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谁知道哪个商机是准确的啊?干一行算一行吧,反正能填饱肚子。
犹太人:从长远利益着眼,瞅准点子盯住时机,大胆出手。
“机会是上帝的别名”,机会对于人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样,商机对于赚钱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世界上并不缺乏商机,缺乏的是发现商机的眼睛。这正如艺术家所说,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并把握商机对于经商尤为重要,有时候,一个机会就足以让人摇身一变,成为有钱人。所以说,是否具有预见市场发展规律的眼光,敢于并善于把握商机,决定着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在商战中取胜。
摩根从少年时就开始游历北美西北部和欧洲,并在德国哥西根大学求学。哥西根大学毕业后的摩根在父亲的资助下,在华尔街独创了一家商行。与众多白手起家的大财团的发迹史一样,摩根财产的聚敛,首先也是从投机经营开始的。
这时已是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已经爆发,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展开了全面进击。
这天,克查姆来访,说:“我父亲在华盛顿打听到,最近一段时期北方军队的伤亡惨重!”
摩根敏感的商业神经被触动了:“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会使金价狂涨的!”
克查姆听了这话,对摩根不由得刮目相看,“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想到这点?”两人于是精心策划起来。
“让伦敦匹保提和自己的商行以共同付款方式,先秘密买下500万美元的黄金。一半先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来,只要把汇款消息稍微泄露一下……到那时,我们就把留下来的那一半抛出去!”
“你这个主意跟我不谋而合,现在还有一个良机,那就是我们军队准备进攻查理斯敦港。如果现在黄金价格猛涨,那么这场军事行动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就又会促使黄金上涨。”
“这回我们可要大赚—笔了!”
两人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先秘密买下400~500万美元的黄金,到手之后,将其中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然后有意地将往伦敦汇黄金之事泄露出去。这时,估计许多人都应该知道北方军队新近战败的消息了,金价必涨无疑。这时再把手里的一半黄金以高价抛出去。
果然,当摩根与克查姆“秘密”地向伦敦汇款时,消息走漏了,结果引起华尔街一片恐慌。黄金价格上涨,而且连伦敦的金价也被带动得节节上扬。当然,摩根、克查姆坐收渔翁之利。
对于金钱的追求,使他们敢于藐视一切。包括国家、法律、民族利益。美国政府不得不关注这次经济恐慌,并组织人员对此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是:“导致这次经济恐慌的根源,是一次投机行为。据调查是一个叫摩根的青年人背后操纵的。”
刚刚赢得一次投机胜利的摩根,又踌躇满志地盘算着下一次的投机。
1862年,美国内战正酣。由于北方军队准备不足,前线的枪支弹药十分缺乏。在摩根的眼中,这又是赚钱的好机会。
“到哪儿才能弄到武器呢?”
摩根在宽大的办公室,边踱步边沉思着。
“知道吗?皮柏,听说在华盛顿陆军部的枪械库内,有一批报废的老式霍尔步枪,怎么样,买下来吗?大约5000支。”克查姆又为摩根提供生财的消息。
“当然买!”
这是天赐良机。5000支步枪!这对于北方军队来说是多么诱人的数字,当然使摩根垂涎三尺。枪终于被山区义勇军司令弗莱蒙特少将买走了,56050美元的巨款也汇到了摩根的账下。
“这是比南军更可怕的武器。”由于错买了这些废枪,而以渎职罪免去司令职务的弗莱蒙特少将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联邦政府为了稳定开始恶化的经济和进一步购买武器,必须发行4亿美元的国债。在当时,数额这么大的国债,一般只有伦敦金融市场才能消化掉,但在南北战争中,英国支持南方,这样,这4亿元国债便很难在伦敦消化;如果不能发行这4亿元债券,美国经济就会再一次恶化,不利于北方对南方的军事行动。
当政府的代表问摩根,是否有办法解决时,摩根自信地回答:“会有办法的。”
摩根巧妙地与新闻界合作,宣传美国经济和战争的未来变化,并到各州演讲,让人民支持政府,购买国债是爱国行动。结果4亿美元债券奇迹般地消化了。
当国债销售一空时,摩根也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地从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笔酬金。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舆论界对于摩根,开始大肆吹捧。摩根现在成为美国的英雄,白宫也开始向他敞开大门,摩根现在可以以全胜者姿态出现了。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中。给德国50亿法郎的赔款,恢复崩溃的经济,这一切都需要有巨额资金来融通。法国政府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发行2.5亿法郎的巨债。
摩根经过与法国总统秘密谈判,决定承揽推销这批国债的重任。那么,如何办好这件事呢?
能不能把华尔街各行其是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这样就把需要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这5000万美元,无论在数额上,还是所冒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掉。
当他把这种想法告诉克查姆时,克查姆大吃一惊,连忙惊呼:“我的上帝,你不是要对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与传统进行挑战吧?”
克查姆说的一点也不错,摩根的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动摇和背离了华尔街的规则与传统。不,应该是对当时伦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资银行的传统的背离与动摇。
当时流行的规则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的,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疑,互相敌视,即使迫于形势联合起来,为了自己最大获利,这种联合也像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各投资商都是见钱眼开的,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不顾信誉,尔虞我诈,闹得整个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各国经济乌烟瘴气。当时人们称这种经营叫海盗式经营。
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
对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的作用摩根是知道的,但他仍坚持要克查姆把这消息透露出去。
摩根凭借着过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看到:一场暴风雨是不可避免的,但事情不会像克查姆想象得那么糟,机会是会来的。
如摩根所预料的那样,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他太胆大包天了!”
“金融界的疯子!”
摩根一下子被舆论的激流旋入这场争论的漩涡中心,成为众目所视的焦点人物。
摩根并没有被这阵势吓倒,反而越来越镇定,因为他已想到这正是他所预期的,机会女神正向他走来。
在摩根周围反对派与拥护者开始聚集,他们之间争得面红耳赤。而摩根却缄口不言,静待机会的成熟。
《伦敦经济报》猛烈抨击道:“法国政府的国家公债由匹保提的接班人——发迹于美国的投资家承购。为了消化这些国债并想出了所谓联合募购的方法,承购者声称此种方式能将以往集中于某家大投资者个人的风险,通过参与联合募购的多数投资金融家而分散给一般大众。乍看之下,危险性似乎因分散而减低,但若一旦发生经济恐慌时,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将犹如排山倒海之势快速扩张,反而增加了投资的危险性。”
而摩根的拥护者则大声呼吁:
“旧的金融规则,只能助长经济投机,这将非常有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信誉。投资业是靠光明正大获取利润,而不是靠坑蒙拐骗。”
随着争论的逐步加深,华尔街的投资业也开始受到这一争论的影响,每个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都不敢轻举妄动。
舆论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每个人都会在它的脚下动摇。软弱者在舆论面前,会对自己产生疑问。而只有强者才是舆论的主人,舆论是强者的声音。
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不再需要喧闹时,华尔街的人们开始退却。
“现在华尔街需要的是安静,无论什么规则。”
这时,人们把平息这场争论的希望寄托于摩根,也就在此时,人们不知不觉地把华尔街的指挥棒给了摩根。摩根再次被机会女神垂青。
摩根的战略思想,商业洞察力、决断力,都超乎寻常。他能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环境里,表现得镇静自若,取得最后胜利。所有这些都说明,他能够胜利是因为他是强者,而不仅仅因为借助于舆论。
作为开创华尔街新纪元的金融巨子,摩根一生的信念就是追求金钱,他赚的钱不下百亿,但他只有1700万美元的遗产。
投机商业是摩根发家的原因,但他对投机深恶痛绝,并因此成功地针对华尔街的这一弊端加以改造,创造了一整套适时经营管理体制。他为聚敛财富不择手段,而他却又敬重并提拔忠于职守的职员。
摩根在他将度过76岁生日时逝去,但是,至今的华尔街上仍然盛行着他的经营战略思想。
犹太商人的精明妇孺皆知,他们善于从长远利益着眼,瞅准点子盯住时机,大胆出手,因此一大批犹太大商人如春芽齐发。
机会是靠眼光和耐心来争取的。同样一件事,在一般人眼里平淡无奇,在犹太人眼里就是实现发财梦想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