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以为货币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一定会凭借对货币的洞察力而使“财富在学术进步中自由的飞翔”,然而,美好的愿望不一定产生美好的结果,海市蜃楼里的绿洲难以覆盖地上的沙漠,费雪靠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成为百万富翁后,由于笃信自己建立的货币数量理论,不仅使自己,也使家人和亲戚,甚至他的一些理论信奉者,陷入了一生都难以偿还的债务危机之中。也许正是他在预见世界历史上最大货币灾难上犯下的错误迫使经济学家去寻找新的宏观经济理论。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或许你想到的是对于 1929— 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予预见的奥地利学派米塞斯和哈耶克的货币理论,但是,一个只能对现实给予解释或批判而对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放任自流”的理论注定完成不了这个任务,那需要等到“凯恩斯革命”的到来,而现在我们需要一同走进被誉为“货币经济学之父”的费雪,品味一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和将他引向彻底破产的货币理论,以弥补新古典经济学对货币问题的忽视。
8.1.1永不服输的费雪
欧文。费雪( Irving Fisher,1867— 1947年)出生于纽约州北部的索杰蒂斯,他的父亲是一位公理会的牧师,在费雪就读于他父亲的母校耶鲁大学之前,就因肺结核病弃他而去,而留给费雪的仅有 500美元的遗产。他们的家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费雪打工包括指导低年级的学生来艰难维持的。在耶鲁大学,他风光无限,不仅在班上排名第一,而且获得了许多的奖金、奖励和荣誉,包括高年级校园领袖们的最高荣誉——参加“骷髅会”,他也因此提前毕业留在耶鲁大学从事数学教学和攻读博士学位。在当时对政治经济学也颇有造诣的数学物理学家萨姆纳(Willian Graham Summer)指导下,于 1891年获得数学系授予他的耶鲁大学第一个纯经济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价值与价格理论的数学研究》用定量分析研究效用理论,对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给予了出色的阐述, “20世纪最后一个通才”萨缪尔森将它称之为“经济学界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为他赢得了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的声誉。
1893年他与美丽的玛格丽特。哈泽德走进了婚姻殿堂,他们在一起生活了 47年。玛格丽特给了他无以复加的爱,费雪也把她当做是心智上的同伴(这一点与约翰。穆勒有点像),即便在旅行时,也没有一天不给她写信或发电报等,那是夹杂着诗句、充满爱的宣言的情书,他们为经济思想史留下了一段并不多有的婚姻佳话,而且也传给了即将正式登场的凯恩斯和货币主义的真正领袖弗里德曼,但没有传给理性预期学派大师卢卡斯。玛格丽特为费雪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其中一个女儿因为跨国婚姻被阻挡而精神崩溃直至 1919年死亡。他的儿子是他的传记记者,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作,因为据他儿子列出的清单,费雪一生共发表署名论著达两千多项,而与他人合写论文等四百多篇。 1894— 1895年费雪偕妻子去欧洲游学,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欧洲游学回来之后,他成为耶鲁大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副教授,1898年成为正教授,直到 1935年退休。
1898年是费雪命运的转折点,他患了父亲遗传给他的结核病,而这在当时就相当于判了死刑。为了能活下去,他离开了耶鲁大学,隐居了 3年多,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和对疾病治疗的创新方法,使他竟然从死神那里逃了出来。这次与病魔作斗争的经历,不仅有助于理解他为什么那么热衷社会事业,甚至写出译成 10个国家文字的健康指导书,而且,也有助于理解他为什么总是乐观和自信,为什么行为那么古怪和生活那么严谨,为什么要立志在众多的领域里“成为伟大的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费雪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也使他成为一位发明家, 1913年获得专利的“可显示卡片指数系统”使他成了百万富翁,这也是为他一生经济陷入绝境埋下伏笔的一次发明。费雪的货币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和百万富翁的身份使他成为 20世纪 20年代“华尔街的先知”,有关股票市场前景和经济展望的报纸不断地引用他的话,他也不断地发表他作为“先知”的观点,他相信新成立的中央银行会避免可能发生的萧条和危机,而当 1929年 10月离股市崩溃不到两周时,他还作了一个“股票永远达到了较高的稳定水平”的预言。不仅如此,他还凭他的信誉融资了大量的资金,而现实是如此的残酷,股票竟然从 381点降到了 40点,以致据他儿子小费雪估计,他损失了 800万或 1000万美元。尽管他坚信繁荣一定会到来,尽管他给美国总统写了一百多封信以主张实施他的货币理论,但是,他的经济状况再也没有得到恢复,即使后来他又有了第二次发明。他也于 1935年被耶鲁大学强制退休,他住的房子还是耶鲁大学替他买下来租给他的,到 1939年,费雪欠他妻子的妹妹的钱超过了 75万美元,他一直试图偿还,但是直到死也没有还清债务。
尽管人生有如此多的挫折,费雪还是健康地活了 80岁,他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一切困难。即使在 1929年他在大危机中受到沉重打击,但仍在 1930年出版了代表作《利息理论》,并在同年参与组建了计量经济学会,他出任了第一任会长。此后,他还发表了《繁荣与萧条》(1932)《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1933)、《百分之百的货币》(1935)等著作。对于费雪的一生,也许传记作者艾伦( Robert Loring Allen )的评价值得回味:
“他的努力使他成为全国最著名却最不成功的货币改革家,他糟糕的判断使他丧失了财富、生意和家庭。……他希望成为商人、投资者、政策顾问、政治家、政论家、优生学倡导者、健康热衷者和博爱慈善的人的目标都失败了。”
8.1.2费雪的货币利息理论
尽管“利息率”这样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已很熟悉,但是对于利息率的研究却花费了费雪不少的精力,从 1896年很少被提起的著作《增值与利息》的发表,到 1930年作为它的修订版(或姊妹篇)《利息理论》的出版,前后用了将近 40年的时间(含前期的研究和写作)。
在《增值与利息》中,费雪试图回答的是一个被称之为“李嘉图—图克之谜”的问题,即,利率为何在物价下跌时总是低,而在物价上涨时总是高。费雪认为,人们之所以感到迷惑,是因为他们把名义利率的高低当做是真实利率的高低了。这里的名义利率就是市场利率(又称为货币利率),真实利率是将物价上涨的因素矫正后的利率。他给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就是: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率。当通货膨胀率变化时,名义利率会随之而变化,名义利率上升的幅度和通货膨胀率完全相等,这个结论常常被称为“费雪效应”。在《利息理论》这部被熊彼特称之为“非常精彩的作品”中,费雪在进一步给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后,对实际利率如何确定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实际利率取决于需求与供给双方,一方面取决于对生产与消费贷款之需求;另一方面取决于储蓄之供给。在《利息理论》中,费雪提出的比较独特的见解是,当前资本的价值由预期未来收入的价值决定。对它的理解有些难度,也许费雪给出的例子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果园的价值依存于其收获的价值,并且在此依存关系上暗含着利率本身。所谓资本产生收入,只有在实物意义上才是正确的;在价值意义上就不是正确的。……相反,倒是收入价值产生资本价值。
费雪的利息论引起了他与我们在边际革命一章中曾讲过的“生产力利息论”和庞巴维克的利息论支持者之间的长期论战,而这种论战就如同边际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论战一样,自然是无果之花。
8.1.3费雪的货币数量论
费雪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在货币理论方面阐明了利率如何决定和物价为何由货币数量来决定,其中尤以贸易方程式(也作费雪方程式)为当代货币主义者所推崇。
费雪方程式来源于 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是货币数量论的经典表达形式,即 MV=PT,其中 M为货币量, V为货币流通速度, P为价格水平, T为交易的商品总量。 该方程式说明在 V、T比较稳定时,货币流通量 M决定物价 P,也即是说价格水平随着货币供给量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它可以看做是重商主义一节提到的货币数量论的数学表达式,也可以看成是本书没有涉及的剑桥方程的转换形式。
正是这一精美的货币数量模型将费雪带入了投资的不归之路。费雪坚信货币在长期中是中性的,货币供给的增加只能导致价格的同比例增长,不会产生长期负面后果,随着中央银行的建立,经济系统不再存在经济周期,短期的失衡最终会自行解决。这一点只要我们想一想讲过的“坎蒂隆效应”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问题,而费雪不明白,也许永远也不会明白。
有趣的是,围绕货币是否中性问题的争论,产生了一代又一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既有货币主义的领袖人物, 20世纪排名仅次于凯恩斯的弗里德曼,也有理性预期革命的发起人卢卡斯,限于篇幅,这里不作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