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知道健康的概念了,那么什么是疾病呢?”
“疾病就是失去健康!”小北飞快地回答道。
“这种说法比较含糊,有些狭隘,没有顾及人们的情绪和社会压力。迄今为止关于疾病的概念尚无统一定义,大部分人比较认可的概念为:疾病是机体在某些病因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机能代谢、形态结构异常及内环境紊乱,并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我解释说。
中医将有病变者的身体状况概括为“正不足”与“邪有余”两种,在诊断上无“病”可言时,中医诊断常有“证”可辨。
现代医学在临证中常见到患者有一系列检查单,却没有明确诊断为何病,然而许多临床症状都客观存在。比如,有些人夏天经常会头涨头晕,四肢重滞,脘腹胀满,纳呆口黏,夜寐不宁,舌苔浊腻,或泛泛欲吐,或胸闷心悸等。经现代仪器检查,如B超检查肝、胆、脾常为正常,肝功能检查也都正常,或胃镜检查也没有病理性的变化,因此西医无法确诊患者为何病。但中医诊断就非常明确,为暑湿中阻证,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可明显见效。
中医的以证辨治对许多疾病的发生能起到防治作用。黄疸型肝炎,在发病前有明显的湿热内阻证候,出现四肢酸重,胃纳不佳,尿黄便溏,舌苔浊腻。临证时及时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如用茵陈五苓散之类治疗,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病有很好的作用。若不加治疗,或黄疸明显出现后再进行治疗,其转归和预后就大不相同。由此可见中医诊断的优越性了。
“我知道了,前面讲‘正气与邪气’时也曾经提过,有病变者的身体状况分为正不足和邪有余两种类型。”小北翻开笔记读道。
(1)正不足:内伤病,病势多延持——生理功能下降,虚歉不支。
(2)邪有余:外感病,病势多突发——病变发展急剧,病势炽盛。
我点点头:“下面来讲一下疾病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