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拒绝他人本就是一件伤感情、导致尴尬局面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注意话语的含蓄委婉的技巧,是完全能避免这些情况发生的,从而让生硬的否定变成一副可爱的面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拒绝别人。比如:
“这个设想不错,只是目前条件不成熟。”
“这倒是个好办法,但我的上司恐怕接受不了。”
“主意不错,可惜我那天正好出差在外。”
对于那些自尊心较强、敏感或是“脸皮薄”的人来说,婉转地拒绝会更好一些。因为对方会从你的话音中体察到你拒绝的意图,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来。这种拒而不言绝、诿而不言推的方式,可以避免使对方感到下不来台、丢面子,避免破坏交往的好气氛。比如,当朋友在你正要出门时来访,你在表示欢迎的同时可以说一句:“你来的真巧,稍晚一会儿定会扑空!”这等于暗示对方,你马上要出门办事。如果对方是知趣的人,便会简短地说明来意后很快告辞,或者另约时间再访。这比由你发出明确的“逐客令”要好得多。
(1)留有余地的拒绝
从人际关系角度考虑,拒绝要尽可能把理由讲充分。从接受者心理接受能力考虑,要给对方留出足够的思想准备空间。这样在适当时拒绝对方,还能让对方感到你至少已尽了努力了。如某人托你介绍一份工作,你难于办到。回头他问:“前些日子拜托你的事,现在怎么样了?”你可以回答:“不好办啊,上次同你讲了,你的学历不符合要求,硬件不够,何况名额又那么少,僧多粥少哇。不过我可以去问问其他单位,帮你去碰碰机会。当然我们都不要太乐观噢。”这里虽未拒绝,但已为下次的拒绝准备了台阶。
(2)暗示的拒绝
有时,我们对一些不合情理或不妥的做法必须回绝。但为了避免冲突,或由于某些原因不便明确表示,不妨采用一些暗示的拒绝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又将对方失望与不快的情绪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至于影响彼此间的关系。
比如:
甲:“我们希望下一次会议能在纽约召开,不知贵国政府是否答应?”
乙:“贵国饭菜的味道不好,尤其是我上次去时住的那个旅馆更糟糕。”
甲:“那么你觉得我今天用来招待你的法国小吃味道如何?”
乙:“还算可以,不过我更喜欢吃英国菜。”
乙方用“美国饭菜不好”、“法国的饭菜还可以”、“喜欢吃英国菜”,委婉含蓄地拒绝了在美国、法国开会的建议,暗示希望在英国举行会议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