形成化石,被称为遗物化石;而足印、洞穴形成的化石,则被称为遗迹化石。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死去的生物都能够形成化石。能够形成化石的在古代死亡生物中仅占极小一部分,可谓凤毛麟角。而那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化石,又是其中少见的一部分。化石被埋在深深的岩层之中,只有遇到地层上升的时候,或经过风吹雨打,表面的岩层被风化,化石才会出露地表。如果这时古生物学家正好来到这里进行考察,化石就有可能被挖掘出来。如果没有被发现,露出地表的化石,与其他的岩石在一起,日久天长便被风化殆尽。因此,采集一件化石是极为困难的。尤其是一件完好的化石,更是可遇不可求。所以,古生物学家才将化石视为珍宝!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标本丢失了,这是全人类不可弥补的损失。近年来,世界许多古人类学家一直在苦苦探寻这件瑰宝。

从其广义来说,只要是从地层的岩石中挖出来,能够为人类提供关于古代生物的体形或构造方面资料的东西,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资料,都可将其归类为化石。如果这样说的话,煤碳自然也成了化石,甚至于古人类制造和使用的原始工具,也可视为化石。

古生物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古代生物的科学。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代生物已经死亡,化石也就成了研究古生物学的重要依据。然而化石多被埋于地层之中,因此古生物学往往离不开地质学。事实上,此门学科介于生物学和地质学之间。要想成为一名古生物学家,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生物学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地质学知识。另外,由于古代生物是无国界的,因此在研究本国出产的标本时,对其他国家出产的同类标本也必须有一些了解。由此看来,掌握一些外语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作为一名古生物学家并没有那么轻松。

此外,往往有人将古生物学和考古学混为一谈。他们认为只要是研究古代东西的学问统称为考古学。事实上,二者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也是有明显差异的。通常情况下,古生物学研究的范围是从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开始,到人类出现。将生命出现以前的研究归为天文学范围,而进入人类社会之后的归为考古学范围。然而,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并没有绝对界线。

3.地球的记录者——化石

人们常常把化石比成是记录地层这本书的文字,事实也真的是如此。化石不仅能够记载地球的演化历史,而且同样是生物演化历史的记载。虽然化石或多或少地会出现残缺之处,但仍能够清楚地展示出生物从简单到复杂这一进化过程。

化石和地层的年龄

前文提到过,化石是亿万年来,生物在演变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生物。化石能提供给古生物学家丰富的信息,对于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进化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化石还是人类解开许多历史谜题的金钥匙。比如恐龙的灭绝之谜,人类的起源,等等。

从形成到现如今,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高龄。为了研究方便,地质学家将地球这一漫长的时间段分为4个大期,也就是4个宙。冥古宙最早,接下来是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6亿年以前到现在)。显生宙共分为3个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代下来又分几个纪,每纪又分几个世。

要测算地球的年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初,人们计算各地层的年龄只能把地层的厚薄作为依据,按照地层每增厚的米数约需的年数来计算。也可以先估算地球存活的年数,再按地层厚薄,按这一比例进行推算。19世纪中期,有人推算地球年龄不超过1亿年。如果这一说法成立的话,组成它的各地层的年龄自然很小,这一说法不利于生物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发展,这是由于1亿年虽然与神创论者所估计的6千余年相比要长得多,但繁衍出这样繁茂的生物界仍然是不可能的。20世纪30年代之后,根据同位素衰变的速度来进行计算,得出来的数据才比较准确。同位素有一定的衰变速度,这一速度不会受到环境条件(例如气候)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才可比较准确地测定出地质年代。此外,利用半衰期长短各异的同位素,同样可以测出各个新老地层和化石的历史。

显生宙以前的化石

近年来测定的数据显示,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经历的时间最长,大约为40亿年。这一时期地球刚刚形成,生命可能正在发生化学进化,所以细胞形态的化石目前找不到。直到太古宙时代,地球外围开始有了大气圈和原始海洋,人类能够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发现最原始的生物化石。例如在澳大利亚找到了35亿年前的丝状体化石,据推测很可能是微生物遗体的化石。此外,科研人员还在南非沉积岩中发现了直径极小的碳质球状体和丝状体,有人将其视为原始微生物化石。在太古宙地层中还发现了许多名为叠层石的化石。这一化石的存在说明这一时期地球上已经有了原核细胞或光合自养的原核生物了。元古宙在太古宙之后,这一时期有很多叠层石,叠层石的存在说明这一时期原核生物已经很繁盛。另外,在元古宙晚期的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化石,有人将其认为是真核生物的化石。例如澳大利亚地区有一地层(9亿~7亿年之前),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绿藻化石;在美国的白云石(8亿~6亿年前)之中发现了丝状体化石,有人将其视为藻类化石。

显生宙的化石

第一阶段:寒武纪物种的暴发式突增。

生命在元古宙以前几乎一直是单细胞的,虽然在6亿年前出现了厄底卡拉多细胞动物区系,由于这一区系不像以后动物谱系的前体,因此将其认为是动物进化中一次独立的失败尝试。进入寒武纪后大约500万年的时间内,出现了许多无脊椎的动物化石。这些化石显示,有些无脊椎动物的类型在后来灭绝了,而有些则是无脊椎动物的始祖类型。此外,在寒武纪地层中还发现了原始脊索动物的化石,是当时的海洋中一种浮游动物,构造简单,身体较小,背部长有一条脊索。这一化石虽然是在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化石之中最稀有的一种,但足以证明寒武纪时期已经出现了脊索动物。

依靠这些化石得出结论,除少数如藓虫以外,已知的动物门在寒武纪时期都已存在,而直到奥陶纪才出现了苔藓虫。但这一说法并不能因为未发现寒武纪的苔藓虫化石而得到证实,也可能只是一种假象。在整个生命的历史中,500万年是极其短暂的。然而在这一短短的时期内,几乎是同时出现了如此之多的动物类型,这种暴发式的突增出现在寒武纪,是动物进化史任何一个时期不可相提并论的。

不同类型动物的基本躯体设计,是通过分类学中不同的“门”所反映出来的。几乎各门多细胞动物躯体的基本设计,都是在寒武纪完成的。而那些出现在寒武纪之后的发展,仅仅是在这些设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变异和创新。

生态学对在寒武纪能如此快地出现众多结构类型的生物做出一种解释:寒武纪初期(即多细胞动物刚出现的时候),能够被动物所占据的生态位都是空的,每一个生命类型都能够找到一个适合生存的空间,为此,发生了一次极为壮观的辐射进化。后来,由于已经没有空的生态位,即使物种大规模地灭绝,那些绝灭物种所留下的空位,很快便会被存活下来的其他物种占领。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据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的关系。由此看来,产生动物全新类型的机会是不存在的。

虽然后来多细胞动物躯体基本设计是多样性的,但在其历史发展的初期就已达到。随后,很多试验性类型都绝灭了,能够存活下来的类型继续发展,然而其发展都未离开躯体基本设计的框架。

第二阶段:古生代。

古生代早期(即寒武纪和奥陶纪),高等藻类和无脊椎动物较为繁盛。这一时期,地球表面多为浅海和平坦的陆地,大气中出现了游离的氧气。于是,海洋中出现了结构复杂的大型藻类,这一植物在当时趋于优势地位。海洋无脊椎动物种类丰富,其中一类原始的节肢动物——三叶虫,是海洋动物总数的60%。直到奥陶纪,脊椎动物——甲胄鱼首次出现。

古生代中期(即志留纪和泥盆纪),裸蕨类和鱼类在这一时期最为繁盛。在地球早期,生命仅限于水中,而陆地是荒凉沉静的。由于这一时期出现了造山运动,海陆更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面积扩大。于是,在志留纪出现了最早的陆生植物——裸蕨莱尼蕨。后来,这些蕨类进化为石松类、楔叶类及真蕨类。

除了上述植物,动物方面的甲胄鱼等无颌类也极为繁盛。进入泥盆纪,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各种蕨类在陆地上生长茂盛,而海洋中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特别多。在泥盆纪后期,甲胄鱼开始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原始颌骨的棘鱼和盾皮鱼。不仅如此,动物从水中登陆的先驱——总鳍鱼,也出现在泥盆纪。

古生代晚期(即石炭纪和二叠纪),蕨类和两栖类特别繁盛。裸蕨类在这一时期衰落,但石松类、楔叶类和真蕨类植物开始崛起,繁盛一时,而且向内陆推进的速度非常惊人,于是便形成壮观的沼泽森林。其中有许多参天大树,例如鳞木、封印木、芦木等,这些植物都是古生代重要的成煤植物。不仅如此,原始的裸子植物也出现在石炭纪,例如种子蕨和科达树等。二叠纪时期,银杏、松柏、苏铁的早期类型开始出现,并逐渐走向繁荣。两栖类占统治时期为古生代晚期,最早的两栖类——鱼石螈于泥盆纪出现。

两栖类在石炭纪时还比较原始,直到二叠纪,才有了进一步发展,且完成了向爬行类的进化。例如西蒙龙头骨化石,与两栖类极为相似,身体也与爬行类非常接近。古生代晚期,各种昆虫生活在枝繁叶茂的森林里,发展较快。

第三阶段:中生代。

在这一时期,裸子植物和爬行类极为繁盛。苏铁、银杏和松柏等裸子植物取代蕨类植物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裸子植物发展成繁茂的森林,是一种主要的成煤物质。白垩纪后期,被子植物逐渐发展起来。不仅如此,动物也开始向适应陆生干旱环境发展。由于爬行类动物适应了辐射,便成了侏罗纪的统治者,例如水中的鱼龙、蛇颈龙、会飞的翼龙,以及各种陆生恐龙等。

恐龙、鱼龙以及翼龙等在中生代末期突然神秘灭绝。三叠纪末期,开始出现原始的哺乳动物,直到侏罗纪才出现了最早的鸟类。其中闻名中外的始祖鸟化石,就是发现于侏罗纪地层中的。

第四个阶段:新生代。

新生代是被子植物大发展的时期,植物类型多种多样,而且适应性强。热带、温带、寒带、高山、平原、沼泽、荒漠等各种环境类型的植物都有出现。不仅如此,昆虫发展也较为迅速,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哺乳类和鸟类在新生代发展也较为迅速。它们经过多次适应辐射,演变成形态、习性各不相同的各种各样的类型。新生代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灵长类中的一支,逐渐演变成人类。

4.各显神通——化石化作用

化石的形成如同生命的成长一样,是要经过几个阶段的,而化石化作用就是其中的一个。

化石化作用是指随着沉积物变成岩石的成岩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在经历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改造之后,仍然保留着生物面貌及部分生物结构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化石化作用有矿物质填充作用、交替作用以及升馏作用:

(1)矿物质填充作用

矿物质填充作用是指某些无脊椎动物外壳或脊椎动物骨骼中的有机物分解消失以后留下中空的部分,在地层下被埋藏很长时间之后,溶解在地下水中的矿物质(主要为碳酸钙)往往在其孔隙中经重结晶作用变成了较为致密、坚实、并且增加了重量的实体化石。

(2)交替作用

交替作用是指,生物硬体的组成物质在埋藏情况下被逐渐溶解,再由外来矿物质逐渐补充替代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溶解和交替速度是相同的,而且以分子相交换,就可以保存原来的细微结构,硅化木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最为多见的交替物质有二氧化硅、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等,相应的过程就可以称之为硅化、方解石化、白云石化和黄铁矿化。

(3)升馏作用

升馏作用是指古生物遗体在被埋藏之后,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不稳定成分分解、可挥发物质往往首先挥发消失,最后只留下碳质薄膜而保存下来的过程。另外,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炭化”。

5.会“说话”的石头——化石的价值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对“家园”的研究始自几千年前。但一直笼罩在迷信的阴影下。到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的史密斯在地层层序律的基础上,根据化石的纵向分布建立了化石顺序律。这不仅利用化石确定地层时代,且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古生物学家发现地层层位越高,所含化石类别越多,化石的形态构造越复杂,反映了生物类别从少到多、形态构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规律。

生物化石的古生态研究是重建地史时期古地理、古气候的重要依据。每种生物的延续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各种生物在其习性行为和身体形态构造上都具有反映环境条件的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就可以推断生物的生活环境,例如海生生物化石珊瑚、有孔虫等反映海洋环境;陆生植物叶片、树根、昆虫等则反映大陆环境。通过对一个地质时期各种生物化石的生活环境和气候条件的研究,就可以推断该时期的海陆分布、海岸线位置和湖泊、河流、沼泽的范围等。古环境和古气候的重建对地质历史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此外,生物的硬体部分还可以形成反映古环境、古气候的岩石标志,如贝壳岩反映海滨环境,生物岩礁反映低纬度暖海环境,泥炭或煤反映潮湿沼泽环境等。

化石是储存地球生物信息的“硬盘”化石资料的大量收集还为古生物的系统分类提供了基础。现代生物是古代生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发展而成的,各种生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一个反映生物界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自然分类系统。

地球上生命的演化经历了多少亿年,每个时代的生物特点都不一样,如果在岩层里发现了化石,就可以依据这种生物所生活的时代,确定岩层形成的时间,用以鉴定岩层的“年龄”。

同类推荐
  •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世界上那形形色色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个自然科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在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前5世纪,我国的大学问家庄子就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短棍,若每天截取一半的话,是永远也截取不完的。
  • 星际传奇之旅

    星际传奇之旅

    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人类的探索是无限的。本书包括金星上的文明遗迹、木星的三大法宝、火星上的金字塔、奇特的土星环、金星是启明星吗、金星上有海洋吗、金星逆向自转之谜等内容,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宇宙世界。
  • 绿色西藏

    绿色西藏

    这是一部关于西藏生态环境的纪实性作品。绿色是当代社会中流行甚广的文化名词,有“安全”“纯净”“和谐”等主要含义;绿色西藏概括了目前西藏环境的基本特征,反映了当代西藏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状态。作者在简述当代人生存环境质量状况和我国近年来消费形势基础上,梳理了西藏实施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指出了西藏环境的安全现状,讲述了环保中涌现出的凡人故事。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客观环境、科技成果的关系一再被讨论,穿插着现代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清洁生产、垃圾处理技术等知识。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摄影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摄影

    本书带我们走入图像的世界——摄影。主要介绍了摄影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分类、摄影器材及其摄影技巧等知识,语言生动,科学实用,富有情趣。利用摄影这一现代生活的图像工具,科学艺术地记忆美好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希望本书能让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摄影知识。
  • 森林动物的呼唤

    森林动物的呼唤

    人类生活的蓝色家园是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在地球上,除了最高级的灵长类一一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伙伴。它们当中有的庞大、有的弱小,有的凶猛、有的友善,有的奔跑如飞、有的缓慢蠕动,有的展翅翱翔、有的自由游弋……它们的足迹遍布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海洋。和人类一样,它们面对着适者生存的残酷,也享受着七彩生活的美好,它们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热门推荐
  • 女人的度

    女人的度

    看一个女孩如何演绎成为一个好妻子,好儿媳,夹在亲生父母与养母之间的关系,人这一生,到底应该怎样把握,女儿与父母之间的度,妻子与丈夫之间的度,媳妇与婆婆之间的度,她如何战胜一切,打造自己的人生
  • 重生苏文女配之逆袭

    重生苏文女配之逆袭

    前世,她无名无姓,孤苦无依,一场车祸将她扼杀在了最美的年纪。一朝重生,她成了慕家千金,,但上天却和她开了一个玩笑,“What!!!帮你完成心愿才能重生?!”“神马!罪恶玛丽苏?!还要斩断女猪各种桃花!!!”看落魄女配破茧成蝶,改写罪恶玛丽苏!
  • 半月弑天

    半月弑天

    三世的轮回是为了还债,还是为了断情绝爱。我们就像两个不相等的半圆,拼命的互相拉扯想拼成一个完整的圆,直到我们都不再是原来的样子,才发觉我们不适合,拼不出完整。自古仙魔有别,你是魔界之主,我是天界之神。既然你无法舍弃你的魔界,我便自毁修为坠入魔界,可你却负我。放下骄傲却换来无尽的羞辱,好一个魔界之主,好一个冥后,你们给我的伤害,我半月定会百倍奉还....
  • 无职重生异界纵横

    无职重生异界纵横

    你可知道,地球之外还有别的世界?你可知道,除了人类还有更多的智慧种族?一个没有工作的家里蹲宅男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一个各种种族四起的世界。一个家里蹲的顶级网络游戏玩家获得至高的力量来到这个世界又会发生些什么呢?(YY爽文,男主前期基本无敌。不喜勿入...)
  • 神誉

    神誉

    往古之时,神魔大战,九天不兼覆,八荒难周载。阴差阳错下,命中本该一无所有的孤儿,被迫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罪时空之神迹

    罪时空之神迹

    大道无尽,文武皆同,武者一剑,可斩奸邪,可毁天地,可错时空,文人一笔,可造寰宇,可观历史长河,可立法苍穹。惊鸿大陆,百族林立,人族鼎盛,一人族精英,携灵力异能,重生异世,且看他如何独步寰宇,闯荡无尽时空!三生镜花月,一念成苍穹。破碎记忆,吾应为孰?众女妖娆,汝今为孰?身世迷离,吾归何处?登临绝顶,蓦然回首,竟知恩恩怨怨,生死离合,皆因吾一念矣……
  • 天羽恋

    天羽恋

    女主连连遇奇事,一不小心落入王朝,开启一段不可思议的恋情
  • 回眸,看的见的青春

    回眸,看的见的青春

    认识娜婷的那年易宇一直觉得自己很倒霉,那年他们13岁。离别娜婷的那年易宇只是觉得自己怪怪的,那边他们16岁。再次见面已经是十年后,那天易宇和娜婷都将彼此想说的话藏在了心里,直到那一刻,意味着永远离别的一刻。
  • 准一号校花

    准一号校花

    朱子妍刚考入大学不久,便被爸爸以约法五章限制了自由,俗话说,臣在外君令有所不授,在学校里,朱子妍仍然放荡的象匹小野马。
  • 复仇女王神秘归来

    复仇女王神秘归来

    复仇女王夜默歆月为爱归来,为爱复仇,只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