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到底该不该去做,应该由你来决定,而不是看别人做,你也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因为怕与众不同就随波逐流,那样你只能变得跟他们一样。
1
一天,我和爱人去逛商场。买完东西,我们像往常那样把购物车往旁边一扔就走了。
这时,我听到有个小孩大声说:“等一下,我把车送回去。”
原来,不远处一家三口也是刚从商场出来。
“不用了,这里到处都是购物车,你看有谁把它送回去了?过会儿就会有人把车子推回去。”妈妈拉着他就要离开。
“不!”小孩挣脱妈妈的手:“我们应该把车子送回去。”
“我们还要赶公交车!”妈妈着急地说。
“你看,爷爷也往回推车。”他指着不远处。果然,一对年迈的老夫妇正把一辆购物车推回原来的地方。
妈妈终于不再坚持,小孩高兴地把车子推了回去。
目睹正在发生的一切,我突然想:小小的一个购物车推着并不费力,连小孩都推得动,况且只有几步之遥,但人将它随处一扔就了事,而有的人则会将它送回原处。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两种人:一种人总在做着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不管这样做对不对、是否应该去做;另一种人则总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该做的事,不管人们怎么看。
第一种人很少遭到众人的非议,却总在随波逐波,很少出色;而第二种人虽与众不同,却往往做得精彩。
小时候,我们没有自理能力、更少经验,只能牵着大人的手走路。大人往哪里走,我们就往哪里走,对与不对、该与不该,这些不是我们能够考虑的问题。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已经具备了判断与分析的能力,就没必要再跟在别人后边人云亦云。因为有自己选择的方向,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去决定一件事情该不该做,而非毫无根据地跟着别人做事。这样,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才有价值,生活才更有意义。
2
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出生在英国北部的格兰瑟姆市。她的父亲是普通的杂货店老板。从记事起,玛格丽特就天天跟在父亲身后,不是忙店里的生意就是在家里做家务。别看她年龄小,大人们要参加的活动,只要有可能,父亲都会带上她。这种生活让她养成了勤劳俭朴的性格,也长了不少的见识,让她变得像个小大人,不苟言笑,少了许多活泼。
6岁那年的一个周末,玛格丽特和家人一起去教堂做礼拜。在回来路上,玛格丽特正在回味牧师布道的内容,突然身后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是谁这么高兴?”她不禁扭头看去。
那是一群在街边玩耍的孩子。他们与她年龄相仿,五六个人,有男孩也有女孩。不知她他们在玩着一种什么游戏,像一群小鹿似的在相互追逐。那爽朗的笑声就是他们发出的。
玛格丽特羡慕极了,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玩耍。直到他们玩累了,各自回去,她才发现家人早已走得看不见踪影了。
她突然发现,自己和那些同龄人的生活全然不同。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在玩耍,而只有自己在干活?
那一刻,她爱玩的天性一下子苏醒过来。一想到为了干活而错过了太多的欢乐,她委屈地快要哭了。
她忍不住跑回家里,质问父亲:
“爸爸,为什么别人家的小孩子都在外边玩耍,而我非要在家干活呢?”
听了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父亲好像并不奇怪。因为他知道这个问题玛格丽特迟早会问的,所以他早就在心里准备好了答案。他并没有责备她、也没有像别的父母一样俯下身子去哄哄她,而是站直了身子严肃地说道:
孩子,你要记住:一件事情到底该不该去做,应该由你来决定,而不是他们都在做,所以你也要去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因为怕与众不同就随波逐流,那样你只和变得跟他们一样。如果有必要,你应该去领导他们,而首先你要做到不随大流。
“如果你愿意,那么从今天开始你可以不做任何家务,不参加任何一次活动,像他们一样去尽情玩耍。不过那样的话,你将失去了许多让自己学习进步、并且变得与众不同的机会。何去何从?你自己做决定。”父亲一口气说完了这些,用爱抚的眼神盯着玛格丽特。
父亲的话让玛格丽特豁然开朗,她要做那种领导别人的人,决不和他们一样。她的委屈瞬间消失得一干二净。她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正在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教育自己,使自己将来能够有所作为。
做该做的事,不随波逐流。从此,这种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并一直陪伴着她一路进取。数十年后,她竟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3
大多数人做的事,不一定都是对的。
如果随波逐流,那么我们唯一的结果就是在茫茫人海中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些什么、为了谁、有什么意义。
为了实现自己确定的目标,你应该怎么去做,这些都是人生的大原则。
该做的事必须去做,不管做这件事是否要付出一些代价。事实上,做任何的件事都要付出代价。
失去一部分快乐,这也是一种代价;失去人的认可,这也是一种代价。只要对我们实现目标有意义的代价,我们都应该坦然地承受。
有得就有失,有失必有得,这才是人生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