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德国历史学派的变种,美国的制度学派把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研究方法演化为对经济制度演进的研究。它是第一个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批判和异议的经济学派,也是马克思主义以外经济学中处于异端的主要学派。
9.1.1制度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方面,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最完备的工业体系,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工业产量已跃居世界榜首,大量的托拉斯开始出现,到 19世纪末垄断组织实际上已控制了全国的整个经济命脉,一些富裕的“有闲阶级”,正在做着“炫耀性的消费”;另一方面,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因经济增长而有多大的改善,他们依然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接受着资产阶级的“皮鞭抽打”,而大批移民的涌现,一个“失业后备军”的存在,更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生活的不安,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劳工运动此起彼伏,时刻有可能粉碎那些资产阶级发财的梦。此时,那双“看不见的手”引导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教条开始受到人们的怀疑。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缓和这种阶级的冲突,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由于担心对社会进行根本性的重建,会走向社会主义的方向,普遍希望实行社会改良,通过政府的干预改善民众的生活状况以挽救资本主义。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放荡不羁的凡勃伦出现了,他以当时在美国影响极深的达尔文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德国历史学派的方法论和马克思的辩证法为补充,从划分人类本能出发,以辛辣讽刺的手法,对现存社会制度,以及维护这个制度的工具——主流经济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并主张建立一种“进化”经济学,以取代以享乐主义的快乐和痛苦计算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这种思想一经提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以至于你如果认为在 20世纪 20年代“居支配地位的都是‘新古典’经济学,那一定是个误解”。
凡勃伦对资本主义社会和主流经济学的尖刻辛辣的批判、对经济问题的独到见解,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其中有被称为制度学派的三个奠基者之一的米切尔、有放弃其父亲理论的小克拉克、有正式为学派命名的汉密顿等。在米切尔、小克拉克、汉密顿以及制度学派的另一个奠基者康芒斯的推动下,发展为一个在 20世纪前 30年代可以与老克拉克主导的主流经济理论相抗衡的流派。
9.1.2制度学派的主要信条
制度学派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内部观点统一的经济学派别。它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被用来概括若干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主张方面有所相似的经济学家。虽然凡勃伦、康芒斯和米切尔被公认为制度学派的奠基者,但是他们也没有统一的经济观点。凡勃伦把社会学应用于商人的经营信条,米切尔关注的是统计资料的分析,康芒斯则以法律为基础对经济体制进行分析。这种情况与之前产生的古典经济学派、当时的奥地利学派和新古典学派,以及后来的凯恩斯学派有着明显的不同。以下五个方面是这个混合学派的共同理念或主要信条:
(1)整体主义的视角。反对主流经济学的个体主义方法,坚持认为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分割成互不相干的部分进行研究。
(2)进化主义的方法。认为各种社会制度都处在不断变化中,只有演进的方法才是经济分析的正确方法,这种达尔文主义的演进方法与追求均衡、寻求永恒真理的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3)强调制度的重要性。总是强调所谓制度分析或结构分析,即认为只有把对制度的分析或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分析放在主要位置上,才能阐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弊端,也才能弄清楚资本主义社会演进的趋向。
(4)痛斥主流经济学。不满意主流经济学的抽象演绎方法,对 19世纪 70年代后的经济学家越来越重视的数量分析方法不屑一顾,坚持认为主流经济学的静态、均衡、苦乐主义的分析方法将经济学引入歧途。
(5)主张自由民主改革。不同意当时处于主流经济学的自由放任政策,不相信不加管制的市场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收入的公平分配。他们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以克服市场经济所造成的缺陷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