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英才胡光镛,
杭州城中作美谈。
胡雪岩小试牛刀,
卢俊辉滚出店外。
中华名商胡雪岩,
百年世人作笑谈。
昔日扶牛田中郎,
马甲穿在金銮殿。
杭州商业发达人文荟萃,自古就是历练和造就人才的地方胡光镛,字雪岩,安徽徽州湖里村人。他年少时家境贫寒,以帮人放牛为生,长到12岁时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
胡雪岩一生先后经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胡雪岩生长的时代正是清廷内忧外患、国库空虚,而商人呼之欲出的时代。
胡雪岩进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
红顶商人胡雪岩。官至二品顶戴花翎王有龄,宇雪轩,福建侯宫人。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已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便资助了王500两银子,叫王有龄进京混个官职。后来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自开钱庄,号为“阜康”。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在杭州的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分铺。
当时,清政府要求各地商会认报京票。在福州,元昌盛钱庄老板、富商卢俊辉坐在会首的位置上,理应率先认报,以身作则,来带动商会其他成员。但他不愿吃亏,目光在老板们当中搜寻,希望找一个软柿子捏。通常情况下,第一个报数者起点不能低,否则其余难以出口,故吃亏显而易见。卢俊辉发现胡雪岩在人群中,于是,他要求胡雪岩认报20万京票。胡雪岩哭笑不得,分号不足10万存银,怎能认报20万?到时无法兑现,必罹欺诳朝廷大罪,胡雪岩只好应承。
胡雪岩在杭州的老宅胡雪岩苦苦思索对付之策。他到福州开阜康分号,原本是为了扩大业务,吸收福州资本,染指地方经济。不料开张伊始,就遭这记闷棍,危及到阜康根本。胡雪岩做生意,一贯主张与人为善、和气生财,并无挤兑同行、置人于死地之意。谁知卢俊辉不晓得天高地厚,张牙舞爪扑来,他只好被迫应战,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案。胡雪岩暗忖:若只是图个站稳脚跟,略施小计,给元昌盛一点厉害,让它知难而退,战个平手,并不难办到。但胡雪岩根据多年经营钱庄所积累的经验判断,一旦对方要置自己于死地,便不能轻饶对方,务求击中要害,世人谓之“打码头”才是最终目的。
为了打垮卢俊辉,胡雪岩急于要弄明白“元昌盛”钱庄现在的本钱有多大?发出的银票有多少?两者之间的差额如何?这是钱庄的机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胡雪岩决心弄到对方机密,再作打算。
名贯江南的“中西大药房”胡雪岩亲自出马,明察暗访。“元昌盛”伙计赵德贵近来心绪烦乱、愁眉不展。他赌运奇差,连连告负,欠了一屁股赌账。而这一切,都是可恶的卢俊辉造成的。于是胡雪岩巧妙地利用二人的矛盾,通过赵德贵打听对手内情,几天后,对手的情况胡雪岩了如指掌。卢俊辉执掌钱庄大权后,一反龚振康稳慎作风,大量开出银票以获厚利。元昌盛现在存银50万两却开出近百万两银票,空头银票多出40万。这是十分危险的经营方式。倘若发生挤兑现象,存户们把全部银票拿到柜上兑现,元昌盛立刻就要倒闭破产。中西大药房门店幸而元昌盛牌子硬没有人会怀疑它的支付能力,便永远不会发生同时挤兑的现象。卢俊辉正是基于此,把赌注押在钱庄的信用上,而出此大胆举措。
胡雪岩暗暗叫好。他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目前尚有70万现银的头寸可调,只要设法收集元昌盛70万银票,便掌握了对手的命运,扼住了卢俊辉的咽喉。
胡雪岩立即行动,调集头寸,收购元昌盛银票,一切有条不紊,暗中进行。而卢俊辉尚蒙在鼓中,全然不知。而此时,卢俊辉竟又作出一项加速自己破产的愚蠢举动。他不知道胡雪岩正在囤集自己的银票,反而见存户少有兑现,钱庄存银白白放在库中未免可惜,便取出20万两银票,筹办开设一家赌场,致使元昌盛库中能兑现的银子仅30来万,只够应对日常业务,达到十分危险的程度。
赵德贵及时送来消息,令胡雪岩大喜过望。他数数手中掌握的元昌盛银票,已有50万两之多。凭着这些银票,可以轻而易举击败对手。胡雪岩趁卢俊辉举办30大寿之际,备办厚礼,亲自登门致贺。卢俊辉以为胡雪岩拱手称臣,并不防备,两人以礼相待,说些热络中听的话语,频频举杯,喝了不少陈年花雕。
没过两天,元昌盛柜上忽然来了一批主顾,手持银票,要求提现银,一天之中,顾客提走20万库银。卢俊辉听伙计报告,以为偶然现象,并不在意。谁知第二天,更多的顾客蜂拥而至,纷纷挥舞手中银票提现。没等卢俊辉反应过来,库银已提取一空。挤兑现象在元昌盛这家老钱庄门前发生了!
卢俊辉明白事态严重,连忙向同行各家钱庄告贷,请求援手支撑局面。但他平常少年得志,飞扬跋扈惯了,人缘极差,大家只是袖手旁观看热闹,并无行动。更有人嫉恨他人财两得,发迹太易,巴不得他垮下去。
胡雪岩的生意小到柴米油盐大到票号当铺,应有尽有元昌盛门前闹哄哄一片,不能兑现的顾客骂声不绝,义愤填膺。卢俊辉叫伙计关了店门,像缩头乌龟一般不露面。眼看事情将要闹大,官府已派人来钱庄弹压,声言庄主若不拿出银子平息民愤,将按律治罪,抄家拍卖。这意味着老板流放,妻儿拍卖为奴,家破人亡。
在浙西开设的典当铺卢俊辉思前想后,唯有把店门抵押给他人,钱庄易主,才可免祸。但同行钱庄老板谁也不愿多事,只隔岸观火,做壁上仙人。这当口,胡雪岩翩然而至,他同卢俊辉谈妥,以接收元昌盛大银票为条件,接客钱庄铺面,并当场向顾客宣布:凡元昌盛银票,均可以阜康分号兑现,决不拖欠分毫。持银票的顾客大多系胡雪岩有意安排而来,听他此说,一哄而散。一场风波,顿时云开雾散。
接着便清盘,元昌盛大到房屋家具,小到一根铁钉,俱一一作价。算到后来,卢俊辉只剩下一身便服,狼狈滚出庄门。一场富贵梦,终究成黄粱。胡雪岩则名正言顺,将阜康分号搬进元昌盛旧址。胡雪岩的势力又扩张了一倍。
攀官府财运亨通左宗棠惜胡光镛为商为贾为钱忙,商人重利名不扬。唯有奇才胡光镛,反将商场作战场。
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与军界搭上了关系,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槽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晚清重臣左宗棠让他从一个大商人变成红顶商人。
被称为“清代巨商第一宅”的杭州胡雪岩故居,现成为杭州目前热闹非凡的新景点左宗棠曾这样评价胡雪岩:“圆融的处事哲学,不仅在商场上需要,而且在官场、洋场上同样需要。胡雪岩,商贾中奇男子也,人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慨。”
1862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饷项已欠近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此番进兵浙江,攻守杭州,粮饷短缺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雪中送炭,在战争环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齐10万石粮食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充分展示了他的经商才华。由于胡雪岩为左宗棠筹饷、筹粮业绩卓著,左宗棠在调任陕甘总督时,密保胡雪岩升职,措辞极其有分量,恳请朝廷“破格优奖,以昭鼓励,可否赏加布政使衔”。胡雪岩果然被朝廷任命为布政使,从二品,戴红顶帽子,成了当时全国的头号“官商”。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大药房内部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联合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化、绍兴等地。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已超过千万。
为西北战事紧急赶制药品的胡庆余堂工人在辛勤劳作晚清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发起。他们在同太平天国战争中,逐渐认识到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学习、自强御侮,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不便与外国人打交道。这时,与左宗棠联系极为密切、通晓洋务的胡雪岩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呢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泾河。毫不夸张地说,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着胡雪岩的极大功劳。
胡庆余宝号宏开助军饷西向边塞西子湖畔庆余堂,为民疗伤美名扬。忽闻西域边战急,铁马金戈满新疆。
重用胡雪岩的晚清重臣左宗棠胡雪岩叱咤商场,写尽风流。他为人忠厚、人情通达、眼光敏锐、手腕灵活,富有人情味和豪侠气。有人说胡雪岩对好财者馈以财帛,好色者赠以美妾,好义者激以义气,富有者赠以“面子”。还有的说胡雪岩是“又忠厚又狠的角色”,其实,忠厚是本性,狠是手段。
当时丝茶贸易为洋商所操纵,中国商人受排挤,而蚕农受到严重的伤害。胡雪岩有感于此,便出资2000万两四处收购生丝。最后竞争失败,胡雪岩损失利银1000万两,折本银800万两。后人称道他“为富且仁”,乐善好施。在作出众多义举,赢得“胡大善人”美名,黄马褂加身的同时,胡雪岩也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在他的这些义举中,胡庆余堂国药号的开办,尤为后人们所称道。
关于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的缘由,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为杭州市民默默奉献了100多年的胡庆余堂某日,胡雪岩的小妾病了,他请了杭州最有名的大夫诊脉开方后,便派伙计去杭州的叶种德堂药店取药。取回一看,其中有几味药发霉变质。他随即派人前去调换。谁知药没换到,反被嘲笑一番:“本店只有这种货,要好药,请胡先生自己去开药店。”
胡雪岩听后勃然大怒,怎能拿人命开玩笑,莫非真看我胡某人开不起药店!
这一怒,便使他下了决心,办一家最好的药店。
实际上,任何偶然事件都有其必然性。胡庆余堂的开创与胡雪岩深受杭州悠久的中医文化熏陶、身处乱世而兴济世救人之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早在1875年由于战乱、疫病等原因,死亡率剧增,人口负增长之时,胡雪岩便已打定救死扶伤的主意。他邀请江浙一带的名医研制出“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赠给曾国藩、左宗棠等部及受灾区民众。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顾客乃养命之源”,这是胡庆余堂的宗旨。初一、十五日,远近香客赶庙烧香,大批涌入杭州城,胡庆余堂便将药品降价出售。暑热天流行病多发,胡庆余堂便免费供应清凉解毒的中草药汤和各种痧药。遇急诊病人,即使隆冬寒夜也接待不误。半夜三更常有病人敲门求药,值夜药工见是气管炎、哮喘病的,便现熬鲜竹沥,劈开新鲜的淡竹,在炭炉上文火烘烤,待竹沥慢慢渗出,再用草纸滤过,当场让病人喝下。熬一剂竹沥一般要花两个钟头,药工们急人所难,在所不辞。
胡雪岩亲笔所写的“戒欺”匾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14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在《申报》上大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尚未开始营业前就已名声远扬,这正是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1878年春,以上的耗费换来的是成倍的利润。
胡庆余堂没有店大欺客,而把热情待客定为店规:(1)顾客到店后还未到柜,店员就要先站立主动招呼顾客,决不能背朝顾客;(2)顾客上门,不能回绝,务使买卖成交;(3)顾客配药,不许缺味,务使顾客满意而回。
那一天,一名来自湖州的香客在胡庆余堂买了一盒胡氏辟瘟丹,打开一看,微露不满神色。恰被胡雪岩看到,当即趋前审视,表示此药确有欠缺之处,令店员另换新药,不料这天辟瘟丹已售完。胡雪岩念香客远道而来,便留他住下,并保证三天之内把新药赶制出来。三天后,新配制的辟瘟丹果真出现在湖州香客眼前。湖州香客大为感动,回家之后,逢人便讲胡庆余堂仁义待客。至今,当我们来到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仍可看到胡庆余堂的店堂中,唯有一块匾额是朝里对着坐堂经理挂的,上面是胡雪岩在光绪四年(1878)亲笔所书的“戒欺”二字。这成为胡庆余堂的经营宗旨和店堂文化的核心。
胡雪岩钱塘江边的运粮船胡庆余堂在1880年时,资本已达到280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而胡雪岩,作为胡庆余堂的创办者,也因不耻下问、勇于探索,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却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除了创办胡庆余堂悬壶济世的义举之外,胡雪岩还为左宗棠的西征之举筹措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征军经费虽然由各省共同筹集,但为数不多,且经常拖欠。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借洋款救急。自然,具体经办借洋款事务这一重任又落在了胡雪岩肩上。胡雪岩通过上海汇丰银行帮办古应春的安排,打算向英国渣打银行借款。但与该银行经理首次面谈便因在利息、借款期限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不欢而散。后在胡雪岩的精心策划下,自称中国通的渣打银行驻中国地区总经理被收拾得服服贴贴,双方很快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等细节达成一致。胡雪岩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此后,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计金额为1870万两白银,而利息至少占总数的一半,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高利贷。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一借款举动是值得的。
胡雪岩曾在这里开设“钱塘江义渡”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交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饷,各方相互推诿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棠西征保住新疆,这些正是他爱国之情的具体表现。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州,他的确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善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浙江省钱塘江以南八个州府)与“下三府”(钱塘江以北三个州府,即杭、嘉、湖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已达20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的品格和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商人生性逞风流夜夜扶得美人还商场情场风月场,英雄美人何堪伤。自古风流多财色,石榴裙红象牙床。胡府的后院不知藏下多少佳丽,后期的胡雪岩沉溺其间难以自拔古语云:“食色性也。”一代巨商胡雪岩不但在商场上叱诧风云,在政坛上春风得意,而且在情场上更是运交桃花。
胡雪岩风流成性,他常自谓:“一不做官,二不图名,但只为利,娶妻纳妾,风流一世,此生足矣!”作为一名成功商人,胡雪岩在情场不忘商场。他在创业期间所遇到的女人,几乎都是为他的事业服务的:有的成为被他所用的“牺牲品”;有的非常幸运地被他收为小妾,但纳其为妾的先决条件是此女子必须有益于他将来事业的开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胡雪岩能够成长为一代“红顶商人”,这些具有“帮夫命”的小妾们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创业初期,胡雪岩偶遇因父亲入狱被卖入“梨花春”的官宦人家千金小姐芸香,并被其美貌所吸引,但胡深知以自己当时的身份,无福得到美人。万般懊恼之时,他灵机一动,把芸香做顺水人情送给了靠山巡抚王有龄。这样做,胡雪岩虽然失去了芸香,但却得到了王有龄的器重,得到了芸香这个忠心的眼线,从此掌握了王巡抚的行踪,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控制了王有龄,使其为胡所用。“东楼十二钗”是胡雪岩的温柔富贵乡这桩交易做得无懈可击,芸香成了胡雪岩走向成功的第一个筹码。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在商言商,为谋取长远利益,胡雪岩一次次忍痛割爱,把自己的所爱一个个送给了别人。为了傍上江苏省学政何桂清这棵大树,他又将自己的爱妾阿巧作为又一件礼物送给了何桂清,以博得何桂清的欢心。胡雪岩官场势力的形成,以这一手最为惨烈。用胡雪岩自己的话说:“戏法总是假的,偶尔变一两套也可以。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胡雪岩的贤内助“罗四太太”虽然胡雪岩一再强调感情与生意应该截然分开,二者不可以混淆,但他与阳琪的结合,却更看重了感情对生意的促进作用。与阳琪成亲后,阳琪立刻成了胡雪岩的左右手,令胡阴阳交泰,有力地促进了胡雪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只可惜阳琪过早地逝世,这多少留给胡雪岩一些遗憾。但不久,胡雪岩就遇到了另一位与阳琪极其相似,极具商业头脑的姑娘。她就是胡雪岩身边最重要的一位女子,陪伴胡雪岩走完人生的翠环姑娘,即当时小有名气的“罗四太太”。胡雪岩虽然已成为红极一时的商人,但膝下无嗣,这一直是胡雪岩心中的一大遗憾,而翠环的出现,令胡雪岩眼前一亮,认为翠环是上得厅堂、入得内室、自己寻觅已久的贤内助。于是胡雪岩打定主意非要娶她为妻不可。后终于抢得美人归,以“两头大”的形式,娶翠环为妻。翠环果然精明能干,很快成为胡的左膀右臂。她心思细密,又很会迎合丈夫的心意,为胡雪岩连娶十二房姨太太,使胡雪岩感激不尽。作为回报,胡雪岩将其扶正,成为胡府的“掌印夫人”。
胡雪岩娶的这十二位姨太太个个正值花季,美若天仙,号称“东楼十二钗”。胡雪岩对这十二位姨太太极其宠爱,在她们身上挥霍掉大量的金钱。他为这些姨太太建造了休憩场所——娇楼,使姬妾分室而居,生活极其奢靡。单是娇楼,就耗资数万。该楼金碧辉煌,四周风景秀丽,又以“人工西湖、蓬莱仙阁”等景点巧妙地点缀其间,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清代七百名人传·胡光镛传》记载:
胡雪岩修建宅第园囿,所置松石花木,备极奇珍。姬妾成群,筑十三楼以贮之。
自此,胡雪岩便整日泡在娇楼中,沉溺于温柔女儿之乡。正如汪康年在《庄谐选录》中所写:“杭人胡某,富坷封君,为近今数十年所罕见。而荒淫奢侈,迹迥寻常所有,后卒以是致败。”胡雪岩荒淫奢靡的生活习性,与他最终失败有着内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