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9200000044

第44章 练习保持安静

有一次,根据当地的习惯,一个妈妈用毯子包着一个四个多月的小女孩交给我,让我照顾她。这个妈妈在外面开心地看着我和她的孩子走进课堂上。

我仔细地看了看这个女孩,她很安静地躺在我的怀里,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并且觉得她的脸庞肉肉的、红扑扑的。

这种感觉让我有了分享的冲动,所以我抱着小女孩走到课堂上,让孩子看到小女孩的样子,并对他们说:“这个小女孩很安静。”紧接着,我又讲了一句逗他们的话:“你们做不到这样。”

可是我没有想到,那些小孩对我的话认真起来,他们努力将注意力停留在这里,并且试图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又说了一句:“你看小宝宝在吸取氧气的时候没有起伏和声音,你们也做不到。”没有想到,我刚说完这句,那些小孩就开始了闭气,他们显得对我的话很好奇。

在这段时间内,我强烈地感受到这种非比寻常的静,我还能够听到挂钟转动的声音,从小宝宝进来后,她也把本身的安静感觉分给了每个人。

这些孩子都在感受这种氛围,没有一个试图让自己的动作或者声音破坏这个气氛,他们都在维护着这个感觉。

没有一个人想要逃离这个环境,这不是因为冲动才开始的行为,而是孩子们的心理需求,跟那种外面身体的动作是没有关系的。

每一个人都围坐在我的身边,他们把呼吸调成平和的状态,他们的神情也是同样的平静和认真。

在这种氛围下,慢慢地,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非常微小的声音,这个声音既像潺潺的溪水又好似鸟儿的叫声,但是都好像是从远方传来的。

这个后来被我称作了“宁静训练”。

或许我可以做个实验,我站在离孩子比较远的地方,压低声音一个一个喊这些孩子的名字,听到自己名字的孩子走向我,站到我身边,在这个过程中不发出任何声音,这个实验应该可以准确地测试出他们是不是能听到细小的声音。

在我看来,这个实验是对孩子很好的锻炼,为此,我还给即将成功的孩子准备了吃的东西。

但是我没有想到,这些孩子都不要这些吃的东西,我或许能了解他们,他们不想让自己在做快乐的事情时被这些礼物干扰。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孩子可以很容易接受一种安静的氛围,当然也可以感觉到微小的声音。虽然在我看来,这个声音真的很难发现,可是这些孩子依然能够可以听到,并且自己不发一点声音地走到我的面前。

在后来对孩子的训练中,我也看到了任何一种类似于以静制动的训练都可以帮助儿童成长。

在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相同的训练后,这些孩子能够完善自己的动作,这是通过授课无法达到的效果。他们在顺利绕开障碍物和控制声音的行动中,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灵巧和敏感。

孩子们在成功完成之后都很开心,渐渐地,他们也从各种联系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在这样不断地发掘下,孩子的各种机能都得到了完善。

但是,我依然对孩子们不接受吃的东西耿耿于怀。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明明孩子都是极喜欢这些的,所以我打算深入研究。

我又将同样的糖果发给孩子们,但是他们中有些人还是不要,有些人拿到糖果后就直接放置起来,没有一个人打算吃掉。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在家里不能经常吃到糖果,他们想带回家慢慢吃呢?我接着又分给孩子们一些,告诉他们新分配的糖果可以立刻吃掉。

可是,他们在拿到糖果后,又放置了起来,依然不吃。

在这之后,碰巧有个孩子因病在家,老师去家里探望。他观察到这些糖果被孩子们珍藏了起来。

小男孩对老师的探望非常感激,他把珍藏的糖果拿出来送给教师品尝。

虽然渴望吃,可是孩子宁可珍藏起来,放置这么多天,也不曾自己吃掉。这种情况出现在大部分孩子的身上。

这件事情发生后,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之前他们只是在书上看到过会有这种情况,他们希望得到准确的结论。

在我看来,这就是孩子内心的天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人告诉过他们要珍藏糖果或者不要接受别人的给予,也没有任何人说过孩子要专心学习、不要吃糖一类的话。但是在孩子们自身的完善中,他们自主抛弃了这种事情。

在后来的一次课堂上,老师分配给孩子几块数学图形的饼干,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如何吃掉这些饼干,而是专注于这些形状上,讲出:“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方形的。”

下面用一个真实的事情证实下我的发现。从前,在一个没有钱的家中,孩子在看妈妈做饭,在看到妈妈手中的面包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面包的形状是方形。

当妈妈把面包的一个直角切掉后,他立刻讲出是三角;当看到剩下的面包时,他又讲道:“好了,这下面包变成梯形的了。”我们都觉得他会要求吃掉这个面包,可是他没有。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儿童的好奇心放在了能够获取知识的学习和行为上,除了这些,他们不会再关注别的事情。

同类推荐
  •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研究力求从一个阔的视角探求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的框架,并且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注重探索构建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框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分析论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白话老子·列子

    白话老子·列子

    “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普通的“道”。“名”也是可以阐明的,它亦非一般的“名”。“无名无形”是万物的始端,“有名有形”是万物的根源。
  • 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本书结合当今教育规律与中学生特点,系统地阐述了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模式,成功教育的经验与发展,中学素质教育的教学建构等。
热门推荐
  • 传奇爱丽丝

    传奇爱丽丝

    看爱丽丝之王的传奇经历与逆天的实力。。。。
  • 荣辱

    荣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婚谋不轨:枕边总裁太难搞

    婚谋不轨:枕边总裁太难搞

    这是一个有时间强迫症的超级大总裁。因复仇而来,却发现她的惊天秘密。这是一个濒临绝境,想要顾全一切的女人。替父顶罪,只愿一家平安。可,当他遇上她,仅见四面便闪婚。身边睡着陌生男人,如临大敌,这日子如何过得下去?秦云霏找到总裁室,“殷总,我们离婚吧?”岂料,殷总头也未抬,“时间未到。”“那什么时候时间才到?”某女不甘心。殷总突然推掉所有会议,揽她入怀,“老婆,难道我宠得你还不够?”
  • 南柯梦魇

    南柯梦魇

    南柯梦见了荣华富贵,我也做了一梦,梦见了你。————高中毕业,情侣分离,本以为情场失意,职场得意,可就在我踏入美丽校园的前一刻,我……死了!————理所当然的,我穿越了,作为一个热爱文字的女孩纸。对,女孩纸!竟然穿到了一个美男王爷身上!————当我大半个月红着脸适应了身子,想着去驰骋青楼的时候……猛然发觉劳资的性取向并没有变啊喂!
  • 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老人梦游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称霸教化司

    称霸教化司

    这是一本,神奇的预热文。什么时候更新?作者诚恳的回答:我也不知道。写的什么?作者乖巧:请听下回分解。
  • 林下风致

    林下风致

    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亲爱的,请和我一起见证。
  • 天衣无缝的说话办事

    天衣无缝的说话办事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哈利波特之美国转校生

    哈利波特之美国转校生

    1993年,美国伊法魔尼魔法学校的学生德里克·格瑞多接到了自己爷爷的遗嘱:他必须前往英国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完成学业以获得一份特殊的遗产。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穿越到了前世自己读过的小说中。然而,一切却没有那么简单....
  • 我的完美人生学院

    我的完美人生学院

    黎樱媣的完美学校人生会有什么呢?法术?妖怪?还是灵魄呢?貌似都是呢!当众接近他的宮南鑫磊又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