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8800000024

第24章 原始图腾崇拜与龙凤文化

龙和凤作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深入到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意识中,与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联系,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中国人经常以龙和凤为名;衣饰中有龙袍凤冠;食物中有龙虾、龙眼、凤爪;得意的女婿称乘龙快婿;男女成婚可谓龙凤配;新生儿可言龙儿凤女。在民间传统节日活动中,端午节有赛龙舟,元宵节有舞龙灯等等。龙和凤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甚至于可以这样说:若不了解中国龙凤文化,便不能真正了解中华古老的文明。而要了解龙凤文化,这还得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说起。

图腾起源

“图腾”(totem)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人奥季布瓦部族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是产生于原始时代的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它作为种族或氏族血统的标志,多被人类当作祖先来崇拜的动物或植物。远古时期,面对自然条件的险恶,凶禽猛兽的残暴,原始人类呈现出一种屈服状态,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而且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变化迷惑不解,在万物有灵的观念支配下,便开始向大自然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形成了自然崇拜。原始人认为本氏族的祖先是由某种动物、植物衍生而来,或同它们有特殊的亲缘关系。于是,他们就把这种形象刻画在氏族的旗帜上,刻画在祭祀的器物上,乃至刻画在自己的身体上,当作本氏族的徽标。这种形象,就是本氏族所崇敬的图腾。图腾对氏族成员来说是神圣的,因为他们认为本氏族的图腾对氏族成员都有一种保护作用,人们尊敬自己的图腾,图腾就会为他们消灾除难,反之就会带来灾难。因此,人们对之常怀有一种敬畏心理加以顶礼膜拜。同时,在氏族林立的原始社会中,每一个氏族都会要求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氏族的特殊标志。而最能标明这种区别的,也就是各氏族的图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氏族标志的图腾也就应运而生了。图腾既是整个氏族的标志,也是每个氏族成员自身的标志,图腾成了氏族成员在处理内外事务中的“身份证”。

图腾在世界大多数民族的历史上都曾存在过,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图腾文化丰富多采,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都发现有图腾的遗迹。无论在考古学资料中,还是在历史学资料中;无论在文字学资料中,还是在民族学资料中,都随处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物可谓种类繁多。被奉为图腾物的,有动物、植物和虚构生物,甚至还有以人为图腾的,但以动物居多。

据国外图腾文化研究的结果表明,图腾文化应发生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繁荣于旧石器晚期。但中国旧石器时代还未发现确凿的图腾文化遗址。这可能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遗址没有留存下来。图腾文化在新石器时代开始衰落,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考古遗址中,却发现了许多图腾文化遗迹,如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彩陶上的蛙纹和鸟纹,以及由蛙纹和鸟纹演化而来的象征性图纹;半坡遗址的彩陶上绘有的人面鱼纹、变体鱼纹、鹿纹等。这些彩陶上的动物纹样很可能就是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记。总而言之,中国远古时代曾经存在过图腾文化,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

寻本溯源

龙凤是虚构的神物,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常识。它们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出现的时代比较晚,大约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据文献记载,当时在中国形成了三大主要的氏族部落,即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黄帝和炎帝是华夏集团的两个最大的部落,主要活动范围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东夷集团的活动范围是以泰山为中心。苗蛮集团的活动范围是以洞庭湖、鄱阳湖两湖为中心。它们都有各自的图腾物。如黄帝部落除了有熊、虎等图腾物外,还有以龙为图腾的。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载:“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史记·天官书》载:“轩辕,黄龙体。”显然,不但黄帝的族人有龙图腾崇拜,黄帝本人似乎就是龙的化身。据考古发现,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各种龙形玉雕中,有熊龙合体玉雕,这种玉雕既具有龙的形象,又兼有熊的特征。又如属于东夷集团的太、少有各自的图腾。少部落有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祝鸠氏等;太部落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青龙氏、白龙氏等。上述这些名号都是以氏族部落的图腾名称代指部落名。这些部落集团为了扩大领土,相互争战,经过多年的争战之后,在阪泉一战中,在黄河一带奠定了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的新秩序。黄帝在继续东扩的过程中,与强大的东夷集团的蚩尤部发生冲突,在涿鹿之野战败蚩尤,渐而征服了整个东夷。苗蛮集团以三苗为主,生活在五岭山脉之间,最终也被华夏集团吞并。各部落之间经过多年征战,终于形成了以炎黄集团为首的部落联盟,从此华夏民族初具雏形。

在部落冲突和结盟过程中,不同的文化间相互吸收、融合,使内容和形式都发生变化,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体系。这些反映在图腾崇拜中,也出现了自然的整合形式,即综合性的图腾崇拜。华夏民族的原始图腾崇拜—龙凤便是这样塑造出来的。龙与凤不是任何一种实体性的动物,是各种动物的综合体,是不同的氏族部落融合成新的文化共同体后创造出来的共有图腾。

群龙并立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陆地上能行走,在空中能腾飞,有着巨大的力量而不伤害其他物类,是善良而万能的化身。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一回中,有一段关于龙的精彩描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活灵活现的龙跃然纸上。而对于每一个华夏子孙来讲,龙的形象更能够激励他们的思想、情感、意志,以至于世界各国人民干脆将中国文化称为“龙的文化”,将中华儿女称为“龙的传人”。然而,龙究竟是什么呢?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众多的古史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关龙图腾的蛛丝马迹,倘若将它们一点一滴地汇集起来,就可以构成一幅群龙并立的画面。

祝融族是上古传说中的一个较大的部落。据《国语·郑语》记载,祝融之后有八姓,其中与龙有关的姓有董、夔、巳等姓。据《左传》记载,董姓是豢龙氏。它说:“昔有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就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曰董,氏曰豢龙”。在《尚书》记载中,夔和龙是通称的。至于祝融族本身,据学者杨宽的考证,也是属于龙族。炎帝是华夏族的祖先之一,在传说中,炎帝是神龙感应而生的,所以在古史记载中炎帝的形象中也含有龙的形象。如《路史》:“炎帝……龙颜而大唇。”《诗含神雾》:“龙首,颜似龙也。”共工族是炎帝族的后裔,因此共工也带有了龙的形象。《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神异经》说:“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发,蛇身人手足,而食五谷,禽足顽愚,名曰共工。”上述记载都说共工是人面蛇身。龙蛇在古人观念中形象是相似的,说明共工族也是龙族,何况共工的一个儿子名字就叫“句龙”。

上面我们仅简单地介绍了3个与龙相关的氏族,其实,在远古时代,这样的氏族还很多,如黄帝族、尧、舜、夏族等,都有以龙为图腾的部落。可见,以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不是偶然的。龙的身影经常出现在部落氏族中,真可以说上古时期是一个龙的世界了。

龙虽然不是自然界中的真实生物,但它也不是凭空虚构,而是有现实原型的。现在,有人认为最早的龙是鳄鱼;有人认为,龙是蛇身添上其他动物特征而成;有人说,龙长着梅花鹿的角、骆驼的头、蛇的脖子、蛇的眼睛、鱼的鳞片、老鹰的爪子、老虎的脚掌、牛的耳朵。这些显然是原始社会后发展了的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更加复杂了,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那么最初龙的造型是怎样的呢?这要从考古发现来考察。

目前,上古时代较典型的龙形象介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青铜时代初期之间,并且都饰在玉器和陶器上。如内蒙古赤峰赵宝沟遗址发现了刻绘在陶器上的猪首蛇身图象,被认为是北方地区最早的龙图形。到红山文化时期,开始制作精致的玉龙,玉龙为环形身躯,猪形,无足,被称为猪龙。其中最著名的一件玉猪龙,高26厘米,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是难得一见的精品。距今约4000年的内蒙古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器有两种彩绘陶纹:一种绘于黑陶上,身体直伸、昂首,身为白色,眼点朱色,吻长突。另一种绘于陶鬲上,为一头二身,身呈“几”字形分开,上饰“U”字形鳞纹。在距今约3900到3600年的二里头文化中也发现有两种龙:一种为带爪龙,龙首上伸,巨目侧视,有趾爪,身躯左曲右盘,蜿蜒上行。另一种为一首二身龙,龙头近圆形,无角,吻短而尖,眼作目字形,躯体饰满鳞纹,似蛇。另外在距今约5000年的浙江余杭瑶山的良渚文化墓中,也发现了饰有龙纹的玉镯、玉牌。在玉镯上,龙裂嘴露齿,鼻部宽扁,眼球突出,头上有一对短角。细看起来,眼和牙似牛,鼻如猪,角非牛非鹿,与商周时代的饕餮非常相似,很可能为饕餮纹的早期形态之一。

总之,上古时代龙形象不仅在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在形象上都是由几种动物组合而成,表现出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征。这说明这一时期龙的形象正处于发展时期。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龙的形象走向了成熟,才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完全意义上的龙了。

凤的原型

在以黄河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内涵中,凤是仅次于龙的一种中华民族的图腾。它与龙文化同时并存,成为华夏民族的代表形象。凤在中国象征着吉祥,又是崇高爱情的化身。这种凤文化在艺术形式上,就有了“百鸟朝凤”的吉祥图案。这里面寄托着对凤的尊崇之情。

凤凰是神鸟,鸟中之王。它是百鸟风采的综合与升华,当它被神化、人格化以后,就成为一种图腾,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在神话传说中,凤凰在飞翔的时候,由于有至高无上的德性,以至于雷不鸣,风雨不兴,河水不涨,草木不摇摆,非梧桐不栖息,非竹食不吃,它自歌自舞,见到它就意味着天下太平。又说凤凰为群鸟之首,追随者数以万计。后来凤凰死在一座山上,每年的七八月,百鸟都到这里来吊唁。这一故事在《水经注·叶榆河》中有详细记载:“叶榆县西北八十里,有吊鸟山。众鸟千百成群,其会鸣呼啁哳。……雉雀来吊。夜燃火伺取之。其无嗉不食,似特悲者,以为义,则不取也。俗言凤凰死于此。故众鸟来吊,因名吊鸟。”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1956年和1962年在此地相继发生了百鸟吊凤这一奇特现象。《云南日报》(1956年12月2日)和《文汇报》(1962年5月11日)都作了生动地报道。这一现象在科学上还是一个谜,或许与生物习性有关,或许与地球磁场有关。不过,从凤的起源来看,这些神话传说恰好反映了凤与百鸟之间的紧密关系。

凤应该是几种禽类图腾的综合体,其原型有以下二类:一是鸡类。凤的祖型源于鸡,确切地说是山鸡(锦鸡类)。俗语说“鸡窝里飞出了凤凰,”在某种意义上道出了凤与鸡的“血缘”关系。从造型上来看,凤尾宛如山鸡的尾巴。在卜辞中的一些象形“凤”字与“鸡”字也难分伯仲。良渚文化吴县草鞋山墓葬中的带盖贯耳壶上,刻有鸟纹,整体形象似鸡。鸡被作为图腾后就变成了凤凰。二是鸟类。传说凤是从东方原始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在新石器时代,东南地区居民制作各种鸟为主题的工艺品,似乎表明了那里比较流行鸟崇拜,凤的起源也有可能是源起于某种鸟的崇拜。鸟类原型又可分几支:第一支是燕类,在仰韶彩陶中出现的燕子图形,可能是当时凤崇拜初期形式的表现。燕子也还曾作为商族先人的图腾。第二支是孔雀,从造型上看,凤凰确实很像孔雀。《山海经·大荒西经》中也提到有一种五彩鸟,有3种名称,叫皇鸟、鸾鸟及凤鸟。除以上两类鸟外,还有以鸷、鹳、鹭、鸳鸯为原型的。以上禽类原型,经过长期的交融汇合,渐渐地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龙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最终在明清时期定型下来,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凤的形象。

龙凤的演进史一方面表现了先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展现了华夏先民们高超的艺术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说明独具特色的龙凤崇拜习俗的形成史,也是华夏文化由多元渐趋统一的历史。龙和凤的形象塑成以后,它们已经不是代表某一个部落或某一个氏族了,而是成为华夏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起着凝聚华夏民族的作用。

同类推荐
  • 穿越到三国杀世界

    穿越到三国杀世界

    主角跟好兄弟一起被带到了三国杀的世界,阴谋,重生,凄美绝恋正在上映。
  • 百团大战中的阳泉

    百团大战中的阳泉

    在阳泉,有一座雄伟壮观的狮脑山,它海拔1160米,是市区最高峰。在这风光秀丽的山麓上,布满山峦的是葱茏茂密、苍翠蓊郁的油松、侧柏、五角枫,还有黄栌、刺梅等灌木。无论朝华夕月,还是晴雨寒暑,这片树林总是显得那么凝重、肃穆、静谧,而在那疏枝密叶间,似乎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韵。就在这片连碧成云的林荫覆盖下的峰顶,有一片开阔地。在这里,耸立着一座“百团大战纪念碑”,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插云霄,还有三座副碑峭然并立。一座锻铜圆雕、两座题字碑以及烽火台和“长城”围绕主碑周围,是一座主题森林公园。
  • 汉末之无上帝业

    汉末之无上帝业

    汉末,天灾人祸,世家兼并,诸侯混战,七千万黎民到了西晋初年,只剩下不到一千万!乱世人如猪狗,可怜苍生。刘睿,一个带着二十一世纪的落魄皇家血脉,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为了遍地流民不再饿死,开始了他的抗争。机关算尽,不过是为了身边人的温饱,却一步步的借用各种势力机运,成为强者,叱咤三国。金戈铁马,一路血流成河,尸骸遍野,终于成就了强汉的威名,没有了随后的两晋南北朝,只有刘睿的大汉。塞外海外,遍插大汉旗帜,旌旗所指,所向披扉,天下臣服,一片血雨腥风几十载,四海之内,都变成大汉民族,再也没有所外蛮胡外蛮,不想改变的一律变成粪肥,绝无例外。就在刘睿坐了二十年皇帝,大汉蒸蒸日上的时候,突然把皇位传给儿子,自己带着众多美人儿还有属下,扬帆出海,那说,他要在遥远的美洲开创出另一个强汉,决不能把好地方留给别人。那一年,他五十岁,然后,又在美洲坐了二十年的皇帝。
  • 清代:帝国余晖

    清代:帝国余晖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统治中国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时达到四亿以上。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18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蛊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清代:帝国余晖》适合大众阅读。
  • TFBOYS之古代之旅

    TFBOYS之古代之旅

    我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写一下这个历史故事,如果写的不好的话,请大家不要介意哈!
热门推荐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古修塔家族事件

    古修塔家族事件

    平淡无味的一天,查理收到好友佐伊的一封信,这是一封邀请函,邀请查理参加他们家族一年一度的“死亡庆典”。查理以为这只是名称恐怖的庆典,然而事实却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 孤凤鸣

    孤凤鸣

    不知还有谁曾经记得,在长安城的冬季,有一次叛乱。大雪纷飞,鲜血染红了皇宫前的汉白玉石阶,白雪反衬着鲜血,看来十分刺目。乱世英雄辈出。当年各路好汉争夺皇权,唯有一人挺身而出,一一己之力力保江山。那人,是个女子。而今,名门女将的铮铮风骨也再无人描画,荣耀已成往事,空留一丝念想。世人对她最后的印象,也不过是在在那场好似永远不会停下的大雪中,抱住一位公子仰天长啸后离去。也有后世人还在不解那一幕无谓的尽忠,而当年宋长歌留下的回答——他是我的星辰。
  • 无上武帝

    无上武帝

    玄鼎大陆,武者为尊!一个三流宗门的外门弟子,偶得“帝戒”之中的上古武学传承,从此纵横三界、叱咤九霄,踏上一条抬手毁天,覆手灭地的武道至尊之路!
  • 手游大师之崛起

    手游大师之崛起

    当手游和网游各占一片天下,一个属于手游的传奇也开始诞生,他将领跑世界的手游。世界电竞的规则,会被他改写,他将成为游戏界的信仰!一个普通的学生,在机缘巧合下,在这个世界的重重压力下,成为一代网络传奇。成为全能游戏王,成为手游大师,他是世界网游的唯一代言人!
  • 笔墨相拥

    笔墨相拥

    本书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抒写成长心路历程的点点滴滴,既有日记节选,又有大段的心灵独白,既是对成长的守望,又是飞扬青春的宣言。全书以成长时间为脉络,抒写成长中感悟的自然美、人性美、文学美,语言充满灵动美,并提出自己的思想,给人带去感动与共鸣,引发读者对自己青春年华的加快和思考。
  • 我的奇遇啊

    我的奇遇啊

    盲目的我在这个世界里,我不知道我该干嘛,但老天给我安排了一场故事,当我知道以后我要改变命运的轨迹。
  • 半缘落暮半缘君

    半缘落暮半缘君

    九灵界:不可避免的狐仙大战中,狐族知名的废柴她竟然一步登仙,成为传世的灵物——玄月玉狐。他是万俟仙,是九灵界不可超越的存在。当她受尽生不如死之苦时,他不离不弃;当她承受剔仙之苦被人带走,他却抛弃一切只为寻回朝思暮想的她;当她倍受邪术反噬,他只求她一切安好。她叫落小暮,当他万箭穿心,她却无能为力;当他走火入魔,她便永远站在远处等他回头;当他即将长眠,她却用自己性命换取他的长存。这是她欠他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月明屋下,只求能永伴石墓下长眠的君,流下清清泪,永伴君三世。【繁华落幕】
  • 屠尽众生

    屠尽众生

    未来,世界因太阳风暴而毁灭,唯一留下的一个小男孩在轮回后,再次回到了重生的地球。然而,在冥冥之中,世界的毁灭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究竟是谁?他的成长和世界的未来又会如何?
  • 宠妖

    宠妖

    盛传幻境第一美人喜好圈养宠物,花火宝宝抖抖自己毛茸茸的耳朵,顶着稀有九灵猫的招牌去抱大腿。什么?只缺打杂的!哦,包吃包住,花火作认真思考状。远处不经意地惊鸿一瞥,宝宝瞬间被收服,“美人,我来了。”什么?美人是男的,正好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