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7500000003

第3章 茶叶(2)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过去根据采制季节,分成三个品种: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瓜片”;进入梅雨季节,鲜叶粗老,品质较差,称“梅片”。现在“齐山名片”分1~3等,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级8等,在我国名茶中独树一帜。它的产制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其采摘、扳片、炒制、烘焙技术皆有独到之处,品质也别具一格。

④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信阳产茶已有2 000多年历史,茶园主要分布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等群山的峡谷之间。-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风格的茶叶提供了天然条件。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阳春3月,茶芽开始萌发,“清明节”过后开始采摘,“谷雨”前普遍开采。春茶采摘时间为40天左右,5月底以前采的为春茶,也叫做“头茶”,开采的头两天,数量很少,称之为“跑山尖”,多在“谷雨”前采制也称为“雨前毛尖”。8、9月间,秋芽萌发,采之则称为“秋茶”。秋季萌芽多为养树而不摘,于是便有“头茶苦、二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之说。

采茶时,不采老(叶),不采小,不采马蹄叶(鱼叶),不采茶果(花蕾、小茶果实),对夹叶则及时采尽。制作特级毛尖,只采摘1芽1叶初展;一级茶采摘1芽2叶初展,二级茶采摘1芽2叶至3叶初展为主,兼有2叶对夹叶;三级茶采摘1芽2至3叶,兼有较嫩的2叶对夹叶;四、五级采摘1芽3叶及2至3叶对夹叶。

新鲜芽叶采摘后需及时炒制。炒制的工艺规程是:青叶入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择拣-再复烘-包装入库。炒制“生锅”起杀青、初揉作用,叶片软绵,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即全部转入“熟锅”。除继续起蒸发水分作用外,主要是进行做条、整形加工,并使之发挥香气。熟锅炒制后,及时进行初烘,彻底毁灭茶叶残余酶的活性,防止氧化劣变,并初步发挥其色香味和固定形状作用。初烘后摊凉数小时进行复烘,复烘之后择拣,再热烘一次即可密封。除人工炒制茶叶外,还有机制。唐代时用水车带动茶磨,将磨碎的茶叶制成团茶;20世纪50年代,用过简易筒形揉茶机和水利揉茶机,大大提高了工效。

鲜叶经适当摊放后,进行炒制。分生锅和熟锅两次炒。炒生锅的主要作用是杀青并轻揉。鲜叶投入斜锅中,每次投叶750克,用竹茅扎成束的扫把,有节奏地挑动翻炒。经3~4分钟,叶变软时,用扫把末端扫拢叶子,在锅中呈弧形地团团抖动,使叶子初步成条。炒熟锅是用扫把呈弧形来回抖动,予以紧条和理条,使茶叶外形达到紧、细、直、光。然后将茶叶摊放在焙笼上,约经半小时,再放到坑灶上烘焙。

(3)世界四大红茶

世界的四大名茶是: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和锡兰高地红茶。

①祁门红茶

简称祁红,产于我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

②阿萨姆红茶

产于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当地日照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阿萨姆红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是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

③大吉岭红茶

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当地年均温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但日夜温差大,谷地里常年弥漫云雾,是孕育此茶独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拥有高昂的身价。3、4月的一号茶多为青绿色,二号茶为金黄。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上品尤其带有葡萄香,口感细致柔和。大吉岭红茶最适合清饮,但因为茶叶较大,需稍久焖(约5分钟)使茶叶尽舒,才能得其味。下午茶及进食口味生的盛餐后,最宜饮此茶。

④锡兰高地红茶 铃兰的芳香,滋味醇厚,虽较苦涩,但回味甘甜。汀布拉茶的汤色鲜红,滋味爽口柔和,带花香,涩味较少。努沃勒埃利耶茶无论色、香、味都较前两者淡,汤色橙黄,香味清芬,口感稍近绿茶。

4.制茶

(1)绿茶

我国目前生产和销售的绿茶、红茶等几大类茶叶,其原料都是茶树的鲜叶、嫩芽和嫩枝。相同鲜叶,加以不同的制茶技术,可制出不同品质的茶类;不同的鲜叶要采用不同的制茶技术,才能制出较好的茶叶;“看茶做茶”就是讲的这个意思。

我国茶叶生产以绿茶为最早。自唐代我国便采用蒸汽杀青的方法制造团茶,到了宋代又进而改为蒸青散茶;到了明代,我国又发明了炒青制法,此后便逐渐淘汰了蒸青。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绿茶加工过程是: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①杀青

杀青是形成绿茶品质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其主要目的:一是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二是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三是蒸发一分水分,使之变为柔软,增强韧性,便于揉捻成形。鲜叶采来后,要放在地上;摊凉2~3小时,然后进行杀青。杀青的原则:一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使杀青锅或滚筒的温度达到180℃左右或者更高,以迅速破坏酶的活性,然后适当降低温度,使芽尖和叶缘不致被炒焦,影响绿茶品质,达到杀匀杀透,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目的。二是要掌握“老叶轻杀,嫩叶老杀”。所谓老杀,就是失水适当多些;所谓嫩杀,就是失水适当少些。因为嫩叶中酶的催化作用较强,含水量较高,所以要老杀;如果嫩杀,则酶的活化未被彻底破坏,以产生红梗红叶;杀青叶含水量过高,在揉捻时液汁易流失,加压时易成糊状,芽叶易断碎。低级粗老叶则相反,应杀得嫩,粗老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较高,叶质粗硬;如杀青叶含水量少,揉捻时难以成形,加压时也易断碎。杀青叶适度的标志是: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无红梗、红叶,手捏叶软,略微粘手,嫩茎梗折不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

②揉捻

揉捻的目的是为了缩小体积,为炒干成形打好基础,同时适当破坏叶组织,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冲泡。

揉捻一般分热揉和冷揉。所谓热揉,就是杀青叶不经堆放趁热揉捻;所谓冷揉,就是杀青叶出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摊放,使叶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揉捻。较老叶纤维素含量高,揉捻时不易成条,易采用热揉;高级嫩叶揉捻容易成条,为保持良好的色泽和香气,采用冷揉。

目前除制作龙井、碧螺春等手工名茶外,绝大部分茶叶都采取揉捻机来进行揉捻。即把杀青好的鲜叶装入揉桶,盖上揉捻机盖,加一定的压力进行揉捻。加压的原则是“轻、重、轻”。即先要轻压,然后逐步加重,再慢慢减轻,最后部加压再揉5分钟左右。揉捻叶细胞破坏率一般为45%~55%,茶汁粘附于叶面,手摸有润滑粘手的感觉。

③干燥

干燥的方法有很多,有的用烘干机或烘笼烘干,有的用锅炒干,有的用滚桶炒干,但不论何种方法,

目的:一是叶子在杀青的基础上继续使内含物发生变化,提高内在品质;二是在揉捻的基础上整理条索,改进外形;三是排出过多水分,防止霉变,便于贮藏。最后经干燥后的茶叶,都必须达到安全的保管条件,即含水量要求在5%~6%,以手揉叶能成碎末。

(2)红茶

我国的红茶基本上分为三种: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切细红茶。17世纪中叶,福建崇安首创小种红茶制法,是生产历史最早的一种红茶。到18世纪中叶,在小种红茶制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功夫红茶制法,之后又有了切细红茶,即红碎茶生产。

红茶的基本制造过程是: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红茶对鲜叶的要求:除小种红茶要求鲜叶有一定成熟度外,功夫红茶和红碎茶都要有较高的嫩度,一般是以1芽2~3叶为标准。采摘季节也有关,一般夏茶采制红茶较好,这是因为夏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适制红茶。

功夫红茶的加工过程为:

①萎凋

萎凋目的就是要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叶片变软,青草气消失,并散发出香气。鲜叶采摘后,要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或萎凋机中萎凋。萎凋槽一般长10米、宽1.5米,盛叶框边高20厘米。摊放叶的厚度一般在18~20厘米,下面鼓风机气流温度在35℃左右,萎凋时间4~5小时适度。常温下自然萎凋时间以8~10小时为宜。萎凋适度的茶叶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萎凋叶特有的愉快的清香。

②揉捻

揉捻目的:一是使叶细胞通过揉捻后破坏,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二是使叶片揉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积,塑造美观的外形;三是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

红茶的揉捻机一般都比较大,多使用50厘米以上甚至90厘米的揉捻桶。其揉捻的适合度,以细胞破坏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③发酵

发酵是功夫红茶形成品质的关键过程。所谓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

发酵室气温一般在24~25℃,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一般在8~12厘米为宜。发酵适度的茶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春茶黄红色、夏茶红黄色,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变化困难常红里泛青。

④干燥

发酵好的茶叶必须立即送入烘干机烘干,以制止茶叶继续发酵。烘干一般分两次,第一次称毛火,温度110~120℃,使茶叶含水量在20%~25%;第二次称足火,温度85~9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

(3)乌龙茶

据专家考证,乌龙茶制作工艺起源于福建武夷山,约在明末清初,武夷茶人发现制茶时茶叶在旋转抖动时互相摩擦产生变化,并通过旋转的动态和晾青的静态,在原有制茶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出具有自然花香的半发酵乌龙茶。清代僧人阮文锡在其《武夷茶歌》中,详细描述了武夷茶的采制时间、加工方法及获得优良品质的关键,概括了乌龙茶做青工艺的经验。清代王草堂的《茶说》和陆廷灿的《续茶经》,也都对乌龙茶的制作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乌龙茶制作工艺吸取了红茶、绿茶制作的精华,加上不断完善的技术措施,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艺流程。主要的制作程序有:采摘、萎凋(日光或加温萎凋)、做青(晾青、摇青、发酵)、炒青、揉捻、初焙、复焙。

采茶时期因品种不同而定,一年基本上采3次。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开采;夏茶一般在夏至前;秋茶在立秋后。鲜叶的采摘标准以新梢芽叶伸育形成驻芽后采1芽3-4叶,采摘优良品种有特殊要求,即雨天不采,有露水不采,烈日不采。一天中最佳采摘时间是在9-14时之间。采下的鲜叶,置于茶篮内,不得紧压久放。采摘的鲜叶力求保持新鲜,尽量避免折断、破伤、热变等。

萎凋目的在于蒸发水分,软化叶片,促进鲜叶内部生理变化。萎凋失水的程度要恰到好处,鲜叶老嫩及不同品种而灵活把握,俗称“看青晒青”。初采茶青,因水分多,富有弹性,经日光晒后叶片渐呈萎软状,光泽渐退,将两筛并为一筛,摇动数下,再晒片刻,即移入室内晾青架上晾青。晒青的原则是“宁轻勿过”,有利于做青的进行。

做青是初制过程中特有的工序,其特殊的制作方法形成乌龙茶“金边绿叶”的美丽叶色和特殊香味。通过摇青与晾青的交替进行,叶片在相互摩擦中以破坏茶叶叶片边缘的细胞,并让其挥发水分促进青叶变化。做青过程时而摇动,时而静放,摊青前薄后厚,摇青前轻后重,灵活掌握。做青还必须根据不同品种和当时的气候如温度、湿度,采取适当措施来控制。

做青阶段完成后即可将茶青装入大青弧,抖动数下,然后装入软篓,送至炒青间炒揉。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中止发酵,高温炒青之后青叶表面柔软如棉,即可取出揉捻;再经复炒复揉这对品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初焙俗称“走水焙”,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使茶叶中一些物质受热转化。初焙是为了抑制酵素,固定品质,因此要在高温下短时间内(仅11-12分钟)进行,这样可最大限度减少茶叶中芬芳油等物质的损失,又可使酵素失去活力。茶索经初焙后水分蒸发过半,叶呈半干状态。

茶叶在足干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火慢炖。炖火是制茶过程中独特的技术措施,是传统制法的重要工艺。炖火的火温掌握,传统的方法是用手背靠在焙笼外侧,有一定的热手感即为适度;炖火的温度以85℃左右为宜。炖火的过程约需8个小时左右,每个时段的动态温度、火候的掌握,全凭手感来判定。在焙制中,观察茶的变化极为重要,同时根据茶在焙笼中的变化,及时高速火温并进行翻焙处理。在火候掌握好的情况下焙至足火,在茶叶表面呈现特有的宝色、油润,具有特殊的花果香、焦糖香。

炖火后的茶叶须趁热装箱,使箱中茶叶叶温保持在50-60℃,起到后熟催化作用,以达到提高滋味、增进香气的目的。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工艺。

(4)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叶片为原料,按普洱茶制作工艺制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云南大叶种是中国云南特有的茶树品种,一般茶叶叶片长而厚实,有革质感。采摘大叶种茶树的鲜叶,通常1芽3叶,经简单地锅炒杀青用高温破坏鲜叶的酶活性,蒸发鲜叶中的水分,之后揉捻,使茶叶成索,再晒干就是晒青毛茶。砖等形状,称为生茶。放置一定时间(5-10年,甚至10-20年),在自然环境中,在温度湿度等作用下逐渐发酵,成品为自然熟化的普洱茶,其工艺为“自然发酵”。把晒青毛茶放在人工的适合茶发酵的温度湿度环境中,在短时间内催化茶的发酵,制茶上称为“渥堆”,经过40天左右的时间,使茶熟化,成品为人工发酵的普洱熟茶,其工艺为“人工发酵”。这里所指的普洱茶为经过自然发酵或人工发酵的茶,即常说的“熟茶”。

普洱茶的制作是形成普洱茶特殊陈香的关键,我们将普洱茶的制作分成两个阶段,即初加工制成晒青毛茶和发酵。

同类推荐
  •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阳光是上天的礼物,无论春夏秋冬,阳光的品格就是普照大地万物,不会给你多照一点,给他少照一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在享受阳光,可谁又会在意阳光?无论人们是否在意,阳光总是一种最朴实最可贵的存在。再说,我们什么时候会想起来感谢阳光?生活中,除自己之外,都是他人。他人即阳光。我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我们相互都应该是各自的阳光。
  • 荷事

    荷事

    我国荷文化源远流长,它已融入到诗文、绘画、歌舞、建筑、雕塑、工艺品、宗教及民俗、饮食、医药等诸多领域,传承至今并日益光大。本书作者从荷的起源谈起,将荷花的生态、习性及有关荷花的文章、诗词、集句、歌谣画、饮食文化、民俗等逐一加以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国荷文化的一本系统的书。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禁忌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禁忌

    禁忌是民间为了择吉避凶,禁止同“神圣”或“不洁”的事物接近,对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性措施。
  •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老而又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这里,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这里,更是自古中原进入西城的门户……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搜魂者

    搜魂者

    灵魂错乱,秩序中停,鬼差苜素维护着异世的平衡。面临严峻的时空错乱,苜素寻觅异世记录途中,在死魂界如何抉择,死魂何去何从。未知的世界又有谁主宰。一切未知!
  • 鬼道执法者

    鬼道执法者

    一身鬼术纵横人、妖、鬼、三界,天生雷体与妖肉搏与鬼死磕。
  • 天龙武神

    天龙武神

    武修之路,意在不屈,战仇敌,破生死,逍遥天下。少年展晨,魂穿九天,得逆天功法,身化天龙,名动四方。千年巨擘,万古妖孽,绝世天才,任你千般变化,万般玄术,只问一句:何人敢与我一战?只凭手中三尺青锋,血染衣襟,脚踏天骄无数,情动了多少倾国美人……
  • 兽魂塔

    兽魂塔

    召唤!召唤!召唤!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寒武意外发现自己具有无限制召唤魔兽的实力,并就此展开了一段旅途......
  • 欧阳修集

    欧阳修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天邪少

    逆天邪少

    邪少一怒,天下齐颤!邪少所爱,谁与争锋!天下的美酒任我喝,天下的美女任我追!他惊天地泣鬼神!天之大,夺天造化。地之大,取地精华!参大道,踏永生,掌乾坤,握轮回!他的对手却来自未知的世界!……寒寒群:516389593
  • 至仙主宰

    至仙主宰

    天地为炉,赤血为火,熔炼不灭仙躯岁月为帛,意念为笔,撰写主宰春秋这个世界,我是主宰。
  • 情感精华

    情感精华

    《微型小说·情感精华》精选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作家创作的经典情感微型小说。正如狄更斯说:“感情是一切人相互依存的东西。”这些名篇佳作在情感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品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名家的丰富情感、高雅兴趣和创作魅力,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微型小说的范本,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 Boss大人惹不得

    Boss大人惹不得

    她有面千层,也抵不过他的火眼精金,混蛋的男人,干嘛处处和她对着干。还设计陷阱,让她心甘情愿往里跳,黑心的把她的小命攥手里。某女怒了:Boss再不给甜头,老娘就掀桌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