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后,人的心理最容易发生变化。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很容易让人自以为无所不能,而让人心理变化最大的就是这种膨胀心理。这种心理的变化遵循“成功——膨胀——失败”这一模式。表现之一就是企业规模的盲目扩张与过度扩张。
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就给我讲过这样一个关于他自己的真实的故事:他们在海南第一次赚到了300万元,他和几个合伙人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到银行取出1000元钱,取了钱后还不放心,直到用这钱买冰棍,吃到嘴里感觉凉了,才瘫倒在地上——是真的赚到钱了!
在创业过程中,创始人往往是十分谨慎小心的。他们不但对前途充满信心,而且对自己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等情况还会非常重视和认真对待。在创业过程中,即使你在团队面前尤显得强大,但是在睡觉之前你可能会不停地问自己“能行吗”“能成功吗”,而一旦真的获得成功,人的心态会很容易像香槟酒的泡沫一样膨胀起来。你可能会想:“做事情原来就是这样简单。”“我的确是这块料!”如果恰好幸运地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除非有很高的修养、时刻的警惕,否则普通人就很容易会觉得“我似乎无所不能”,这是人正常的心态。
企业家成功之后容易产生自负心理,毫不夸张地说,有的大企业家甚至到了疯狂的程度。可是,一疯狂就灭亡了,果真应了那句话,“神要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疯狂后的企业家,这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张——盲目扩张与过度扩张。
必须做客观、可靠的SWOT分析。但在企业老板膨胀心理的驱使下的扩张,在这四个方面的问题都会逐一显现出来。
一是S(Strength)。膨胀心理会让人拿着放大镜去看自身的优势。
本来只有100的扩张能力,就可能被看成1000,甚至更多。一个新兴的企业成功之后,很容易过高地估计自身的综合实力,包括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以及团队的执行力。
八佰伴当年在日本的总收益不到900万美元,却在一夜之间把日本的分店数量增至58家,其中“新世纪半田”一次投资就高达1.5亿美元,如此不成比例的投资一时间被日本同行引为笑谈。
二是W(Weakness)。膨胀心理会让人戴着墨镜去看自身的弱势。
成功的人会听到更多的来自四面八方的颂扬之词。慢慢地,自身的弱势会不知不觉地被忽略。其原因在于,他们不再去深入考察自身的弱势,即使知道也不愿意承认。这时候,真会认为自己接近一个无所不能的人。这在心理学上又被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成功者的弱势全部被笼罩在“成功”这美妙的光环下,正为“一白遮百丑”。这恰恰是十分危险的。
20世纪90年代,韩国大宇集团的老板金宇中提出了“全球化经营”的口号,展开了全球性大收购。一夜之间,大宇在海外的企业由15家增加到600多家。在鼎盛时期,它曾创下每3天接管一家企业的纪录。要收购这么多的企业,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于是大宇就大肆举债。到了1995年,它的债务已高达190亿美元,后来随之攀升至500亿美元,超过其净资产的5倍。结果可想而知,大宇倒了,金宇中跑了。愤怒的韩国政府发出了全球通缉令,昔日的英雄转瞬成为了在逃罪犯。
戴一副墨镜,还能看到一点点光亮。而金宇中用一块厚厚的黑布蒙住了自己的双眼,哪里还看得到自身资金严重不足的弱势呢?
三是O(Opportunity)。膨胀心理会让人带着显微镜去看机会。
人成功之后,由于不能正确地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弱势,往往更易认为到了扩张的时机。动辄“一年建立300家连锁店”“三年成为行业旗舰”“在欧美建设300条生产线”,等等。这样,他们就很容易把本来不是机会的“机会”,看成“天赐良机”。接下来当然会是失利、失败。
金宇中就是这样。他在海外大肆收购企业时,如同凑数,把许多不良企业也一并收入囊中。
四是T(Threat)。膨胀心理会让人带着近视镜去看风险(威胁)。
人成功之后,容易一门心思想着更大的成功。这时候,冲动代替了创业时期的谨慎,甚至包括一些曾经很有名气的企业名家,他们会把扩张计划的风险评估“走走过场”,甚至不做评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样,“你不理风险,风险就一定会上门找你!”
如果你打拼10年,成功地赚了2000万元,结果投资了一个2001万元的项目全部亏损,就意味着10年的辛苦在一夜之间付之东流,同时还负债1万元。这时候,你连“零起点”的资本都没有了。
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就是风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