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生来说,合理营养的意义尤为重大。一旦错过了这一重要时期,将会给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研究发现,小学生在饮食方面存在下列五大误区。
一、“垃圾食品”偏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有: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烧烤类食品。
二、钟情“洋快餐”
调查发现,有许多小学生认为洋快餐“好吃”,这是洋快餐最富吸引力的一点;有的是认为小朋友都去吃,我也要去;有的看重餐厅送出的玩具和礼物。虽然很多小学生都知道洋快餐的营养成分并不合理,但还是对此钟爱有加。
三、早餐忽视,午餐凑合,晚餐过盛
调查显示,小学生的早餐容易被忽视或遗漏。此外,午餐凑合、晚餐过盛的问题也很突出,导致小学生饮食混乱,恶性循环。
四、情绪化进餐
一是父母在吃饭的时候喜欢发泄情绪,教育和批评孩子。二是溺爱孩子,喜欢吃的大吃特吃,不喜欢吃的一点不吃。三是在情绪不好时,大吃一通或不吃东西。四是进食情绪环境不佳。
情绪化进餐对孩子影响很大,往往会打乱一日三餐的正常秩序,并反过来助长了漏餐的恶习,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父母在进餐时间批评和指责孩子,往往会使孩子精神紧张,已经兴奋起来的消化腺也会受到抑制,使味觉神经系统的敏感度降低,消化液分泌大大减少,食欲降低,食物难以充分消化、吸收,造成消化不良,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一系列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久而久之,很容易患上胃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此外,父母的不良刺激还有可能在孩子身上形成不良条件反射,一到吃饭,孩子在饭桌上便如坐针毡,备受压抑和困扰,精神特别紧张,对吃饭产生习惯性的恐惧,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厌食,并有可能诱发孩子心理上的疾病。
五、普遍进餐速度过快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仅成年人忙忙碌碌,连孩子们吃饭也在赶时间。同时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吃饭的时间也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