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才高地是沈阳科教兴市总体战略的“制高点”和根本保证
沈阳市科教兴市战略本质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战略,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科教兴市战略就缺乏不竭的动力。联合国曾做过一项调查,以一个文盲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为基数,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提高43%;中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提高108%;而大专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则可提高300%。另一项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在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之间,获得体能、技能、智能社会所需支付的成本分别为1:3:9,而社会得到的收益分别为1:10:100.这就是说,一个仅具有体能的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只能维持其本人的生存;如果同时具有技能,创造的财富则高出仅具有体能的人10倍,能够养活10个人;若再具有智能,创造的财富又提高10倍,可以养活100个人。这些研究成果表明,虽然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沈阳市构筑人才高地有着独特的有利条件,沈阳市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大城市,沈阳市共有700万人口,21所高等院校,在校生高达20多万,现在每年都有5万多大学生毕业。只要努力开发,完全可以把沈阳市建成一个人才强市。
2.构筑人才高地是增强沈阳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沈阳市科教兴市战略本质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战略。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优先开发物质资源还是优先开发人力资源这一问题,出现了两种做法:一是实施物质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即国家对于物质资源开发的投资20倍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二是实施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即国家对于物质资源开发的投资7倍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两种不同战略带来的结果是,后者的优势明显大于前者。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沈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受到土地减少、能源紧张、缺水等方面的制约,在物质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只能走人力资源优先开发之路,别无他途。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实施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
3.构筑人才高地是实现沈阳市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由之路
沈阳市的经济振兴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关键在于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沈阳市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重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已经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要素推动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至今正处于“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并将面临“创新推动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构筑人才高地。其主要原因是,沈阳市的人力资源潜力具有相对优势,包括现有人才与后备人才培养能力;物质资源相对短缺,从比较成本的角度来看,更适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沈阳市在辽宁省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地位与地域优势也具备了建设人才高地的基本条件。